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池州一中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池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拒绝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安全,有益于人类健康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C.提倡用植物及其废弃物制备乙醇,生产乙醇汽油D.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大气,可导致光化学烟雾 2.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C.36.5g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36.5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与足量铜片反应时,先生成红棕色气体,后生成无色气体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将铁、铝的单质氧化C.饱和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加入NaHCO₃后漂白性减弱D.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4.下列物质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①ICl+H2O═HI+HClO②CH3COCl+H2O→CH3COOH+HCl③SiCl4+4H2O═H4SiO4+4HCl④Mg3N2+6H2O═3Mg(OH)2+2NH3↑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D装置洗气瓶中产生白色沉淀结论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制氯气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分离出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白色沉淀是BaSO3-16-\nA.AB.BC.CD.D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过氧化钠后的溶液中:Na+、K+、Cl﹣、SO32﹣B.含大量Fe3+的溶液中:Mg2+、Cl﹣、SO42﹣、NO3﹣C.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H4+、Na+、SO42﹣、F﹣D.无色透明溶液中:Al3+、Ca2+、I﹣、HCO3﹣ 7.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操作A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证明某固体是NH4Cl取固体溶于水,加入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证明固体是NH4ClC证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把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D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A.AB.BC.CD.D  二、非选择题8.(14分)已知X、Y、Z、W、Q都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X、Y、Z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矿物;Z的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常用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剂;W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Q的单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X的单质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Q的单质用于消毒时发生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少量YZ2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此时YZ或YZ2与过氧化钠不反应),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4)Y的氢化物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Y的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室制备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 9.(16分)某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把该铜矿石经过精选粉碎后,用来生产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1:-16-\n(1)写出矿石与足量的FeCl3溶液生成S单质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操作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2)为保证产物的纯净,需要对沉淀1进行洗涤,写出洗涤的操作过程      .(3)焙烧辉铜矿会产生大气污染物SO2,实验室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对于装置B中溶液红色褪为无色的现象,甲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乙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①你认为      的猜测正确,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      .②装置C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则C中的溶液可选用      (填化学式),验证S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为      .③该实验剩余的SO2需要吸收处理,在D处框内画出尾气处理装置图并指明所用试剂. 10.(15分)硫酸亚铁铵是一种浅蓝绿色晶体,俗称摩尔盐,其化学式为:FeSO4•(NH4)2SO4•6H2O.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摩尔盐后就稳定了.硫酸亚铁铵可由硫酸亚铁与硫酸铵等物质的量混合制得.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水)如表: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装置.温度/℃102030405070(NH4)2SO473.075.478.081.084.591.9FeSO4•7H2O40.048.060.073.3﹣﹣摩尔盐18.121.224.527.931.338.5回答下列问题:Ⅰ.(1)先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废铁屑(含少量油污、铁锈、FeS),再用清水洗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2)将处理好的铁屑放人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填序号).A.Fe+2H+═Fe2++H2↑B.Fe2O3+6H+═2Fe3++3H2O-16-\nC.2Fe3++S2﹣═2Fe2++S↓D.2Fe3++Fe═3Fe2+(3)利用容器②的反应,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应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填字母).容器③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向容器①中通人氢气的目的是      .Ⅱ.待锥形瓶中的铁屑快反应完时,关闭、打开有关活塞继续产生的氢气会将锥形瓶中的硫酸亚铁(含极少部分未反应的稀硫酸)压到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底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试剂瓶底部将结晶出硫酸亚铁铵.硫酸亚铁与硫酸铵溶液混合就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其原因是      ;从容器①中分离并得到纯净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操作方法是      、      、      . 11.(13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进行实验.[(1)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①甲、乙两同学选用以下试剂进行实验(0.1mol•L﹣1KI溶液,30%H2O2溶液、0.1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实验记录如表.操作现象甲向Ⅰ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Ⅰ、Ⅳ,打开活塞Ⅰ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向Ⅱ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Ⅱ、Ⅳ,点燃酒精灯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甲用Ⅱ加入试剂替换Ⅰ后,Ⅳ中仍加入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Ⅳ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Ⅰ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Ⅰ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      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b.FeCl2c.H2S-16-\n③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      .(2)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时CO2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该反应中CO2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丙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Ⅰ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Ⅳ的溶液中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丁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Ⅲ中加入必要试剂,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Ⅰ、Ⅲ、Ⅳ,打开活塞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①丙实验的目的是      .②丁实验的Ⅲ中加入试剂的化学式是      .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      .  -16-\n安徽省池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拒绝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安全,有益于人类健康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C.提倡用植物及其废弃物制备乙醇,生产乙醇汽油D.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大气,可导致光化学烟雾【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作为燃料;C.植物及其废弃物中含有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淀粉能转化为乙醇;D.汽车尾气中的CO和氮氧化物能导致光化学烟雾.【解答】解:A.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不是杜绝食用,故A错误;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作为燃料等其它用途,所以可以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故B正确;C.植物及其废弃物中含有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淀粉能转化为乙醇,所以可以用于生产乙醇,故C正确;D.行驶的汽车大量排放含氟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废气,在强烈的日光作用下,这些排放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这是一种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光化学烟雾,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明确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难度不大. 2.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C.36.5g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36.5【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利用溶液中物质的量概念计算得到;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C、质量换算物质的量,但温度压强不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计算式计算得到;【解答】解: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6-\nA、溶液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A错误;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强不知,故C错误;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与足量铜片反应时,先生成红棕色气体,后生成无色气体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将铁、铝的单质氧化C.饱和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加入NaHCO₃后漂白性减弱D.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后,盐酸有剩余【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红褐色气体,随反应进行浓度变为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B、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和次氯酸不反应;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化为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解答】解:A、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红褐色气体,随反应进行浓度变为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浓硝酸与足量铜片反应时,先生成红棕色气体,后生成无色气体,故A正确;B、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故B正确;C、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和次氯酸不反应,漂白性不减弱,故C错误;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变化为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盐酸会剩余,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硝酸、浓硫酸、氯水性质的分析判断,注意浓溶液随反应进行会浓度变稀,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4.下列物质均能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①ICl+H2O═HI+HClO②CH3COCl+H2O→CH3COOH+HCl③SiCl4+4H2O═H4SiO4+4HCl④Mg3N2+6H2O═3Mg(OH)2+2NH3↑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16-\n【专题】卤族元素.【分析】反应时各物质和水均分别离解成两部分,然后再两两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组合.【解答】解:①ICl中碘的化合价为+1价,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ICl+H2O═HIO+HCl,故错误;②CH3COCl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CH3COCl+H2O=CH3COOH+HCl,故正确;③SiCl4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SiCl4+4H2O═H4SiO4+4HCl,故正确;④Mg3N2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则Mg3N2+6H2O═3Mg(OH)2+2NH3↑,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组合. 5.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D装置洗气瓶中产生白色沉淀结论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制氯气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分离出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白色沉淀是BaSO3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B.证明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C.分离出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需用萃取的方法;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故A正确;B.装置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只能说明盐酸酸性比碳酸强,但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能生成硅酸能说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碳酸和硅酸都是最高价含氧酸,能证明碳非金属性强于硅,故B错误;C.因Cl2的氧化性大于I2,所以Cl2会把KI中的I﹣置换出来2KI+Cl2=2KCl+I2,生成的碘能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氯化钾和碘水,应该用萃取的方法,故C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于水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生成BaSO4,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制备、性质以及分离提纯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过氧化钠后的溶液中:Na+、K+、Cl﹣、SO32﹣-16-\nB.含大量Fe3+的溶液中:Mg2+、Cl﹣、SO42﹣、NO3﹣C.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H4+、Na+、SO42﹣、F﹣D.无色透明溶液中:Al3+、Ca2+、I﹣、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C.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D.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解答】解:A.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存在F﹣,碱溶液中不能存在NH4+,故C错误;D.Al3+、HCO3﹣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操作A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证明某固体是NH4Cl取固体溶于水,加入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证明固体是NH4ClC证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把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D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B.不能证明含有铵根;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外面,熔化不滴落;D.二氧化硫被强氧化性物质氧化.【解答】解:A.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B.加入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含有铵根,故B错误;C.因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三氧化二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C正确;D.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酸性高锰酸钾被还原,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和评价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结构,选项A为易错点.-16-\n 二、非选择题8.(14分)已知X、Y、Z、W、Q都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X、Y、Z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矿物;Z的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常用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剂;W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Q的单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X的单质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4HNO3(浓)=CO2↑+4NO2↑+2H20 .(2)Q的单质用于消毒时发生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3)将少量YZ2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此时YZ或YZ2与过氧化钠不反应),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NO2和O2 .(4)Y的氢化物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Y的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3Cu+N2+3H2O .(5)实验室制备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矿物,该单质为金刚石,则X为C元素;Z的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常用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剂,则该单质为臭氧,则Z为O元素;根据核电荷数按照X、Y、Z的顺序依次增大可知,Y为N元素;W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该氧化物为氧化铝,则W为Al元素;Q的单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该单质为氯气,则则Q为Cl元素,根据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Al元素、Q为Cl元素.【解答】解:X、Y、Z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矿物,该单质为金刚石,则X为C元素;Z的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常用作游泳池水的消毒剂,则该单质为臭氧,则Z为O元素;根据核电荷数按照X、Y、Z的顺序依次增大可知,Y为N元素;W的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该氧化物为氧化铝,则W为Al元素;Q的单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该单质为氯气,则则Q为Cl元素,(1)X为C元素,单质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0;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0;(2)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和盐酸,氯气、水、次氯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3)设NO2为3mol,涉及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HNO3+NaHCO3═NaN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则3molNO2生成2molHNO3和1molNO,通入小苏打后气体为2molCO2和1molN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后生成1molO2和1molNO,1molO2和1molNO反应后生成1molNO2,剩余0.5molO2,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1molNO2和0.5molO2,故答案为:NO2和O2;-16-\n(4)Y的氢化物为氨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故答案为:3CuO+2NH33Cu+N2+3H2O;(5)W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实验室中用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推断各元素名称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是一道质量不错的题目. 9.(16分)某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把该铜矿石经过精选粉碎后,用来生产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1:(1)写出矿石与足量的FeCl3溶液生成S单质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Fe3++S2﹣=2Fe2++S↓ 写出操作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烧杯、漏斗、玻璃棒 .(2)为保证产物的纯净,需要对沉淀1进行洗涤,写出洗涤的操作过程 把固体放入过滤器的漏斗中,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2﹣3次 .(3)焙烧辉铜矿会产生大气污染物SO2,实验室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对于装置B中溶液红色褪为无色的现象,甲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乙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①你认为 甲 的猜测正确,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 若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又变红色,则甲正确 .②装置C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则C中的溶液可选用 KMnO4 (填化学式),验证S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为 溶液紫色褪去 .③该实验剩余的SO2需要吸收处理,在D处框内画出尾气处理装置图并指明所用试剂.-16-\n【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Cu+氧化为Cu2+、将S2﹣氧化为S,过滤得到滤液1中含有CuCl2、剩余的FeCl3,得到的固体中含有S及SiO2,固体中加入苯,过滤得到硫的苯溶液,矿渣为SiO2,滤液水浴加热回收硫单质及苯;在滤液中1加入铁,由于铁具有还原性,铁离子、铜离子具有氧化性,均可以与金属铁反应被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Fe3+=3Fe2+、Fe+Cu2+=Cu+Fe2+,再经过过滤,滤液2中溶质为FeCl2,沉淀1含有Cu及剩余的Fe,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硝酸铁,再加入CuO,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再过滤得到滤液3为硝酸铜溶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铜晶体;(1)氯化铁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离子为硫单质,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操作2是分离固体和溶液,实验操作是过滤,据此选择需要的玻璃仪器;(2)依据沉淀洗涤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回答;(3)①若甲猜想正确,是氢氧化钠反应后酚酞褪色,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为:若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又变红色,则甲正确;若乙正确,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和可逆性,设计的实验为: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则乙正确;②可以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氧化性的KMnO4溶液反应的现象设计判断;③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尾气用浓的氢氧化钠吸收.【解答】解:(1)氯化铁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离子为硫单质,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2﹣=2Fe2++S↓,操作2是分离固体和溶液,实验操作是过滤,据此选择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2Fe3++S2﹣=2Fe2++S↓,漏斗、烧杯、玻璃棒;(2)为保证产物的纯净,需要对沉淀1进行洗涤,需要的仪器是过滤器,洗涤的操作过程为:把固体放入过滤器的漏斗中,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2﹣3次,故答案为:把固体放入过滤器的漏斗中,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2﹣3次;(3)①实验中,对于装置B中溶液红色褪为无色的现象,甲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乙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若甲猜想正确,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为:若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又变红色,则甲正确;若乙正确,设计的实验为: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则乙正确,故答案为:甲;若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又变红色,则甲正确;若乙正确,设计的实验为: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则乙正确;②装置C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可以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氧化性的KMnO4溶液反应,证明,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褪去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KMnO4;溶液紫色褪去;-16-\n③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尾气用浓的氢氧化钠吸收,装置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实验制备过程,实验设计和反应现象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15分)硫酸亚铁铵是一种浅蓝绿色晶体,俗称摩尔盐,其化学式为:FeSO4•(NH4)2SO4•6H2O.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摩尔盐后就稳定了.硫酸亚铁铵可由硫酸亚铁与硫酸铵等物质的量混合制得.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水)如表: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装置.温度/℃102030405070(NH4)2SO473.075.478.081.084.591.9FeSO4•7H2O40.048.060.073.3﹣﹣摩尔盐18.121.224.527.931.338.5回答下列问题:Ⅰ.(1)先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废铁屑(含少量油污、铁锈、FeS),再用清水洗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除去铁屑中油污 (2)将处理好的铁屑放人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ABD (填序号).A.Fe+2H+═Fe2++H2↑B.Fe2O3+6H+═2Fe3++3H2OC.2Fe3++S2﹣═2Fe2++S↓D.2Fe3++Fe═3Fe2+(3)利用容器②的反应,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应关闭活塞 A; ,打开活塞 BC (填字母).容器③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向容器①中通人氢气的目的是 防止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 .Ⅱ.待锥形瓶中的铁屑快反应完时,关闭、打开有关活塞继续产生的氢气会将锥形瓶中的硫酸亚铁(含极少部分未反应的稀硫酸)压到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底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试剂瓶底部将结晶出硫酸亚铁铵.硫酸亚铁与硫酸铵溶液混合就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其原因是 在相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 ;从容器①中分离并得到纯净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操作方法是 过滤 、 用酒精洗涤 、 干燥 .-16-\n【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硫酸亚铁的制备.【专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评价题;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演绎推理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Ⅰ.(1)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使油污发生水解;(2)铁屑中含有铁锈(Fe2O3)、FeS等,都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产物Fe3+与S2﹣、Fe2+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亚铁离子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含杂质的铁屑与硫酸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Ⅱ.在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表面有硫酸、水等杂质,需要除杂、干燥.【解答】解:Ⅰ.(1)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使油污发生水解,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铁屑中油污,故答案为:除去铁屑中油污;(2)铁屑中含有铁锈(Fe2O3)、FeS等,都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产物Fe3+与S2﹣、Fe2+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硫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以S2﹣形式大量存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用S2﹣,故选:ABD;(3)亚铁离子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要通入氢气,排除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含杂质的铁屑与硫酸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所以利用容器②的反应,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应先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容器①,所以应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C,故答案为:A;BC;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Ⅱ.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亚铁铵三种物质中,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硫酸亚铁铵在溶液中先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表面有硫酸、水等杂质,需要除杂、干燥,所以从容器①中分离并得到纯净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用酒精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在相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过滤;用酒精洗涤;干燥.【点评】本题以莫尔盐的制备为载体,考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应用、物质分离提纯等有关实验操作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11.(13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进行实验.-16-\n(1)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①甲、乙两同学选用以下试剂进行实验(0.1mol•L﹣1KI溶液,30%H2O2溶液、0.1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实验记录如表.操作现象甲向Ⅰ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Ⅰ、Ⅳ,打开活塞Ⅰ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乙向Ⅱ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Ⅱ、Ⅳ,点燃酒精灯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O2+4I﹣+4H+=2I2+2H2O .甲用Ⅱ加入试剂替换Ⅰ后,Ⅳ中仍加入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Ⅳ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Ⅰ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Ⅰ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 a 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a.酸性KMnO4b.FeCl2c.H2S③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 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 .(2)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时CO2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该反应中CO2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丙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Ⅰ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Ⅳ的溶液中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丁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Ⅲ中加入必要试剂,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Ⅰ、Ⅲ、Ⅳ,打开活塞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①丙实验的目的是 证明CO2不能氧化I﹣ .②丁实验的Ⅲ中加入试剂的化学式是 Na2O2 .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 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实验分析题.【分析】(1)①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知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然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证明Ⅰ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氧气和双氧水都具有氧化性,需要利用不同性质进行检验;-16-\n③根据甲和乙的实验操作方法及反应现象得出结论;(2)①根据丙的操作方法可知,通入碘化钾溶液的气体为纯净的二氧化碳,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氧化碘离子;②实验丁的目的是验证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后,碘化钾溶液是否更容易被氧化,据此可知装置Ⅲ中所盛放的试剂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③碘离子与氧气、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碘单质和碳酸钾,丁实验后Ⅳ中溶液会含有碳酸根离子,根据具有碳酸根离子的常用方法解答.【解答】解:(1)①装置Ⅰ中不能加热,应该选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说明氧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O2↑;O2+4I﹣+4H+=2I2+2H2O;②a.KMnO4,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b.FeCl2,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c.Na2S,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钠,无法用硫化钠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故答案为:a;③根据甲再次实验后,由于碘化钾不是在酸性条件下,则溶液没有变蓝,而用硫酸酸化的KI溶液容易变蓝,证明了碘化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故答案为: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2)①根据丙的操作方法可知,通入碘化钾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而溶液没有变蓝,从而证明CO2不能氧化I﹣,故答案为:证明CO2不能氧化I﹣;②装置Ⅰ中产生了二氧化碳,装置Ⅲ中应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从而验证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后,碘化钾溶液是否被氧化,由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实验实验装置Ⅲ中盛放的为Na2O2,故答案为:Na2O2;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为: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溶液中如果生成了沉淀,则证明装置Ⅳ中生成的碳酸根离子,二氧化碳在反应中提供氢离子,故答案为: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实验室中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1:22:5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286.8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