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试题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2.文化素养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知识文化修养B.思想道德修养C.是否坚持马列主义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打造“中国品牌”,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国家创造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③工匠精神是解决我国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10-\n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6.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肓”。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文化的差异是导致一切差异的基础,如果东方与西方能够在文化方面做到认知与宽容,以至于欣赏,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才更容易顺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求同存异,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个性②东西方文化间要相互交流、借鉴、趋同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④加强文化交流,消除东西方文化差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8.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②是由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④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10-\n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11.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文化(  )①具有包容性②具有排外性③求同存异④兼收并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  )-10-\n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④先进文化能决定科技的进步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①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④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19.2022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7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10-\nA.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B.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20.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21.2022年3月15日,人机围棋大战迎来最终局,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阿尔法狗”(Alpha-go)以总比分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材料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围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网红”成为当下最火的互联网热词。面对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现象,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同样责无旁贷。这告诉我们(  )A.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B.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拒绝文化污染C.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D.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不动摇23.2022年6月1日,今年国内首个青少年上网安全报告《2022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近80%的青少年在上网期间接触过不良信息,其中,诈骗、色情和暴力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不良信息类型。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10-\n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商业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探讨会中,某高二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学校阳光爱心社为树立美好的价值目标、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通过提升公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②事例反映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主题③事例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④事例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来推动文化创新,符合主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5.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坚持民主集中制26.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错误的是(  )A.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必须始终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来文化D.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A.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B.功以才成,业由才广C.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D.用人以德,唯德是举28.2022年5月27日,河南省首家好人馆——鹤壁好人馆建成开馆。这里收录了鹤壁市诞生的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126名。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该市126名道德模范和好人的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  )-10-\n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②拓展了提高公民学科文化素质的渠道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③→④→①→②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30.路口的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直观缩影。历时数月的整治,“济南式过马路”已经成了城市的新品牌,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如今,闯红灯、逆行、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现象,在济南已经越来越少,井井有条的交通秩序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安全感,也提升了整座城市的文明指数。为使“济南式过马路”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A.①②B.①④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2题40分。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分要点逐条作答,不分要点扣分。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n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材料二:济南市某校高二(1)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要积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谈谈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对我们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启示。(18)(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6分)32.-10-\n2022年,精彩纷呈的电视荧屏上《朗读者》以一脉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关注并火爆全国。《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文学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整个节目都充满感染力。嘉宾分享的故事、主持人董卿或深或浅的访谈以及专家的简短解析,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节目“体现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中央电视台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既立于原创、又立于内容,保证了节目最终的质感,创作出的《朗读者》才能最终成以口碑。这类高质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满足观众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它所传达的家国责任、家庭温情都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嘉宾分享人生经历、情感故事,让观众感动于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文学作品一经朗读,无声的文字便在个人故事的背景中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把文本和人物结合为一体。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引起人们精神共鸣的原因。(16分)-10-\n思想政治试卷(理科)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D2.D3.B4.B5.A6.C7.C8.C9.D10.B11.B12.A13.C14.A15.B16.B17.D18.D19.B20.A21.A22.B23.A24.D25.C26.C27.A28.D29.D30.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1)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②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③学习借鉴世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⑤每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文化复兴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略3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随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举办《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朗读者》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④嘉宾的朗读和分享,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文化是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该节目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44:5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53.3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