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km/h.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cm、26.12cm、26.10cm、26.31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寒冷的冬天,东北有的人家窗户玻璃上出现了美丽奇幻的冰窗花(如图所示),这些窗花会出现在__________的玻璃表面上.(选填“室内”、“室外”或“室内外”),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过程)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如果没甩,就用它给另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6.发生严重干旱时,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滴形成降雨.7.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n8.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是__________振动发声,且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9.2022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____min.该过程中晶体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二、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选顶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正常能骑行300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3m/s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优美悦耳的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n1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北方冬天的雾淞B.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1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1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nA.7~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10秒时,甲车追上乙车C.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D.经过5秒,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6.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0℃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三、简答、计算题(共20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17.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18.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海水深度.19.长300m的火车,用6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求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表Ⅰ:2526次普通列车表Ⅱ: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n发车时间06:3007:2608:24发车时间09:1509:5310:34到站时间07:2408:2211:30到站时间09:5110:3211:45里程/km084165300里程/km084165300(1)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各8分)21.请仔细看下面的图,然后把正确的测量结果读出来.(1)在图a中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甲图读数为__________cm,乙图读数为__________cm.(2)在图b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3)在图c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计算:vAC=__________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n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____________________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4.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分钟.2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n(1)图甲中装置小明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__________.(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图乙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4)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丙则表示水沸腾的是__________图.(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丁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6)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n2022-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18km/h.【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根据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路程(3km)用的时间(10min),利用速度公式即可计算他骑车的速度.【解答】解: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上的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已知s=3km,t=10min=h,求:v,v===18km/h.故答案为:自行车;18.【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和速度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制单位.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cm、26.12cm、26.10cm、26.31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26.12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长度测量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题目中测量了课本的长度四次,由所给数据可知,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剩下的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可得课本长度值.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解答】解:(1)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6.13cm、26.12cm、26.10cm、26.31cm,这四个值中26.31cm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所以物理课本的长度L=≈26.12cm.故答案为: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6.12cm.【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求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n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A(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故答案为:A;变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4.寒冷的冬天,东北有的人家窗户玻璃上出现了美丽奇幻的冰窗花(如图所示),这些窗花会出现在室内的玻璃表面上.(选填“室内”、“室外”或“室内外”),这是一种凝华现象.(填物态变化过程)【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蒸气突然遇冷会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即凝华;室外的玻璃温度低,水蒸气也低,故室外水蒸气不会在玻璃的外表面凝华;而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则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冰花.【解答】解:室内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故答案为:室内;凝华.【点评】此题考查凝华现象,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一般发生在高温气体在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物体或气温骤降时形成;冰花就是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如果没甩,就用它给另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结果为3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应用题.\n【分析】(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1)即便是生病,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2)体温计的示数是38℃,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6.5℃的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故答案为:35~42℃;3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以及正确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在使用体温计时一定要记得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流回玻璃泡.如果第二次被测人的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次时,体温计的示数升高,结果准确.否则,就不准确.6.发生严重干旱时,可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滴形成降雨.【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解答】解:在云层上撒干冰,干冰可以迅速的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就是雨.故答案为:升华;液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原理的了解,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7.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1)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2)山楂上的糖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答案为:熔化;放出.【点评】本题考查了冰糖葫芦制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是空气柱振动发声,且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D.\n【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图析法;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试管中的空气.【解答】解: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D.故答案为:空气柱;A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出声音,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9.2022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解答】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故答案为:次;超.【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次声波的范围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1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50℃,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3min.该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由此可以解决此题.【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3分钟开始,物质虽然吸热,但其温度不再升高,由此可知,此物质为晶体,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由于此时对应的温度为50℃,所以可以确定其熔点为50℃;到第6分钟后物体的温度又开始上升,此时物体已熔化完毕,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时3分钟.该过程晶体吸收热量.故答案为:50;3;吸收.【点评】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是热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将单纯的抽象的图象与物体发生变化的具体的物理过程对应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所在.二、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选顶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正常能骑行300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3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1min正常能骑行300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世界百米赛跑冠军的平均速度可达10m/s左右,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优美悦耳的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n【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噪声及来源.【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4)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这个速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或者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就听不到声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优美悦耳的音乐如果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成为了噪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北方冬天的雾淞B.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n【解答】解:A、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深秋早晨的雾是液态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此选项不合题意.C、干冰的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此选项不合题意.D、固态的冰雪熔化成液态的水需要吸收热量;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及各自的吸热、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此题提高自己分析实验和解答实验的能力.1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10秒时,甲车追上乙车\nC.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D.经过5秒,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3)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即第10秒时,甲车追上乙车,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6.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0℃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图析法.【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解答】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本选项错误.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n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本选项正确.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三、简答、计算题(共20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17.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干冰容易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解答】答: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8.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海水深度.【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s=0.5s,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0.5s=750m.答:此处海水的深度是750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单趟)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19.长300m的火车,用6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求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火车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根据速度公式求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解答】解:\n火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s车+s隧道=300m+3300m=3600m,火车行驶的速度:v===10m/s.答:火车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10m/s.【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本题的难点是求火车过隧道通过的路程,是车长加上隧道长,不是单纯的隧道的长度,这是最易出错的,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0.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表Ⅰ:2526次普通列车表Ⅱ: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发车时间06:3007:2608:24发车时间09:1509:5310:34到站时间07:2408:2211:30到站时间09:5110:3211:45里程/km084165300里程/km084165300(1)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的时间,总路程已知,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2)已知2526次普通列车和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差就是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解答】解:(1)由表格知,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300km,时间t2=11:45﹣9:15=2.5h,平均速度v1===120km/h;(2)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1=11:30﹣6:30=5h,乘坐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2=11:45﹣9:15=2.5h,可节省时间t=t1﹣t2=5h﹣2.5h=2.5h.答:(1)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120km/h;(2)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2.5h.【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知道求平均速度必须先求总路程和总时间,重点是求所用时间,还要学会从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各8分)21.请仔细看下面的图,然后把正确的测量结果读出来.\n(1)在图a中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甲图读数为2.4cm,乙图读数为2.40cm.(2)在图b中停表的读数是99.8s.(3)在图c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6.7℃【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读取体温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对齐.【解答】解:由图知:(1)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9.0cm﹣6.6cm=2.4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8.40cm﹣6.00cm=2.4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显示的是1min=6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60s+39.8s=99.8s;(3)在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6.7℃.故答案为:(1)2.4;2.40;(2)99.8;(3)36.7.【点评】刻度尺、秒表和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n(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计算:vAC=3.33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因此斜面的坡度要小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4)过了A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2)要想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理由是让小车下滑慢些,方便计时,减少误差.(3)由图中知,sAC=10cm,tAC=3s,vAC===3.33cm/s.(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时间偏小,所以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2)小;(3)3.33;(4)大.【点评】此题利用速度公式v=,涉及到时间和长度的计算,属于基本题型.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nE铜80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或D、F)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此题是一个实验探究题目,是根据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解答】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或AC;(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AD或DF;(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的数据相同,即80、1.02或100、1.02.【点评】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类似的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所以要会理解应用.24.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秒表.(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B(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故答案为:(1)慢;(2)秒表;(3)B;(4)15.【点评】(1)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2)通过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和要得到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的记忆实验器材,而不是死记硬背.2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甲中装置小明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①减小水的质量,②用热水进行实验.(3)图乙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4)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丙则表示水沸腾的是A图.(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丁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n(6)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①吸热,②温度达到沸点.【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作图题;简答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2)要知道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为了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3)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离开水面.(4)在沸腾前水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5)首先根据数据进行描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6)要了解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解答】解:(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2)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都可以减少水的加热时间.故答案为:减小水的质量;用热水进行实验.(3)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液体中.[故答案为:b.(4)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景.故答案为:A.(5)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故答案为:(6)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要沸腾首先要吸热升温达到沸点.故答案为:吸热;温度达到沸点.【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因为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水的温度,所以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现象、特点及沸腾图象的做法,考查得非常全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7:27 页数:22
价格:¥3 大小:668.3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