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具有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3.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西藏及宗教事务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2022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中央集权制建立D.王位世袭制确立7.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9-\n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8.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太尉D.刺史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为达到“人人喜得所愿”,主父偃向皇帝建议(  )A.实施削藩政策   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   D.废除分封制10.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1.《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3.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15、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主要目的是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D.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16.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17.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9-\n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1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19.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0、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英国和日本从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发点A.力图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21、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A.太平天国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4.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5.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n26.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救亡活动,叙述不正确的是①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②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③八一三事变后把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西北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④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⑤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纲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④⑤27.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过日本28.民国29年《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29.“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30.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31.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材料中这场“悲壮的斗争”是指(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32.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3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A.产品分配制度    B.发展小农经济     C.土地分配制度    D.实行男女平等34.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甲: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9-\n丁: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戊: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甲丙戊B.甲乙丙C.乙丙丁D.乙丁戊3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  )A.是革命党入“因人立法”的产物        B.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C.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36.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37.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统率陆海军”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B.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C.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D.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38.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39.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7分,第43题11分。41.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2分)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9-\n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宰府孝廉,士之高选,不可求以虚名,但当察其真伪,以加黜陟。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孝廉杂揉,试之以文……——《后汉书·百官志注》(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1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材料三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钱穆《国史大纲》(2)据材料三,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四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统一组织的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并指出该制度的弊端。(2分)根据材料四指出,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3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军事上,国共“共御外敌”经典之作是哪一次会战?(2分)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9-\n——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2分)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分)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四中国美国英国伤残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2000万人620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3)根据材料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材料五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2分)43.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9-\n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那,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那。那下榕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主帝的政今,通过三公九抑,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4分)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1分)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2分)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得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4分)-9-\n高一历史答案CCDCDCDDCDCCAACBBBABCBCDADBABBBCACADDACB41.(1)标准:血缘世袭(或门第)。(1分)进步:注重品行、才学,打破“世卿世禄”制(世袭制度)。(2分)(2)标准:孝廉(或德行)(1分)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大一统;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3分)(3)制度:九品中正制。(1分)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1分)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或为西方选官提供参考)(3分)4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太原会战(2分)(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2分)不全面。(1分)忽视了……作用(①全民族抗战:②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与相互配合,)(任意2点2分)(3)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打击了大部分日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④抗战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人民力量得到巨大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意3点6分)(4)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使命: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2分)43.(1)制度:郡县制。(1分)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或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分)(2)原因:人治导致国家治少乱多。(1分)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2分)(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答出4点给4分)-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4:10 页数:9
价格:¥3 大小:77.2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