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新陂初中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新陂初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下列于都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新陂乡脐橙榨汁B.盘古山镇晾晒番薯干C.禾丰镇生产水泥D.铁山垅镇精选钨矿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A.自来水B.蒸馏水C.矿泉水D.澄清的石灰水3.下列气体均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一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4.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A.过滤B.点燃酒精灯26\nC.闻气味D.倾倒液体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6.如图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的反应示意图.据图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氧化汞、汞、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7.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26\nA.AB.BC.CD.D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9.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混合物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26\n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D.__________.12.下列有关符号中的数字“2”意义,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B.2Fe中的“2”表示2个铁元素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D.2H+中的“2”表示__________.26\n13.某阴离子的结果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__________A.9B.10C.12D.__________.14.如图是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的是__________A.镱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镱原子的中子数为173C.一个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D.一个镱原子中粒子总数为__________.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写出下列化学用语:(1)硅元素:__________(2)一个氩原子:__________(3)两个氮分子:__________(4)三个镁离子:__________.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26\n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5)上述原子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变化的递变规律是__________.19.如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a、b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2)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20.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A__________、B__________、26\nD__________、E__________、H__________.(2)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1)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②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2)图B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水的组成.①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②还能说明组成水的元素种类的实验是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C和图D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请回答下列问题:(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2)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__________(填“大”或“小”).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26\n(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欲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采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__________、洗涤、干燥.(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一种即可).23.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3)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4)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外还需要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__(填序号).(5)进入用户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理由是__________.26\n(6)生活中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于都盛产的茶油是绿色保健食品,在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其中油酸(化学式为C18H34O2)约占82%.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从物质分类看,山茶油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每个油酸分子中含__________个原子;(3)油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要求最简整数比,(4)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5)油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6)你认为保存山茶油时应注意__________(只答一条).2022-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新陂初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下列于都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新陂乡脐橙榨汁B.盘古山镇晾晒番薯干C.禾丰镇生产水泥D.铁山垅镇精选钨矿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新陂乡脐橙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盘古山镇晾晒番薯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禾丰镇生产水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山垅镇精选钨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A.自来水B.蒸馏水C.矿泉水D.澄清的石灰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26\n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3.下列气体均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一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指数的各项污染物应该是对空气污染比较厉害的物质,而且大多是有毒的气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解答: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各项污染物应该是对空气污染比较厉害的物质,而且大多是有毒的气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同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故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空气污染指数知识的考查,空气污染指数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其包括的各个项目应该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常识性知识.4.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A.过滤B.点燃酒精灯26\nC.闻气味D.倾倒液体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在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根据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进行解答.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C、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一放、二对、三靠、四倒”进行分析;解答:解:A、向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所以图中操作正确;D、取用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再分进行解答;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再分,故A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正确.26\n故选:D.点评:本题只有考查了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及离子的形成的知识在解题中应用.6.如图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的反应示意图.据图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氧化汞、汞、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由反应示意图,反应前的两个氧化汞的分子含有4个原子,其中有2个Hg原子和2个O原子;反应后的生成物汞和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Hg原子和2个O原子;B、由反应示意图,反应前为2个氧化汞分子,反应后为一个氧分子和汞原子;反应前后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类的分子;C、由反应示意图,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分子在变化过程中发生改变;D、由物质分子的结构图,氧化汞和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则是由原子构成.解答:解:A、分解前2个HgO分子中含有2个Hg原子、2个O原子,分解后1个O2分子中含2个O原子、Hg由Hg原子构成且有2个Hg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故A正确;B、分解前的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而分解后的氧分子则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变化前后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C、反应前的氧化汞分子在分解后变成了氧分子和汞原子,氧化汞分子在分解过程中消失而形成新的分子,因此,氧化汞分子不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不正确;D、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但汞却是由汞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故选A.点评: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因为它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只发生重新结合.7.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26\n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B、将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C、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错误;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考点:水资源状况;常见的溶剂;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工业废水不能直接进行灌溉,自来水属于混合物,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解答:解: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A错误;B、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故B正确;C、工业废水含有有害物质,工业废水不能直接进行灌溉,故C错误;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除了含有水分子,还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选项的叙述进行.26\n9.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混合物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分子的原子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甲醛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甲醛分子中不存在氢分子,故B错误;C、甲醛属于一种物质可以用元素来解释,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C正确;D、元素属于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知道了解释物质可以用元素或分子,解释分子必须用原子.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26\n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进行解答;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解答;C、根据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解答;D、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进行解答.解答: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A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故B正确;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反应完毕后不再改变,为一定值,故C正确;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D.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26\n分析: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B、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可以据此解答;C、铁为金属,可以据此解答;D、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解答:解: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生成物中,四氧化三铁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二氧化硫是气体,故B错误;C、铁为金属,故C错误;D、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为:A;燃烧时都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有关符号中的数字“2”意义,叙述正确的是CA.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B.2Fe中的“2”表示2个铁元素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D.2H+中的“2”表示氢离子的个数为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离子的个数为2.故选:C;氢离子的个数为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3.某阴离子的结果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AA.9B.10C.12D.8.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26\n分析:由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判断x的值.解答:解:A、当X=9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A正确;B、当X=10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B错误;C、当X=12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错误;D、当X=8时,该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为:A.D补充:8.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14.如图是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的是CA.镱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镱原子的中子数为173C.一个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D.一个镱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43.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如图是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的是: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可知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为核外电子数;一个原子中粒子总数为: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解答: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下方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A、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无法直接得知中子数,但因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173﹣70=103,而不是173,故B错误;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所以一个镱原子的质子数为70,故C正确;故选C.D、因为一个原子中粒子总数为: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由因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一个原子中粒子总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数=173+70=243.故答案为:C;243.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C26\n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空气和氧气中的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B、根据碳反应时的温度的不同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行分析;D、根据铜粉和铜片的不同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大了,而不是反应温度,故A错误;B、常温和点燃时的温度不同,所以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而不是反应物的浓度,故B错误;C、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影响因素是催化剂,故C正确;D、铜片与铜粉都是铜,铜片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体积大温度升高慢,而铜粉体积小温度升高快很快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影响因素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考察了学生通过现象总结本质的能力;D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只要撇开形状不同的现象看到都是铜的实质就不难得出结论.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写出下列化学用语:(1)硅元素:Si(2)一个氩原子:Ar(3)两个氮分子:2N2(4)三个镁离子:3Mg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硅元素表示为Si,故填:Si;(2)一个氩原子就是用氩元素的符号直接表示,故填:Ar;(3)两个氮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2;(4)三个镁离子就是在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Mg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26\n(1)从宏观知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之间有间隔;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和E.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①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解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解答:解:(1)①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2)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②微粒A、B、C、D、E中,B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C、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答为:(1)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N,H.(2)①7,得;②B,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Ar(氩).(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5)上述原子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变化的递变规律是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增加逐渐增大.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26\n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3)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结构示意图观察递变规律分析.(5)根据结构示意图观察递变规律.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氩元素.(3)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观察结构示意图可知递变规律: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5)观察结构示意图可知递变规律: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增加逐渐增大.故答案为:(1)15;(2)Ar(氩);(3)3;(4)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5)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增加逐渐增大.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及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19.如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a、b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2)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或氧原子、氢原子).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26\n(1)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来确定电解水所产生的气体及气体的体积比即可;(2)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来判断水的电解过程中哪种为了不发生改变即可;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3)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会改变,所以反应后的氢氧原子数之比也是2:1,再结合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构成情况与题目中给定的原理即可解决此题.解答:解:(1)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a管气体多,且连着电源的负极,故a所收集的气体是氢气,b管气体少,且连着电源的正极,故b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a管中气体的体积与b管中气体体积比是2:1;(2)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或氧原子、氢原子);②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故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3)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答案:(1)氢气或H2;2:1;(2)①原子(或氧原子、氢原子);②2H2O2H2↑+O2↑;(3)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还要通过读题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推导.本题就考查的内容不难,但是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得出结论,相对要难一些,这是一种能力题,同学们要学会读题提取有用的信息.20.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A高锰酸钾、B二氧化锰、D氧气、E过氧化氢、H二氧化碳.(2)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过氧化氢水+氧气;③木炭+氧气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26\n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故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故D是氧气;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故H是二氧化碳,G是碳;B与E混合能产生氧气和F,且“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据此解答.代入题目进行验证,各项符合.解答:解:找出题目的突破口: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故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故D是氧气;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故H是二氧化碳,G是碳;B与E混合能产生氧气和F,且“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把推测的结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下列物质:A高锰酸钾、B二氧化锰、D氧气、E过氧化氢、H二氧化碳;(2)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过氧化氢水+氧气;③木炭+氧气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2)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过氧化氢水+氧气;③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1)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26\n②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2)图B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水的组成.①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氢气和氧气;②还能说明组成水的元素种类的实验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C和图D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请回答下列问题:(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甲(填“甲”或“乙”)(2)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填“大”或“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实验一(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回答.实验二、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液体或固体的微粒之间的间隔较小,不容易被压缩.解答:解:实验一:(1)①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②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说明空气中氧气外还含有其他的气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2)①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氢气和氧气;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能说明组成水的元素种类的实验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实验二:(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甲;(2)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易被压缩.故答为:实验一:(1)①4P+5O22P2O5;②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未充满集气瓶:(2)①氢气和氧气;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实验二:(1)甲;(2)大.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注意控制好变量,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26\n(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分液漏斗.(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KClO32KCl+3O2↑实验结束后,欲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采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CD或CE(填字母,一种即可).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欲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采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试管;分液漏斗;(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3)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实验结束后,欲从残渣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采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B;催化;2KClO32KCl+3O2↑;过滤;(4)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D或CE;点评:26\n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3.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ABE;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3)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作用是消毒杀菌.(4)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外还需要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填序号).(5)进入用户的水不是(填“是”或“不是”)纯水,理由是水里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6)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以水的保护和净化为中心内容,同时考查软水和硬水的鉴别、化学式的书写等,由于问题和内容都比较多,要耐心细致地分析,逐个解答,不要盲目瞎猜.解答:解:(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故填:ABE;(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故填: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3)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作用是消毒杀菌;(4)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A、B、C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选D;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D26\n(5)净化后的水不是纯水,因为里面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故答案为:不是,水里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6)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答案为:煮沸点评:本题考查了净化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于都盛产的茶油是绿色保健食品,在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其中油酸(化学式为C18H34O2)约占82%.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从物质分类看,山茶油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每个油酸分子中含54个原子;(3)油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要求最简整数比,(4)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5)油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6)你认为保存山茶油时应注意密封保存(只答一条).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5)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6)根据题干信息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解答.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山茶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一种混合物;(2)每个油酸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18+34+2=54;(3)油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8):(1×34):(16×2)=108:17:16.(4)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8+1×34+16×2=282.(5)油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11.3%.(6)由题干信息“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要隔绝氧气,密封保存.故答案为:(1)混合物;(2)54;(3)108:17:16;(4)282;(5)11.3%;(6)密封保存.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8:58 页数:26
价格:¥3 大小:600.1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