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2、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3、“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5、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A.墨家思想B.孟子性善论C.道家思想D.天人感应学说-10-\n6、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8、《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注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是南宋朱熹所著                                           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9、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A.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B.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C.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D.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10、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日益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大家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取决于宗族的形成B.宋代世族重新形成并控制朝政C.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障显儒学价值观D.科举官僚制度推动世族的再生-10-\n11、《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2.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主张()A.成为理学和心学的主要理论来源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C.扭转了明清时期不切实际的学风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统治地位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14.“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15、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10-\n1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比较恰当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8、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为主义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19、下图中两位思想家A.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C. 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 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20.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该家具反映当时()-10-\n丘比特梳妆台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21.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一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2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23.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2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25.“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的主旨宣扬的是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6分)-10-\n26.“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材料二: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材料三: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朱子语类》卷5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2)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2分)(3)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0-\n儒家的伦理的逻辑与伦理的常识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的起点在家,它的过程在国,它的终极价值要体现在“平天下”上。……国的超稳定,家的超稳定,是儒家的精神追求。为了达到国与家的和谐稳定,每一个人都要修身养性,思维与生活方式都要中庸,合乎周礼的社会,被视为理想社会,因为礼制最能确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安身立命于社会格式之中。……儒家最终必然从民本主义,走到国本主义,忠君报国,高于孝慈家人,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舍小家为国家,只能忠君而不能孝父母……儒家唯一倡导的,是道德制约,而没有公权制约,没有在公权之外构思独立的制约力量。——吴祚来《儒家是一只朴素的木澡盆》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人类所以不同于和高于其他动物,不只是在于他有生命、有感觉,更重要的是有理性。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能辩别善恶和正义,而且能认识人本身,并能够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去改变外在事物。在人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生的目的,他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栖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真正高宏之人,必须造福于人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目的推向献身于社会事业的高度,并以此作为人的价值标准。——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主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亚里士多德这两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材料一宋明理学更直接面对的是自北宋初期以来的整个中国文化价值重建的时代背景,……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从儒家角度来看,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思想的儒学发展出现了某种中断,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学说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国本土主流传统的复兴。宋明理学道统说的意义就在此。——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材料二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颜元指责“-10-\n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其门生王源对理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更为露骨,他说“明季流贼之祸,皆阳明所酿也”。评材料中关于宋明理学的观点。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宏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材料二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常常是后人对前人的思想不断解释的产物,这种解释可能是歪曲、可能是误会、可能是借题发挥,也可能是顺藤摸瓜式的深化。——《先秦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材料三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李贽《焚书·答耿司寇》(1)材料一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董仲舒和朱熹是如何解释和借题发挥孔子的思想的?(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是如何看待孔子思想的,并分析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高二月考历史答案部分-10-\n一、选择题BBBDDBCDDCBBDAABDBCBCBBCD二、非选择题26.(1)侧重点:材料一主张“节欲”,侧重修身;材料二主张适度的欲望,侧重维护专制统治。(2)标准:是否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特点:把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起来。(3)人欲观:自私自利是自然的人欲。见解:人要对社会尽义务,社会也要给人权利(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27.(1)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伦理道德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集体意识、理性和道德修养;.以造福于社会为人生价值。(2)社会背景:①儒学: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农耕经济的发展;宗法血缘观念的影响;“家天一下”局面长期延续。②亚里士多德:商品经济发展突出个人才能;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建设导致社会混乱。共同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8.【答案要点】答案一: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0-8分) 答案二:理学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清谈;②尊卑等级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0-8分)答案三:综合上述两种观点。(9-12分)29.【答案】(24分)(1)进步因素:提倡“仁”,要求统治者“克己复礼”;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4分)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萌生、发展。(4分)-10-\n(2)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但同时了“民贵君轻”思想,显然与孔子的“礼”(强调上下尊卑秩序)不同;董仲舒在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内核,但同时吸取了道家与法家等一些主张,建立了新儒学;朱熹则利用佛教和道教教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建立起庞大的理学体系。(8分)(3)看待:李贽不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圣人之学,否定儒家思想的“正脉”地位。(4分)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心学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0:1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42.0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