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2.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畴,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    B.体现贵贱有序    C.调节人们情绪    D.凝聚家族亲情3.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4.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5.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9-\n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6.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A.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机构独立,自成系统C.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权责明晰,维护统治7.以下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8.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9-\n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9.“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10.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11.古代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时会得到装饰着各种图像的青铜或铅制的证牌,公民可凭此在参加完会议后获取一定的薪酬。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注意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B.政冶腐败现象日趋严重C.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公民大会兼有商业活动12.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B.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C.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D.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9-\n13.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材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B.雅典城邦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保护个人提议和创制法律的积极性D.雅典注重依法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14.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林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  )A.皇帝无权更改行政命令                        B.重视法律的管理作用C.皇帝与平民的地位平等                        D.立法权属于元老院15.罗马法规定:“打麦场邻地的所有人不得在其土地上建设房屋,致挡阻阳光和扬麦时所需要的风。”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不能保护私有财产                        B.法律对公民和自由民区别对待C.法律重视调节贵族和平民的利益矛盾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16.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该法案(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                            D.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17.在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进行分配。这一议案引发了尖锐的冲突,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代表应该来自(  )A.大州                    B.小州                     C.南方-9-\n                    D.北方18.1787年宪法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宪法中却允许奴隶制存在,并借口印第安人不纳税不给公民权。这明显违背了(  )A.天赋人权原则    B.主权平等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社会契约原则19.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                    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21.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2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23.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9-\n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24.史载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材料反映了(  )A.东西文化之间的冲突                            B.农民反封建的进步性C.儒学阻碍了历史发展                            D.太平天国具有局限性25.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                                        D.虎门销烟26.“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            D.辛亥革命27.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9-\nD.保障自由平等29.“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30.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二.材料题(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村料一《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9-\n(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有何不同?(12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百度百科材料二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修改《邦联条例》。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百度百科材料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4分)说明这一制度是如何确立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改《邦联条例》的原因。(2分)指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邦联条例》相比,最大区别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4分)高一期中历史试卷答案-9-\n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ADCDBCBAAADB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BACCDDAABBABBC二、材料题31.(1)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4分)立法理念:中国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4分)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价值: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8分)32.(1)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4分)确立: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4分)(2)原因:邦联政府权力太小,不能有效行使国家职权。(2分)区别:实行联邦邦,加强中央集权。(2分)(3)焦点:政体之争(或总统制和内阁制之争)(4分)。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分)-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1:41 页数:9
价格:¥3 大小:100.3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