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一语文第四次周练试卷12月23日启用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3题。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佳桐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14-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知、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敬畏”的一项是()(3分)A.不管人类多聪明,人的认知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B.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C.华盛顿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这说明了总统更应敬畏法律。D.隋朝时期,吏部侍郎薛道衡游览钟山古寺开善寺时,见寺内各种金刚怒目。小和尚告诉他金刚怒目是为了降妖。这个典故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现代科学的发展,破除了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现代化在去除迷信的同时,也相应地去除了相当多的敬畏。B.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领导、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C.当今社会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D.怀敬畏心,需要外在约束,更要个人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的畏惧的。B.“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短短几字道出人生宁静淡远,睿智豁达的境界。C.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信仰之真,就没有敬畏之心。D.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二)阅读下文,回答4-5题。白纸黑字奚同发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里一无所知。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14-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个娃辍学。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头匍匐在地……然后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不停地抹泪儿。现场观众焦急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选自《文化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A.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但都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B.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14-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用“纸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D.大娘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5.“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共20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14-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7.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①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②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6分)三、诗歌鉴赏(完成10、11题,共12.0分)如梦令•春景秦观①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10.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6分)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14-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11.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1)《离骚》中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卫风•氓》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女子如果沉浸于爱情便无法解脱。(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4)鸟和鱼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13.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A.⑤②③B.①③④C.⑤③①D.①④③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B.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C.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D.在当代语用中,“亲自”基本上是领导的专利,然而指甲大的领导,芥菜籽大的事情,煞有介事言“亲自”,就有沐猴而冠的滑稽感.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多年来,网络音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看似产量惊人、覆盖面很广,却很难赚到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版权保护不力造成的。B.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大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让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4-C.2022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进入了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运载飞船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D.在2022年的美国大选中,两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特朗普比拼的重点似乎不是政策差异,而是“互黑”的手段,这使他们在竞选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负面选举”的下限。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②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⑥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②⑤D.④⑤⑥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本人昨日在操场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B.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C.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二病”是一种当代社会的流行病。①“中二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②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现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③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④是那些“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相互混杂”的成年人。⑤有反对者,他们会感到烦躁、厌恶,觉得自己不被理解;⑥在旁观者看来,这种心态是幼稚可笑的。①②③④⑤⑥A那么但因而∕一旦而B∕因为又特别假如如C则然而∕而且虽然可是D那么∕又尤其如果但A.AB.BC.CD.D-14-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20.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四句中哪个是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21.对如图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无论何时,都要关爱弱小的生命。B.环境再差,心中也要有花朵。C.环境变了,有些行为也需要改变。D.我为你撑起一片天,你还我以芳香。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一语文第五次周练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得分:1选择题(每空3分,共19*3=57分)题号123467810答案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一语文第四次周练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D2.B3.C【解析】1~3.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A,原文第三段: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B,原文第三段: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C,原文第三段: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D,原文第四段: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说的是恐吓,这个典故也不是敬畏神灵。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原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第二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第四段: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B,第四段原文是“敬畏百姓”,不是“敬畏领导”。C,第四段。D,第五段。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第二段“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B,见第五段。C,原文是“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D,见第六段。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1.BE(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错。因为女孩寄出纸条,是在父亲去世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寄出的。C项,“但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错。小说刻画的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明大义、爱子女的令人钦佩的父亲。D项,“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错,“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错,文中均无此意。大娘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是收到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认出纸条上丈夫的字迹后,才知道捐助的事,继而兑现的承诺。故选BE。)2.①从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②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主题。③“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中华民族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这篇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白纸黑字表面看”从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中华民族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主题。)二、文言文阅读(1)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C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①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②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做法度。(背:违背;绳墨:准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准则)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14-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三、诗歌鉴赏(1)CD(6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6分)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2)①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②化用。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③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④反复。“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6分,每种手法及准确分析2分,答对3种即可得满分。只有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译文: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赏析: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故《吹剑录》谓“-14-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四、默写(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关键字:犹)(2)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关键字:耽、说)(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关键字:厌)(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键字:羁、恋)(5)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重点字:荫、暧)五、选择题1.C2.D3.C4.C5.B6.D7.D8.A9.C1.此题考查修辞的对偶、语言表达与运用的综合能力。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一一对应。①“现面目”“留旧丰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学术”表明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适用于文学社;④“文锦”“尺素”是说书信。⑤是京剧琴师徐兰沅曾赠给梅兰芳先生的一副对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写除了演员的特点。用在戏剧社很恰当。故选C。2.A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高超,动作纯熟。与句中“忽视整体利益”没有联系,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B项,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C项,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原文意是“在别人有难不施援手”,不是形容意志而理解成人心硬,故望文生义;D项,沫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上并不像。使用恰当。故选:D。3.A结构混乱,“主要是因为版权保护不力造成的。”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B搭配不当,“担心------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能搭配,改成“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正确;D不合逻辑,“刷新------下限。”不合事理,改成“刷新------上限。”故选:C。病句题主要是从词语搭配、逻辑关系、成分结构来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平时练习中要注意归纳病因。不合逻辑:(一)自相矛盾。例如: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时,“即将”是将来时)-14-(二)分类不当。这主要指概念并列不当的现象。例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可并列)(三)不合事理。例如: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实)(四)否定不当。例如:(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三重否定成否定了,不合实际)(五)滥用数词。例如:(1)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4.①正确,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清楚。符合语境;②正确,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符合语境;③不合语境,不绝如缕:似断未绝,像细线一样连着。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④不合语境,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与句中“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矛盾;⑤正确,青眼相待: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符合语境;⑥谦敬失当,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这里误用在他人身上;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解答成语题的方法: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B项,表达得体;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故选B。6.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段,了解大概内容,然后细读所给各句子,准确判断语句的语法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因果、转折等等,并且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准确表达出这种关系。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注意前后一定要正确搭配使用。此类题往往结合排除法来完成。本题中,②处没有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因此不能填“但”,排除A;也没有和后文构成因果关系,排除B。⑤处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可以排除C。故选D。7.答案:D解析:A项,“容膝”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代狭小的居所;B项,“簪笏”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代官职;C项,“桑榆”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代日落的地方,表示晚;-14-D项,“日薄西山”本指太阳快要落山了,这里比喻刘年老体衰,寿命即将终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型及作用: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1.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4.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1.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2.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8.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鲜明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相同。基于这一点就可排除BCD,因为B中的“临窗”(动词短语)与上句中的“院落”(名词短语)不同,同理C中的“带水”对不上上句的“梨花”,D中的“初绽”也对不上上句的“院落”。这道题还可以从平仄的规律来推测判断。对联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而上联与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则一般要求相对,亦即平仄相反,也就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为是仄声;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对联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的一个字为仄声。这里上句的“月”正是仄声,下句(或叫对句)的最后的一个声为平声,基于这一条,就可以排除B。C两项,因为B中的“雪”和C中的“雨”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再从对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的要求来看,又可排除D,因为上句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规律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丁香”为平平,“初绽”又为仄仄,可见上下句平仄不相对,而A句的平仄规律刚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故选A。9.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画面中的一个人正在为花浇水,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此时正在下雨,这就有悖常理了。由此得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能墨守成规,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选C。文言文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14-(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宜春三中2022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1:58
页数:14
价格:¥3
大小:88.6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