首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石嘴山三中高考备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一起去听千年的驼铃——《丝绸之路》展印象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原青铜器、车器、兵器等常常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等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由西至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被包括泰国工匠在内的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神兽纹样。这种神兽纹样还受到中原国家的青睐,被用来装饰马具、漆器、饰贝腰蒂的腰饰牌等,如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一对金腰饰牌上就有这样的纹样,这对金腰饰牌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勾勒了两只猛兽噬咬有角蹄足神兽的场景,足以说明这种神兽纹样在西汉早期已成为一种贵族时尚。张骞凿空西域后,东西方的交通开始在汉朝政府的经营下持续发展。汉朝以来,各王朝都重视在西域的经营,即便在中原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河西地区的诸政权都“疆理西域”,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作为“丝绸之路”象征符号的骆驼,在展览中自然不可或缺。大大小小的10件骆驼俑摆放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再加上旁边那幅“胡商牵驼图”壁画,让人对当年的丝路商队有了直观的印象。而展厅中五六十件各地出土的胡人俑,有商贾、养马(驼)者、酒家胡、卖艺者、奴仆等,也有为中原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还有着胡服的汉族女子、骑骆驼的汉人,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胡人大量来华、胡风东渐为中原带来的异域风情。丝绸是当年中外贸易中最主要的货物之一。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吸引了众多观众。它被誉为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织锦的图案总体采用山状云做骨架,在循环的花纹间织出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星占祈瑞文字。其特殊的铭文和图案使它成为国宝级文物。与它同样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也是汉代皇家作坊的产品,是汉皇帝给尼雅当地统治者的赐物。它们不仅反映出我国当时高超的丝绸织造技术,而且也证明了汉晋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为彼此注入新鲜血液,西方的宗教、戏剧、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进入中国,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流行。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丝路交通空前繁荣,使团、商队、僧人以及普通民众络绎不绝,唐王朝在开放、交流与融合中走向巅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唐气象。高只有14.8厘米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出土于西安市郊何家村窑藏,它的造型综合了北方涛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形状。这种式样的壶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在辽金时代的墓葬中时有发现,但在唐代金银器中还是首次见到。契丹民族在唐代是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与唐王朝关系密切。这件银壶正是汉族与契丹等各族文化交流的物证。而它最出名、最重要的价值当然是壶身两侧的舞马衔杯的图案。舞马是唐玄宗时宫廷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据栽,当时宫中特殊训练了一批骏马,能随音乐起舞。每逢玄宗生日,舞马便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前舞蹈。它们随着《倾杯乐》的音乐节拍踩踏进退、腾跃旋转,曲终时还会衔杯跪伏表示“祝寿”。这件银壶的出土,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信,因而弥足珍贵。                                     (选自2022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文物文献的一项是(   )(3分)A.西汉楚王陵出土的一对金腰饰牌,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勾勒了两只猛兽噬咬有角蹄足神兽的场景,是汉朝工匠借鉴草原文化因素的作品。B.-件长2.2厘米、厚0.4厘米的方形泥块,是出土于张骞墓的一块刻有“博望造铭”封泥,正是这块封泥,确认了张骞墓的所在。C.汉代陶翼马通体呈白色,马昂首前视,四腿弯曲跪伏于地,肩部生有双翼,应该是中西交流的产韧,反映出汉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D.与“舞马衔杯银壶”同时出土的以酱红为主色调、似玻璃般晶莹润泽的“镶金兽首玛瑙 杯”,在底部还设有流、兽首装饰,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B.在“胡商牵驼图”壁画中,有作为“丝绸之路”象征符号的骆驼,面作能生动地展现当年的丝路商队的相关情况,并能够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  、C.胡人俑中的商贾、酒家胡、为中原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着胡服的汉族女子、骑骆驼的 汉人等展现了当时胡风东渐为中原带来的异域风情。D.汉代皇家作坊的出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反映出我国当时高超的丝绸织造技术,证明了汉晋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有密切交流,张骞通西域后,各王朝及河西地区诸政权为确保丝绸之路畅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B.在丝绸之路上,驼队不仅驼载着财富,更驼载着文化,他们把西方的宗教、戏剧、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传人中国,也使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地流行。C.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使团、商队、僧人以及普通民众络绎不绝,使丝路交通空前繁荣,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唐王朝也在开放、交流与融合中走向巅峰。D.文献记载“舞马是唐玄宗时宫廷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两侧的舞马衔杯图案,证实了文献的可信,是汉族与契丹等各族文化交流的物证。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典山西乡试          典:主持,主管B.领以世职          领:引领,引导C.过失可原           原:原谅,宽恕D.病喘,遣医视        病:生病,患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B.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C.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D.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5分)(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完成8~9两题。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①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月夜刘方平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①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661— 663)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8. 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9. 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2分)(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认为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表达诗人乐观自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刘禹锡《陋室铭》中说明与自己交往的度都是当时的名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11、12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多答,按多答的首题进行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掌眼刘志学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了一个旗人。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的。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终于,金辨芝扭过身,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选自《短小说》2022年第8期)(1)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陈四仙的职业,爱好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为后文写他结交金辨芝做了必要的铺垫。同时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金辨芝,理由如下:以《掌眼》为题目,小说情节围绕金“掌眼”展开;小说重友情、讲义气的主旨从金辨芝的身上体现了出;文中塑造得更为突出丰满的是金辨芝的形象。而陈四仙在行文中的作用则无足轻重。C.日本人让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的真伪,但他宁肯刺瞎双目也不与之配合,这表现了他宁折不弯的刚毅个性。只是代价太大了。D.小说结尾,陈四仙的落泪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因金辨芝早年为保护他撒谎画是真的而感动,二是因金辨芝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保护陈四仙全家而感动,三是因金辨芝不为日本人做事的爱国情怀而感动。E.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面子,就说了假话;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2)小说在刻画金辨芝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答:(3)本文情节设置曲折有致,伏笔迭出,处处照应。请就伏笔照应作简要分析。(6分)答:(4)这篇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古道青藤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邵纯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流合污,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的、成功的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午时分至良乡。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B.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C.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D.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E.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6分)(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___________,上场守门。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__________的现象。③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___________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A.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B.鱼龙混杂滥竽充数鱼目混珠C.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鱼龙混杂D.澄竽充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B.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三人一起被誉为“宋四家”,拥有无数的追随者与研究者。C.梁朝的男子不仅敷粉,还要刮掉胡子,在衣服上熏香,因为仪表和身体散发出的气味是当时品评士人品味乃至社会地位的标尺。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德行如同宝石一般,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尽然,诸如罗马大帝奥古斯都、英王爱德华四世等,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①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②所以有许多人,他们容貌俊秀却一无所为③美貌的人并不是完人④因为过追求外型美而放弃了内在美⑤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高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⑥不会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A.①⑥③④②⑤B.⑤③①⑥②④C.①③②④⑥⑤D.⑤①⑥④②③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中国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    ①    ,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    ②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     ③       ?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不超过50字)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王开岭《耳根的清静》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的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周国平《把心安顿好》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及解析1.(3分)A  (A项“西汉楚王陵出土的一对金腰饰牌”是“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2.(3分)B  (B项表述不当,“让人对当年的丝路商队有了直观的印象”的是“大大小小的10件骆驼俑摆放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再加上旁边那幅‘胡商牵驼图’壁画”)3.(3分)D  (D项“文献记载‘舞马是唐玄宗时宫廷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表述不当,“舞马是唐玄宗时宫廷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这句话是本文作者说的,不是文献记载的)4.B(领:领受,接受)5.A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8.(5分)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9.(6分)①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②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2分)③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10.(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1、(1)是(B3分)(C2分E1分)B.小说的主旨不仅是重友情、讲义气,更体现了爱国情怀;陈四仙在行文中的作用并非无关紧要。C“这表现了他宁折不弯的刚毅个性”,没有抓住实质,说法不准确,因为小说的主题是表现金在外侵略者面前体现的爱国家的民族气节“。代价太大了”也不对。在非常情况下保持民族气节牺牲自我不能用代价衡量。E.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主要是顾及到陈四仙的病情才说的假话;(2)对比体现在:金辨芝对画的真伪前后不同的对比,金辨芝对陈四仙与日本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这些对比体现了金辨芝重友情、爱国家的个性品格;(略加分析3分)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顿时呼吸粗了起”“嗓子里嘶嘶开始发喘”“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出陈四仙的担心所买的画是赝品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略加分析3分)(3)(6分)伏笔与照应:①金为朋友鉴定画之真假时看陈紧张神情,问“多少钱到手的”不直接说明真假是伏笔,“我那时要说实话……”是照应,表现金的智慧;②几次写陈喘,是伏笔,日本人发现“名画”,陈“肺病犯了”照应,说明陈当年的肺病并未完全治愈,是金说假话的原因,表现了金重友情的品格。③金为陈鉴定名画后要几根银针是伏笔,用当年拿走的银针刺瞎双眼,表现金的民族气节。(答两点并略加分析给满分)(4)1、可以换,理由是:此图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2分)陈四仙买了《古道青藤图》,请金辨芝看看,这是情节的开端。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病情,就说了假话,救了朋友一命,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情节和内容一直围绕这《古道青藤图》曲折有致地展开。(4分)2、不可以换,理由是:小说以《掌眼》为标题,围绕着金辨芝这个掌眼高手的本事、性格、思想情操而展开。(3分)他面对赝品,顾及到朋友的病情,说假话,救了朋友命;他面对日本人,毅然刺瞎了双眼,从此不再以掌眼为生,既救了朋友,又断了日本人的念想,表现了重友情、爱国家的高尚情怀。(3分)12.(25分)(1)D(3分)、E(2分)试题分析: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另外,“不断”文中无据。(2)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②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干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③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每条2分,三条即可)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感知文本整体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能体现林则徐清廉的语段内容,若是评价性的语句可直接提取,若是描述性的可提炼概括出来即可。如文本第一段中,引用英国人包令的一段话则表现了林则徐的清廉,可提取出主要关键词即可;如文本第二段中,林则徐的楹联可概括出来。以此类推即可。(3)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②从善如流,和邓廷桢等人配合得很好;③清正廉洁,不敛钱财;④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如: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⑤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每条2分,三条即可)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人物形象,故答题时,可从文本中的与林则徐相关的言行举止的语段内容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具体分析即可。组织答案时,可从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清廉、政治能力、人格等角度分析概括。(4)①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在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上,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从林则徐的传牌内容上即可见一斑。林则徐对官场种种恶习十分反感,虽无奈,也保持清高耿介的节操。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无欲无求。(4分,此项写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的表现。)②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只是不染,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为民的积极的行动上。他没有陷在“尘网”“世俗”的苦闷烦恼,而是激流勇进,既清正廉洁又经世致用。他无欲无求但有为,体现的是至大至刚之气。他洞察下情,防范歪风邪气。和邓廷桢等人联合起来禁烟,坚决果断地处置伍绍荣等人,取得禁烟的成功。(4分,此项写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不同。)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答出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将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古人的“出淤泥而不染”在哪些方面不同,由题干可知,古人侧重的是自爱、淡远,不免有消极处世的心态,而文本中林则徐却是积极主动的,与古人的“出淤泥而不染”有所不同,故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中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即可。 13.A(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人,或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可做自谦之词。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杂: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14.C(A项“而且”后加上“可供”,去掉后面的“可以”,关联词前后主语一致。B项首句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在“公祭日”前加“设立”。)15.B16.①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或“迅猛发展”)(2分)②这往往是不可能的(或“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环境破坏为代价”)(2分)③即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2分,只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只给1分)17.示例一:高考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首先,励志标语的日趋白热化,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次,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标语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再次,这些标语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的心态,是日趋直白赤裸的功利追求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因此,标语的变化应触动的是我们对现实的反思。  示例二:励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套的标语早已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他们更愿意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庄严的高考;这样的标语体现的是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正朝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应给予包容和尊重。(观点要明确1分,理由要充分,言之成理,至少两个角度,每条1分)18.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分别选自两位当代学者的作品。其中,材料一揭示的其实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化工业化时代所带来的喧嚣不仅仅刺激着人们的感官,更搅动着人们的内心,吞噬着人们内心的平静,人们的精神世界被名利、世俗、荣辱、诱惑等充斥着;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空壳,看似偌大、繁华,人们却找不出一席心灵的僻幽之所。在材料二中,“澄明的心”是关键词,它是对现代人对生存状态的提醒。人们缺失了一种淡然、朴实、不张扬、不喧嚣的心态。在“低劣的热闹”后,人们开始迷失自己,无法恢复原有的恬淡心境,所以一切浮华过后,人们聒噪、盲从,一无所有。两段材料综合起来考虑,其含义是无论社会怎样喧嚣,都要让心平静下来。这个含义就是大家写这个材料作文时立意的基点。此作文材料可以上通过多角度思考社会喧嚣和内心安静的关系来构思。如,怎样在如此喧嚣的社会大背景下享有心灵的一份安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话题。喧嚣意味着迷失、困顿、凌乱,安静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明确方向,实现自我救赎。再如,面对喧嚣我们的内心不安了吗?我们需要怎样的安静?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到安静的为人处世?安静的心将何去何从?大家可结合现实生活,或描绘现状,或阐述认识,或抒发感慨,将社会的喧嚣与安静、人心的喧嚣与安静统一起来考虑。综上,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写作:寻找心灵的安静;要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不张扬、不喧嚣的心态;人要脚踏实地地,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谢绝浮华,回归简朴,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参考译文:【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于敏中作为军机大臣很长时间,和朝外的官吏接触很多,通报消息。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露朱批的道府记载,被交给大臣审问治罪。高云从说于敏中曾经向他询问过记载的内容,等到高云从买地涉及到诉讼的时候,他曾经请求于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承认了罪过。皇帝下诏书深切地责问他说:“内廷的大臣和太监有交涉,有一句话说到私人的事情,立即应当据实上奏使皇帝听闻。我正要嘉奖公正的人,重重地治你们这些人的罪过,怎么肯转而责怪那些参奏的人呢?于敏中你在我的身边服侍有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原因隐忍着吗?于敏中你每天都被我召对,我什么话不和你说?怎么还至于转而向太监去探查询问消息?自从川省用兵打仗以来,你于敏中做事有功劳。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想要像张廷玉那样的例子,让你领受世代的职位。现在大事就要成就,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的福泽有限,不能领受我的深厚的恩德,难道还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免于治理你的罪过,交给部里严格的议罪。”部里商议是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留任。乾隆四十一年,金川被平定,朝廷下诏嘉奖于敏中的辛劳,过失可以原谅,仍然让他在功臣之中,赐予他一等轻车都尉的官职,世袭罔替。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得了喘病,朝廷派遣医生看视,赐给他人参。于敏中死后。朝廷特意下诏书体恤,按照惯例拜祭安葬,在贤良祠祭祀,谥号叫文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3:20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2.3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