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48分)1.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说:“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强调周公是分封制的首创者B.强调分封制对后世封建制度的影响C.强调分封的含义是封邦建国D.强调分封制对扩大西周疆域的作用2.“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材料反映科举制历史借鉴价值有①人才流动机制②人才激励机制③客观公平理念④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结果,他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A.汉初七国之乱B.中唐安史之乱C.赵宋靖康之变D.清末庚子变乱4.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①②③④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6.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A.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14-\n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7.《庄子》记载,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该段材料不能体现A.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对立性B.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相通性C.墨家学术思想讲求实际的功利D.儒家学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8.太平军起事期间,西方各国希望维持中立,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东王杨秀清与其有书函往来。江苏巡抚得讯后,为此深感紧张,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以下是当时三方来往的书信资料:甲: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乙: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即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我国以兵戈从事。丙:尔远人顾为藩属,天下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以上三段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乙甲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丙甲9.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A.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C.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D.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的是A.和平共处,避免猜疑B.反殖反霸,相互支持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D.高瞻远瞩,求同存异1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耶松船坞工厂D.发昌机器厂12.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2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2%,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50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14-\nA.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B.民族工业向内地的迁入C.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B.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D.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14.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史》可以说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巅峰之作,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中你不能看到A.皇帝龙袍上的九龙体现专制色彩B.汉代商人致富后多穿丝绸C.中山装和旗袍都有中西合璧意味D.建国初布拉吉曾一度流行15.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学”复兴,“国医”、“国术”、“国画”、“国乐”、“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C.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D.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稚16.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其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下列革命运动与其口号对应正确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和平、土地、面包B.美国独立战争:自由、平等、博爱C.英国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D.法国大革命:民主、法治、人权17.美国贝恩斯·约翰逊总统在1964年5月曾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国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我们”指美国西欧国家B.苏联对东欧控制有加强趋势C.美国将加强对东欧的渗透D.经济上的援助指马歇尔计划18.“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19.-14-\n桐城中学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的扩展B.世界市场的出现C.逐步缩小的世界D.西方文明的兴起20.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B.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21.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模式1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2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3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模式4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协商一致、没有法律义务A.模式1——欧洲联盟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3——北美自由贸易区D.模式4——亚太经合组织22.下幅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这种表现的形式,最可能与哪一画派有关A.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B.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C.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D.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反映浪漫主义的思维-14-\n23.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最强大动力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4.有史家认为“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至于货殖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从中我们可领略出治史者A.要才学兼备B.要才识兼备C.要学识兼具D.才学识兼具桐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I卷(主观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4分)-14-\n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治自由化”的的实质和积极影响。(6分)材料三: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4-\n---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英国文化模式“的特点。(7分)材料四: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5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2分)-14-\n26.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6分)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5分)-14-\n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5分)27.材料近代早期欧洲绘制中国地图简史(12分)作者时间名称相关简介巴布尔达1584年《中国新图》西方历史上第一幅单幅中国地图北部是山脉、长城,西部是山脉,内陆轮廓模糊标出了明朝的两京十三省,用罗马字体表示有想象的内容,如风力四轮车西方有关中国地理知识总结之作,没有参考初期入华耶稣会士的资料卫匡国1655年《中国新图志》欧洲第一部中国分省地图集(中国分省图、总图)东南沿海的轮廓十分精准,黄河的“几”字形状已呈现提供了关于城市、人口、风俗等诸多方面的资料是欧洲地理学界关于中国舆地的权威参考书作者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其根据当时现有地图、方志资料使用西方绘图技术绘制而成唐维尔1737年《中华帝国新图》对中国内陆的了解更加详细,地名以中文拼音书写利用康熙年间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实测资料,是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和三角测量技术的产物一直被西方作为有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地理的标准来源-14-\n——据吴莉玮《欧洲近代早期地图所见欧人中国地理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桐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版客观题答案:1-5DACCB6-10ACBBD11-15BCDBB16-20ACAAC21-24DBDD第II卷(主观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4分)集体宰相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2分,2点即可)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治自由化”的的实质和积极影响。(6分)过程:君主政体—寡头政治—民主政治(3分);-14-\n实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1分)影响:民主氛围(“政治自由化”)所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材料三: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英国文化模式“的特点。(7分)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5分)特点:渐进的温和变革(2分)材料四: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5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3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2分)-14-\n(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2分)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特点。(2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26.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6分)人心的改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制度的改变: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4-\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5分)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对外来挑战的麻木不仁;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5分)经济全球化。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27.材料近代早期欧洲绘制中国地图简史(12分)作者时间名称相关简介巴布尔达1584年《中国新图》西方历史上第一幅单幅中国地图北部是山脉、长城,西部是山脉,内陆轮廓模糊标出了明朝的两京十三省,用罗马字体表示有想象的内容,如风力四轮车西方有关中国地理知识总结之作,没有参考初期入华耶稣会士的资料-14-\n卫匡国1655年《中国新图志》欧洲第一部中国分省地图集(中国分省图、总图)东南沿海的轮廓十分精准,黄河的“几”字形状已呈现提供了关于城市、人口、风俗等诸多方面的资料是欧洲地理学界关于中国舆地的权威参考书作者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其根据当时现有地图、方志资料使用西方绘图技术绘制而成唐维尔1737年《中华帝国新图》对中国内陆的了解更加详细,地名以中文拼音书写利用康熙年间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实测资料,是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和三角测量技术的产物一直被西方作为有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地理的标准来源——据吴莉玮《欧洲近代早期地图所见欧人中国地理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近代早期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由想象向理性转变在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较为模糊,甚至没有关于中国的单幅地图。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16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还有着想象的成分。到十七世纪,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欧洲与中国贸易联系的加强,中国地理的详细信息、风土人情被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科学、理性,《中华帝国新图》已经是较为详细的中国地图。因此,近代早期欧洲人对中国地理观由想象到理性的转变,源于东西方联系的加强。-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1:13 页数:14
价格:¥3 大小:213.7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