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2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历史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3.命题范围:必修一二(14%)必修三(85%)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题,32小题,共48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亟役万人,暴其威刑,…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认为秦亡是由于实行分封制造成的②柳宗元认为秦亡是由于实行郡县制造成的③柳宗元认为秦亡是由于用人失误造成的④柳宗元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实行暴政造成的A①④B②③C③D④2、1935年10月以后,国民政府明显加快了中国西南、西北的公路建设(见右图)。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追剿北上抗日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全国各地军阀的实力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出现了四次建交热潮(见下图),其中为“D”阶段建交热潮提供有利条件的历史事件是A.科索沃战争与南联盟解体B.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签订12\n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D.德国统一与欧盟成立4、“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5、《国语·齐语》载,桓公曰:“伍鄙(五大夫管理的乡村)若何(治理)?”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则民不移(迁);政不屡旧(清明),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适时开放),则民不苟(偷山);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牲口)不略,则牛羊遂(生长)。”下列对“相地而衰征”的评价正确的有①分等收租,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②大大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③标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井田的权威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B.调缓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D.调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7、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当时泰国的泰铢暴跌,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为稳定泰铢汇率,泰国政府求援的最佳国际金融机构是ABCD8、《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下列与此观点最相似的是A.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12\nB.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D.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10、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心里能力产生于物质)。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2、“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由此可见朱熹主张: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13、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开明专制14、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15、据《旧唐书》载:仙芝“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这场战役的文化后果是A.唐朝对西域地区统治地位的动摇B.中国造纸术西传阿拉伯地区C.中国火药技术西传阿拉伯地区D.中国指南针西传阿拉伯地区16、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12\n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对此话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中国的三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B.中国的三大发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C.中国的三大发明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D.中国的三大发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级提供了有利条件17、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A.近代中国民众的愚昧无知和固步自封B.科学技术能否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C.科学技术能否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受价值观念的制约D.西欧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18、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①从地域上看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②从内容上看主要重视翻译自然科学著作③从内容上看12\n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增长突出④译书体现了维新派“以日为师”的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对中体西用论有所突破2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主张武装反袁,保卫共和制度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文化革命,启迪民众觉悟D.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22、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23、1918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载:“…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材料中的“这种潮流”指A.社会主义革命潮流B.中体西用思想潮流C.民主共和思想潮流D.民主科学思想潮流2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A.提倡人们的职业素养B.批评直接民主制度C.赞扬开明专制制度D.推崇抽签制度和轮流坐庄2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D.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26、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12\n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27、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8、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29、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31、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32、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可见,当时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12\nA.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B.变法维新,改革政治C.思想启蒙,启迪民智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解析题33、(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材料二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12\n——《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3)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8分)34、(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39年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1842年魏源出版《海国图志》1891、1898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905年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5年陈独秀创刊《新青年》1917年1918年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8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观察以上材料,请拟出一个主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模仿以上格式完成以上空格。(2分)12\n(2)为材料补充1-2件大事并说明理由。(4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学习西方的特征。(4分)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国]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者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之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出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以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1)归纳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的不同。(4分)指出材料二理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历史作用。(2分)12\n材料三美国革命(即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同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2分)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原则在美国革命后的运用。(4分) 12\n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2学年上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DBCCACBCADADBCBABBCDCDABDCAADDCB二、材料题:33、(1)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4分)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4分)(2)顾炎武:问题--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主张--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4分)魏源:问题--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陈独秀:问题--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主张--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4分)(3)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4分)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4分)34、(1)主题: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分)1917;1918(2分)(2)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理由:实践师夷长技,迈开近代化第一步②梁启超创办时务学堂,发表《变法通议》理由:主张兴民权,维新变法,解放思想。(4分)(3)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选择过程。(4分)35、(1)从立法权力来源看:材料一主张国王的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君权神授),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主权在民);(2分)从法律的职能看:材料一认为法律是国王统治的工具,材料二认为法律应保护人民财产与自由;从立法者与人民关系看,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材料二认为立法者侵犯人民利益,人民有权反抗。(2分)作用: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依据,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2)①冲破了君主制的篱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或建立资产阶级政体的国家。但美国并非唯一“新的种类”国家,它与英国相比,只不过政体形式有所区别。(2分)12\n运用:主权在民原则---1776《独立宣言》宣告人生而平等,民族独立。《1787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有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和众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4分)或三权分立原则-----《1787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管行政权,国会掌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管司法权。(4分)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4:17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48.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