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1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次考试答卷交回。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鸡肋(lèi)蛮横(hèng)不着边际(zhuó)锱铢必较(zīzhū)B、内讧(hòng)称心如意(chèn)断壁残垣(yuán)不落窠臼(kē)C、惊悚(sŏng)愤懑(mǎn)怙恶不悛(quān)咬文嚼字(jué)D、难处(chŭ)括弧(hú)唾手可得(tuò)晕头转向(yū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D.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10-/10\n(1)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22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2)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3)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4)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高考资源网(5)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22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6)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7)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5.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B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D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10-/10\n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属文日数千言属,隶属B.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胜,胜利C.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故事,旧例D.适足以累之也累,劳累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然后取而用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且与修注如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Ks5u.com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第Ⅱ卷四、古诗文理解与应用(23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欲擢冠(于)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2)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10-/10\n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1)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2)“洛阳城里见秋风”一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单赏析这一句诗。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任选一题)(一)、(1)少壮不努力,(《长歌行》)(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3)久在樊笼里,(《归园田居》)(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师说》)(5)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二)、(1),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5)山不在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短歌行》)五、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22分)黄山绝壁松冯骥才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10-/10\n,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的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14、作者说:“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请简要概括使作者“震动”的原因。(6分)答:15、作者说“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5分)答:16、“这一代代的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一句中,的“个性基因”指的是什么?(4分)答:17、简要回答,作者描写绝壁松共用了几处对比,分别起什么作用。(7分)答:六、语言运用题: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李有财真是哭笑不得,李有财①觉得儿子李达人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李达人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A:B:C:D:19.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7分)-10-/10\n5520.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看法。例如1、牛。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批评: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2、橡皮。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用自己的身躯去更正。过分地计较他人的得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请从“钉子、秤砣、流星、气球、月亮”另选择两种事物,从褒扬、批评的角度分别写两首咏物小诗。要求:语言精练,对比鲜明,富含哲理。(4分) (1)、事物:  褒扬:批评:(2)、事物:褒扬:批评: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人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请以“批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陆川县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măn应为mènjué应为jiáo)2、【答案】B【解析】A-10-/10\n.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名不副实:指空有虚名。【近义词】徒有虚名。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3、【答案】D【解析】A项“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4、【答案】C【考点】考查语言的衔接,语言的连贯。【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四个选项首句就是④和⑤的区别。从逻辑上看,应该先⑤后④,排除A、B两项。再从内容的相关、衔接上看,⑤的“阳光少年”和④的“阳光运动”紧密相关,故⑤后面可以用④,排除D【思路分析】考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把内容相关的放在一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如有标志词(如“也”、“还”、“可见”),可据标志词排序。5、【答案】D【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6、【答案】A【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22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特例与一般(如B项和D项中的标志词分别为“每一个”、“各种”,其说法据原文过于绝对化了),可能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和结果等的区别,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这些来迷惑考生。7、【答案】A【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必须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不可随意夸大、缩小或转换话题。8.C(A写;B占优势,超过;D连累)9.C(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A凭借,介词/来,连词,表目的;B才/竟,副词;D姑且,副词/而且,连词。)10.D(A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B欧阳修特录他中乙科错;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除是任命官职。)11.(1)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3分,擢冠1分,犹1分,句子通顺1分)(2)等到他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文章。(3分)(3)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是活的还是死的,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4分,爪1分,生枯1分,本1分,句子通顺1-10-/10\n分。)12.答案:(1)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2)“见”。这一句诗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13、(一)、老大徒伤悲仰观宇宙之大复得返自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相逢何必曾相识(二)、木欣欣以向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恐美人之迟暮使我不得开心颜周公吐哺14.参考答案:①它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②它历经磨砺,强化出坚韧的性格。③它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④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6分,每小点2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15.参考答案:绝壁松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精神的集中体现,昭示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存在,使黄山更富于生命气息和人格化的气质。(5分)16.参考答案:绝壁之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里,在风雨和磨难中形成的强劲而富于弹性的特点。(4分)17.参考答案:①绝壁松与草木和苍鹰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②绝壁松与山谷松的对比,突出绝壁松强悍的精神;③绝壁松漂亮的树形与断枝残干,枯骸的对比,突出绝壁松永不言败的精神。(7分,每小点2分,全对给满分)六、【参考答案】18、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李达人”;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李有财”或“父亲”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了语意重复,也达到了简洁的效果;③改为“李达人”使指代明确;⑤改为“李有财”或“父亲”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19、[答案示例1:]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流出的水却很少很少,一滴一滴呈现出“SOS”字形滴向下面的水壶。寓意: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接近枯竭,向人类发出了求救信号;水情如此严峻,人类要珍惜水资源,否则,生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答案示例2:]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正在全神贯注地调整水龙头的流量,使水像短线的珠子一样滴入水壶。寓意:在“水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却在用水上大做文章,利用水龙头“滴漏”时不走水表的办法取水,以此“揩油”,损公肥私,有损社会公德。20、所选事物与后面甲、乙所抓特点吻合给1分;甲、乙两句各2分,对比不鲜明或缺乏哲理酌情扣1—2分。例(1)秤砣褒扬:身子虽小,却能压千斤。批评:一生都在称量别人,却从不知道自重。例(2)流星褒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闪闪发光。或者:瞬间的永恒,璀璨的人生。批评: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然坠入黑暗的深渊。例(3)钉子:褒扬: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的前进的动力。理解了锤子的用心,就不计较敲打的疼痛。批评:自己从来不知道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气球褒扬: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圆满。批评:被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边缘;月亮褒扬: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或者:—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给大地带来光明。批评: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或者: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附: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往今来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就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感慨地长叹,苏轼向母亲请求说:“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母亲吗?”等到他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文章。不久又读《庄子》,感叹地说:“我先前有些想法,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说得是我心里的话啊。”-10-/10\n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当时科举应试的文章中,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占了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来挽救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凭《春秋》对义得居第一;殿试他中了乙科。后来苏轼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同事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此话的人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为母守孝,五年后,调任福昌县主簿。欧阳修因为他才能学识优异,推荐他到秘阁任职。修订六论,先前写作的人不打草稿,因此文字多不工稳。苏轼开始打草稿,文章义理明白晓畅。又对制策,列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二人罢了。苏轼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以来,老百姓生活贫困徭役繁重,岐下每年向朝廷输送南山木筏,自渭水进入黄河,要经过险要的砥柱,衙吏(因遇险而)相继破产。苏轼寻访其害处,替他们修订衙规,使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节运送或停止,从这以后,损失减少了一半。治平二年,入朝掌管登闻鼓院。英宗从藩王官邸听到他的才名,想要按照唐朝旧例召他为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必成大器,将来自当被天子任用。要在朝廷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没有不尊敬爱慕拜伏于他,并都希望朝廷任用他,然后再采用他,那么人人不再有不赞成的言论了。现在立即任用他,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这样恰当,恰恰足以增加了他的麻烦。”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的职位如何?”韩琦说:“记注与制诰是相邻的职位,不可马上授给他。不如在馆阁中选择接近皇上的职位给他,且召他来策试。”英宗说:“策试他不知他能不能考上,如果苏轼不能考上呢?”韩琦还是认为不可,等到他策试二论,又入三等,才得以任职史馆。飒飒秋风,游子乡情──张籍《秋思》赏析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借助飒飒秋风、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  二句表达思乡情浓。古人“见月亮,思故乡”,张籍见秋风,起乡情。“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竞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诗人的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引人想象,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一个细节,就使人万分感动。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恐”显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也不一定就遗漏什么内容。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正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的心理。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来自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正如王安石所说:“-10-/10\n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本色、平淡,不加渲染,不用铺垫,像生活一样自然。w.w.w.k.s.5.u.c.o.mwww.ks5u.com-10-/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4:2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83.2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