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一、多选题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弹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直接测量C.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D.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向下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既可以充当动力也可以充当阻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D.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而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二、选择题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4.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观察的研究﹣﹣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5.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23-\n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B.3m/sC.4m/sD.无法确定7.如图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B.2S末质点回到原点C.3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D.4s末质点回到原点8.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9.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时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3m/s,方向向上10.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23-\n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1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A.用水滴钟计时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S/t2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2.如图所示,MN为一竖直墙面,图中x轴与MN垂直,距墙面L的A点固定一点光源.现从A点把一小球以水平速度向墙面抛出.则小球在墙面上的影子的运动应是()A.自由落体运动B.变加速直线运动C.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13.一列波长大于1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m和x2=2m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波长为mB.波速为1m/sC.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1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14.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证明了()-23-\nA.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9.8m/s2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没有空气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D.以上三个结论都不能证明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v﹣t图象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B.只要v﹣t图象不和t平行,物体就一定做变速运动C.v﹣t图象只能表示各时刻的速度值,不能求出它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D.v﹣t图象与t轴相交时的速度值为01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v=0.5tm/s,有关该质点运动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质点的速度每秒增加0.5m/sB.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是1.0mC.质点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质点第2个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17.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没有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三、计算题18.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1)已知纸带上各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所给的字母表示)(2)若已知小车释放位置距桌面的高度h和到斜面底的距离L,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的质量为m,测出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为a,则可以得出斜面对小车的阻力的达式为__________.-23-\n19.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1的小球静止在轨道最低点,另一质量为m2的小球(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从内壁上与圆心O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m1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1)小球m2刚要与m1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2)碰撞后,m1、m2能沿内壁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对碰撞点).四、非选择题20.传说中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实验所描述的是不同质量的物块同时从同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结果说明两物体__________(选填“同时”“不同时”)落地.五、填空题21.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特别注意防止__________.(2)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1个B.滑动变阻器(0~50Ω)C.滑动变阻器(0~1750Ω)D.电压表(0~3V)E.电压表(0~15V)F.电流表(0~0.6A)G.电流表(0~3A)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即可)(3)如图1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如图2).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__Ω.-23-\n22.某次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_________m/s,vC=__________m/s,vD=__________m/s,vE=__________m/s,由此推得F点的速度vF=__________m/s.2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_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_____.当电源的频率是100Hz时,它每隔__________打一个点.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的.2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通过的位移是8m,所用的时间为2s;则速度由2v增加到4v时,所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__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25.如图表示某物体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OA段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AB段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BC段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CD段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物体在这14s内运动的总路程是__________m,位移是__________m.26.如图所示,用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示意图,其中AB=42mm,AC=88mm,AD=138mm,vB=__________m/s,vC=__________m/s.2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8.如图为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2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23-\n2022-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一、多选题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弹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直接测量C.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D.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向下考点:滑动摩擦力;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重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产生弹力的条件为: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力的大小通过弹簧秤测量,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解答:解:A、产生弹力的条件为: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故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弹力的作用,故A正确;B、天平直接测量质量,弹簧秤用来测量力的大小,故B错误;C、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其方向也总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与接触面相切,故C正确;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垂直接触面向下,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基本概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既可以充当动力也可以充当阻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D.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而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摩擦力分为两种: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当只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叫静摩擦力.-23-\n解答:解:A、静摩擦力只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运动;故A正确;B、滑动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既可以充当动力也可以充当阻力,如汽车的启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车运动,而不是阻碍汽车运动;故B正确;C、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故C错误;D、两物体之间有滑动摩擦力时,两物体一定接触,且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作用,反之则不一定;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种类和方向,抓住产生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看解答此题.二、选择题(注释)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高考物理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故只要图象在时间轴同一侧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没有改变;只要总面积仍大于0,位移方向就仍沿正方向;解答:解:A、当速度大于零时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小于零时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物体在t=2s时和t=4s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B、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故0~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x1==1m,在2~4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x2==﹣1m,所以物体在0~4s内通过的位移x=x1+x2=0,而从t=4s开始物体又沿正方向运动,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方向不变.故B错误.C、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第4s末物体的位移为0,故C正确.D、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故在3~4s物体通过的位移x3==﹣m,在4~5s内通过的位移x4==m,故物体在3~5s内通过的位移x′=x3+x4=0,即在这两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0,故两时刻物体处于同一位置,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深刻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等于在该段时间内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4.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3-\n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观察的研究﹣﹣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故A正确;B、伽利略只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和物体的质量无关,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即逻辑推理,证明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故C正确;D、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故D正确;故选:ABC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5.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他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C、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D、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完成此类题目.-23-\n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B.3m/sC.4m/sD.无法确定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x=即可求解最大速度.解答:解: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m.在匀加速阶段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m,则匀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位移:;在匀减速阶段初速度为vm,末速度为0,则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位移:x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为x=x1+x2=(t1+t2)=t所以汽车的最大速度:vm=m/s=3m/s故选:B.点评:本题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也可以作出v﹣t图象,根据“面积”等于位移求解.7.如图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B.2S末质点回到原点C.3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D.4s末质点回到原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23-\n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答:解:A、C、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前2s内物体离原点最远,2s后物体开始反方向运动,故AC错误.B、D、因为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前4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零,即物体回到出发点,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要注意上下面积之和为零时,位移等于零.8.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判断汽车的位移和末速度.解答:解:AB、若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则2s末的速度为v=v0+at=8+2×2=12m/s,不超速.2s内的位移为x=×2m=20m,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故A正确,B错误;C、若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x=v0t+at2=8×2+×(﹣5)×4m=6m<18m,则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故C正确.D、如果距离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x==m=6.4m>5m,不能停在停车线处.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9.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时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3m/s,方向向上-23-\n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平均速度.分析:物体竖直上抛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把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出5s内位移,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v=at求出速度的改变量.路程等于各段位移大小之和解答: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45m,上升的时间为:t1==3s.从最高点开始2s内下落的高度为:h2==m=20m,所以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h1+h2=65m.故A正确.B、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g,5s内物体的位移为:x=v0t﹣gt2=30×5﹣×10×52(m)=25m,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C、速度改变量为:△v=at=﹣gt=﹣10×5m/s=﹣50m/s,大小为50m/s,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D、平均速度为:==m/s=5m/s,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故选:AB点评:对于竖直上抛运动,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分段法,一种是整体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运用10.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要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故A错误;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B错误.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D、小球在斜面上运动运动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C.点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1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23-\nA.用水滴钟计时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S/t2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只要了解其研究过程、采用的方法以及其科学的思维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A、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采用的是用水钟计时,故A正确;B、在伽利略时代还没有发明打点计时器,故B错误;C、在伽利略时代,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不可能直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x与t平方的成正比,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C正确.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规律的研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理论,他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12.如图所示,MN为一竖直墙面,图中x轴与MN垂直,距墙面L的A点固定一点光源.现从A点把一小球以水平速度向墙面抛出.则小球在墙面上的影子的运动应是()A.自由落体运动B.变加速直线运动C.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作出示意图,根据图中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影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再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然后联立得到影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最后分析讨论.解答:解:设影子距M点为y′,则由三角形相似,AM=L所以y′=t,可知y′与t成正比,所以影子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3-\n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影子的运动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关键在于确定影子位移的表达式后分析讨论.13.一列波长大于1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m和x2=2m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波长为mB.波速为1m/sC.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1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波的传播方向从A传到B,根据同一时刻两个质点的状态,结合波形,列出A、B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波长.由图读出周期,求出波速.简谐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根据ls末两质点的位移关系,分析加速度关系.解答:解:A、B、波从A向B传播,AB间的距离△x=(n+)λ,n=0,1,2,…由题,波长大于1m,则n只能取0,即有△x=λ,波长λ=m,波速为v==m/s.故A正确,B错误.C、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分别为yA=﹣2cm,yB=0,位移不同.故C错误.D、由振动图象读出,ls末A质点的位移yA=2cm,处于波峰,速度最小;B质点的位移yB=0,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所以ls末A质点的速度小于B质点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中振动图象反映质点的振动情况,根据振动图象的信息,能确定两质点在同一时刻的状态,列出距离与波长的通式是关键.14.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证明了()-23-\nA.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9.8m/s2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没有空气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D.以上三个结论都不能证明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牛顿管”演示实验和牛顿管的实验原理一样,在没有空气阻力作用时,两个物体同时落地.解答:解:“牛顿管”演示实验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作用时,两个物体运动情况完全相同,与质量和形状无关,故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要知道在没有空气阻力作用时,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无关.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v﹣t图象就是物体运动的轨迹B.只要v﹣t图象不和t平行,物体就一定做变速运动C.v﹣t图象只能表示各时刻的速度值,不能求出它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D.v﹣t图象与t轴相交时的速度值为0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物体运动的v﹣t图象表示了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值,而轨迹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反映了某时刻的位置和其位移,故A错误;B、如果v﹣t图象和t轴平行,说明了物体运动的速度值是不变的,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v﹣t图象不和t平行,速度一定变化,物体就一定做变速运动,故B正确;C、v﹣t图象与对应的t轴所夹的面积就是它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故C错误;D、若v﹣t图象与时间t轴相交,如果v的值是从0开始的,则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值为0,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属于基础题1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v=0.5tm/s,有关该质点运动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23-\nA.质点的速度每秒增加0.5m/sB.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是1.0mC.质点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质点第2个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2s内的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v0=0,加速度a=0.5m/s2,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每秒增加0.5m/s,故A正确,C正确.B、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s=a(t22﹣t12)=×0.5×(22﹣12)m=0.75m,故B错误.D、质点在第2s末的速度v4=0.5×2m/s=1m/s,质点在第4s末的速度v2=0.5×4m/s=2m/s,所以质点在第2个2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17.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但没有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要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解答:解: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A错误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B正确.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D、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点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三、注释(计算题)-23-\n18.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1)已知纸带上各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用所给的字母表示)(2)若已知小车释放位置距桌面的高度h和到斜面底的距离L,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的质量为m,测出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为a,则可以得出斜面对小车的阻力的达式为mg﹣ma.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s4﹣s1=3a1T2s5﹣s2=3a2T2s6﹣s3=3a3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2)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受重力、支持力、阻力.将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设斜面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sinθ﹣f=maf=mgsinθ﹣ma=mg﹣ma,故答案为:(1),(2)mg﹣ma点评:能够运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能够把纸带的问题结合动力学知识运用解决问题.19.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1的小球静止在轨道最低点,另一质量为m2的小球(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从内壁上与圆心O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m1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23-\n(1)小球m2刚要与m1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2)碰撞后,m1、m2能沿内壁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对碰撞点).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1)小球m2运动到最低点时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代入公式即可求得速度;(2)两个小球碰撞的过程中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列出等式,再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求解.解答:解:(1)设小球m2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得:m2gR=m2…①解得:v0=…②(2)设两球碰撞后,m1、m2两球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③设两球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1+m2)v2=(m1+m2)gh…④由②③④三式解得:h=答:(1)小球m2刚要与m1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是;(2)碰撞后,m1、m2能沿内壁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两个小球运动情况的分析,知道小球做什么运动,并能结合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关系解题.四、注释(非选择题)20.传说中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实验所描述的是不同质量的物块同时从同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结果说明两物体同时(选填“同时”“不同时”)落地.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正确的科学探索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及步骤:①提出假说;②数学推理;③实验验证;④合理外推.解答:解:伽利略通过实验最先证明了物体初速度为零,自由下落时将同时落地.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3-\n故答案为:同时点评: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五、注释(填空题)21.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特别注意防止电路短路.(2)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1个B.滑动变阻器(0~50Ω)C.滑动变阻器(0~1750Ω)D.电压表(0~3V)E.电压表(0~15V)F.电流表(0~0.6A)G.电流表(0~3A)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B,电流表应选F,电压表应选D.(填写字母序号即可)(3)如图1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如图2).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内电阻r=1.25Ω.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为保护电路安全,要防止电路短路.(2)根据电源电动势与内阻选择器材.(3)由图2所示图象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解答:解:(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特别注意防止电路短路.(2)电源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很小,约为零点几欧姆,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B,电流表应选F,电压表应选D.(3)由图2所示电源U﹣I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为1.5,则电源电动势E=1.5V,电源内阻r===1.25Ω.故答案为:(1)电路短路;(2)B;F;D;(3)1.5;1.25.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器材的选择、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源U﹣I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是电源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内阻.22.某次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23-\n0.25m/s,vC=0.33m/s,vD=0.40m/s,vE=0.48m/s,由此推得F点的速度vF=0.56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T为0.1s.求某点的瞬时速度时只需要找平均速度代替即可,如果找不出的,如:F点的,可用公式v=v0+at求解.解答:解:某点的瞬时速度时只需要找平均速度代替:vB==0.25m/svC===0.33m/s;vD=vE=因为:vE﹣vD=0.08m/s;vD﹣vB=0.15m/s≈2×(vE﹣vD)且B到D的时间是D到E时间的2倍,所以物体的运动应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由:a=a=由:vF=vE+aT得:vF=0.48+0.8×0.1=0.56m/s故答案为:0.25;0.33;0.40;0.48;0.56点评:本题考查纸带的处理求速度的方法;处理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时:首先选择找个平均速度来替代,实在找不到就用v=v0+at来求解.2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V~6V.当电源的频率是100Hz时,它每隔0.01s打一个点.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的.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23-\n解答:解:依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规则,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接通4V~6V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是100Hz时,它是每隔0.01s打一次点.我们不难得到正确答案.故答案为:交流电源的计时,4V~6V,0.01s.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同时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2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通过的位移是8m,所用的时间为2s;则速度由2v增加到4v时,所通过的位移是32m,所用的时间为4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去求物体发生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解时间.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速度从v增加到2v时:(2v)2﹣v2=2as,速度从2v增加到4v时:(4v)2﹣(2v)2=2as′,联立两式得,s′=4s=32m;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2v﹣v=at4v﹣2v=at′联立两式得:t′=2t=4s故答案为:32,4s.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和速度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25.如图表示某物体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OA段的加速度是1m/s2,AB段的加速度是0m/s2,BC段的加速度是﹣2m/s2,CD段的加速度是﹣0.5m/s2,物体在这14s内运动的总路程是32m,位移是24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23-\n解答:解:表示某物体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OA段的加速度:a==1m/s2,AB段的加速度是a==0,BC段的加速度是a==﹣2m/s2,CD段的加速度是a==﹣0.5m/s2,体在这14s内运动的总路程是上面梯形与下面三角形面积大小之和,s=32m,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体在这14s内运动的位移是上面梯形与下面三角形面积(负值)之和,x=24m.故答案为:1m/s2,0m/s2﹣2m/s2,﹣0.5m/s2,32m,24m.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26.如图所示,用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示意图,其中AB=42mm,AC=88mm,AD=138mm,vB=2.2m/s,vC=2.4m/s.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vB===2.2m/s;vc===2.4m/s故答案为:2.2;2.4.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明确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关系.2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物体的速度为2.10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23-\n解答:解: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计时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B===2.10m/s故答案为:2.10.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28.如图为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8m/s,2s末的速度为4.8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求解.解答:解:由v﹣t图象知,t=0时,v0=8m/s,根据图象可知,质点的加速度a=,则2s末速度v2=v0+at=8﹣1.6×2=4.8m/s故答案为:8m/s;4.8m/s点评: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关键要抓住数学知识研究图象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28:17 页数:23
价格:¥3 大小:279.9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