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张南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在4×100m接力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 2.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传到人耳. 3.完成单位换算:20m/s=      km/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5.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6.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      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      测得更准确些. 7.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8.在北方严冬温度较低时,窗户玻璃上会有“冰花”,这是水蒸气的      现象;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      (此空选填“内”或“外”)表面. 9.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传播速度形成的;同时他又看到客厅一侧的墙壁上有自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0.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应为      度;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射出,入射角应为      度.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20\n1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膊跳动的频率为70Hz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0cmC.现在我们考场内温度约36℃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12.关于参照物,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B.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D.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是以大树作为参照物的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B.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C.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4.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A.下雾B.下霜C.降雨D.结冰 15.林涛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0℃B.图象中BC段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象中的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D.图象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1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三、简答或计算题(共20分,第17、20小题各5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6分)20\n17.如图所示,试管和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块,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是否会熔化?并说明理由. 18.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9.小明暑假到南昌旅游乘坐出租车时,司机给他提供的发票如图所示,请根据发票中的有关信息.求:(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该出租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20.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2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右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温水的温度是      ℃.20\n 22.如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      而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      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      热.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为了测出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2)甲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3)乙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字母) 2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0\n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一会儿,他的做法是为了      .(3)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铁圈M或铁夹N)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5)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选填“a”、“b”或“c”). 25.为探究光反射规律,李华用激光笔、可折转的纸板EF,平面镜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是:①      .②      .(2)李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该将纸板      (选填“E”或“F”)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看能否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如果让光线逆着OB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20\n(4)课后,张敏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反射角分别为75°、60°、45°.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5)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022-2022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张南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张南每秒步行的距离大约是1.2米 ;在4×100m接力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相对静止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分析】(1)根据速度的单位的读法与速度的物理意义分析答题.(2)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解答】解:(1)张南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张南每秒步行的距离大约是1.2米;(2)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两个运动员尽可能的做到速度相同,即相对静止.故答案为:张南每秒步行的距离大约是1.2米;相对静止.【点评】此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只有交接棒的两运动员近似保持相对静止,才便于稳定接棒. 2.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振动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到人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3.完成单位换算:20m/s= 72 km/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0×105 k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定量思想;运动和力.【分析】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0×108m/s.【解答】解:因为1m/s=3.6km/h,所以20m/s=20×3.6km/h=72km/h;20\n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0×108m/s=3.0×105km/s.故答案为:72;3.0×105.【点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时,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即可;同时对某些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丙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图析法;声现象.【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乙振幅较小,甲和丙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故答案为:甲、乙;甲、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取波形图的能力,会正确读图,知道噪声与乐音的区别,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影响因素,是解答的关键. 5.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响度 ,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考点】音色;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1)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2)增大音量,是指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1)音色;(2)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 甲 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 乙 测得更准确些.【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20\n【解答】解: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径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故答案为:甲、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 汽化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②液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解答】解: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要学会使用,还要知道其原理. 8.在北方严冬温度较低时,窗户玻璃上会有“冰花”,这是水蒸气的 凝华 现象;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 内 (此空选填“内”或“外”)表面.【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冰花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解答】解: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故答案为:凝华;内.【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的了解与掌握,弄清水蒸气在哪里?在哪里遇冷是关键,属于易错题. 9.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传播速度形成的;同时他又看到客厅一侧的墙壁上有自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②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0\n【解答】解: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客厅一侧的墙壁上有自己的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0.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应为 45 度;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射出,入射角应为 0 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在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解答】解:①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所以入射角为×90°=45°.②要使反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故答案为:4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入射角以及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膊跳动的频率为70HzB.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0cmC.现在我们考场内温度约36℃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专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脉搏的频率在1Hz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学校教室的长度一般在9m=90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20\n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2.关于参照物,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B.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D.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是以大树作为参照物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相对于旗杆在运动,所以以旗杆为参照物;故A正确.B、本句话描述的是月亮在动,不能选择月亮自身作参照物,应该以云朵为参照物;故B错误.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选地面,也可以选其他物体;故C错误.D、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以车为参照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知识点,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密切相关,在解答时要注意通过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B.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C.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从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来进行判断;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减弱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个途径,故A错误;B、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故B错误;C、用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现象的几个基本知识点,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20\n 14.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A.下雾B.下霜C.降雨D.结冰【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1)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三个放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2)明确选项中的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解答】解:A、下雾,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下霜,属于凝华现象,要放热;C、降雨的过程中,高空的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熔化成水滴,符合题意;D、结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5.林涛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0℃B.图象中BC段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象中的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D.图象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应用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解答】解:A、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C、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C正确.D、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20\n1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比较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2)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和增大面积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解答】解: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该选项说法正确;B、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正确;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樟脑丸变成了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狗伸出舌头喘气,加快了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汗水蒸发加快,蒸发有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沸点与气压、蒸发吸热、液化以及升华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简答或计算题(共20分,第17、20小题各5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6分)17.如图所示,试管和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块,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是否会熔化?并说明理由.【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熔化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熔化.【解答】答:不会熔化,因为冰是晶体,熔化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大部分已熔化,但温度仍保持0℃不变,而试管中的冰通过热传递,温度能达到熔点,却无法继续吸热,所以就不能熔化.20\n【点评】物体在物态变化中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过程有三个:①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②晶体物质凝固的两个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③液体的沸腾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18.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则反射角∠BON=∠AOB=×120°=60°,如图所示:【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19.小明暑假到南昌旅游乘坐出租车时,司机给他提供的发票如图所示,请根据发票中的有关信息.求:(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该出租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20\n【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运动和力.【分析】从车费发票上可以得出:某人上车时刻为11:32,下车时刻为12:02,由此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从车费发票上还可以得出: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12km,结合前面的时间,利用v=求出出租车的行驶速度.【解答】解:(1)08:48上车,08:54下车,故行驶的时间为:t=08:54﹣08:48=6min=0.1h,(2)出租车行驶路程:s=4.2km,速度v=═=42km/h.答:(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6min;(2)出租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42km/h.【点评】本题除考查速度计算外,主要还是要考查对车费发票的信息获取能力.此类结合生活实际的考题近来是比较经常出现的. 20.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要分析1.5s是谁用的时间?应当是子弹运行340m用的时间和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共同时间;气温为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解答】解: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时间:由得,子弹运行用的时间为:t2=t﹣t1=1.5s﹣1s=0.5s,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为:,答: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680m/s.【点评】此题看似是计算速度的一般题目,但此题容易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20\n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2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分度值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右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2 ℃,温水的温度是 38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使用温度计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解答】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故答案为:分度值(2)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选D(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20℃下两格处.示数为:﹣22℃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故答案为:﹣22、38.【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22.如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20\n(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 振动 而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 音调 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汽化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低 ,使水蒸气发生 液化 而形成的.(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紫色碘蒸气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固态碘 .依据 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 放 热.【考点】声音的产生;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3)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1)把钢锯条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振动发出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锯条振动的频率改变;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锯条的振幅不变,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在高温下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底部.(3)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停止加热,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碘颗粒,依据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这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1)振动;音调;(2)汽化;低;液化;(3)紫色碘蒸气;固态碘;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放【点评】本题来源于课本插图,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课本上每一个插图蕴含的物理意义,是中考中常见问题.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20\n(1)为了测出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秒表 .(2)甲图中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3)乙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字母)【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运动和力.【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钟表测量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2)相邻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去判断小球做什么运动.(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运动时间,因此,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3)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变速;(3)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2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水银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82 ℃.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一会儿,他的做法是为了 提高水的初温 .(3)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M (铁圈M或铁夹N)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D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20\n(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吸收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5)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b (选填“a”、“b”或“c”).【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水银和酒精的沸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为了节省作实验的时间,可以提高提高水的初温;(3)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4)液体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从相同的初温到达沸点的时间越长,沸点不变.【解答】解:(1)由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8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因此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酒精灯;(3)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M的高度,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4)从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其他条件不变,只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从初温到达沸点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水的质量无关,沸点不变,与a相同,所以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为b.故答案为:(1)水银;(2)82;提高水的初温;(3)提高水的初温;(4)M;D;(5)吸热;不变;(6)b.【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组装、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沸腾时的特点等,考查内容较多,难易程度适中. 25.为探究光反射规律,李华用激光笔、可折转的纸板EF,平面镜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20\n(1)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是:①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2)李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该将纸板 F (选填“E”或“F”)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看能否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 .如果让光线逆着OB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课后,张敏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反射角分别为75°、60°、45°.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5)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实验题;探究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答题,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根据入射角的大小,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将光的传播方向倒过来,光线能够原路返回,由此体现了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4)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由表中数据可知,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5)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①我们不便于直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即光线,但光线能显示在光屏上,我们可以借助光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借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2)因此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该将纸板F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看能否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若看见,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若在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反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果入射角为20°,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20°20\n将反射光线变为入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4)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故答案为:(1)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2)F;(3)20°;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5)在;不能.【点评】本类型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上课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7:46 页数:20
价格:¥3 大小:237.3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