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八宝镇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八宝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我会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矿石粉碎D.电灯发光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3.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4.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5.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7.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20\n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9.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公元前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前600年中国发明了火药C.20\n公元前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10.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IIIIIIIVV2022年1月17日,永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永州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I级优B.II级良C.III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11.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乙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1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1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密度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BCDA.AB.BC.CD.D1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20\n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1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1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集气瓶B.量筒C.试管D.烧杯1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18.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9.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20.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二、我会填空(每空一分)21.将下列实验操作选用的一种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_;(2)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__________盛装气体;20\n(3)称量物品质量使用__________;(4)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使用__________;(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2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规律的科学.23.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作出正确回答吗?(1)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__.(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当如何正确读出液体体积?__________.(3)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如何处理?__________.24.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__________,取些许胆矾固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__________,向内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__________,另取少许胆矾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试管口有水珠,这说明胆矾受热易分解__________,在农业上,胆矾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__________.25.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集气瓶底要先放一些__________,铁丝需在火柴梗上绕成螺旋状的原因__________.(3)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是__________,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气味.26.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说明氧气已满.三、我会实验(2分1空)27.(1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目的:①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②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2)仪器认识: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3)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①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②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4)装置连接:(集气瓶中装满水)为达到实验目的②,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a→__________→d(5)问题分析:①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20\n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产生这种结果的操作的原因__________.28.(18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于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20\n2022-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八宝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我会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矿石粉碎D.电灯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汽油能燃烧需要发生汽油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3.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反应的判断要从本质来判断,要看新物质的生成,而不是看伴随的现象,即抓住本质.本题中前三个都是过程中伴随的现象,都不能说明变化是化学反应,而只有第四个在强调新物质的生成.20\n【解答】解:化学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颜色、状态等的变化,而说明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该反应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D选项中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产生说明了不同于氧气和硫磺的物质的存在,即新物质生成了,所以D选项说明该变化为化学反应.故选D.【点评】要从现象分析本质,化学变化的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新物质的生成.4.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B、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做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主要是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20\n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污染性考虑;B、根据绿化工程的作用分析判断;C、根据焚烧落叶会污染空气考虑;D、根据汽车改用清洁燃料的意义判断.【解答】解:A、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就减少了空气污染,故A正确;B、绿化工程是植树造林对空气有净化作用,防治扬尘污染,故B正确;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了空气,故C错误;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少污染的方法,主要是了解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实施绿化工程,汽车改用清洁燃料的含义.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20\n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分析】运用酒精灯的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两个基本操作和氧气验满方法和量筒规格的选择选出答案.【解答】A、绝对禁止酒精灯之间对燃,A不对.B、氧气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平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B不对.C、液体加热要与桌面呈大约45°角,由图知C对.D、量筒规格要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相近,不能相差太多,应用10ml的量筒,故D不对.故选C【点评】本题对酒精灯的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两个基本操作和氧气验满方法和量筒规格的选择进行了考查,注重了识图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9.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公元前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20\nB.公元前600年中国发明了火药C.公元前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可知:A、火是与燃烧有关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错误;B、火药是化学物质,属于物质的组成范畴,故B错误;C、地动仪是地理上的仪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正确;D、陶瓷的烧制涉及到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IIIIIIIVV2022年1月17日,永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永州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20\nA.I级优B.II级良C.III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利用图表内容,依据提供的数据对应关系即可解决,空气污染指数从51~100为二级良好,而永州市区的污染指数是58,所以应在二级的范围.【解答】解:永州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8,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空气污染指数介于51~100,属于Ⅱ级,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识图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找到对应关系对号入座即可解决此类题目.11.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乙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解答】解: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乙烷等多种物质,所以涂改液属于混合物,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1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则会导致氧气的浓度不同;B、浓度不同,没法比较;C、在氧气的浓度中,可以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来判断;D、题目中要求的是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燃烧的影响.【解答】解:探究粗细的影响,所以要在粗细上对比,其他要素保持一致.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这样就使反应的条件不同,而难以比较,故A错;B、氧气的浓度不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B错;C、氧气的浓度相同,根据两种铁丝的燃烧的剧烈情况来得出结论,故C对;D、浓度不同的氧气中,比较同种铁丝的燃烧,与探究的实验目的不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该类题目时要注意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反应,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20\n1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密度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BCDA.AB.BC.CD.D【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B、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C、通过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可以判断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D、为了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应该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解答】解:A、集气瓶中的水主要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集气瓶中的主要用来吸收反应放出的热,使装置尽快冷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主要是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集气瓶中的水主要是为了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水的用途很广泛,要注意掌握.1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容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解答】解:A、试管外壁干燥,不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B、试管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炸裂试管;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B.20\n【点评】熟记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锻炼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防止实验时造成试管炸裂而使实验失败.1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装置一定是要密闭的,否则无法验证氧气的准确含量.B、将红磷改为木炭后,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水不能进入集气瓶.C、红磷的量不足时氧气不能完全消耗,测量的氧气量会小.D、为冷却时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进入的气体量会变小.【解答】解: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外界的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使氧气测量变小.B、由于木炭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水的吸入量会很小.C、红磷的量不足空气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D、容器未冷却时气体的体积膨胀,进入的水量也要比实际的量要小.故选B【点评】此题是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涉及到实验操作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装置气密性要好;可燃物燃烧后不能是气体;可燃物要过量;容器冷却后才能使水进入容器.1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集气瓶B.量筒C.试管D.烧杯【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燃烧匙、试管、蒸发皿【解答】解:A、集气瓶不可用于加热,故错误;B、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错误;C、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正确;D、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用于加热的仪器,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20\n1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解答】解:A、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A错误;B、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除去氧气,故B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会除去氧气,故C错误;D、木炭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18.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石蜡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红磷与氧气的反应又属氧化反应,故此选项错误.C、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对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19.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给少量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而且用试管时必须要用试管夹来加持试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解答】解:液体只有3mL,加热时只用试管即可;给试管加热需要用试管夹来加持试管,而且加热必不可少的是酒精灯;故所需要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20\n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而且要对一些知识要熟记.20.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至少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中的一种.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二、我会填空(每空一分)21.将下列实验操作选用的一种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2)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集气瓶盛装气体;(3)称量物品质量使用托盘天平;(4)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使用燃烧匙;(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镊子.【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2)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集气瓶盛装气体;(3)称量物品质量使用托盘天平;(4)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使用燃烧匙;(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镊子.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集气瓶;(3)托盘天平;(4)燃烧匙;(5)镊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规律的科学.【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20\n【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研究范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答案为: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23.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作出正确回答吗?(1)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当如何正确读出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如何处理?立即用湿抹布扑灭.【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分布形成一层水膜,表示仪器已洗干净.(2)根据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3)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以便隔绝氧气以及降温.【解答】解:(1)判断玻璃仪器是否已经洗涤干净:内壁的水不成滴,也不成股,而是一层水膜.(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酒精失火,用湿抹布扑盖,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答案为:(1)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立即用湿抹布扑灭.【点评】本题要注意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学会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难度不大.24.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③,取些许胆矾固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①,向内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②,另取少许胆矾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试管口有水珠,这说明胆矾受热易分解④,在农业上,胆矾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⑤.【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此题是稍微综合的一类题型,不仅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要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异同,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知识.【解答】解:对于同种类型性质和性质、变化和变化间的区别好判断,但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胆矾受热易分解”表述的是化学性质;而“向内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取些许胆矾固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是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在农业上胆矾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描述的是物质的用途.故答案为:③;①;②;④;⑤.【点评】解答此类题型时,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0\n25.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1)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集气瓶底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铁丝需在火柴梗上绕成螺旋状的原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是淡蓝色的,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硫在空气在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为了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解答】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集气瓶底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铁丝需在火柴梗上绕成螺旋状的原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是淡蓝色的,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故填: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水或细沙;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淡蓝色的;刺激性.【点评】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要正确,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26.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满.【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支持燃烧.【解答】解: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口;木条复燃.【点评】解答本题要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我会实验(2分1空)27.(1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目的:①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②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20\n(2)仪器认识:写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量筒.(3)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①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碳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4)装置连接:(集气瓶中装满水)为达到实验目的②,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a→c→b→d(5)问题分析:①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产生这种结果的操作的原因集气瓶底部没有放一些沙或水.【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2)根据接触的仪器1可以加热,2可以量取液体体积,可以看出自己熟悉的仪器.(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木炭燃烧的原理,写出文字表达式;(4)通过分析实验目的,可以确定连接的顺序.(5)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容易被氧气吹进导管,甚至进入水中.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炸裂瓶底.【解答】解:(2)用来加热制取气体,2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故答案为:①试管;②量筒;(3)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4)要量取气体的体积,需要通过量出水的体积表现出来,故应当短进长出,答案为:a→c→b→d;(5)①高锰酸钾是粉末,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氧气将其吹入导管,甚至水中.②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水或沙起隔热的作用;故答案为:(2)①试管;②量筒;(3)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碳+氧气二氧化碳;(4)c→b;(5)①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20\n②集气瓶底部没有放一些沙或水.【点评】本题考查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氧气的性质实验,学生应学会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实验中的意外事故,注意物质的颜色、反应的放热等来解答.28.(18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较小;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不溶于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能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以及蜡烛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和水溶性进行解答;(2)根据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以及外焰温度最高进行解答;(3)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实验现象分析.【解答】解:(1)能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故填:较小;小;不溶;(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二氧化碳.故填: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6:44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65.6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