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通州区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通州区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5分)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开出美丽的“窗花”B.石灰浆抹在墙上逐渐变硬C.樟脑丸在衣柜中长期放置升华D.闷热的夏天空调出风口飘散出“云雾”【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石灰浆抹在墙上逐渐变硬是因为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樟脑丸消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夏天空调出风口飘散出“云雾”的过程中,是冷凝的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用途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A.保鲜蔬菜B.做保护气C.做冷冻剂D.供给呼吸【考点】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氮气性质稳定,不活泼,液态氮气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冷剂、防腐剂,生产化肥等,据此解答.【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防止粮食瓜果缓慢氧化而变质,液态氮气汽化吸收大量的热,能够做制冷剂,氧气能够用来供给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氮气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熟悉氮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如图为物质的分类表,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可以称为同类物质的是()A.氧气、二氧化碳、氮气B.空气、水、氨水C.碳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D.金刚石、氢气、红磷【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分析】物质在不同分类依据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应抓住物质分类的依据,利用物质组成和性质分析解答.\n【解答】解:A、氧气、氮气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可以成为同类物质,故A不符合;B、空气、氨水属于混合物,水属于化合物为纯净物,不可以称为同类物质,故B符合;C、碳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属于化合物、纯净物,可以称为同类物质,故C不符合;D、金刚石、氢气、红磷都是单质、纯净物,可以称为同类物质,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依据的分析应用,注意不同分类方法,得到不同分类结果,掌握概念实质,物质组成是关键,题目较简单.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的吸附性B.石墨的导电性C.碳酸的不稳定性D.汽油的挥发性【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活性炭是由于其结构是多孔性,导致的物理吸附,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石墨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汽油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运动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汞原子体积膨胀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A.AB.BC.CD.D【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花中含有香气的分子运动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不同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也不同.H2O2是由H2O2分子构成的,而H2O是由H2O分子构成的,由于构成二者的分子种类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正确;C、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由于构成水银的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故C错误;D、湿衣服在阳光下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可以更快地运动到空气中去.故D正确.故选C.\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6.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B.铁丝字氧气中燃烧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D.倾倒液体【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实验室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B.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C.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倾倒液体时应该将标签朝向手心.【解答】解:A.实验室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但是注意应该将导管和集气瓶底部相接触,故A错误;B.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故B正确.\n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而图中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故C错误;D.倾倒液体时应该将标签朝向手心,而图中没有将标签朝向手心,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但易溶于水,而且能与水发生反应B.一氧化碳有毒,冬天燃煤取暖要防止煤气中毒C.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很多单质以及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考点】碳族元素简介.【分析】A、二氧化碳可溶于水;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输氧的能力;C、木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作用;D、氧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一氧化碳有毒,冬天燃煤取暖要防止煤气中毒,故B正确;C、木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C正确;D、氧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很多单质以及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甲醇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较简单.8.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白醋C.白糖D.面粉【考点】溶液的含义.【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为混合物;【解答】解:A、食盐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故A错误;B、白醋成分为醋酸溶于水形成醋酸溶液,故B错误;C、白糖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故C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颗粒较大在水中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概念和形成,注意分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和组成不发生改变,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题目较简单.9.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考点】元素.【分析】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可能存在与化合物中,是元素的质量分数;\n【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可能存在与化合物中,是元素的质量分数,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元素的存在形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存在分析,元素概念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0.今年6月11日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在生活中以下行为不被提倡的是()A.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B.让电视机长期待机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要求减少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解答.【解答】解:A.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故A正确;B.电视机长期待机,浪费过多电量,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故B错误;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能够减少电源浪费,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故C正确;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减少电能的浪费,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节约资源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中,注意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1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是()A.氯化钠(ClNa)B.高锰酸钾(K2MnO4)C.硫酸钠(Na2S)D.碳酸(H2CO3)【考点】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书写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解:A、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A错误;B、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为+7价,化学式为KMnO4,故B错误;C、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Na2S为硫化钠,故C错误;D、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掌握基础是关键.12.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落叶积极清扫并焚烧;⑥严格控制污水按标准排放.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①使用无磷洗涤剂能够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②树木能够绿化环境,吸收二氧化碳;\n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能够引起水体污染;④化石燃料燃烧能产生大量气体污染物;⑤落叶积极清扫并焚烧能够产生大量粉尘;⑥严格控制污水按标准排放,能够减少水体的污染.【解答】解:①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污染,所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①正确;②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所以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是错误的,②错误;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的农药、化肥随水流入江河,能造成水污染,故③错误;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④正确;⑤落叶焚烧,能产生大量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⑤错误;⑥严格控制污水按标准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故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侧重考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明确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变害为利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13.人造血液是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血液代用品.它可以代替人血中的血红蛋白从肺脏向人体其它部分输送氧气.第二代人造血液的主要成分是全氟三丙胺[化学式为(C3F7)3N],下列关于全氟三丙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氟三丙胺由碳原子、氟原子和氮原子构成B.全氟三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9C.一个全氟三丙胺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D.全氟三丙胺由碳、氟、氮三种元素组成【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A、根据全氟三丙胺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全氟三丙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全氟三丙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全氟三丙胺是由全氟三丙胺分子构成的,全氟三丙胺分子是由碳原子、氟原子和氮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全氟三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9×7)×3+14=521,故B错误.C、1个全氟三丙胺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21个氟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全氟三丙胺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故C错误.D、由全氟三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全氟三丙胺是碳、氟、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CO3=H2O+CO2↑B.CaCO3+HCl=CaCl+CO2↑+H2OC.KMnO4K2MnO4+MnO2+O2↑D.CO2+Ca(OH)2=CaCO3+H2O【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nB.原子个数不守恒;C.原子个数不守恒;D.碳酸钙为沉淀,未标注沉淀符号.【解答】解:A.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H2CO3=H2O+CO2↑,故A正确;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B错误;C.高锰酸钾分解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明确反应实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方程式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注意气体、沉淀符号的标注,题目难度不大.15.水及水溶液对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明矾可以起到净水作用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D.物质溶于水时不会放出热量【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A、Al3+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B、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方法解答;C、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D、物质溶于水存在扩散和水合过程,若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溶解会放热,反之则吸热.【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呈胶状,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淀,故A正确;B、糖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热糖水降低温度析出固体,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搅拌只能增大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故C错误;D、有的物质溶于水会吸热,或放热,如铵盐溶解吸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分析,物质结晶方法,结晶方法有两种,降温结晶和蒸发溶剂结晶,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题目较简单.16.航天飞船常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A.+1B.+3C.+5D.+7【考点】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解答.\n【解答】解:令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x+(﹣2)×4=0,解得x=+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化合价,难度较小,清楚物质中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是关键,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B.给水通直流电一段时间,正极和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错误;B.给水通直流电,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故B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C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电解水实验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18.过滤是水净化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能()A.给水消毒,达到饮用标准B.将污水转化为纯水C.除去水中的异味D.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考点】过滤.【分析】过滤是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据此分析.【解答】解:过滤是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即过滤只能将不溶性杂质除去,起不到消毒、去异味以及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作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滤这个实验操作的作用,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的选用.19.下面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总结的安全常识,其中有错误的是()A.煤气泄漏﹣﹣严禁开关电器B.进入加油站﹣﹣严禁拨打手机C.逃离火灾现场﹣﹣用湿毛巾堵住口鼻D.防止白磷自燃﹣﹣将其放在煤油中密封【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n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C、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判断.D、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措施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A正确;B、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拨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会引燃混合气体,故B正确;C、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有毒气体和粉尘,故C正确;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暴漏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燃,因此放在水中保存隔绝氧气就可以防止自燃的发生,因此没必要将其放在煤油中密封,故D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A.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D.石墨能导电﹣﹣作电池电极【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分析】根据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作答;了解氧气在焊接切割中的作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解答】解:A、可燃物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火焰温度很高时,可用来切割焊接金属,故A正确;B、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必须稳定,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故B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并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结果,故C错误;D、石墨能导电,决定了其可以做电池的电极,故D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插入集气瓶中B.插入集气瓶底C.放在集气瓶口D.都可以【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分析】氧气遇到带火星的木条,会使木条复燃,检验是否集满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解答】解:检验收集氧气的瓶是否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验满方法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题目较简单.22.古语说:“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燃烧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n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料的充分燃烧.【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燃料的充分燃烧,难度不大,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2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D.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分析】A.二氧化锰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不能作水分解的催化剂;B.二氧化碳、氮气都不支持木条燃烧;C.高锰酸钾呈紫黑色,二氧化锰为黑色;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水变浑浊.【解答】解:A.二氧化锰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不能作水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加入水和双氧水中现象不同,则可以鉴别,故A不选;B.二氧化碳、氮气都不支持木条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插入二氧化碳、氮气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选;C.高锰酸钾呈紫黑色,二氧化锰为黑色,所以可以根据颜色鉴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C不选;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水变浑浊,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和水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检验和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24.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时可导致死亡,这是因为二氧化碳()A.有剧毒B.有腐蚀性C.不支持燃烧D.不能供给呼吸【考点】碳族元素简介.【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是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的性质;\n【解答】解: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时可导致死亡,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等性质的应用,题目较简单.25.“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B.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混和气C.电解水正极与负极气体形成的混和气D.氮气和氧气的混和气【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分析】根据爆炸的原理或发生的条件判断,爆炸是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中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聚集不能散失,气体受热急剧膨胀造成的,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解答】解:可燃性气体或物质与空气混合后的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A、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混和气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能发生爆炸,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B错误;C、电解水正极与负极气体形成的混和气是氢气和氧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D、氮气和氧气中没有能够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26.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地壳中的含量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AlB.CaC.CuD.Fe【考点】金属和非金属.【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较多的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据此分析.【解答】解:地壳中元素含量较多的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所以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壳中元素的多少,一定要记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2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A.石灰石和稀硫酸B.碳酸钠和稀盐酸C.石灰石和稀盐酸D.碳酸钠和稀硫酸【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专题】实验设计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进行分析解答.\n【解答】解:A、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反应慢慢终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A错误.B、碳酸钠和稀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但反应速率过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收集,不能用来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故C正确;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制得的二氧化碳反应速率过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收集,不能用来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28.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臭氧(O3)B.锰酸钾C.氯化钠D.氧化镁【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回答.【解答】解:A、臭氧的组成元素只有一种,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锰酸钾的组成元素是三种,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氧化镁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29.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A.FeSB.FeS2C.FeOD.Fe2S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再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0.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下图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①H2②O2③CO2()\nA.只有①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③D.①②③均可【考点】气体的收集.【分析】根据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决定因素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考虑本题.【解答】解:由当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空气从“a”口排出,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以收集到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与气体的密度有关.31.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的空军研究室,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宣布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含有N5+离子的盐类,该阳离子可看作是100多年来第三次可分离获得的全氮物种,下列有关N5+离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阳离子B.该离子所含质子总数比电子总数多C.一个N5+离子中有36个质子D.N5+离子中含有34个电子【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分析】A、该微粒为阳离子;B、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C、N的质子数为7,微粒中含有5个氮原子;D、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分析.【解答】解:A、由N5+可知,该微粒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阳离子,故A正确;B、N5+的质子数为7×5=35,则电子数为35﹣1=34,离子所含质子总数比电子总数多,故B正确;C、N5+的质子数为7×5=35,故C错误;D、N5+的质子数为7×5=35,电子数为35﹣1=34,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抓住信息中爆炸性的高能N5+阳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注重基础,难度不大.3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专题】化学用语专题.\n【分析】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种类型.【解答】解:A.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A错误;B.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故B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四种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33.下列物质在纯氧气里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A.镁条B.红磷C.蜡烛D.铁丝【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镁的化学性质.【分析】金属单质、红磷在纯氧中燃烧均生成一种氧化物,只有蜡烛为烃类物质,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为纯净物,故A不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纯净物,故B不选;C.蜡烛为烃类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为混合物,故C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纯净物,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生成物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34.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A.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B.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根据人口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吸收分析;B.煤、石油及其炼制产物,都含有碳元素,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C.植物呼吸作用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吸收;D.煤、石油及其炼制产物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解答】解:A.人口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比较少,能被植物吸收,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故不选;B.煤、石油及其炼制产物,都含有碳元素,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B不选;C.植物呼吸作用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吸收,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故不选;D.煤、石油及其炼制产物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故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问题,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源它们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n3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作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为38,则锶原子核内中子个数为()A.38B.88C.50D.126【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以此来解答.【解答】解: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则质量数为88,其质子数为38,所以中子数为88﹣38=5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掌握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6.煤矿坑道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不及时通风排除,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H2O+dCO2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A.4B.6C.5D.7【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分析】方程式aCH4+bO2cH2O+dCO2中甲烷中的C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二氧化碳中的+4价,氧气中O由0价降低为﹣2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结合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方程式aCH4+bO2cH2O+dCO2中甲烷中的C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二氧化碳中的+4价,氧气中O由0价降低为﹣2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结合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1CH4+2O22H2O+1CO2,则a=1,b=2,c=2,d=1,化学计量数之和等,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准确判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7.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地球空气的成分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地球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地球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地球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地球空气中没有【考点】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依据题干给出的火星大气成分含量图可知:火星气体中注意含有三种气体二氧化碳、氮气和氩气,不含有氧气,含有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大约占75%,其次是氮气;\n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氮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地球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1%,含有二氧化碳较少,据此解答.【解答】解:A.地球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B.地球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3%,火星中二氧化碳含有约75%故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故B错误;C.地球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1%,火星的大气中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D.火星上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空气中也含有稀有气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新信息题,掌握空气的组成、紧围绕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38.可以一次性将空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区别开的最好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D.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分析】燃着的木条在空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中的现象分别为:无变化、燃烧更旺、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木条熄灭,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空气、氧气、氢气均遇澄清石灰水无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B.空气、氧气、氢气均遇紫色石蕊无现象,不能鉴别,故B错误;C.空气、氢气、二氧化碳遇带火星的木条现象不能鉴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鉴别氧气,故C错误;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中的现象分别为:无变化、燃烧更旺、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木条熄灭,则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气体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9.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呼吸作用B.钢铁生锈C.雷电引起火灾D.食物腐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呼吸是人和动物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A不选.B.钢铁生锈是钢铁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B不选;C.雷电引起火灾发生看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选;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n40.有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①反应前后质量变小;②反应前后质量不变;③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改变;④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⑤二氧化锰能催化所有的化学反应;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②⑤⑥C.②③⑤D.②⑥【考点】催化剂的作用.【分析】催化加是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据此回答.【解答】解:①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错误;②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正确;③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故错误;④二氧化锰能做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以是制取氯气的反应物,故错误;⑤二氧化锰能能做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是不一定能催化所有的化学反应,故错误;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催化剂的特点,注意催化剂的高效性、转一性等方面的知识是关键,难度中等.41.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A、化学反应满足质量守恒;B、化合物不显电性;C、溶液稀释只是往溶液中加水;D、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解答】解:A、化学反应满足质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故A正确;B、化合物不显电性,故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相等,故B正确;C、溶液稀释只是往溶液中加水,故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中的“相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型题目,注意基础的掌握.42.亚硝酸钠(NaNO2)的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能使人中毒.区别食盐和亚硝酸钠的一种方法是:将两者分别加热到320℃,不分解的是食盐,能分解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该气体可能是()A.NO2B.N2C.NH3D.SO2【考点】亚硝酸盐.【分析】NaNO2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元素守恒及气体的刺激性气味来解答.【解答】解:A.生成NO2为刺激性气体,且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A选;B.N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不选;C.NH3为刺激性气体,但含H元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选;D.NaNO2不含S元素,则分解产物一定不存在SO2,故D不选;\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亚硝酸盐分解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分解生成气体的气味及元素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3.氢燃料电池大巴日前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现正在北京的384路试运行.和普通大巴最大的不同是,氢燃料电池大巴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称为“零排放”汽车.其原因是()A.氢气有广泛的来源B.氢气燃烧时放热多C.氢气比空气轻D.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水不污染空气【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在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称为“零排放”汽.其原因是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水蒸气没有污染,据此解答.【解答】解:A.氢气有广泛的来源与有害气体排放无关,与“零排放”无关,故A不选;B.氢气燃烧时放热多与有害气体排放无关,与“零排放”无关,故B不选;C.氢气比空气氢,与有害气体排放无关,与“零排放”无关,故C不选;D.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水蒸气没有污染,能够实现“零排放”,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与治理,明确氢氧燃料电池原理和产物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4.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摄氏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5A.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30°C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克硝酸钾D.4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解答】解:A、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B、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从表中数据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说明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在145.8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克硝酸钾,故C错误;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题目较简单.45.用食盐固体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n①②③④⑤⑥⑦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⑦【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根据要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固体,量取液体,还要有配制容器,加速溶解装置进行分析.【解答】解:称量固体一般用天平称量,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需要在烧杯中配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用到①④⑤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液体的称量以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的仪器装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4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此表回答:(1)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第三周期(横行)的金属元素有3种.(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表中位置是③.(填“①”、“②”或“③”)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1)F元素是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有Na、Mg、Al;(2)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原子为Mg,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解答】解:(1)F元素是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F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有Na、Mg、Al三种,故答案为:9;3;\n(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三周期VI族,为表中③的位置,故答案为:③;6;(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原子为Mg,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Mg2+离子,故答案为:失;Mg2+.【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4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图1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1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是交叉(填“并列”、“交叉”或“包含”)(2)根据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1的Ⅱ区域(填“Ⅰ”、“Ⅱ”、“Ⅲ”或“Ⅳ”)(3)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饱和溶液和食盐的饱和溶液,配制方法是取等量的40°C的水,分别加入足量的食盐和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1)解读图示信息,找出图中所述概念间的关系;(2)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与图示概念关系的关系;(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解答】解:(1)图中I区既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说明有些饱和溶液是浓溶液,或者说有些浓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因此是交叉关系,故答案为:交叉.(2)根据食盐的溶解度,0.9%的医用生理盐水应为不饱和的稀溶液,所以属于图中的II区,故答案为:Ⅱ;(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C时甲物质和食盐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此可取等量的40°C的水,分别加入足量的食盐和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即为甲和食盐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取等量的40°C的水,分别加入足量的食盐和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状态(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若是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溶剂中,则有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结论.注意区分,题目较简单.\n48.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重要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1)电极A为正极,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强导电性(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3)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是8:1.【考点】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由电解水生成气体是“负氢正氧”,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结合图示所示的气体体积进行解题即可.【解答】解:(1)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C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因此电极A是正极;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强导电性,故答案为:(1)正;增强导电性;(2)C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氧气;带火星的木条;(3)由题意知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氧气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等于1:2;质量比是(1×32):(2×2)=8:1.故答案为:1:2;8:1.【点评】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有: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以上这些常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49.许多化学物质都是一柄“双刃剑”,请仿照例子,说出下列物质的功与过.物质的化学式功过例:CO2固态CO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空气中CO2含量过高造成温室效应O2H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但是也会腐蚀金属造成资源浪费;氢气能燃烧且不产生污染物可做清洁燃料,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危害人身安全.【解答】解: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但是也会腐蚀金属造成资源浪费;氢气能燃烧且不产生污染物可做清洁燃料,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危害人身安全.故答案为:物质的化学式功过例:CO2固态CO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空气中CO2含量过高造成温室效应O2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腐蚀金属造成资源浪费H2能燃烧且不产生污染物可做清洁燃料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危害人身安全\n【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多重性是关键.50.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大约1处.(3)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不与红磷反应,不溶于水.【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本题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用红磷测定的,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红磷要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④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等.做本实验时,要注意把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消耗掉,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气体.【解答】解:(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上升至1处;故答案为:上升至大约1处;(3)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不与红磷反应,不溶于水,故答案为:不与红磷反应;不溶于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51.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很多建筑物因含有E而受到酸雨的侵蚀.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1)试推断下列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CODH2CO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乙+丙→B:2H2+O22H2O,C→E:CO2+Ca(OH)2═CaCO3↓+H2O.\n【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物质E是在建筑物含有,且易受酸雨腐蚀,由前面C和石灰水的反应可知:E一定是石灰石CaCO3,C和石灰水反应生成,则C物质可能是CO2或者其他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甲、丙都能够和乙反应,甲、乙、丙是单质,甲是固体,还含有碳元素,则甲一定是碳单质.乙、丙是气体,乙能与甲反应,故乙为氧气,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C是CO2,丙是可燃性单质气体,初中我们接触到的只有H2,所以这样B就是H2O,这样D既能由C物质CO2转化,也能够由B物质转化,即D是B和C反应的结果H2CO3,据此答题.【解答】解:物质E是在建筑物含有,且易受酸雨腐蚀,由前面C和石灰水的反应可知:E一定是石灰石CaCO3,C和石灰水反应生成,则C物质可能是CO2或者其他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甲、丙都能够和乙反应,甲、乙、丙是单质,甲是固体,还含有碳元素,则甲一定是碳单质.乙、丙是气体,乙能与甲反应,故乙为氧气,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C是CO2,丙是可燃性单质气体,初中我们接触到的只有H2,所以这样B就是H2O,这样D既能由C物质CO2转化,也能够由B物质转化,即D是B和C反应的结果H2CO3,(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是CO,D是H2CO3,故答案为:CO;H2CO3;(2)乙+丙→B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C→E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2H2+O22H2O;CO2+Ca(OH)2═CaCO3↓+H2O.【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题目难度中等.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7分)5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试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通常选择的装置是C(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收集氧气可以选择D或E装置\n(3)若选择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优点是(写一点即可)可控制盐酸的用量(节省药品等)收集二氧化碳一般只选择D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为试管;(2)根据实验室制取常用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3)比较装置B和C,根据它们的差别来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够溶于水,并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完成解答.【解答】解:(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即D或E装置,故答案为:C(或B),2H2O22H2O+O2↑,D或E;(3)比较B和C装置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选择了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够溶于水,所以只能选择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可控制盐酸的用量(节省药品等);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点评】本道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取,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等,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做实验会熟练选择所用装置.53.某学生为了证明液化石油气中含有C、H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证明液化石油气中含有C、H元素.实验用品:火柴、储气瓶、光洁干燥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液化石油气(2)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含有氢元素(3)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利用石油气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能在光洁干燥的小烧杯内壁形成水雾,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石油气燃烧时有水生成,所以能在光洁干燥的烧杯内壁形成水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石油气燃烧时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来检验二氧化碳,依据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n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氢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物质中元素的内容,物质检验有的可以直接检验,有的需要转化后检验,本题需要依据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检验转化后的产物来证明物质的元素组成,题目较简单.54.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测定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体积实验步骤:第一步:称取3g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装置①的试管中,装置①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第二步:先把装置①、②、③连接,后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横线上填“先”或“后”)这样做的理由是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入瓶中,准确测量体积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cbd第三步:当装置②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时,移去酒精灯,试管冷却后,断开连接.将装置②的集气瓶密封,并贴上标签备用.第四步:取出量筒内的导气管,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并记录.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专题】氧族元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第一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结合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步:为达到粗略测定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bd;第四步:根据量筒的使用分析,正确读数是视线和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取数值.【解答】解:第一步: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即可,还要注意不要漏掉反应条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第二步:应先把装置①、②、③连接,后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理由是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入瓶中,准确测量体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氧气应该从c进入来排出水,所以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bd,故答案为:先;后;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入瓶中,准确测量体积;acbd;第四步:量筒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答案为:凹液面最低点.\n【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反应原理、注意事项、氧气体积的测量和实验偏差的处理,综合性比较强.特别是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出现偏差的原因,是近几年实验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要认真把握,题目难度中等.四.计算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共10分)55.医药商店销售的某种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注射液部分说明如图,测得该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0%.请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2)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3)某病人每天需要注射2支该注射液来补充能量,则他每天补充葡萄糖的质量为20克.(假设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1g/cm3)【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2)由标签信息可知每支葡萄糖注射液20g,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含有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每支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依据每支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再计算每支葡萄糖注射液含有葡萄糖的质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3)由(2)可知每支葡萄糖注射液含有葡萄糖的质量,即可解答.【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16×6)=6:1:8;故答案为:6:1:8;(2)由标签信息可知每支葡萄糖注射液20g,每支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为:20g×20%=4g;设每支葡萄糖注射液含有葡萄糖的质量为xg4g=x××100%解答x=10,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得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答案为:50%;(3)每天补充葡萄糖的质量为:10g×2=20g;故答案为:20.【点评】将质量分数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计算时要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n56.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限值如下表所示:级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浓度限值(mg/m3)0.150.500.70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利用SO2+I2+2H2O=H2SO4+2HI,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将含碘(I2)1.27mg的碘溶液加入到试管中;(2)向试管内滴加2~3滴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淀粉遇I2便蓝)(3)通过抽气装置抽气,使空气由导气管进入试管与碘溶液接触.(4)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测定通过空气的总量为1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碘的质量计算出1m3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转化为标准表示法mg/m3,与级别标准对比,判断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解答】解:设1m3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SO2+I2+2H2O=H2SO4+2HI64254x1.27mgx=0.32mg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0.32mg/m3因为0.15mg/m3<0.32mg/m3<0.50mg/m3所以该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为二级.答:该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为二级.【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在最后与级别标准对比时要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值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还需要转换成标准值.57.活动小组的同学对某石灰矿的石灰石做碳酸钙含量的测定.他们称取石灰石样品25g,加入10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二氧化碳8.8g.求:(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n【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及生成氯化钙的质量;(2)根据以上计算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CO2↑+H2O10011144xy8.8g;x=20gy=22.2g(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0%答:(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1:30:18 页数:28
价格:¥3 大小:230.9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