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涂,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位置上作答,不得改动序号,否则扣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诸侯卿大夫士贫民奴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右图,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4、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5、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6、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B.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几年之后C.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几年之后8/8\nD.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几年之后8、“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9、《申报》时事报导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导最早可能发表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0、近代中国曾经多次遭到日本的侵略,下图是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本店不进日货”)的宣传画,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是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1、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危机加深B.皇帝实行变法C.通商口岸设立D.维新思想传播12、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知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1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D.井冈山道路14、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A.挺进大别山B.粉碎重点进攻C.发动三大战役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15、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共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1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其显著特征是①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责发生了变化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8\n18、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19、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述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缝隙喂养的巨人”。“那时”是指A.新航路开辟前B.文艺复兴时期C.殖民扩张早期D.工业革命时期20、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21、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A.天赋人权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C.人民主权D.人是万物的尺度2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23、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2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25、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经典台词:“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我不会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从其中流露的情绪来看,它属于那个派别?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8/8\n二、材料分析、问答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1分,第31题9分,共75分)26、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人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4分)同时任选中华民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件重要事件进行评价。(1分)材料二:《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2)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2分)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材料四: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5)上述观点是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新观点。结合15世纪以来历史和材料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1分)8/8\n【材料二】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2分)【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1分)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3分)【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2分)(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1分)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材料三1946年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英才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推动优点。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4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1分)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2分)(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2分)29、(11分)有学者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1840-1949年)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各列一个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8/8\n的代表性事件?(3分)(2)“物质层面”的历史事件产生怎样的“物质”影响?(5分)(3)“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的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30、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正如有的学者论述英国时所说:“人民的长期斗争和统治者的适时让步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可能形式,它不仅适用于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的转化,同样也适用于寡头政治向民主制度的过渡。”——《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回答:(1)上述材料中英国的“专制王权”和“寡头政治”分别是指什么?(2分)其转化是如何实现的?(4分)(2)为什么说“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的转化”是社会进步?请根据结合史实说明(2分)。(3)英国由“寡头政治向民主制度的过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31题和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31、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3分)(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2、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3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8/8\n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平远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三历史答案(2022年9月)1—5BCDDC6—10DBBCB11—15BBDAC16—20CDCAD21—25CBBAC5、C从材料信息看,C项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不可能是维新派的主张,因为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9、1872年《申报》创办20、D莎士比亚的话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不是宣扬理性,也不是启蒙思想家,所以该同学的理解和结论都是错误的。孤证不立,所以材料不充分。故选D。21、C.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目所给材料的有效信息“伏尔泰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即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而“卢梭痛斥这种人的文明”即卢梭不仅也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还主张“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比伏尔泰更进一步。A、B项是两人共同点,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故选C。24.A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走“中间道路”。这一理论的出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滞涨局面后被普遍认可的。故A的说法错误。25.C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二战后人们精神的颓废、堕落。26、答案要点:(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重庆谈判。它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孤立(1分)。(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2分)创立了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临时约法》。(2分)(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1分)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1分)(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兴起了新文化运动。(2分)(5)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3分)27、(1)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1分)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1分)。(2)工农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3)政治环境: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后来苏联的封锁。(1分)历史事件: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3分)(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2分)。原因:①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1分)。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分)28、(1)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②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分)(2)罗斯福被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4分)(3)①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1分)②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18/8\n分)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分)(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2分)29、答案要点:(1)历史事件: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3分)(2)“物质”影响:有利于工业、教育、科技、国防的近代化;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分);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中国近代交通、通讯的发展(2分)。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1分)(3)影响: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思想解放;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或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科学文化(或文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新习俗(如新式婚姻等)的出现;(4分)前期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做法。(1分)30、(1)斯图亚特王朝;1689年后少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克伦威尔)。(2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制订《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4分);(2)英国初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英国现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3)工业革命发生;引起了英国社会深刻革命,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新兴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3分)31、答案要点:(1)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分)(2)日本:明治维新传播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了资本主义,使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4分)中国: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分)32、答案要点:(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8/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0:25 页数:8
价格:¥3 大小:98.9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