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_2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28分,)1.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高锰酸钾C.人呼出的气体、食盐水D.净化后的空气、液态氧3.下列对描述属于化学反应现象且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冒出白烟,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把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仰视读得数值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读数为12mL,则取出液体实际体积为()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煤燃烧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7.下列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能劈成块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4\nC.酒精可作燃料D.高粱酿成酒8.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铁能铸成铁锅B.铜能作电线电缆C.液态氢可以作推进火箭的高能燃料D.海水蒸馏得到淡水9.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C.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试剂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10.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11.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金刚石﹣﹣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C.铁钉﹣﹣我会生锈D.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12.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24\nC.D.13.下列盛放药品的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碳酸钙固体B.稀盐酸C.氧气D.稀硫酸E.加入锌粒24\nF.加热液体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固体粉末取用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15.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24\n16.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17.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24\n19.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D.注射器内有液体20.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实验C.假设D.结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1.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水→氢气+氧气.22.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净的海水③可口可乐④氧气⑤稀有气体⑥五氧化二磷⑦人呼出的气体⑧液氧⑨氢气⑩二氧化碳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2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______)(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较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2)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__________;24\n(3)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4)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5)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当气泡__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这是利用氧气__________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__________的性质,采用__________法收集.25.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6.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____.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__________;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H2O2在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体与硫酸(H2SO4)溶液反应制H2O2,支持这一方案的理是__________.24\n2022-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28分,)1.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空气与水.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木条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高锰酸钾C.人呼出的气体、食盐水D.净化后的空气、液态氧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4\n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错误;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下列对描述属于化学反应现象且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冒出白烟,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把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冒出白烟,但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把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结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判断.24\n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通电时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碘受热变成碘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不伴随着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仰视读得数值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读数为12mL,则取出液体实际体积为()A.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仰视读得数值为2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2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8mL.故选B.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煤燃烧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煤气爆炸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24\n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7.下列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能劈成块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C.酒精可作燃料D.高粱酿成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柴能劈成块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C、酒精可作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D、高粱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铁能铸成铁锅B.铜能作电线电缆C.液态氢可以作推进火箭的高能燃料D.海水蒸馏得到淡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铁能铸成铁锅是利用铁的熔点高和导热性强的性质,是物理性质;B、铜能做电线电缆的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C、液态氢可以作推进火箭的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D、海水蒸馏得到淡水是利用了水的沸点比较低,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9.下列实验操作中,两者必须接触的是()24\n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手C.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试剂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与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两者无需接触.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可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故两者无需接触.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两者必须接触.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与酒精灯无需接触.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解答:解: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催化剂的定义,明白了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的后果.11.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金刚石﹣﹣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C.铁钉﹣﹣我会生锈D.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4\n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铜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B、硬度大描述的是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铁会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铁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常温下是气体,描述的是氮气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12.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外焰加热,图中装置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瓶内空气;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D、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24\n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应伸入集气瓶口,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各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13.下列盛放药品的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碳酸钙固体B.稀盐酸C.氧气D.稀硫酸E.加入锌粒F.加热液体24\n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广口瓶盛放固体药品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细口瓶盛放液体药品分析判断;C、毛玻璃片中的磨砂面必须与集气瓶口接触.D、根据稀硫酸的存放进行分析;E、根据取用块状固体时的注意事项分析;F、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碳酸钙固体为固体药品,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故A错误;B、稀盐酸为液体药品,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故B错误;C、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集气瓶口要朝上放在桌面上,毛玻璃片中的磨砂面必须与集气瓶口接触,利于密封和使用,玻璃磨砂面朝下,故C错误.D、稀硫酸可以存放在带胶头滴管的滴瓶内,故D正确;E、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E错误;F、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操作错误,故F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对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考查,注意即掌握操作要领更要理解为何这样操作即可真正掌握这类知识.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固体粉末取用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24\nB、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判断;C、滴管用后不洗涤,否则会稀释药品;D、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在慢慢讲试管竖起,故A正确;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滴管用后不洗涤,否则会稀释药品,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图中操作错误,会压破容器,故D错误.故选D.点评:要熟记课本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步骤,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15.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红磷和碳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甲中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从而使水进入瓶中.乙瓶中的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二氧化碳代替了氧气的位置,使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乙瓶中.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红磷和碳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生成物的性质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16.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24\n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解答:解: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全部为污染物,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其中二氧化碳与氮气不是污染物,故B错误;C、氧气、二氧化碳、氯气,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故C错误;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其中氮气和氧气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空气的污染物和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由哪些;了解环境保护、净化空气的方法.17.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4\n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判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改变,根据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的变化情况,最后分析出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有什么变化.解答:解: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即起点是在纵柚上的某点;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会形成水平线.故选:A.点评:本题以图象为工具考查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透彻理解催化剂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24\nD.注射器内有液体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选A.点评: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0.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实验C.假设D.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在观察、实验、假设、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A、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B、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C、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D、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1.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C属于分解反应的是D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水→氢气+氧气.24\n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C、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净的海水③可口可乐④氧气⑤稀有气体⑥五氧化二磷⑦人呼出的气体⑧液氧⑨氢气⑩二氧化碳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④⑥⑧⑨⑩(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③⑤⑦.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①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②干净的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多种物质;③可口可乐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⑤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⑦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均属于混合物.④氧气、⑥五氧化二磷、⑧液氧、⑨氢气、⑩二氧化碳中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④⑥⑧⑨⑩;①②③⑤⑦.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2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3)硫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24\n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然后根据反应的特点来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3)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4)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2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较明显的错误:①没有对准药品加热;(2)试管口向上倾斜;③导管伸入试管太长;④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3)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使试管均匀受热.(5)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法,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这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出现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24\n解答:解:(1)图中较明显的错误有:没有对准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故填:没有对准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太长;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2)反应开始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3)(3)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故填: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使试管均匀受热.故填:使试管均匀受热.(5)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法,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这是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排水;均匀、连续冒出;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5.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H2O2、BO2、CMnO2、DH2O、ES、FS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C是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所以B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D为水,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所以E是硫,F是二氧化硫,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C是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所以B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D为水,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所以E是硫,F是二氧化硫,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是水,E是硫,F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H2O2;O2;MnO2;H2O;S;S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4\n26.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1)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AB.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符号表达式是2H2O2O2↑+2H2O.(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H2O2在碱(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体与硫酸(H2SO4)溶液反应制H2O2,支持这一方案的理是过氧化氢在酸性环境下分解较慢.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气密性检验的原则是先让装置和水构成封闭的整体,改变某一条件使压强发生改变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2)MnO2催化下H2O2分解为氧气和水;(3)对照实验要控制只能有一个变量,此变量为H2O2的浓度,则催化剂应保持一致;(4)①在体积﹣时间图,斜率即可代表化学反应速率;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可知碱性越强,由图可知碱性强分解速率越快.解答:解:(1)气密性的检验是根据压强原理,可以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外移看停止用力后看注射器活塞能够复原,也可固定注射器活塞,采用液面差法,也可用升高温度法,故选AB;24\n(2)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O2↑+2H2O;(3)由甲组两个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实验Ⅱ中催化剂与实验Ⅰ中的相同,而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因此甲组的实验目的为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4)①由图象可知在体积﹣时间图,斜率即可代表化学反应速率,由甲组实验两条曲线可知,甲组实验Ⅱ斜率大,因此H2O2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可知碱性越强,放出气体的速率越快,由图可知酸性条件下,H202分解的速率慢,故答案为:(1)AB;(2)2H2O22H2O+O2↑;(3)浓度;(4)①越快;②碱;过氧化氢在酸性环境下分解较慢.点评:此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涉及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三个,则答案不唯一,但原则都是先让装置和水构成封闭的整体,改变某一条件使压强发生改变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此题综合性较强.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7:1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42.3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