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2022年上学期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2022年上学期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审核:)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A.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B.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利于邻里和睦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深受宗法影响12/124.“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12/12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皇帝宝座D.祖先牌位5.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宗教色彩较为浓厚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12/12\n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经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12/12\n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1.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2.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B.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C.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制约3.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C.加大了分化相权力度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4.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加强了君主专制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削弱了中央集权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13.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5.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12/12\n14.“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强化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建立15.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12/12\n14.“内阁”是明朝初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据此对明朝“内阁”理解正确的是A.协助宰相为皇帝提供顾问B.实为解决中央集权弊端而设C.批答奏章代皇帝决策政务D.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15.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16.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征服蒙古地区后,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西南地区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领事裁判权B.五口通商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2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24.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12/12\n③(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25.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以贸易业、金融业为主,两者相加约占70%;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资本对贸易业和金融业的投资继续有很大增长,但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则上升更为明显,至1914年时已占一半还多。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A.在华大力发展重工业B.资本输出的迫切性需要C.疯狂地进行战前准备D.在诸多领域与华商竞争26.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12/12\n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A.坚持公平贸易B.维护中国核心利益C.丧失了竞争优势D.维护在华侵略权益27.1932年,国民政府决定将上海、华阴、开封、德州、大沽等兵工厂停办,机器分运巩县、济南和汉阳兵工厂。1935年6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地,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做法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全力“围剿”红军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旨在为持久抗战做准备28.“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29.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0.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平津战役31.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A.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B.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32.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B.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12/12\nC.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D.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12/12\n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两道大题,33题24分、34题28分;提醒:每一小问写上标题,每一要点标序号“①、②……”,每一要点2分。(若未标序号且未分点作答,以0分处理。)32.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12/12\n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12/12\n3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都深深影响了两国的近代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摘编自马勇《觉醒》(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黄凤志《中国外交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8分)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12/12\n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10分)12/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5: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4.4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