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第9、10页答题卷上。2.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í)颤栗(chàn)漩涡(xuán)横行霸道(héng)B.聒噪(guō)揩油(kāi)监生(jiān)锲而不舍(qì)C.瓦楞(léng)朱拓(tà) 渣滓(zǐ)刎颈之交(wěn)D.炮烙(pào)藩篱(pān)蹩进(bié) 万恶不赦(shè)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膏梁刨根究底残羹冷炙B.萧鼓撕打咄咄逼人五彩斑斓C.吮吸阿谀放诞无理良晨美景D.烟霭忖度繁文缛节畏葸不前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诗歌豪放飘逸。杜甫,字子美,诗歌多表达了对国事的深沉忧思,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有“诗圣”之称,诗歌沉郁顿挫。B.孟子,名轲,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亚圣”。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但在“人性论”上,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对立的两派,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主张“性恶论”。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的开创者,他的词奔放热情、豪迈旷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由于他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因此其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二、现代文阅读(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5题。热爱生命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10-/10\n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高考资源网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4.下列对“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热爱生命就要关心我们的生活。B.热爱生命就要面对现实、及时行乐。C.热爱生命就要增加生命的分量。D.热爱生命就要正视生命、看破死亡。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不仅告诉我们热爱生命的题旨,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前者使我们“知”,后者使我们“行”。这是先哲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晓谕后辈去实践“热爱生命”这一人生主题。B.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C.现实的生活历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淫雨霏霏的时候,坏日子既然不可避免,那就选择热爱生命中的好日子。作者表现出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怀,而不是随遇而安的态度。(背面还有试题)D.文章从析词开始,娓娓而谈,随着作者思路的展开,自然成文,朴素而深刻,充分体现了作者思维的谨严,从而给人良久的回味。三、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6分,每小题2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0-/10\n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B.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抗拒C.赢粮而景从景:通“影”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城入赵而璧留秦B.斩木为兵秦王为赵王击缶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余威震于殊俗故燕王欲结于君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运用了铺排的手法,虽然不是赋文,却带有赋的特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论述的气势。B.选文借古讽今,劝谕封建统治者要广施仁政,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集中体现了这一主旨。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说明陈胜起义在当时的百姓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的原因是陈胜有非凡的人格魅力。D.选文成功运用了对比论述的手法,既有秦与六国、陈胜的对比,也有秦与秦的对比,揭示了矛盾的本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9.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2分)译:(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2分)译: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3),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4)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10-/10\n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释】①谩:徒然,空白。(1)“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12.下列选项出自《红楼梦》或《欧也妮·葛朗台》,其中对原著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2分)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解释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的“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指的是贾宝玉。B.临终做法事时,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的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葛朗台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把一切照顾的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是守财奴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C.贾母赏给宝玉的那件孔雀毛披风不小心被火星迸上,烧了拇指大的眼孔,里外无人会缝补,袭人带病连夜用金线修补烧眼。尽管身体不适,头重脚轻、满眼金星,但还是咬牙坚持,直到凌晨才补好。为此宝玉感激不已。D.葛朗台把女儿锁在房里,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不理。公证人格拉桑以利害关系劝葛朗台和女儿讲和。他说,如果葛朗台的妻子一旦死了,欧也妮可以以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的遗产,而他们夫妇的财产是从未分过的。贪婪的葛朗台害怕了,才把女儿放出来。E.林黛玉去怡红院访贾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闷闷不乐。又眼看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13.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4分)(1)请简要叙述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相关情节。(2)请简述欧也妮是怎样处置家产的。(二)文化经典阅读(4分)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①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10-/10\n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②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③之吝谓之有司④。”Ks5u.com【注释】①屏:屏除,除去。 ②慢令致期:慢令,命令松懈;致期,限期紧迫。③出纳:偏义复词,偏“出”。④有司:古代管事者的称呼,职务卑微,这里用来代指小气。(1)下列选项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惠而不费”,就是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顺应自然,顺乎民心,这样就能做到既给百姓恩惠而自己又无所耗费。B.“劳而不怨”就是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从百姓利益出发,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样又有谁会有怨恨呢?C.孔子讲“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D.“不教而杀谓之虐”,是指不经教化,不做正面教育,便加以杀戮,这就是行“虐”了;但如果经过了教化后,再杀就绝对不能称之“虐”了。(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孔子对从政为官者个人素养的要求。(2分)答: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冯曙光双牛镇1945年8月14日的这天清晨,一个日本军人用刀柄重重地撞在尤再三酒店的门上。尤再三提着裤子打开门,把腰弯成一架桥:“太君,早请早请!”“酒店的开了开了,我的喝酒!”听了这话,尤再三从胸中放出一口大气。情绪的巨大落差带给眼前一片黑暗,他跌倒了。双牛镇人觉得发生了一件奇怪事情:这个刽子手,怎么敢一个人出来喝酒?大家看天,是怎么回事?中午,据点那边几声沉闷的枪响后,田中正二一声嚎叫,出现在小镇的石板街上。这一天,不仅对田中正二,对双牛镇,对整个中国,对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田中正二没醉。他一下子跪在地上,两眼注视着远方。那里的天地已经区别开来,一线玫瑰色的红霞正蜿蜒展开……又有一连串枪声从据点传来。他的部下在自杀。他一把撕开军衣,抽出军刀。这一刻,他觉得神圣庄严,丝毫没有绝望。双牛镇人壮起胆步步挪动地围上来。就在他们嘴里要惊叫出声的时候,巷尾,张货郎挑着货担边跑边喊:“乡亲们,日本鬼子投降了,据点的鬼子全死了!”这是一声炸雷。也就这时,田中正二对自己举起的刀,收了回来。张货郎拨开人群指着田中正二:“这样死便宜了他,乡亲们,把他捆起来!”人群挤动了一下,张货郎借势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顺过刀柄,十几个人便压在了他的身上。有人飞跑送来一根绳子。-10-/10\n血从田中正二嘴角流出。他被捆成一团,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军人所有的气质,包括他的残忍和孤傲。还是张货郎的声音:“给他灌辣椒水,再剥皮,最后烧死他!”这个奸诈的小贩,怎么一夜间换了另一个模样?他长期在据点里进进出出,拍着日本人的屁股骂自己祖宗,还把骗来的闺女往据点里引。他不是人,只有他才做得出这种残忍事。张货郎找来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里,酒即刻鲜红。他端起酒,向田中正二走去……(背面还有试题)“住手!”一声严厉的呵斥,抽打在张货郎身上,使他一颤。双牛镇德高望重的寿星,96岁的贝母大爷威严地出现在大伙眼前。他的一只手已被田中正二砍去。贝母大爷说:“就是砍下我的头,我也还说你们的日子长不了!”为了要贝母大爷看到他们的胜利,田中正二没杀死他。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田中队长,今天并不是我们双牛镇的人要你死,这是天意,是阎王爷要招你们这群害人精回地狱!我不想再提起这只手,不过当时有一句话,不知你忘了没有?”田中正二燃烧着双眼,他没有忘记这位可以做他爷爷的老人与他打的赌。对,那是一次极不公平的打赌,他肆意地砍去了一个中国人的手臂。结果他赌输了。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嗨!你的赢了!”人群蠕动了一下,没有欢呼。长期的煎熬,人们麻木了。张货郎抱来了一堆干草,一切准备就绪,张货郎叫道:“贝母大爷,把辣椒酒给他灌了,再点燃他,好看得很哩!”贝母大爷的手一挥,碗飞出去撞在墙上。贝母大爷问张货郎:“你是人吗?”张货郎惊讶地说“我怎不是人?”“放屁!你不是人,你连畜牲都不如!”张货郎指着贝母大爷,后退:“你,你疯了。”这是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双牛镇上自杀了一个日本人,他很年轻。这一天,双牛镇赶走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小贩。人们忘不了这一天,用刀,刻在心里。捆绑田中正二的绳索被割开,为此,他跪向一片灾难深重的大地,向一群被他们践踏蹂躏的人民,致敬。然后举起刀,奋力剖开自己的胸膛。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微型小说鉴赏辞典》)15.简析“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分)答:16.简析“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答:17.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贝母大爷,但小说也花了相当的篇幅描写了张货郎,请结合全文,探究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10-/10\n六、语言文字运用(8分)18.下面是某校学生王刚写的一封信,寄给某诗刊的编辑,文中有多处用语不得体,请选择三处并改正。(3分)李编辑:您好!寄上大作《秋月》,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此致敬礼王刚2022年5月26日错处改正19.根据题目,化用下列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形象生动、条理清晰、100字左右的文字。(5分)[示例]题目:清江秋色名句:“喜看稻菽千重浪”、“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战地黄花分外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短文:金风送爽,江上白帆片片,江水波光粼粼,鱼儿尽情嬉游;岸边金灿灿的菊花迎风怒放,清香四溢,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波,农民挥镰收割,不时传来悠扬的山歌。远山枫叶似火,层林尽染;蓝天一碧如洗,大雁排成优美的人字形,舒缓地向南飞去,发出一阵阵“嘎嘎”的鸣叫,给明净的秋天增添了欢快的气氛。题目:萧瑟寒秋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枫叶荻花秋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短文:七、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40分)看到同一景物,人们的视角不同,产生的视觉形象就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金字塔从底部仰视,是一座高不可及的山峰;从飞机上俯视,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石头三角堆;登上塔顶,平视周围的金字塔群,又是另一番景观。观看金字塔是这样,观看世间万物亦是如此。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0-/10\n(2)(2分)下片主要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词人设想今晚留宿之所,应当是在孤独寂寞的旅馆,面对一勾残月,听到的只是凄凉的归雁鸣声,展转反侧彻夜难眠;(1分)抒写了词人无尽的羁旅之苦,思乡之痛。(1分)(如答融情于景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12.(2分)CD(C项袭人有误,应为晴雯。D项公证人格拉桑有误,应为克罗旭)13.(4分)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4分)(1)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纳尤二姐为妾,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1分)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1分)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1分)尤二姐十分痛苦,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1分)(2)她付给仆人拿侬1200法郎终身年金,用150万法郎为堂兄、叔父偿还债务,(1分)送了5万法郎给德·格拉桑,(1分)她还铸了一个黄金的圣体匣,献给本市的教堂,(1分)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捐助装修索漠的几座教堂。(1分)(具体数字可不作要求)-10-/10\n19.(5分)示例:天近黄昏,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枯黄的枫叶、萧瑟的荻花随风漫舞,天空浓云密布,紧接着下起瓢泼大雨,狂风裹挟着暴雨,横扫着无边无际的树木,满地都是被这凄冷的狂风暴雨打落的黄叶。渐渐的风停了,雨细了,梧桐树上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凄楚的蝉鸣,远方隐约的长亭在烟雨迷雾中显得愈发的孤独。-10-/10\nw.w.w.k.s.5.u.c.o.mwww.ks5u.com-10-/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4:3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07.8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