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二中2022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二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个正确答案)1.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保的是(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将硫酸工厂尾气的烟囱加高C.任意排放污水D.在田间焚烧大量秸秆 2.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动性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你认为下列时代或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前的是(  )①金属铝的冶炼 ②青铜器时代 ③金、银的使用④戴维发现金属钠 ⑤15世纪中国使用锌铸币.A.②③⑤B.②③C.①②③D.①④⑤ 3.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nm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A.雾B.氢氧化铁胶体C.石灰乳D.KNO3溶液 4.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不能导电传热B.合金属于纯净物C.合金没有延展性D.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5.下列物质中,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是(  )A.Fe2O3B.NaC.BaSO4D.Na2O 6.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金元素所有原子的质子数都为79C.金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为79D.金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为197 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B.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C.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28\nD.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的多少 8.已知最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下列四种原子中,与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B.C.D. 9.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Cl2+2KBr═Br2+2KClB.2NaHCO3Na2CO3+H2O+CO2↑C.4Fe(OH)2+O2+2H2O═4Fe(OH)3D.CH4+2O2═CO2+2H2O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D.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省去洗涤烧杯的步骤B.定容时俯视刻度C.定容时仰视刻度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 28\n13.实验室中经常因为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当导致大量药品变质,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水中B.溴水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C.硝酸银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D.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14.对于化学方程式SiO2+3CSiC+2CO↑,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Si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B.硅元素被还原了,碳元素被氧化了C.在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5.如图,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用NaCl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塞紧橡皮塞.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导管中水柱上升.对此过程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铁粉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作正极B.炭粉被氧化C.发生了吸氧腐蚀D.发生了析氢腐蚀 16.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 1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Na+、H+、C1﹣B.Na+、Ba2+、Mg2+、NO3﹣C.NH4+、K+、Cl﹣、NO3﹣D.K+、Na+、CO32﹣、S2﹣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方法ACl2(HCl)NaOH溶液洗气BFe(Al)NaOH溶液过滤CCO2(CO)O2点燃28\nDKNO3(KOH)FeCl3溶液过滤A.AB.BC.CD.D 1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装置①可制备氢氧化亚铁并长时间观察其颜色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③验证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热稳定性D.通过④的方法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 20.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存在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B.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C.先加入盐酸,若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D.先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 21.根据下列反应:①Fe+CuCl2=FeCl2+Cu;②2FeCl3+Cu=2FeCl2+CuCl2,判断:Fe3+、Fe2+、Cu2+氧化性强弱的顺序是(  )A.Fe3+>Fe2+>Cu2+B.Fe2+>Cu2+>Fe3+C.Fe3+>Cu2+>Fe2+D.Cu2+>Fe3+>Fe2+ 2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Al2O3NaAlO2(aq)Al(OH)3B.SSO3H2SO4C.饱和NaCl(aq)NaHCO3Na2CO3D.MgCl2(aq)Mg(OH)2MgO 2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8\nA.1:1:1B.1:2:3C.3:2:1D.3:4:3 24.向50mL18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C.在0.45~0.90mol之间D.大于0.45mol 25.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管有白色沉淀而乙试管没有 26.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0mL2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若所得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Cl2224ml,可以使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全部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FeOB.Fe3O4C.Fe4O5D.Fe5O7 27.有两种体积相同的某植物的营养液,其配方如下:物质序号KClK2SO4ZnSO4ZnCl210.3mol0.2mol0.1mol20.1mol0.3mol0.1mol对于两种营养液的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n(K+)相同B.只有n(Cl﹣)相同C.完全相同D.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完全不同 28.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LB.LC.LD.L 29.现有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加入2.5mol/L的硫酸溶液40mL时,恰好完全溶解.若将2mg这种混合物在氢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0.8gB.1.6mgC.(2m﹣3.2g)D.(2m﹣1.6)g 30.将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28\nA.B.C.D.  二、非选择题31.完成下列填空(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      ,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2)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      实验.(3)最近报纸上报导了有人混用洗涤剂发生中毒的事件,当事人先用洁厕灵(强酸性,含盐酸)洗卫生间,再用84消毒液(碱性,含NaClO)进行杀菌,请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写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实验室中的Na2SiO3溶液长期放置,瓶底会出现白色沉淀,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32.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1)写出A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2)写出由E转变成G的化学方程式      .(3)鉴定I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4)写出将B溶液转化为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28\n33.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和金属冶炼厂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造成.酸雨的危害极大,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成两组对酸雨及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第一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水样,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①:将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浸在一份水样中;实验②:向雨水试样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浑浊出现;实验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表Ⅰ所示.表Ⅰ不同时间酸雨的pH测定时间/小时钟0124pH4.734.624.564.55(1)实验①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色变浅,可能的原因是      .(2)实验②中生成白色浑浊的离子方程式      .(3)分析实验③中pH数据的变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果取该雨水和蒸馏水混合,再测pH,结果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组: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5)该组同学查资料得到的反应原理为: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该反应的现象是      ,SO2在该反应中显      (填“氧化”或“还原”)性.(6)该实验中已知的数据有气体流速aL/min、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bL,其浓度为cmol/L.若从气体通入到紫色恰好褪去,用时5分钟.则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      g/L. 34.现有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100mL,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1)a点对应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2)计算原混合液中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28\n  28\n2022-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二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个正确答案)1.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保的是(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将硫酸工厂尾气的烟囱加高C.任意排放污水D.在田间焚烧大量秸秆【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利用环保,故A选;B.将硫酸工厂尾气的烟囱加高,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选;C.任意排放污水,会污染水资源,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利用环保,故C不选;D.在田间焚烧大量秸秆,燃烧产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及固体颗粒,造成环境污染,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动性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你认为下列时代或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前的是(  )①金属铝的冶炼 ②青铜器时代 ③金、银的使用④戴维发现金属钠 ⑤15世纪中国使用锌铸币.A.②③⑤B.②③C.①②③D.①④⑤【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来看,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恰好是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比铁弱的金属或合金使用时间较早.【解答】解: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比较容易冶炼获得,活泼性排在铁之后的有铜、银、金等金属使用比铁较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活泼性的应用,注意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人类冶炼得到各金属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总是比较容易冶炼获得,难度不大. 3.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nm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A.雾B.氢氧化铁胶体C.石灰乳D.KNO3溶液【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28\n【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解答】解: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A、属于胶体分散系,故A错误;B、属于胶体分散系,故B错误;C、属于浊液分散系,故C错误;D、属于溶液分散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依据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不能导电传热B.合金属于纯净物C.合金没有延展性D.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考点】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合金也是金属材料;B.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于非金属的混合物;C.合金也是金属材料;D.根据制合金的目的是将各种金属的优点加以利用进行分析.【解答】解:A.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于非金属的混合物,金属能导电、导热,合金也就能够导电、导热,故A错误;B.因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于非金属的混合物,故B错误;C.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合金也有延展性,故C错误;D.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合金的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5.下列物质中,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是(  )A.Fe2O3B.NaC.BaSO4D.Na2O【考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常温下,Fe2O3与水不反应;B、钠是单质;C、常温下,BaSO4不溶于水;D、常温下,Na2O+H2O=2NaOH.【解答】解:A、常温下,Fe2O3与水不反应,故A错误;B、钠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C、常温下,BaSO4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D、常温下,Na2O+H2O=2NaOH,故D正确;28\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与水的反应,限定条件下是常温下、化合物,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金元素所有原子的质子数都为79C.金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为79D.金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为197【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由题目中“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可知: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解答】解:A.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可知其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一个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故B正确;C.由上图无法知道具体为多少,但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中子数=197﹣79=118,故C错误;D.由上图无法知道具体为多少,但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中子数=197﹣79=118,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 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B.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C.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D.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的多少【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数目,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间距离相等,以此分析.【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气体分子微粒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相比较可忽略不计,所以影响气体大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故A正确;B.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气体的体积无关,故B错误;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不是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故C错误;D.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个数多其分子个数不一定多,所以不是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故D错误;28\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8.已知最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下列四种原子中,与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判断.【解答】解: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中4种原子,只有D选项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9.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溶于稀盐酸,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可知一定存在三价铁离子,原灰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再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由题中信息,溶于盐酸后,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原粉末含有铁元素A、灰黑色粉末具有氧化性,用作抗氧化剂,故A正确;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故B正确;C、该灰黑色粉末是铁粉,故C正确;D、氧化铁不是灰黑色,且不具有还原性,不能抗氧化,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铁的性质及检验三角铁的方法,难度适中,需要认真阅读题干信息.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28\nA.Cl2+2KBr═Br2+2KClB.2NaHCO3Na2CO3+H2O+CO2↑C.4Fe(OH)2+O2+2H2O═4Fe(OH)3D.CH4+2O2═CO2+2H2O【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但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l2+2KBr═Br2+2KCl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故A不选;B.2NaHCO3Na2CO3+H2O+CO2↑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故B不选;C.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故C不选;D.CH4+2O2═CO2+2H2O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类型,明确3表示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D.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6H+=3I2+3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电子不守恒;B.HClO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石灰乳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电荷守恒.【解答】解:A.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B错误;C.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Ca(OH)2+CO32﹣=CaCO3↓+2OH﹣,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的离子反应为IO3﹣+5I﹣+6H+=3I2+3H2O,遵循电子、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D.28\n【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明确电子、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省去洗涤烧杯的步骤B.定容时俯视刻度C.定容时仰视刻度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c=,判断不当操作对n、V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解答】解:A、未洗涤烧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A错误;B、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B正确;C、定容时仰视液面导致液体的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C错误;D、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有少量溶液残留在玻璃塞和瓶口之间,浓度不变,属于正常现象,但又补充了水,会导致浓度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误差分析时,注意从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13.实验室中经常因为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当导致大量药品变质,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水中B.溴水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C.硝酸银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D.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分析】A.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水发生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B.液溴具有挥发性,会腐蚀橡胶;C.硝酸银见光易分解;D.氢氧化钾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解答】解:A.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A错误;B.液溴具有挥发性,会腐蚀橡胶,所以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装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故B错误;C.硝酸银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故C正确;D.氢氧化钾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故选C.28\n【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及正确保存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对于化学方程式SiO2+3CSiC+2CO↑,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Si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B.硅元素被还原了,碳元素被氧化了C.在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SiO2+3C=SiC+2CO↑中,Si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则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Si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Si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Si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B错误;C.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3molC参加反应,有2mol被氧化,1mol被还原,则在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和解答该类题目. 15.如图,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用NaCl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塞紧橡皮塞.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导管中水柱上升.对此过程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铁粉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作正极B.炭粉被氧化C.发生了吸氧腐蚀D.发生了析氢腐蚀【考点】探究铁的吸氧腐蚀.【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用NaCl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塞紧橡皮塞.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导管中水柱上升,说明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铁、碳和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铁发生吸氧腐蚀.【解答】解: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导管中水柱上升,说明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铁、碳和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28\nA.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A错误;B.铁作负极、碳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铁电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该装置发生了吸氧腐蚀,故C正确;D.如果发生析氢腐蚀,则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会导致导管中液面下降,实际上液面上升,所以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吸氧腐蚀,根据导管中液面变化确定具支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化,从而确定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注意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16.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反应3NaClO═2NaCl+NaClO3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反应3NaClO═2NaCl+NaClO3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化合价降低最终产物应为NaCl,化合价升高应大于+3价,可为+5价的NaClO3或NaClO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表现出的性质,明确元素化合价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Na+、H+、C1﹣B.Na+、Ba2+、Mg2+、NO3﹣C.NH4+、K+、Cl﹣、NO3﹣D.K+、Na+、CO32﹣、S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强碱溶液中含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Mg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方法ACl2(HCl)NaOH溶液洗气28\nBFe(Al)NaOH溶液过滤CCO2(CO)O2点燃DKNO3(KOH)FeCl3溶液过滤A.AB.BC.C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气和氯化氢反应;B.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通入氧气引入新的杂质;D.加入FeCl3溶液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气和氯化氢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A错误;B.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而铁不反应,过滤即可分离,故B正确;C.通入氧气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加入FeCl3溶液引入新的杂质氯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难度不大,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装置①可制备氢氧化亚铁并长时间观察其颜色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③验证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热稳定性D.通过④的方法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B.HCl不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C.碳酸氢钠不稳定;D.不能将浓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解答】解:A.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则装置①可制备氢氧化亚铁,但不能并长时间观察其颜色,故A错误;B.HCl不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图中气体与水不能直接接触,则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故B正确;C.碳酸氢钠不稳定,图中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C错误;D.不能将浓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故选B.28\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及性质实验、配制溶液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 20.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存在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B.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C.先加入盐酸,若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D.先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考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和氯化钡之间反应,都会出现白色沉淀;B、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是氯化银和硫酸钡;C、含有硫酸根、亚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解答】解:A、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和氯化钡之间反应,都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中的一种,故A错误;B、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银离子或是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故B错误;C、先加入盐酸,若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含有硫酸根、亚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故C错误;D、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先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排除银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离子的检验以及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方面的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21.根据下列反应:①Fe+CuCl2=FeCl2+Cu;②2FeCl3+Cu=2FeCl2+CuCl2,判断:Fe3+、Fe2+、Cu2+氧化性强弱的顺序是(  )A.Fe3+>Fe2+>Cu2+B.Fe2+>Cu2+>Fe3+C.Fe3+>Cu2+>Fe2+D.Cu2+>Fe3+>Fe2+【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28\n【解答】解:①Fe+CuCl2=FeCl2+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Cl2为氧化剂,氧化性Cu2+>Fe2+,②2FeCl3+Cu=2FeCl2+CuCl2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则FeCl3为氧化剂,氧化性Fe3+>Cu2+,则各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3+>Cu2+>Fe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性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判断及氧化性比较的规律即可解答,难度不大,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2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Al2O3NaAlO2(aq)Al(OH)3B.SSO3H2SO4C.饱和NaCl(aq)NaHCO3Na2CO3D.MgCl2(aq)Mg(OH)2MgO【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B.S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饱和氯化钠溶液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D.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分解生成MgO.【解答】解:A.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A不选;B.硫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B选;C.饱和氯化钠溶液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C不选;D.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MgO,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该题注意硅、硫、铝、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B.1:2:3C.3:2:1D.3:4:3【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求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根据公式n=C×V求出的Cl﹣的物质的量来分析.【解答】解: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mol/L,2Cmol/L,3Cmol/L,28\n溶液的体积比为3:2:1,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3×C:2×2C:1×3C=3:4: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特点. 24.向50mL18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C.在0.45~0.90mol之间D.大于0.45mo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浓硫酸的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浓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9mol,与铜发生Cu+2H2SO4Cu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之间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铜只与浓H2SO4反应,随着反应进行H2SO4变稀,反应将不再进行,故参加反应的H2SO4必少于0.90mol,根据Cu+2H2SO4CuSO4+SO2↑+2H2O可知被还原的H2SO4为参加H2SO4的一半,故小于0.45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性质,注意把握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的特点,把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难度不大. 25.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管有白色沉淀而乙试管没有【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甲中加入足量氯水,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稀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乙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解:甲中加入足量氯水,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稀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乙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甲、乙中都产生白色沉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性质,为高频考点,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及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题目难度不大. 26.(2分)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0mL2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若所得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Cl2224ml,可以使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全部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FeOB.Fe3O4C.Fe4O5D.Fe5O7【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28\n【专题】计算题.【分析】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n(O)=n(HCl)=0.05mol,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1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则溶液中n(Fe3+)=n(Cl﹣),根据氯元素守恒计算溶液中n(Cl﹣),结合Fe元素守恒确定氧化物中n(Fe原子),进而确定氧化物分子式.【解答】解:n(HCl)=0.05L×2mol/L=0.1mol,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n(O)=n(HCl)=0.05mol,所得溶液还能吸收Cl2为=0.01mol,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溶液中n(Cl﹣)=0.1mol+0.01mol×2=0.12mol,则n(Fe3+)=n(Cl﹣)=×0.12mol=0.04mol,所以氧化物中n(Fe):n(O)=0.04mol:0.05mol=4:5,所以化学式为Fe4O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反应中HCl中的H元素与氧化物中的O元素结合生成水,反应后溶液成分为FeCl3,再结合元素守恒解答. 27.有两种体积相同的某植物的营养液,其配方如下:物质序号KClK2SO4ZnSO4ZnCl210.3mol0.2mol0.1mol20.1mol0.3mol0.1mol对于两种营养液的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n(K+)相同B.只有n(Cl﹣)相同C.完全相同D.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完全不同【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两种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判断两种溶液的成分是否相同,如果两种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则两种溶液的成分相同.【解答】解:①中n(K+)=0.3mol+0.2mol×2=0.7mol,n(SO42﹣)=0.2mol+0.1mol=0.3mol,n(Zn2+)=0.1mol,(Cl﹣)=0.3mol,②中n(K+)=0.1mol+0.3mol×2=0.7mol,n(SO42﹣)=0.3mol,n(Zn2+)=0.1mol,(Cl﹣)=0.1mol+0.1mol×2=0.3mol,所以①和②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K+)=0.7mol,n(SO42﹣)=0.3mol,n(Zn2+)=0.1mol,n(Cl﹣)=0.3mol,所以成分相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营养液成分的判断,实际上是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难度不大.28\n 28.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LB.LC.LD.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ag气体的物质的量,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V=n×Vm来计算体积.【解答】解: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难度不大. 29.现有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加入2.5mol/L的硫酸溶液40mL时,恰好完全溶解.若将2mg这种混合物在氢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0.8gB.1.6mgC.(2m﹣3.2g)D.(2m﹣1.6)g【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是硫酸盐与水,由于硫酸中H元素与混合物中O元素结合生成水,则混合物中n(O)=n(H2SO4),进而计算2mg该混合物中O元素质量,将2mg这种混合物在氢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为Fe、Cu,金属质量=氧化物质量﹣氧元素质量.【解答】解: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是硫酸盐与水,由于硫酸中H元素与混合物中O元素结合生成水,则混合物中n(O)=n(H2SO4)=0.04L×2.5mol/L=0.1mol,故2mg该混合物中O元素质量为:0.1mol×2×16g/mol=3.2g,若将2mg这种混合物在氢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为Fe、Cu,则固体质量为:2:mg﹣3.2g=(2m﹣3.2)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硫酸中H元素与混合物中O元素结合生成水确定混合物中氧元素物质的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30.将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28\nA.B.C.D.【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图像图表题;计算题.【分析】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再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最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此时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解答】解:将4gNaOH和10.6gNa2CO3并配成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此时要消耗0.1molHCl;然后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又消耗HCl0.1mol,该过程中都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此时用去的盐酸的休积为=2L;最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0.1molHCl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图中横坐标用去盐酸的体积可知,只有C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图象数据的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Na2CO3=NaHCO3+NaCl,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31.完成下列填空(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 生石灰或石灰石 ,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2)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 丁达尔 实验.(3)最近报纸上报导了有人混用洗涤剂发生中毒的事件,当事人先用洁厕灵(强酸性,含盐酸)洗卫生间,再用84消毒液(碱性,含NaClO)进行杀菌,请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8\n(4)写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2H2O+2OH﹣═2AlO2﹣+3H2↑ .(5)实验室中的Na2SiO3溶液长期放置,瓶底会出现白色沉淀,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SiO32﹣+H2O+CO2=H2SiO3↓+CO32﹣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铝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1)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可与CaO反应生成盐,减少其排放;(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3)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和水,次氯酸根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氯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该反应转移e﹣;(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5)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硅酸不溶于水.【解答】解:(1)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可与CaO(或高温下加碳酸钙)反应生成盐,减少其排放,故答案为:生石灰或石灰石;(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丁达尔实验,故答案为:丁达尔;(3)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Cl﹣+ClO﹣+2H+=Cl2↑+H2O,次氯酸根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氯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该反应转移e﹣,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故答案为:;(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5)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硅酸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故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CO3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知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铝、硅的性质等,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注重化学与环境保护、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32.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28\n试回答:(1)写出A的化学式 Fe ,D的化学式 KCl .(2)写出由E转变成G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3)鉴定I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取少许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即可鉴别含Fe3+, .(4)写出将B溶液转化为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2++2Cl﹣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无机推断.【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白色沉淀E在空气中转化红褐色沉淀G,则E为Fe(OH)2,G为Fe(OH)3,加热G生成红褐色固体H为Fe2O3,G与盐酸反应生成I为FeCl3.由溶液F与硝酸银、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且所得溶液焰色反应为紫色,故含有K+,白色沉淀F为AgCl,D为KCl,由溶液B+溶液C→KCl+Fe(OH)2,为FeCl2与KOH,而溶液I+A→溶液B,则B为FeCl2,E为KOH,A为Fe,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据此解答.【解答】解:由转化关系可知,白色沉淀E在空气中转化红褐色沉淀G,则E为Fe(OH)2,G为Fe(OH)3,加热G生成红褐色固体H为Fe2O3,G与盐酸反应生成I为FeCl3.由溶液F与硝酸银、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且所得溶液焰色反应为紫色,故含有K+,白色沉淀F为AgCl,D为KCl,由溶液B+溶液C→KCl+Fe(OH)2,为FeCl2与KOH,而溶液I+A→溶液B,则B为FeCl2,E为KOH,A为Fe,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1)A的化学式为Fe,D的化学式为KCl,故答案为:Fe;KCl;(2)由E转变成G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3)鉴定FeCl3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取少许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即可鉴别含Fe3+,故答案为:取少许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即可鉴别含Fe3+,;(4)将B溶液转化为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2++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2++2Cl﹣.【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Fe、Cl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E、G、H颜色及溶液焰色反应为紫色等解题突破口,难度中等. 33.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和金属冶炼厂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造成.酸雨的危害极大,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成两组对酸雨及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了测定.28\n第一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水样,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①:将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浸在一份水样中;实验②:向雨水试样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浑浊出现;实验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表Ⅰ所示.表Ⅰ不同时间酸雨的pH测定时间/小时钟0124pH4.734.624.564.55(1)实验①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色变浅,可能的原因是 酸雨中SO2具有漂白作用 .(2)实验②中生成白色浑浊的离子方程式 SO42﹣+Ba2+=BaSO4↓ .(3)分析实验③中pH数据的变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4)如果取该雨水和蒸馏水混合,再测pH,结果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组:拟用下列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SO2的含量:(5)该组同学查资料得到的反应原理为: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该反应的现象是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SO2在该反应中显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性.(6)该实验中已知的数据有气体流速aL/min、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bL,其浓度为cmol/L.若从气体通入到紫色恰好褪去,用时5分钟.则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  g/L.【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专题】综合实验题;定量测定与误差分析.【分析】(1)酸雨中含有SO2,SO2具有漂白性;(2)由表数据可知,酸性增强,酸雨中的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3)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酸性增强;(4)溶液被稀释,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5)反应中KMnO4→MnSO4,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6)通入空气体积5aL,反应的KMnO4物质的量为bcmol,根据KMnO4物质的量运用方程式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解答】解:(1)酸雨中含有SO2,SO2具有漂白性使玫瑰花红色变浅,故答案为:酸雨中SO2具有漂白作用;(2)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故答案为:SO42﹣+Ba2+=BaSO4↓;28\n(3)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反应方程式:2H2SO3+O2=2H2SO4,故答案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4)如果取该雨水和蒸馏水混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再测得溶液pH会变大,故答案为:变大;(5)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二氧化硫KMnO4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紫色褪去,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还原;(6)通入空气体积aL/min×5min=5aL,KMnO4物质的量为:bL×cmol/L=bcmol,5SO2+2KMnO4+2H2O=2H2SO4+2MnSO4+K2SO452n(SO2)bcmol所以n(SO2)=bcmol,质量为bcmol×64g/mol=160bcg,此次取样处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g/L,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进行计算能力. 34.现有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100mL,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1)a点对应的沉淀为 Fe(OH)3和Al(OH)3 (填化学式).(2)计算原混合液中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图像图表题.【分析】发生的反应有Fe3++3OH﹣═Fe(OH)3↓、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结合图中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来计算即可.【解答】解:(1)向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发生的反应为:Fe3++3OH﹣═Fe(OH)3↓、Al3++3OH﹣═Al(OH)3↓,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沉淀溶解,Al(OH)3+OH﹣═AlO2﹣+2H2O(a~b段),a点对应的沉淀为Fe(OH)3和Al(OH)3,b点,及b点后对应的沉淀为Fe(OH)3;故答案为:Fe(OH)3和Al(OH)3;(2)设FeCl3、Al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0~a段反应,消耗NaOH溶液3mol28\nFe3++3OH﹣═Fe(OH)3↓、Al3++3OH﹣═Al(OH)3↓,1mol3mol1mol3mol1molx3xy3yy3x+3y=3mol①a~b段反应,消耗NaOH溶液(3.6﹣3)molAl(OH)3+OH﹣═AlO2﹣+2H2O1mol1molyyy=0.6mol②由①②解得x=0.4mol,即FeCl3的物质的量为0.6mol,c===4mol/L;故答案为4mol/L.【点评】本题考查了FeCl3、AlCl3和NaOH溶液反应的特点:NaOH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沉淀的量变化,题目不难,注意Al(OH)3的性质. 2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59:10 页数:28
价格:¥3 大小:261.2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