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0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D小农经济形态下,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稳定来源。2.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2.B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3.C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4.奖励发明是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最早提出“徜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的近代文献是()ABCD4.C《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专利权,据此可以得出结论。5.“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③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④全面肯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A.①③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9/9\n5.B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一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再是五四运动的推动,故排除②;《狂人日记》主要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并没有直接体现对西方文化的肯定,故排除④。6.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6.B中国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而不是工农运动,故排除①。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新三民主义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B新三民主义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它只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而已,它的根本目标仍然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8.右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基本统一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A.①②⑧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B20世纪30年代,西方各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纷纷加大了对外的侵略扩张,加大对殖民地的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故②不正确,排除。9.图片承载着历史,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合作社的农民②全民炼钢铁③走进新时代④“东方红”1号A.①②④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9/9\n9.A合作社体现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是在1956年改造完成以前,全民大炼钢铁是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以后,“东方红1号”是1970年,走进新时代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0.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资源配置方式B.分配方式C.管理方式D.审批方式10.A在两种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改变就是由国家完全控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到由市场调控的方式,是对资源配置方式的最大改变。11.下图为1993年“汪辜会谈”的历史照片。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11.C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两岸的各种交流与交往进入持续调整发展的阶段。“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尽管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也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2.2022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C.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12.D中国进入世贸组织更好地使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但最终决定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应该是中国不断提高的整体经济实力。13.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A.苏格拉底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柏拉图13.A苏格拉底的思想核心“知识即美德”。14.以下对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国会、总统、联邦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B.总统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C.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总统必须无条件执行D.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的行为14.C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国会可以以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总统可以以“搁置否决权”等形式限制国会的权力,故C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9/9\n15.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这一物理学理论是()A.量子论B.相对论C.经典力学理论D.光电效应理论15.B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基本支柱。16.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16.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是散文,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小说,故排除A;《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故排除B;认为《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爱情悲剧的不准确,故排除D。17.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B.①②⑧C.①②D.①②③④17.A蒸汽机的改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时代的产物。18.为了振兴美国经济,倡导走“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的美国总统是()A.胡佛B.罗斯福C.里根D.克林顿18.D胡佛推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实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里根实行的是对内实行削减税收、削减开支的经济政策来缓解“滞胀”。19.《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日本经济“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这种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19.D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结论。这种经济是由“政府定调,协助企业”。9/9\n20.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一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中促成了一系列国际贸易:他购车的一万美元中,3000美元付给韩国,作为劳动和装配工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零部件(如发动机等);700美元给德国,作为车的款式与设计工程的费用;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这件事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经济区域集团体趋势加强C.经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D.赚取最大利润的仍是美国公司20.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这体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大题共5大题。每题12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21.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南京的几件大事,通过考查,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极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题关键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去归纳。21.答案要点:9/9\n(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中华网》材料三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摘自《人民网》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3分)(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3分)(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2分)22.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发展到今天的全球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尤其是第二问。再,要认真理解全球化趋势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2.答案要点:(1)观点: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分)依据: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封建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分)(2)其它原因:跨国公司的推动;各种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解体;交通的发展。(任答三点得3分)(3)主要问题:经济上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存环境恶化。(3分)(三层意思各1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4)基本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2分)23.阅读下列材料9/9\n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社会契约论》材料四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五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国革命史》马迪厄商务印书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3分)(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5分)(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2分)(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2分)23.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题目比较简单,解题关键要结合材料去认真分析,不要脱离材料。23.答案要点:(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三个层次各任答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2)可以。(1分)理由: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2分)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1分)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1分)(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1分)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1分)(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任答一点给2分)9/9\n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24.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几次重大改革。题目较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在学习和复习历史上的改革时的几个重点要大家注意: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及性质。24.答案要点:(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9/9\n(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25.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陈登原《国史旧闻》(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政要》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1分)(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3分)(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2分)(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3分)(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3分)25.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几位历史人物。解题关键在于对这些人物的基本思想应有所了解,并结合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25.答案要点:(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1分)(2)主要原因:暴政。(1分)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任答两点得2分)(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1分)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分)(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得3分)9/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2:19 页数:9
价格:¥3 大小:627.0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