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二地理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临川学校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须知: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单选共30题,占60分;第Ⅱ卷综合题共3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来源:学科网ZXXK]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本大题有3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选对得2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回答1—2题。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1)提出减灾决策方案(2)灾后评估(3)灾前预警(4)灾中跟踪A(1)(2)(3)B(2)(3)(4)C(1)(3)(4)D(2)(3)(4)2、下列监测平台中,属于太空监测手段的有()(1)飞机(2)地球同步卫星(3)气象卫星中心(4)轨道卫星(5)高空接收站A(1)(2)B(2)(3)C(2)(4)D(4)(5)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是一种社会性行动,利于减少、减轻以至清除灾害损失。据此回答3—4题。3、(1)减轻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恢复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3)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4)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的人们迁出原居住地A(1)(2)(3)B(1)(2)(4)C(2)(3)(4)D(1)(3)(4)[来源:学科网ZXXK]4、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A提高灾害应急能力B训练灾害救援队伍C缩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D储备救灾物质5、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有()A新疆、西藏、云南、台湾B青藏、华北、新疆、台湾C福建、广东、江西、河南D河北、辽宁、黑龙江、台湾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回答6——7题。6、从气象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A华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7、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十年九早”——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C.“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9/10\nA.“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右图),回答8-9题。8.图示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干旱C.泥石流D.台风9.为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A.营造海防林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设水利工程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10.下面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属于非工程性防御B.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进行防御C.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为目的D.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11.下列减灾工程属于防治水土流失项目的是()A.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C.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D.中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2022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持续40多分钟的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强降雨导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西北高,东南低,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据此完成3—4题。12.灾情发生后,对抢险救灾指挥决策,灾情评估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是()A.IT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13.与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发生事件相关很小的是()A.持续降雨时间长,降雨强度大,降雨总量多B.周边沟壑纵横,高低悬殊的复杂地形因素C.县城选址不当,水利工程设施少D.汶川地震对舟曲影响很大,地震导致其周边山体的裂度增大、岩层破碎;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9/10\n1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来源:学+科+网Z+X+X+K]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16—18题。16.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A.aB.bC.cD.d17.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A.aB.bC.cD.d18.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19.对干热风的防御措施不正确的是()A.选择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B.适时浇水,抵制干热风。C.喷洒化学药剂,改善农作物的生理机能,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D.在干热风到来前,对所有农作物提前收割,以减少损失20.下列对虫灾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从北向南害虫分布表现出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B.蝗灾与干旱相联系,因此我国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西北地区C.黏虫对我国森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D.鼠害只会加剧草场退化,草原退化不会使鼠害密度增加9/10\n2022年1月,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虐大半个中国,此次雨雪、冰冻天气属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情重等特点。据此回答21—22题。21.此次雪灾、冰冻天气形成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冷暖冷空的共同影响B.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运行C.是南下冷空气带来了丰富的降水D.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强盛,我国南方有不断的暖湿气流供应22.天空中低于00C的过冷水滴,落下时碰到树枝、电线等物体,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冰壳,这就是冻雨。关于冻雨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原比山区多,高山最少B.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C.我国北方比南方多D.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秋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23~25题。23.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24.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图3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25.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B.BC.cD.d26.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强大的自然力量通过自然灾害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工矿业、农林渔牧业、社会稳定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条件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回答27—28题。27.根据材料中的叙述,自然灾害所包含的两个基本属性是:()(1)不重复性(2)自然属性(3)社会属性(4)不可避免性A(1)(2)B(2)(3)C(1)(3)D(2)(4)28.根据材料中的叙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A.自然界的异常变化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9/10\nC.人类生活的自然界D.岩石圈顶部、水圈、大气圈底部29.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下列措施可以减轻地震灾害的是:()(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3)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4)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A(1)(2)(3)B(1)(3)(4)C(1)(2)(4)D(2)(3)(4)30.建设格棚水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措施中的:()A.改变地表环境B阻隔和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C.改变地物特征,提高抗灾能力D.完全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北京时间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1)中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这两大地震带是  和。汶川县地处断裂带,汶川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板块向 板块俯冲积压造成的。根据汶川所处区域地质地貌、植被及气候特点分析,汶川易形成的地质灾害系统是             。(6分)(2)此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和。(2分)(3).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正确的躲避方法是;如果在室外,正确的躲避方法是。(多选、错选、漏选不得分(4分))①躲在坚固家具附近②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③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④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⑤躲在厨房、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⑥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⑦躲在吊顶、吊灯下⑧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32.29.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9/10\n(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4分)(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6分)(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5分)33.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在过去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过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耕地面积每年在40%以上。材料二2022年5月27日前后,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遭遇到了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不足100米,当地的一些中小学停课。材料三9/10\n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1).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来减轻该区水旱灾害的影响?(5分)(2).为减轻沙尘暴天气危害,政府可采取哪些对策?(4分)(3).简要说明高科技在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4分)北京临川学校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答题卡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9/10\n二,非选择题(40分)31.(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n—————————————————————————————————————-—   ———————————————————————————————————————[来源:Zxxk.Com]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0\n自然灾害测试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CADAACBCBBCCAC16171819202122232425[来源:Zxxk.Com]2627282930CADDACBDCBABBCB第Ⅱ卷综合题共3题,共40分。31.(14分)(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印度洋亚欧地震、滑坡、泥石流(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3)①④⑤③⑥⑧32.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33.(1)开展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修建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库调节河川径流流量;整治河道工程,退耕还湖工程,抗旱工程等。(2)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糸,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制度,建设草场等。(3)提供图像,数据资源,跟踪监测,模拟推测沙尘暴运动路径,及时发布预报等9/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58:5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283.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