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宿迁市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宿迁市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单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天文学家曾经跟踪这颗红矮星11年,检测到该星球共有6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编号为581b~581g。其中581g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表面由岩石组成,拥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和重心引力,而在这颗星的日夜交界处,科学家推测可能拥有近似地球的温度。科学家曾“百分之百”地断定该星球适宜生命体存在。读图1,回答1~2题。1.行星581g位于A.太阳系B.河外星系C.地月系D.总星系2.科学家断定581g适宜生命体存在的最图1主要原因是该星球A.距离太阳较近B.表面由岩石组成C.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D.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有专家指出,上海少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图2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图2,回答3~4题。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图2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12/12\n4.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是①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②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③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④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图3,回答5~6题。图35.图中②表示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大洋部分较厚B.软流层位于图中②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图中①、②两层均由岩石组成,合起来称为岩石圈D.图中③、④两部分无横波通过,是因为③、④均为液态读图4,回答7~8题。图4图17.图4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12/12\nA.①④B.②④C.②⑤D.③⑥8.形成景观③中千沟万壑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2022年度,1月、2月和12月宿迁市区PM2.5含量高,雾霾较为严重。图5为“雾与霾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宿迁1月、2月和12月雾霾较为严重的原因是A.这三个月降雨、降雪多B.这三个月降水少,大气中微粒含量多C.气温低,大风天气多图5D.居民使用天然气增多,排放CO2多10.为了减少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集中供热取暖,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②推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煤炭使用量④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每年5月上中旬是宿迁杨树产生杨絮的集中期,给宿迁带来了很大影响。读图6,回答11~12题。11.一天中杨絮最易飘起的时间是A.子夜B.清晨C.午后D.傍晚12.杨絮飘飞给宿迁带来的影响有①诱发呼吸道疾病②带来火灾隐患图6③影响出行安全④增加旅游吸引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图7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2/12\n图713.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14.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起伏大,则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则截留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则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则坡面下渗多进入2022年以来,秘鲁多次发生地震,连续多发的地震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危害。图8为秘鲁今年发生的四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秘鲁地震多发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B.图中四次地震震中均在陆地上图8C.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高,危害越大D.监测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16.地震发生时,合理的避灾方法是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迅速跳楼逃生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图9为“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读图9,回答17~18题。17.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A.江西B.广东C.福建D.云南12/12\n图918.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人口迁移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读图10,回答19~20题。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图10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20.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读图11,回答21~22题。21.影响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政策D.市场22.图11中,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A.增强了进入棚内的太阳辐射B.减弱了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图11C.阻碍了棚内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12/12\nD.增强了棚外的大气逆辐射2022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各种农业生产各具特色值得相互借鉴。图12为“我国两种典型的农业生产景观示意图”,回答23~24题。甲图12乙23.乙农业生产可向甲农业生产借鉴A.提高机械化水平B.增加商品率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扩大生产规模24.与乙农业地域类型一致的是A.美国中央大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欧洲西部地区的乳畜业D.宿迁市区周边的观光农业南宁到贵阳高铁是“一带一路”陆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路线穿过黔桂高原过渡带及桂西岩溶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区,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岩溶不良地质特别突出。读图13,回答25~26题。25.影响贵南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为A.地形因素B.经济因素C.人口因素D.科技因素26.贵南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使两省市A.旅游产业加速发展B.矿产资源加速外运图13C.就业困难得到解决D.缩短货物运输距离12/12\n下表为“陕西省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回答27~28题。圈层净增减人口比例(%)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1982~1990年1990~2000年1982~1990年1990~2000年市中心区-13.22-12.06-3100-2776内圈25.9730.6623333754中圈20.2952.763921334外圈1.582.76122327.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A.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B.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C.市中心区人口减少D.外圈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最快28.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A.市中心区和外圈B.市中心区和内圈C.中圈和外圈D.内圈和中圈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布局,实现了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图14中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同学们各抒己见。读图14,回答29~30题。29.下列意见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30.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保证是A.加强区域能源工业发展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12/12\n图14D.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题,共40分)。31.图15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曲线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6为“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图15图13图16(1)该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总体分布特点是▲,这对城市降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是▲。(2)图16中表示城市中心区的是▲(填字母),表示郊区的是▲(填字母)。甲风向的成因是▲。(3)图16中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处,气温最高的是▲处。(4)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一学生提出该市可在郊区A处增加生态林面积,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合理或不合理),依据是▲。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材料二图17为“2022年我国城市化省区差异图”,图18为“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图19为“城市建设前与城市建设后水资源状况示意图”。12/12\n图18图17图19(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 ▲ ,目前江苏省处于城市化的▲阶段。(2)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总体比东部▲(高或低),主要原因是▲。(3)图19中,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双选)A.大气降水显著增加B.蒸发量减弱C.地下径流增加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4)若城市化前后的降水量相同,地表径流量在城市化后___▲___(大于或小于)城市化前。这种变化对城市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缓解该问题的主要措施有▲,▲。33.图20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2/12\n图20(1)图中甲功能区是▲,乙功能区是▲,城市空间结构为▲模式。(2)图中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原因是▲,▲。(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理由▲,▲。34.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10分)材料一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已经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图21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成为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带。图22为日本主要工业带分布图。图21图22(1)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有▲,▲,▲。(2)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以▲为主,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12/12\n(3)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最主要区位优势是▲;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其不足之处是▲。(4)辽中南工业基地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均是工业集聚形成的,试分析工业集聚的主要意义。▲,▲。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345678910DCDBBBCBBC11121314151617181920CACBCDBBAD21222324252627282930DCCABACDC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计4个小题,共计40分)31.(10分)(1)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降低(1分)增多(1分)(2)a(1分)b(1分)城市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郊区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形成城市风。(2分)(3)b(1分)a(1分)(4)合理(1分)造林位置处于城郊热力环流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流入城区的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1分)32.(10分)(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分)加速阶段(1分)(2)低(1分)西部比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低(1分)(3)BD(2分)(4)大于(1分)城市内涝(1分)加强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构建海绵城市,疏浚河道,改造地下管网,铺设透水路面,(任答2点得2分)33.(共10分)(1)商业区(1分)住宅区(1分)多核心(1分)(2)位于城市外缘(1分)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1分)原因:12/12\n城市外缘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交通运输便利(任答2点得2分)(1)①(1分)靠近风景区和湖泊,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好;位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环境好;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任答2点得2分)34.(10分)(1)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任答3点得3分)(2)重工业(1分)资源短缺(1分)环境污染(1分)(3)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1分)矿产资源短缺(1分)(4)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便于集中处理污染物。(任答2点得2分)12/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53:0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06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