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提防(dī)俦侣(chóu)盗跖(zhí)罪愆(yàn)B.汗涔涔(cén)江堤(dī)刹那(chà)戕害(qiāng)C.阿谀(ā)枭首(xiāo)昭告(zhāo)嗣位(sì)D.天堑(qiàn)纶巾(guān)冠冕(guàn)自诩(x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阑珊举案齐眉牺惶五味具全B.置疑委屈求全鲁莽残羹冷炙C.蟊贼拾人牙慧囊括归根结底D.孱弱阴谋鬼计刎颈斧钺汤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悲鸿和吴冠中两人不仅在艺术观念上南辕北辙,而且在生活中视对方为异己,这其中涉及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江湖”恩怨.B.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东山再起.C.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望洋兴叹.D.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当初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高一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4月25日,有关部门已查明有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行为.B.自2022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推进厕所革命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一年以来,既有经验和成绩,也有困难和问题.C.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乃至儒家学说,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释和宣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D.这个犯罪团伙气焰十分嚣张,骑着摩托在光天化日之下绑架人质,然后向人质家属索要赎金,声言如果报警或不按他们的要求交纳赎金,就撕票杀人.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的角色分旦、末、净、丑,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一本戏限定由女主角或男主角一人演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由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窦娥冤》属于旦本戏.B.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能合乐演唱,唐五代时称为“曲”“曲子词”,宋时又称为“乐府”“长短句”“诗余”等.从篇幅的长短上来分,词又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一般又称为慢词.柳永的《望海潮》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属于慢词.C.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以表现主人公跟现实之间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征.《窦娥冤》《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作品.D.“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句中的“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的行为方式,如沐浴、更衣、吃素、戒酒、静养等,以示虔诚;“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琴、棋、书六种学问和技能.18/19 二、(9分,每小题9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转眼间年届不惑,而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不改。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就中小学生而言,不仅要大量读书,而且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大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阳如澜,便是韩苏柳欧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摘编自李建永《读书养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目的很多,可以是为了个人的进步,也可以是为国家的利益,不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都是可以的。B.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好的书可以养具有正能量的气,读不好的书就会养具有负能量的气。C.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每一个读书的人都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汲取和培养各种各样的气,以保证自己有多方面的精神营养。D.读者读书可以感受和汲取到作者注入文章中的气,这种气又会影响到读者的写作;而写出什么风格的文章,既与禀赋有关,又与学养有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8/19A.读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养气,需要养什么气,就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就像身体需要什么营养,就选择什么食物一样。B.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风格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他们的禀赋、气质、学养各不相同。C.“两脚书厨”比喻那些盲目接受书本、不能消化理解的人,“野孩子”则比喻那些本性自然质朴、洒脱不羁,文章个性鲜明的人。D.人的“气”包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养两个方面,二者融会统一在一起,写文章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读书随笔,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养气”;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读什么书养什么气和养什么气作什么文两个方面论述了读书养气的道理。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这几句话说明了做人、读书与作文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做人、读书对作文的重要影响。C.作者倡导人们要读好书,养正气,而对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则持批评态度。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引证法和喻证法等论证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多读书、厚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9分,每小题9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丘先生躬德履义履:实行。B.修书记,致医药致:得到。C.皆令诣学受业诣:到……去。D.视事九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B.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C.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18/19D.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尊敬品德高尚的人。他任会稽都尉时,聘请品德高尚的士人,以师友之礼敬待他们;对具有伯夷之节的龙丘先生,他不同意征召,而是用恭敬的方法感化对方主动来府任职。B.任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任九真太守时,针对当地百姓不善农耕、生活贫困的情况,他下令制造农具,指导百姓开荒种田,使百姓逐渐富裕起来。C.任延正直敢言。赴武威太守任前,光武帝告诫他要好好地奉事上司,保住名誉,他却不以为然,并严词驳斥了皇帝的说法,明确拒绝了皇帝的要求。D.任延敢于打恶除暴。武威将兵长史田绀的子弟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一方,任延到任武威太守后,逮捕了田绀,把他及部分子弟门客严惩,还平定了田绀小儿子田尚发动的暴乱。 四、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途•中逢管倅①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②.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注】①管倅:作者的老朋友。倅(cuì),州郡的副官。②无据:无端,无边无际。(1)除了直抒胸臆,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雨霖铃》中“  ,  ”两句,突出表现了离人别时的极度伤感,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象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赞扬了刘裕率兵北伐的英雄壮举,情感炽热、强烈。 五、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心病凌鼎年接到娘的电话我颇感意外,娘说爹病了让我马上回去。今年爹七十岁,除了耳背,身子骨硬朗着呢,怎么突然就病了呢?问爹什么病,娘也不说,只说等你回来就知道了。娘的这种诡秘使我愈加忐忑不安了,已经快三个月没回家了,是该回去看看了。我放下手头的工作立马往回赶,途中我不禁想起上次回家的情景……上次弟弟订婚,我回家还没进门,就看见娘和姨她们几个站在我家院里笑弯了腰。“娘,我回来了,咋的啦?你们在笑什么?”“嘘﹣﹣你听,聋子聚会了……”娘用手一指屋里,故作神秘地对我说。“哥,我说话你怎么总打岔啊?”“什么?我说你们家老大?我没有说你们家老大!”18/19“我是想问你我侄子的对象是哪个村的?”“啊?我怎么那么蠢?我怎么蠢了?你怎么一见面就骂人……”我侧耳一听,立刻就明白她们在笑什么了。原来是爹和姑姑兄妹俩正在屋里说话,许是遗传,他们俩都有不同程度的耳背。于是,他们每次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即使都扯着嗓子喊也还不免互相打岔。听他们说话比看喜剧小品还可笑,难怪让娘她们都笑得直不起腰来。“爹,我接您到城里住几天?”参加完了弟弟的订婚仪式,临走的时候我大声地对爹说。“啊?你让我到城里去搬砖?”“我想让您去看孙子!”“啥?你还让我系围裙,搬砖还系围裙,真是穷讲究。”“我想接您去过五一节。”“啊?还让我带着你大姐,你大姐哪有空?还是我自己帮你搬吧。”“爹,我给您配个助听器吧。”“原来就一拖拉机啊,不多,我自己就成。”见爹完全曲解了我的意思,我都急得冒了汗。我忽然灵机一动,找来笔和纸写道:爹,我带您到城里配个助听器吧,您的耳朵这么背多别扭啊!爹看后使劲摇摇头,说:“那玩意儿太贵,我不配,这样挺好的,省得听见别人骂我说我坏话!”我已经明白了爹的意思,看来他还是心疼钱啊。也是,为了弟弟的亲事家里已经欠了不少账,现在他是绝对不肯花那份闲钱的。无奈我又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写道:不用您花钱,我给您配。北京马上就要阅兵了,您不想看哪?您的耳朵这么背,能看好吗?我知道爹爱看新闻,每天必看。爹看完我写的字,略一迟疑,随即摆手说:“你弟弟订亲你拿了不少的钱,我可再也不能花你的钱了,看阅兵时我把电视的声音放大点儿就行。”“您这样不影响大家吗?”“什么?这会影响你大妈?净胡说八道,我怎么会影响到她啊?”我一不用笔说话,爹又开始打岔了。“唉!不和您说了,真急人。”“啊?你说,啥,我太混?臭小子,你敢骂人!”爹说着说着竟冲我瞪起了眼睛,额头上的青筋条条蹦出来,吓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建华,你快别跟你爹磨叨了,快走吧,别误了车。”幸好娘及时来解围。“娘,我想带爹到城里配个助听器,省得和他说话这么急人。”“我早就和他说过了,可他说配那玩意要花不少的钱。你弟弟要结婚了,他哪舍得花那份闲钱!”“我给他配,不用他花钱。”“唉!你还是先走吧,以后再说……”就这样,在娘的一再坚持下,我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家……我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家,老远就见爹摇着扇子,好端端地坐在院子里的那棵枣树下,只是人略显清瘦了些。娘见我回来,赶紧迎出来;爹看到我,嘴也笑得咧到了耳根。“娘,您不是说爹病了吗?这不……”“呵呵……你爹这回得的是心病。”娘笑着说。“心病?”我疑惑不解地望着娘。“是他让我叫你回来带他去配助听器的,有一天晚上他为了看新闻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太大,影响了邻里休息,人家向他提意见了……唉!说到底他是既不好意思让你花钱,又怕耽误了收看北京阅兵。他说先借你的钱配,等冬天卖了猪再把钱还你。”18/19“哦,原来是这样!娘,看您说的!那我欠你们的恩情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好,我明天就带他去!”我爽快地答应着,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爹看阅兵时那眉开眼笑的样子。(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娘来电话说爹病了让“我”马上回去,又不说明爹的具体病情,这使“我”更加不安。这就布下了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B.小说中写爹打岔的语言符合当时人物对话的语境,非常生活化,表现出爹机智、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为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C.“爹看到我,嘴也笑得咧到了耳根。”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爹看到“我”回来时的喜悦心情。D.“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爹看阅兵时那眉开眼笑的样子。”这句话写的是“我”的想象,表现出“我”能够为爹消除心病、使爹快乐、从而实现孝子心愿的欣慰之情。(2)小说用大量的篇幅插叙“我”上次回家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爹”这个人物有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作品中的“爹”先是不同意“我”给他配助听器,后又主动要求“我”给他配助听器,“爹”的态度为什么前后截然不同?请简要说明。 六、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人人不断拥有时间,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  ;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人富有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13.目前,南阳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请你为“双创”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工整,每条不少于12个字。 七、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媒体报道,一个农村男人,举债八万,买来各种杂志书籍,要自办一个乡村图书馆,免费供村民借阅。而他的儿子、女儿却为此辍学,妻子为此要和他离婚。村里并没有人帮他,说他好,但他还是我行我素。另据媒体报道,一个经过很多努力而刚刚怀孕的女人,得知自己原先领养的弃儿患了白血病,为了救他,竟瞒着丈夫,偷偷去做了流产。丈夫实在无法接受她的做法,选择了离婚。一个好端端家就这样散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192022-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提防(dī)俦侣(chóu)盗跖(zhí)罪愆(yàn)B.汗涔涔(cén)江堤(dī)刹那(chà)戕害(qiāng)C.阿谀(ā)枭首(xiāo)昭告(zhāo)嗣位(sì)D.天堑(qiàn)纶巾(guān)冠冕(guàn)自诩(xǔ)【考点】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解答】A.“罪愆”的“愆”读“qiān”;B.读音正确;C.“阿谀”的“阿”读“ē”;D.“冠冕”的“冠”读“guān”;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阑珊举案齐眉牺惶五味具全B.置疑委屈求全鲁莽残羹冷炙C.蟊贼拾人牙慧囊括归根结底D.孱弱阴谋鬼计刎颈斧钺汤镬【考点】字形.【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答】A.″牺惶″中″牺″应改为″恓″,″五味具全″中″具″应改为″俱″;B.″委屈求全″中″屈″应改为″曲″;C.全部正确;D.″阴谋鬼计″中″鬼″应改为″诡″;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悲鸿和吴冠中两人不仅在艺术观念上南辕北辙,而且在生活中视对方为异己,这其中涉及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江湖”恩怨.B.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东山再起.C.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望洋兴叹.D.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当初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高一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考点】成语.18/1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解答】A.使用对象错误,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本项中要形容的是“艺术观念”的不同,不是在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B.感情色彩失当,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具有褒义色彩,而在本选项中却在形容“军国主义”;C.不合语境,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里可以改成“望尘莫及”;D.使用正确,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符合语境;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4月25日,有关部门已查明有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行为.B.自2022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推进厕所革命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一年以来,既有经验和成绩,也有困难和问题.C.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乃至儒家学说,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释和宣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D.这个犯罪团伙气焰十分嚣张,骑着摩托在光天化日之下绑架人质,然后向人质家属索要赎金,声言如果报警或不按他们的要求交纳赎金,就撕票杀人.【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正确;B.成分残缺,缺主语,改成“2022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推进的厕所革命”;C.语序不当,“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乃至儒家学说”语序颠倒,改成“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D.成分赘余,“撕票杀人”语义重复,删去“杀人”;改成:A.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的角色分旦、末、净、丑,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一本戏限定由女主角或男主角一人演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由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窦娥冤》属于旦本戏.B.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能合乐演唱,唐五代时称为“曲”“曲子词”,宋时又称为“乐府”“长短句”“诗余”等.从篇幅的长短上来分,词又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一般又称为慢词.柳永的《望海潮》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属于慢词.18/19C.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以表现主人公跟现实之间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征.《窦娥冤》《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作品.D.“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句中的“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的行为方式,如沐浴、更衣、吃素、戒酒、静养等,以示虔诚;“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琴、棋、书六种学问和技能.【考点】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主要是对宋词元曲、外国作品以及古文知识的考查.学生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积累.【解答】“六艺”解释有误,应为:礼、乐、射、御、书、数;故选:D. 二、(9分,每小题9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转眼间年届不惑,而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不改。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就中小学生而言,不仅要大量读书,而且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大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阳如澜,便是韩苏柳欧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摘编自李建永《读书养气》)18/19(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读书的目的很多,可以是为了个人的进步,也可以是为国家的利益,不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都是可以的。B.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好的书可以养具有正能量的气,读不好的书就会养具有负能量的气。C.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每一个读书的人都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汲取和培养各种各样的气,以保证自己有多方面的精神营养。D.读者读书可以感受和汲取到作者注入文章中的气,这种气又会影响到读者的写作;而写出什么风格的文章,既与禀赋有关,又与学养有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读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养气,需要养什么气,就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就像身体需要什么营养,就选择什么食物一样。B.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风格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他们的禀赋、气质、学养各不相同。C.“两脚书厨”比喻那些盲目接受书本、不能消化理解的人,“野孩子”则比喻那些本性自然质朴、洒脱不羁,文章个性鲜明的人。D.人的“气”包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养两个方面,二者融会统一在一起,写文章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是一篇读书随笔,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养气”;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读什么书养什么气和养什么气作什么文两个方面论述了读书养气的道理。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这几句话说明了做人、读书与作文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做人、读书对作文的重要影响。C.作者倡导人们要读好书,养正气,而对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则持批评态度。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引证法和喻证法等论证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多读书、厚积累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解答】(1)C“每一个读书的人都要读各种各样的书”错误,原文第二段作者建议中小学生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2)A“需要养什么气,就选择读什么样的书”说法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读什么书养什么气,原文第三段“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大相同.”(3)C“则持批评态度”理解分析有误,作者对诸多“气”并没有持批评态度.原文第四段“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答案:(1)C(2)A(3)C 18/19三、(9分,每小题9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龙丘先生躬德履义履:实行。B.修书记,致医药致:得到。C.皆令诣学受业诣:到……去。D.视事九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B.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C.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D.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任延尊敬品德高尚的人。他任会稽都尉时,聘请品德高尚的士人,以师友之礼敬待他们;对具有伯夷之节的龙丘先生,他不同意征召,而是用恭敬的方法感化对方主动来府任职。B.任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任九真太守时,针对当地百姓不善农耕、生活贫困的情况,他下令制造农具,指导百姓开荒种田,使百姓逐渐富裕起来。C.任延正直敢言。赴武威太守任前,光武帝告诫他要好好地奉事上司,保住名誉,他却不以为然,并严词驳斥了皇帝的说法,明确拒绝了皇帝的要求。D.任延敢于打恶除暴。武威将兵长史田绀的子弟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一方,任延到任武威太守后,逮捕了田绀,把他及部分子弟门客严惩,还平定了田绀小儿子田尚发动的暴乱。【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解答】(1)B给他写信,送去医药.致:送给.(2)A18/19“孝子”为名词,作“慰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太末”为地名,省略介词“于”,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修饰“隐居”,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3)C“并严词驳斥了皇帝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只是陈述拒绝的理由,不是“严词驳斥”.答案:(1)B(2)A(3)C参考译文: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更始元年(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仍然称汉),任命任延为会稽都尉.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相待.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掾史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任延说:“龙丘先生具有伯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以后,龙丘苌才乘车到官府拜见任延,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被录用任职.后任延让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所以郡内有才能的士大夫争着到他这里任职.建武初年,皇上下诏任命他为九真郡太守.九真人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任延在九真任职了四年,后来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他,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不要坏了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谋私利,谋私利的臣子不忠诚.躬行正道奉行公事,是臣子应有的操守;上下官员随声附和,并非陛下的福分.您让我好好侍奉上级官员,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皇帝叹息说:“您说得对.”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将田绀拘捕,田绀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被处死.田钳的小儿子田尚于是聚集了几百放荡轻薄的人,自称将军,夜间攻打郡府.任延随即发兵打败了田尚.自此,他的威信大震,官吏和百姓都安定平静.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没事先上奏朝廷,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 四、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考点】翻译句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譬如人名、地名、官职等);“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句首语气词等);“补”,就是补充省略成分;“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代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翻译重点:(1)寻:不久;临殡:亲临殡殓;朝:官府的大堂,这里引申为处理政务、办公.18/19(2)诚:实在,的确;见:表被动,被;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参考答案:(1)龙丘苌不久生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吊唁,帮助处理丧事,三天没有到官府办公.(2)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或: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途•中逢管倅①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②.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注】①管倅:作者的老朋友。倅(cuì),州郡的副官。②无据:无端,无边无际。(1)除了直抒胸臆,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考点】羁旅诗.【分析】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佳构.【解答】(1)此题考查了赏析抒情方式.此题技巧分析明确要从抒情方式入手.“忍唱《阳关》句”是典故,“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是写景,手法较为明显.(2)此题考查了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思想内容要注意情感的丰富性,一般答案不只一点.要结合羁旅题材抓住全词内容进行概括.答案:(1)还运用了用典抒情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忍唱《阳关》句”是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或借用《阳关曲》《阳关三叠》),借以抒发惜别之情;“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是借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抒发离别的愁苦.(点出两种手法2分,结合作品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2)①漂泊天涯、身心憔悴的愁苦;②他乡遇故知、友情如故的喜悦;③刚逢老友又要匆匆别离的伤感.译文:在这天涯孤旅,形容憔悴.有故人相遇,久别重逢,深情如昨.相聚总是匆匆,别离就在眼前,十分无奈,都被哽咽的阳关句唱完.我已是行人,还要送行人离开,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回首寒蝉凄切处,正是暗淡的夕阳.鉴赏:  不知此词作于何时何地,管倅身份也不详.(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从词中所叙的情况可以知道,作者与管倅是好友,他们在途中相逢,不久又分手.作者客中送别,感到格外凄怆,便写了这首诗.18/19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憔悴,困苦貌;天涯,这里指他乡.“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特别是当两人都处在困苦的境遇中,久别重逢,深情似旧,其乐可知.作者极言相遇之乐,目的正在于引出下文的别离之苦.这叫做“欲抑故扬”,乃一种为文跌宕的妙法.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唐代诗人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云:“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云:“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更有明朝恨,离怀惜共传.”都细致地表达出那种因乍见时大喜过望而别离时却悲苦加倍的心情.赵彦端也不例外.  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清人吴衡照说得好:“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卷二)否则,若只是“愁呀!愁呀”地唠叨不停,就难免有粗俗浅露之弊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雨霖铃》中“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两句,突出表现了离人别时的极度伤感,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象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两句,赞扬了刘裕率兵北伐的英雄壮举,情感炽热、强烈。【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关键字:凝、噎)(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关键字:戈) 五、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心病凌鼎年接到娘的电话我颇感意外,娘说爹病了让我马上回去。今年爹七十岁,除了耳背,身子骨硬朗着呢,怎么突然就病了呢?问爹什么病,娘也不说,只说等你回来就知道了。娘的这种诡秘使我愈加忐忑不安了,已经快三个月没回家了,是该回去看看了。我放下手头的工作立马往回赶,途中我不禁想起上次回家的情景……上次弟弟订婚,我回家还没进门,就看见娘和姨她们几个站在我家院里笑弯了腰。“娘,我回来了,咋的啦?你们在笑什么?”“嘘﹣﹣你听,聋子聚会了……”娘用手一指屋里,故作神秘地对我说。18/19“哥,我说话你怎么总打岔啊?”“什么?我说你们家老大?我没有说你们家老大!”“我是想问你我侄子的对象是哪个村的?”“啊?我怎么那么蠢?我怎么蠢了?你怎么一见面就骂人……”我侧耳一听,立刻就明白她们在笑什么了。原来是爹和姑姑兄妹俩正在屋里说话,许是遗传,他们俩都有不同程度的耳背。于是,他们每次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即使都扯着嗓子喊也还不免互相打岔。听他们说话比看喜剧小品还可笑,难怪让娘她们都笑得直不起腰来。“爹,我接您到城里住几天?”参加完了弟弟的订婚仪式,临走的时候我大声地对爹说。“啊?你让我到城里去搬砖?”“我想让您去看孙子!”“啥?你还让我系围裙,搬砖还系围裙,真是穷讲究。”“我想接您去过五一节。”“啊?还让我带着你大姐,你大姐哪有空?还是我自己帮你搬吧。”“爹,我给您配个助听器吧。”“原来就一拖拉机啊,不多,我自己就成。”见爹完全曲解了我的意思,我都急得冒了汗。我忽然灵机一动,找来笔和纸写道:爹,我带您到城里配个助听器吧,您的耳朵这么背多别扭啊!爹看后使劲摇摇头,说:“那玩意儿太贵,我不配,这样挺好的,省得听见别人骂我说我坏话!”我已经明白了爹的意思,看来他还是心疼钱啊。也是,为了弟弟的亲事家里已经欠了不少账,现在他是绝对不肯花那份闲钱的。无奈我又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写道:不用您花钱,我给您配。北京马上就要阅兵了,您不想看哪?您的耳朵这么背,能看好吗?我知道爹爱看新闻,每天必看。爹看完我写的字,略一迟疑,随即摆手说:“你弟弟订亲你拿了不少的钱,我可再也不能花你的钱了,看阅兵时我把电视的声音放大点儿就行。”“您这样不影响大家吗?”“什么?这会影响你大妈?净胡说八道,我怎么会影响到她啊?”我一不用笔说话,爹又开始打岔了。“唉!不和您说了,真急人。”“啊?你说,啥,我太混?臭小子,你敢骂人!”爹说着说着竟冲我瞪起了眼睛,额头上的青筋条条蹦出来,吓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建华,你快别跟你爹磨叨了,快走吧,别误了车。”幸好娘及时来解围。“娘,我想带爹到城里配个助听器,省得和他说话这么急人。”“我早就和他说过了,可他说配那玩意要花不少的钱。你弟弟要结婚了,他哪舍得花那份闲钱!”“我给他配,不用他花钱。”“唉!你还是先走吧,以后再说……”就这样,在娘的一再坚持下,我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家……我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家,老远就见爹摇着扇子,好端端地坐在院子里的那棵枣树下,只是人略显清瘦了些。娘见我回来,赶紧迎出来;爹看到我,嘴也笑得咧到了耳根。“娘,您不是说爹病了吗?这不……”“呵呵……你爹这回得的是心病。”娘笑着说。“心病?”我疑惑不解地望着娘。18/19“是他让我叫你回来带他去配助听器的,有一天晚上他为了看新闻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太大,影响了邻里休息,人家向他提意见了……唉!说到底他是既不好意思让你花钱,又怕耽误了收看北京阅兵。他说先借你的钱配,等冬天卖了猪再把钱还你。”“哦,原来是这样!娘,看您说的!那我欠你们的恩情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好,我明天就带他去!”我爽快地答应着,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爹看阅兵时那眉开眼笑的样子。(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娘来电话说爹病了让“我”马上回去,又不说明爹的具体病情,这使“我”更加不安。这就布下了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B.小说中写爹打岔的语言符合当时人物对话的语境,非常生活化,表现出爹机智、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为作品增加了很多趣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C.“爹看到我,嘴也笑得咧到了耳根。”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爹看到“我”回来时的喜悦心情。D.“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爹看阅兵时那眉开眼笑的样子。”这句话写的是“我”的想象,表现出“我”能够为爹消除心病、使爹快乐、从而实现孝子心愿的欣慰之情。(2)小说用大量的篇幅插叙“我”上次回家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爹”这个人物有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作品中的“爹”先是不同意“我”给他配助听器,后又主动要求“我”给他配助听器,“爹”的态度为什么前后截然不同?请简要说明。【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本题考查插叙情节的作用;(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4)本题考查前后情节转折的合理性分析;【解答】试题解析:(1)A.正确;母亲的不说明病情,为下文插叙父亲不愿意配助听器和现在想配助听器埋下伏笔;B.错误;“表现爹机智幽默风趣”错误,爹是因为听不见而闹误会,并非机智幽默风趣;C.正确;“咧到了耳根”用了夸张,表达喜悦;D.正确;(2)从情节上看,这段插叙交代了爹耳背,“我”想买助听器而爹不让,为下文做铺垫;从形象上来看,让爹的形象更生动丰满;从内容上来看,丰富了文章内容,且显得有趣;(3)从插叙情节看,可看出爹“耳背”、说话打岔,十分好笑;从“爹看后使劲摇摇头…省得听见别人骂我说我坏话!”可看出爹舍不得花钱,很为儿子着想,从“影响了邻里休息…先借你的钱配”可看出爹也很懂得体谅他人;从爹看新闻把电视声音开大,怕耽误收看北京阅兵,可看出爹是个关心时事的人;(4)插叙情节交代了爹不愿配助听器,主要是怕“我”多花钱,而爹现在愿意配,则是因为怕影响邻里休息;爹之所以前后转变,都是因为爹拥有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答案示例:(1)B(2)①交代“我”想给“爹”买助听器而“爹”不让买的缘由,为后文写“爹”同意买助听器作铺垫;18/19I使“爹”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J丰富了作品内容,增添了作品的情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H耳朵背,说话好打岔;与人交谈,总是打岔,让人觉得好笑;I关爱、理解、体谅他人(或严于律己);不忍心再花“我”的钱配助听器,但怕影响邻居休息,又主动要配助听器;J爱看新闻,关注时事;每天必看新闻,关注北京阅兵;(每点2分,意合即可.)(4)H“爹”原先不愿让“我”给他配,主要是因为弟弟订婚家里已经欠了债,也用了“我”的不少钱,不想让我再花钱;I但为了既能看新闻,尤其是为了不耽误看阅兵,又不影响邻居休息,所以“爹”又主动提出借“我”的钱陪助听器;J“爹”的态度转变反映出他体谅、关爱别人、严于律己的美好品德. 六、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人人不断拥有时间, 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 老人是去日苦多(长),来日苦少(短) ;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人富有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 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 。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考点】补充句子;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做该题前,要认真读题,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语句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准确填写.【解答】语段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首先提出观点“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然通过对比进行论证.“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是说时间是不断流逝对的,因此,前文空格上应该是填写时间流逝的句子,再联系前文你,保持结构一致,句子就很好写了“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后面两空主要是老人与年轻人的比较,根据空格前后的语境,填写相对的意思即可.答案:①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②老人是去日苦多(长),来日苦少(短)③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 13.目前,南阳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请你为“双创”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工整,每条不少于12个字。【考点】综合读写.【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双创”的含义,拟写标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写,同时也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如字数不能超过12字,注意所拟写的标语要具体、生动,吸引人.【解答】参考答案:(1)全市动员,掀起“双创”高潮;全民参与,共建大美南阳.(2)一言一行,体现良好素质;一点一滴,彰显文明新风.(3)多一句礼貌用语,增一缕人间春风.(4)处处营造和谐氛围,时时展示文明形象.(每写出一条2分,答案可以写在空格下面的空白处,但不能写在大框外.) 七、18/19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媒体报道,一个农村男人,举债八万,买来各种杂志书籍,要自办一个乡村图书馆,免费供村民借阅。而他的儿子、女儿却为此辍学,妻子为此要和他离婚。村里并没有人帮他,说他好,但他还是我行我素。另据媒体报道,一个经过很多努力而刚刚怀孕的女人,得知自己原先领养的弃儿患了白血病,为了救他,竟瞒着丈夫,偷偷去做了流产。丈夫实在无法接受她的做法,选择了离婚。一个好端端家就这样散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分析】题目选了两则行善的事例,这两个主角在坚持自己的善行,他们的行为都给家人带来了诸多困难,都没有得到别人甚至亲人的认可,很是值得人们深思.这两则材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很有社会价值.立意角度:(1)行善事献爱心要量力而行;(2)做事要有所兼顾,不可偏执;(3)做事不能只为外人想,而让亲者痛;(4)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5)无私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解答】量力而行才是智慧所在近日国家修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其中的“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忖度其中的含义,大概是说凡事应量力而行,不要逞一时之勇.记得马末都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他在新疆买杏.守着一大片果实累累的杏林的老汉说,两脚钱一脚.他惊喜天下怎么会有如此买卖.他提了桶到杏林深处挑了一棵粗壮的果实压枝的老树,使足了劲狠踢过去.结果,“脚腕子都青了”,而老树只晃了一晃,一个杏都没有掉下来.他吸取教训,再踢时乖乖找了棵小树,轻踢一脚,倒也掉了半桶杏.读罢故事,捧腹之余也不禁想,要是马先生一时性急,不自量力地跟老树较上了劲,只怕杏虽好吃,却也没有那口福了.马先生自己感叹说:“想来做事都应量力而行,否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损失.”马先生的故事趣味中蕴含着深刻哲理,但不自量力的结果,却往往让人扼腕叹息.今年长江流域两男孩溺水,一群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发扬舍身救人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感慨万端.其中有那一些“旱鸭子”和窈窕淑女们也组成人梯下水救人,结果中途有有人体力不支又遇上暗流,其中九名大学生落水,三名不幸溺水而亡.他们的用心确实值得我们大大地佩服,但“三命换一命”似乎代价太大.长江水险,既是长江流域的学生,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既然如此,又何必连不会水的人也跳下去呢?关键时刻,见义勇为也是需要多一些理智的,若不是谙熟水性,怎好说跳就跳?如果不加理智地思索,贸然跳下去所带来的后果,也不能不令人叹息.我又想起了前些年来为救森林大火而光荣献身的英雄少年赖宁.早些年他是我们大力弘扬而学习的榜样;而现在,我们却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们,三思而后行.曾见过电视上的森林大火,其火势凶猛让人胆战心惊,若不量力而为,就好比飞蛾扑火,岂是智者所为?国家提倡见义勇为到见智勇为,可见是认识到了量力而为的重要性,应该也是青少年学生的一种保护.18/19比起那些自不量力硬充英雄好汉的逞一时之勇者,我更欣赏那些在珠峰海拔6000米处悠然下山去的登山爱好者.清楚自身实力,明了对方高度,不勉强,不盲目,量力而行,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量力而为,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18/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6:09 页数:19
价格:¥3 大小:88.2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