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宜春九中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2.“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B.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基础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3.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现象,这些现象()A.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无以为继B.体现皇帝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C.反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D.说明宗法制因君权过重受冲击4.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皇权至上D.避讳制度5.史载,汉光武帝时规定,对于秀才和孝廉,推荐人要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使之“便习官事”,合格者才能推举到中央,称为“试职权”。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走向衰落B.选拔官员程序得到规范C.地方官员溢举现象严重D.注重弥补察举制的缺陷6.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7.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B.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C.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D.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8.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他于公元前443年起到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对于材料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B.伯利克里无私为国家服务C.为贫苦人民广泛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D.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奴隶的利益-8-10.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11.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D.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12.安妮女王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A.结束国王专制权力B.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C.防止首相滥用职权D.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13.关于美国的政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有实权②政府对议会负责③总统行使立法权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D.②③14.美国1787年宪法第4条第1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2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A.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C.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D.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16.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 )A.具有军国主义传统B.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国家主权受到英法俄威胁17.右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作者意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18.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A.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D.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8-19.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北京。《北京条约》重新确定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被迫屈膝求和C.中国皇帝地位大为下降D.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20.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B.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C.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D.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2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才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22.右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23.(1898年)《新政始基》中指出,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改变、拓展了列强的侵华方式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24.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25.1919年的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迈进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新”在()A.广泛传播民主科学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领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注:图一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图二为《张自忠烈士陵园》材料二: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材料三: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材料四:从这时候起(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请为材料一的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变化。(6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10分)宜春九中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得分:1宜春九中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8-【答案】1.A2.B3.D4.A5.D6.C7.B8.D9.D10.A11.D12.B13.B14.D15.C16.C17.D18.D19.D20.A21.D22.B23.B24.C25.D26.(1)主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领导阶级: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观点一:成功。理由: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失败。理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努力: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分封制对中国传统的形成和与扩大,对中国文化的壮大与认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可知,此处“中国”即“中原”,因此A为正确答案;BCD不符题意,均排除。故选A。2.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异姓同姓都会遵循,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无关,故A项错误;周的宗盟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与会者有同姓与异姓,扩大统治者的力量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周的宗盟与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基础上,将周王室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相辅相成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早期(包括西周)政治的特点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故D项错误。故选B。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旨在于说明宗法制因君权过重受冲击的史实,故D符合题意;AC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B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4.本题考查的秦朝的皇帝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制特点是王位世袭、皇帝独尊及权力至高无上。B项世袭是指皇位的传承按血缘传承,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皇权至上强调的是皇帝拥有全国最高的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关系,也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题中不准提及皇帝名字,避讳,特殊的书写格式,彰显的是皇帝与众不同,地位尊贵,故A正确。故选A。5.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推荐人要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使之‘便习官事’,合格者才能推举到中央,称为‘试职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可以弥补察举制的缺陷,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题干涉及的是“推荐人”,故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6.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军机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解决命题要求的能力。依据材料“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军机处具有很强的保密性,故C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故选C。7.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藩王”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不可能出现“-8-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C项符合题意;两汉后,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AC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强调上述现象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的史实,故D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悖,排除。故选D。9.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识记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时期,不可能维护奴隶的利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是强调罗马法巩同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B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谈的是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等积极作用,并且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终结,反映的就是两党制度的成熟,D正确;A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错在一党专政,排除;C项材料无体现,排除。故选D。12.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可知,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故B正确;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13.结合所学可知,没过国家元首即为总统,掌握实权,即最高行政权,兼海陆军统帅,故①正确。②适合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应排除。行使立法权的不是总统,而是国会,故③错误。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官员,故④正确,故B项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需要掌握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特点的识记。本题考查对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4.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并进行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各州对其他州……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D正确;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15.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主旨不是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排除A;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体现在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的信息,故选C;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且表述错误,排除D。故选C。-8-16.根据题干材料“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可以看出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最符合题意;AB两项是德国统一后仍存在的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的影响。德国统一以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欧洲强国,打破了法国独霸的局面,出现了两强并立,欧洲的政治格局被改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也很快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极大的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17.德国统一后建立了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普鲁士王国带有封建军事性质的容克阶层,资产阶级处于次要地位,人民在政治中更是无权地位。故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德国政治走向,人民群众无权决定,故D项符合;A项只是说明国家统一,未体现德国未来,故排除;BC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帝国的成立。德国是普鲁士王国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并建立了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普鲁士王国带有封建军事性质的容克阶层,资产阶级处于次要地位,人民在政治中基本处于无权地位。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使统一成为趋势,普鲁士在俾斯麦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使法德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成为欧洲政局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8.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皇帝的所有命令……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分析、认知,可知世袭的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符合题意,正确;德国皇帝权力极大,A与史实不符,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免,B不符合史实,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19.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和“公使进驻京师”等信息,一方面说明了清政府的屈服,另一方面客观上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了近代化外交,所以答案选D;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的信息,排除A;清政府按照国际惯例来订立条约,排除BC。故选D。20.依据题干“1844年”、“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一时矿禁大弛”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发生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政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1844年”、“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一时矿禁大弛”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对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政策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1.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局限性,说明了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D正确;材料没有突出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故选D。22.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对清朝统治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和调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也不符,排除;汉族地主武装强化地方势力、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增加,势必弱化中央集权,这也成为后来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诱因,B正确;汉人出任巡抚、推行洋务运动等,不会使清朝专制陷入孤立,D排除。故选B。23.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9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应该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矿设厂,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B项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排除C项;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B。24.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排除A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排除B项。在临时约法中,为防止袁世凯专权而做的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因此排除D项。材料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25.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识记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民主、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反帝反封建是民主革命的目标,因此AB项不是“新”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C项错误;无产阶级成为主力军并发挥领导作用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新”,故D项正确。故选D。26.(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认知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四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把握到材料总体立意。注意紧扣“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学生紧扣材料一信息,结合必修一内容即可作答。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在组织形式上,它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而不是太平天国式的拜上帝教。在阶级上,从农民阶级转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在斗争目标上,开始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革命。 (3)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学生可从两方面作答。如答成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角度去分析它的意义。若回答失败,可从社会性质仍未变化,反帝反封建不彻底这一角度去思考。(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与实践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紧扣题干时间“1920年前后”。在此阶段,中国人的民主斗争,学生可联想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另外,还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国民大革命这一角度去思考,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宜春三中2022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2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8:57
页数:8
价格:¥3
大小:233.6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