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武威四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四中九年级(上)模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将选项填入上面的表格内)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纸张燃烧C.胆矾研碎D.菜刀生锈 2.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3.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氮化镓(GaN)是制作LED的材料,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2D.﹣4 4.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5.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大理石B.加热液体C.测定溶液的pHD.稀释浓硫酸 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C.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8.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长期饮用白开水B.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C.提炼地沟油作为餐饮用油D.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 9.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水资源B.化学与健康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坏血病铁、锌、钙元素﹣﹣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C.微观粒子D.食品安全春天处处闻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黄曲霉素(C17H12O6)﹣﹣属于有机物,食用霉变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诱发癌变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AB.BC.CD.D 10.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或方法A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点燃的木条B硝酸铵与食盐固体水C氯化钾与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研磨D稀盐酸和食盐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A.AB.BC.CD.D  二、填空题(共26分)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12.节假日双休日,去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该如何处理?(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如果你准备去野炊,你选择      材料制成的餐具呢;(填字母)A.金属;B.陶瓷;C.无所谓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      ;(填字母)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填字母)A.炒鸡蛋B.牛奶C.黄瓜D.烤野兔肉(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1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1)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4)硫酸和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物质:①碳酸钙②金刚石③活性炭④生石灰⑤食盐⑥水⑦熟石灰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      常用于干燥剂的是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15.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物质B和E的化学式为B      、E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1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      、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1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a.测溶液pHb.滴加Na2CO3溶液c.滴加BaC1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18.“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g.水      mL(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      g.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2-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四中九年级(上)模拟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将选项填入上面的表格内)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纸张燃烧C.胆矾研碎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爆竹爆炸生成有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B、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化石燃料;C、煤属于化石燃料;D、液化石油气也属于化石燃料.【解答】解: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化石燃料,是洁净的能源,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B符合题意;C、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液化石油气也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3.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氮化镓(GaN)是制作LED的材料,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2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镓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0,则x=+3价.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防触电的原则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为了防止触电,应先关闭用电器的电源,再用水灭火,故A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C、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故C错误;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5.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大理石B.加热液体C.测定溶液的pHD.稀释浓硫酸【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通过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解答】解: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C.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可以闻到花香;B、铁制品容易生锈,根据防止生锈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闻到了气味,故A正确;B、铁制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生锈,人们常用涂油漆的方法防锈,故B正确;C、水通电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不一定是CO2,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综合性比较强,涉及了多个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8.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长期饮用白开水B.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C.提炼地沟油作为餐饮用油D.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白开水中含有的钙离子、镁离子、病菌等较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小苏打(俗称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解答】解:A、白开水中含有的钙离子、镁离子、病菌等较少,从人体健康角度,长期饮用白开水有益于身体健康,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B、做馒头时加入的适量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疏松多孔,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C、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提炼地沟油作为餐饮用油,做法会危及人体健康,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地沟油等)、常见盐的用途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水资源B.化学与健康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坏血病铁、锌、钙元素﹣﹣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C.微观粒子D.食品安全春天处处闻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黄曲霉素(C17H12O6)﹣﹣属于有机物,食用霉变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诱发癌变A.AB.BC.CD.D【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A、根据水污染的途径和硬水、软水的特点分析解答;B、根据人体的微量元素和引起坏血病的原因分析解答;C、了解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D、根据甲醇和黄曲霉有毒分析解答.【解答】解:A、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故A错误;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钙不属于微量元素,故B错误;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黄曲霉素(C17H12O6)﹣﹣属于有机物,食用霉变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诱发癌变,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纳,是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从而帮助自己学好化学. 10.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或方法A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点燃的木条B硝酸铵与食盐固体水C氯化钾与氯化铵固体加熟石灰,研磨D稀盐酸和食盐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A.AB.BC.CD.D【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逐渐熄灭.可以鉴别;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食盐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氯化钾没有,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D、稀盐酸和食盐水中都含有氯离子,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二、填空题(共26分)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5 g;(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增加溶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为降温后A的溶解度变小了;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2)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答案为:65;(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为降温后A的溶解度变小了;故答案为:减小;(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增加溶质(合理即可)【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节假日双休日,去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该如何处理?(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如果你准备去野炊,你选择 A 材料制成的餐具呢;(填字母)A.金属;B.陶瓷;C.无所谓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 C ;(填字母)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2)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糖类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C ;(填字母)A.炒鸡蛋B.牛奶C.黄瓜D.烤野兔肉(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热性考虑;根据蚊虫叮咬后产生酸性物质,需要涂抹碱性物质考虑;(2)根据常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考虑;(3)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增大氧气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虑.【解答】解:(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其不易破碎,所以选择金属材料制成餐具;蚊虫叮咬后产生蚁酸,属于酸性物质,需要涂抹碱性物质,所以用肥皂水;(2)馒头中富含有糖类,红烧肉、豆腐汤富含有蛋白质、油脂、水、无机盐、牛肉干中富含有蛋白质,所以填糖类;还缺少维生素,应吃黄瓜;(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增大氧气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说明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1)A;C;(2)糖类;C;(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的导热性,酸碱中和反应,六大类营养物质,熟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1)在空气中 铝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大 (填“大”或“小”).(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B (填序号).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4)硫酸和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要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进行;盐酸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解:(1)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铁在空气中易生锈,故铝更耐腐蚀,故答案为:铝;(2)钢是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大,故答案为:大;(3)A、铁和铜都不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铁和铜都排在铝的后面,但是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顺序,故A错误;B、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在铁的前面,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能证明铝、铁、铜的顺序,故B正确;C、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和铁在铜的前面,但是不能说明铝和铁的顺序,故C错误;故选:B;(4)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14.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物质:①碳酸钙②金刚石③活性炭④生石灰⑤食盐⑥水⑦熟石灰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 ① 常用于干燥剂的是 ④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⑤ ,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 ③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⑥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②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①碳酸钙含有钙元素;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⑤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⑥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⑦熟石灰具有碱性,据此解答.【解答】解:(1)碳酸钙含有钙元素,食用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2)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内异味.(3)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答案为:(1)①,④;(2)⑤,③;(3)⑥,②.【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5.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溶液中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物质B和E的化学式为B CuO 、E CO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红色固体单质为铜,红色固体F为Fe2O3,氧化铁在加热时能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进行推断解答.【解答】解:(1)根据D为红色固体单质,可推断D为铜;D是黑色固体B高温反应后的产物,则B为CuO;F为红色固体,可推断F为Fe2O3;E与F生成G,氧化铁在加热时能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可推断E为CO,G为Fe,Fe可以置换H溶液中铜;物质C与A生成CO,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可推断C为CO2,A为碳,故答案为:CuO;CO;(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3)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红色固体单质为铜,红色固体F为Fe2O3,氧化铁在加热时能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进行解题的能力.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1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C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E ,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B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D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 过滤 、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②是试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选用E,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混合物总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4)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试管;(2)C,E,B;(3)D,2KClO32KCl+3O2↑,增大,过滤;(4)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 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a.测溶液pHb.滴加Na2CO3溶液c.滴加BaC1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酸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假设猜想】NaOH;猜想四;【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四.计算题:18.“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6 g.水 44 mL(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 3000 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次氯酸钠的质量=50g×12%=6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6g=44g(合44mL).(2)设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0.2%=6gx=3000g.故答案为:(1)6;44;(2)300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由题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而样品中的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至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溶质氯化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原混合物质中的氯化钠,另一部分则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解答】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50g﹣56.6g=4.4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是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11744xy4.4g解得,x=10.6gy=11.7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6.4%(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之和.氯化钠的质量=11.7g+(11g﹣10.6g)=12.1g溶液的质量=56.6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1.4%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06:04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65.2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