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政治
>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正阳高中2022—2022学年上期二年级期中素质检测政治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和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而惊异、迷惑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这说明()A.哲学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惊讶和迷惑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D.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材料说明①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②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③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王健林说:“有自己的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坚持到底。”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21-\nB.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C.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5.“形谢神灭;理主动静”与“沧海桑田;断章取义”反映了哲学史上存在着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分别指的是()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②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③辩证法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形而上学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6.天文奇景“黑月”于2022年3月30日夜里出现,高挂西半球的夜空。顾名思义,人们将看不到月亮的光辉,夜空将一片黑暗。据报道,“黑月”是罕见的天文景象,不少末日论者担忧,此景是不祥之兆。此前,每当出现“血月”和“蓝月”等天文奇景,也会引起末日论者的关注。不过,科学家表示,“黑月”等景象不足为惧,地球仍会照常运转。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质C.事物是相对静止还是绝对运动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7.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本质上是我国发展起来后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理论。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能够直接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21-\n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将其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相区别。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是A.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运动绝对性11.2022年12月5日,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河北塞罕坝林场被授予“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署在对塞罕坝的评价中写道:“塞罕坝林场,因过度采伐,20世纪50年代土地贫瘠,使得北边沙漠的沙尘涌入北京。1962年,成百上千的务林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造林。三代务林人连续奋斗,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塞罕坝的事例说明:①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战胜大自然②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在和谐统一中共同发展③改造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④重视量变,积极实践,可以使自然造福人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13.下列漫画(懒惰就像是一只笼子,关住了知识的仓库,让你一事无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21-\nA.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C.发挥意识对认识世界的促进作用D.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枷锁14.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A.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15.焦虑常使人紧张、坐立不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教你几招走出焦虑的方法:确立目标:规划自己手头的事情,确立合适的目标,逐一来完成。参加活动:郊游、运动、听音乐,对亲近的人倾诉等有益于缓解焦虑。回忆成功:多想想自己成功的事件,情绪愉悦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上述“走出焦虑的方法”反映了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③意识源于人脑,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够突破客观条件规划人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1-\n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①实践具有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7.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一观点的台理性在于A.强调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看到了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途径C.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D.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18.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2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认识论角度看: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美国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将74207281个2相乘再减去l,验证出这个数字除了l和它本身以外,不能被其他任何正整数整除,这是已经运营了20年的志牒项目“互联网梅森质数大搜索(GIMPS)”发现的第15个质数。这一发现表明()①认识的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②认识是一个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③认识没有终点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 -21-\n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应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因为:()A.真理的具体性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条件性D.真理的多样性2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A.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和阶级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回答23—24题。23.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微信朋友圈中时常见到一些诸如“每天一勺xx汁,一个月打通血栓”“xx的果核不能吃,吃了可能致命”之类的无厘头“健康流言”。从哲学上看,这些“健康流言”违背了A.发展的曲折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世界的物质性24.牙齿不好,会导致咀嚼困难,吃饭不香,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这一现象说明①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性联系②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③部分的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④人体器官的联系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从哲学上看,这一宣传标语强调了(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21-\nC.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6.每个人都在追逐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又为每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这体现的哲学道理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关键的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D.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观性27.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界。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也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A.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8.翻过的每一座山峦都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斩开的每一片荆棘都会将你引向无价的宝藏。流过的汗水正衬托奋进的面庞,泥泞的路终将盛开繁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9.与其浑浑噩噩度日,抱怨生活循规蹈矩、枯燥乏味,不如从小的习惯开始,做出改变。读一本好书,交三两好友,学一项新技能,开始一段从未走过的旅程……只要坚持,幸福终会水到渠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②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重视量的积累③要坚持学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④要坚持不懈,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良好生活习惯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21-\n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不见高山,不见平川 ④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从2022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雾和霾双预警,其中江苏西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导致这样的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徽省相关部门启动《安徽省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32.(10分)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21-\n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2022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是美国的1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量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要慎用抗生素。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33.(10分)2022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继续深化。注重系统综合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必须正确处理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要求必须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为未来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筑牢基础、拓展空间;要求做好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等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强化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简要分析“注重系统综合改革”这一原则。-21-\n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过去十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产品已经渗透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全世界有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个人电脑、手机、彩电、空调以及如%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中国制造”占据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MADEINCHINA”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骄傲。但“中国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破坏环境力度大、利润低。然而,中国制造的危机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在种种不利因素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努力破除旧的生产方式,着力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此外,为适合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22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制造2025年》,文中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此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虽困难重重,但改革决心坚定。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21-\n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参考答案1.D【解析】“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D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B;C说法错误,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C【解析】“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和目的是指导实践,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3.D【解析】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比如想做首富”“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是世界观,“敢去做,坚持到底”是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世界观不能决定实践的结果,排除;B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4.A【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观点均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合题意。答案选A。5.C【解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③两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点睛】1.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1-\n区别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联系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2.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3.从思想观点上,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D【解析】【详解】不少末日论者担忧“黑月”,认为此景是不祥之兆,而科学家认为“黑月”等景象不足为惧,地球仍会照常运转,这说明末日论者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而科学家坚持了可知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故D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质,故B不符合题意;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1-\n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7.B【解析】【详解】在本质上是我国发展起来后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理论这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意识,意识的反作用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而且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故本题答案为B。8.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合题意;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B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9.C【解析】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ABD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正确选项为C。【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A【详解】-21-\n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A正确;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11.D【解析】塞罕坝林场,因过度采伐,20世纪50年代土地贫瘠,1962年,成百上千的务林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造林,终于使沙漠变绿洲,由此可见,改造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项符合题意;三代务林人连续奋斗,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使沙漠变成了绿洲,体现了重视量变,积极实践,可以使自然造福人类,④项符合题意;人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①项观点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并不依赖人类,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21-\n【点睛】自然界的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C【解析】“东西由于某种运动得以存在”说明物质是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项观点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点睛】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13.B【解析】漫画没有强调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项不选;漫画是讽刺懒惰,不做事的人,这是启示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B项正确;正确的意识才会对认识世界有促进作用,C项说法本身不准确;漫画没有强调要树立创新意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14.C【解析】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所以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意识,A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B项不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15.A【解析】“对亲近的人倾诉等有益于缓解焦虑、情绪愉悦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项符合题意;“规划自己手头的事情,确立合适的目标,逐一来完成”,说明人们能够将意识活动变成现实的东西,②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源于物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项观点错误;题意主旨强调利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帮助走出焦虑,没有体现意识的创造性特点。物质决定意识,人不能突破客观条件限制,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16.A【解析】【详解】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1-\n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两项是实践的特点,不构成本题的原因,②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点睛】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17.B【解析】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一是通过亲自实践取得直接经验;二是获得间接经验,其中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说的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来获得知识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不能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18.B【解析】选项①说法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选项②属于唯物论,而不是认识论,排除;选项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故本题答案选B。19.D【解析】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排除;选项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0.D【解析】-21-\n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强调的是理论的作用,而不是治国理念变化的原因,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1.B【解析】对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因此我们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D【解析】本题为识记类选择题,没有难度,考查考生对所学哲学知识的再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同形而上学,孤立地、静止地看世界是根本对立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均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3.B24.A【解析】本题由两个选择题构成,通过保健这一话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23.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一些“健康留言”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错误的,B项符合题意;发展的曲折性是指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本题材料不涉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过程,A项不合题意;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材料主旨没有突出联系的条件性,C项不合题意;“健康流言”这种不正确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观点没有违背世界的物质性,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24.-21-\n牙齿不好,导致咀嚼困难,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引发疾病,说明牙齿与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体现了客观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①项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项观点错误;牙齿是身体的一部分,牙齿不好,导致整个身体发病,说明部分的功能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③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身体器官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没有主观色彩,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25.B【解析】通过对比“一个人”与“一个团队”这两个不同主体的努力得出不同的效应,说明整体的这一“乘法效应”的特有功能是个体永远也无法具备的。体现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B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区别,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联系,A项不合题意;从地位来说,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从功能来说,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C项观点错误;构成整体的部分只有立足整体,优化组合,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目标,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26.C【解析】材料说明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27.B【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项符合题意;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是发展的状态,而不是实质,A项不合题意;事物性质的改变是质变,状态的改变是量变,C项不合题意;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量变,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28.B-21-\n【解析】题目中,翻过的每一座山峦都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斩开的每一片荆棘都会将你引向无价的宝藏。流过的汗水正衬托奋进的面庞,泥泞的路终将盛开繁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故B选项入选。A、C、D选项没有体现。点睛: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与“具体阶段的方向”(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于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具体阶段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倒退的。(2)事物发展具体阶段的方向并不是对事物发展总趋势的否定。事物发展某一具体阶段的方向是暂时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29.C【解析】“不如从小的习惯开始……只要坚持,幸福终会水到渠成”说明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学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与材料无关,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质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30.D【解析】“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事物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不见高山,不见平川”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考生不能认为只要有质变就一定有发展。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飞跃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如果事物仅仅停留在量变阶段,那还只是同质事物的重复或增减,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发展也无从实现。但是,质变有两种趋向,即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而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也是错误的。3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环境现状安徽出台了相关方案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安徽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21-\n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面对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安徽相关方面的做法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地性的表现。【解析】本题以雾霾为话题设置新情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唯物论的知识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结合材料,考生从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等方面回答即可。3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路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抗生素的认识也是这样。③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该题以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对材料内容要准确解读和概括总结,做到原理与材料要紧密结合。对抗生素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组织答案。33.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求着眼于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正确处理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求改革要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为未来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筑牢基础、拓展空间;③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强化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着眼于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把教育改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从而形成对教育改革的整体认识。【解析】-21-\n本题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系统优化的方法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简要分析“注重系统综合改革”这一原则,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考生根据这几点加以分析即可。34.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适时调整发展战略。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树立创新意识。对传统制造业即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要坚定信心,也要勇敢的接受困难和挑战。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断促进产业升级。【解析】本题以“中国智造”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其历程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来看需要既保留又克服,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同时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考生可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观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角度回答即可。-2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理
河南省正阳高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试题文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34:38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19.2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