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8个,共72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2.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3.《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公正原则 B.自由原则 C.专业化原则 D.分权原则5.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6.罗马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甚至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法律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C.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较普遍 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15\n7.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8.2022年,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原型的电影《女王》里面有一个镜头:私人秘书罗宾通知女王新首相布莱尔正在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用词的纠正:“是准首相,罗宾。”运用历史知识对这个镜头解读正确的是( )①布莱尔所在政党已经赢得议会大选②布莱尔的执政权力受到女王的制约③布莱尔担任首相需要女王形式任命④女王实际上仍掌控至高无上的大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在宪法形式上,英国“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其宪法“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A.繁杂性 B.权威性 C.随意性 D.灵活性10.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11.1896年帮助麦金利赢得大选的马克·汉纳说:“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个是金钱,第二个我就不记得了。”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的更具体:“任何竞选都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金钱,其他三项都可以忘掉。”这些都说明( )A.民主政治是金钱政治 B.美国的两个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12.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15\n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13.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A.分权制衡 B.人民主权 C.邦联主义 D.联邦至上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法律中与之最接近的是(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5.1891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公众集会上宣称:“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我不能容忍有另外的主人。”他甚至向一批年轻的新兵宣布:“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办。”该材料主要强调( )A.德皇威廉二世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C.德国代议制为实君型君主立宪制 D.德皇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16.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7.《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A.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B.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反对外国干预中国内政D.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制度18.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15\n19.2022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在谈到中日关系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22不是1914,2022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1894”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914”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②“2022”不允许重演这两次战争对中国领土和主权侵犯的历史③“一战前的德国”是法西斯国家,今天的中国不是法西斯国家④告诫日本要学习德国对战争的反省态度,赢得亚洲各国的信任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多党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议会制2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22.学者马勇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弘扬了民主意识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专制独裁 D.确立了民主宪政23.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C.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24.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其剧情讲述的是1912年到1921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如果你是编剧,那么该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剧情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国民大革命25.“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26.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15\n27.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三次探索开始于革命方式的变化甲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央领导的变化乙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2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0.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此声明说明( )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 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31.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 ②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③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枪架上 ④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是主题是( )15\n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抗战时一场持久战争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国力已超过日本33.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改变了这种局面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4.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3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 材 料结 论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两国革命的性质相同B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揭开了筹建新中国和多党联合执政的序幕C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D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36.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7.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15\n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8.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素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 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39.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40.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参下图),这一修改( )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41.在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公民可以依照法律起诉政府相关部门。下面哪两部法律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②《刑法》③《行政复议法》④1982年新《宪法》()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42.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港、澳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意为( )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 B.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D.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15\n43.《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44.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话时指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D.推行马歇尔计划45.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后,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反映了( )A.法国军事和经济实力欧洲最强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C.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D.恢复法国欧洲的霸主地位的目标46.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反映出( )A.第三世界开始结盟 B.多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D.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47.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48.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二、材料题(2个,共28分)4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n材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原则上的主要区别,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8分)50、“汉语盘点2022”年度字词12月19日在京揭晓。“法”字当选中国国内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1)结合所学知识,统一后的秦朝如何实践的上述观点,效果如何?(6分)材料二从1976年到2022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22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据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2)依据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等相关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6分) 材料三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高一历史月考答题卷二、材料题(2个,共28分)49、(8分)趋势:(1分)区别:15\n(4分)实质:(3分)50、(1)(6分)(2)(6分)座号(3)(8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的一项制度,这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权,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相结合,故C项错误;“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是夏朝启建立政权,不是西周。2.【答案】C【解析】将皇室的姓氏列为第一等,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皇帝将本族的姓氏列为第一等,外姓次之,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故B项正确;上述现象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上述现象反映出皇权、宗法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其历史源远流长,故D项正确。3.【答案】C【解析】北宋地方财权并不是全部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三司使是副丞相,分割宰相的财权,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加强皇权,而不是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民众法庭有关人员通过抽签产生,体现的是公平原则,抽签不能体现自由原则、专业化原则、分权原则,选择A项符合题意。5.【答案】A15\n【解析】农夫用陶片放逐法将杰出者放逐,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遭破坏,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操作程序简单,不是粗陋,故C项错误;农夫放逐的理由是因为他优秀,不是为泄私愤,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罗马法的内容来源,没有体现“实施……随意性”,故A项错误;题干中罗马法的内容来自于不同途径,“根据……情况作出裁量,不必僵硬……”体现了实施过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故B项正确;灵活实施是按照“……情况”决定的,不等于“随意曲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内容的来源,并没有体现具体组成的庞杂,而且裁量时是根据“案例的情况”做出,没有“受行政因素影响”的意思,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和“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是表面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A.B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等,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公民法不能说明罗马法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女王说布莱尔是“准首相”说明布莱尔所在政党已经赢得议会大选,但还没有经过女王形式任命,故①③正确;女王是虚君,只是国家象征,首相不对女王负责,对议会负责,故②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9.【答案】D【解析】材料仅涉及宪法成分复杂,但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不能说明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繁杂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权威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而非随意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10.【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剥夺了国王的权力,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18世纪,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是在19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任何民主政治都具有阶级局限性,美国的民主政治也是少数有钱人的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故选C。12.【答案】A【解析】题干中关键词有“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强调自由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民主政治导致党争,而是自由孕育党争,故B项错误;材料没提到两党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讲到政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从材料“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可知是希望加强中央机构的权力,改变邦联制导致地方各自为政局面,因而体现的原则是中央集权,联邦至上,D项正确。14.【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反映出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制,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由“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办”,均强调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项“开始”没有依据,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德国是一个实君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C项正确;近代德国政府首脑是帝国宰相,故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材料只涉及“交纳关税”,故A项错误;“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15\n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表明是《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与“各国间的贸易壁垒”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17.【答案】B18.【答案】B【解析】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没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这段话是王毅在谈到中日关系时说的,根据所学可知,“1894”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914”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①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破坏中国主权。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一战后,列强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权益转给日本,破侵犯中国主权,故②正确;二战期间的德国是法西斯国家,故③错误;二战后德国对战争认真反省,“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就是告诫日本要学习德国对战争的反省态度,赢得亚洲各国的信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0.【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21.【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正确;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革命对象分别是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前两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三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第三次的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结果都是失败,第三次革命的结果是成功,前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接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22.【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列强在华势力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此后北洋军阀统治依然是专制独裁,故C项错误;袁世凯破坏民主宪政,造成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的现状,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基本条件是经济基础24.【答案】D【解析】国民大革命时间是1924-192725.【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故B项错误;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6.【答案】D【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是192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是192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整编国民革命军不是材料中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1926”“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说明帝国主义和军阀是导致中国生活困苦原因,为此要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故D项正确。15\n27.【答案】C【解析】秋收起义不是革命方式变化的开始,故A项错误;长征的胜利与中央领导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的决策,却不是武装起义的开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中央领导并未变化,故D项错误。28.【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是“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主张“先占领农村”,与莫斯科的城市中心论对立,“成功”说明这是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正确;建军不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故B项错误;“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指的是红军长征,战略转移,发生在1934—1936年,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的“非正统做法”效果良好,但在抗战期间转变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不是等到建国前才改变,故D项错误。29.【答案】D【解析】长征的直接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斗争失败30.【答案】D【解析】中共声明的发表是在中日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背景下,虽然暂时停止武力对抗方针,但不能说明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时间晚于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中共对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但是国民党并没有马上停止对中共的“围剿”,故C项错误;中共暂时放弃与国民党武装对抗的政治主张,旨在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抗击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31.【答案】D【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应为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失守,晚于题目中“徐州会战”的时间(1938年初),故①错误;此阶段,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暴行采取绥靖政策,直到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才形成,故②项错误;③④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32.【答案】C【解析】题干图片信息与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并未体现出时间的长久,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图片中过去中国是树叶,日本是蚕虫,现在中国是雄鸡,日本是毛毛虫的这些信息可知该漫画表达的是中国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故C项正确;图片中并未体现两国国力,D项错误。33.【答案】B34.【答案】B【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共谈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蒋介石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句话可知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国民党的武装力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故D项错误。35.【答案】D【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两国革命性质不同,故A项错误;1948年的“五一号召”揭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B项错误;1953年选举的是人大代表,不属于基础民主自治,故C项错误;1982年的16字方针,健全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故D项正确。36.【答案】C【解析】材料中“1954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知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故①正确;人民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949—1954年,此时已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故②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属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故③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监督机关,不属于国家权力机关,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37.【答案】A15\n【解析】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确立起来的,与图片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的时间是1953年,而此时还没有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方式是普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1953年可知,《共同纲领》还起着代行宪法的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图片材料《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可知选举人民代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8.【答案】C【解析】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反映了人民政府积极探素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故C项正确;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D项错误。39.【答案】C【解析】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只是材料中一部分,材料还强调的是法制建设,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不是有法不依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等信息可以判断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C项正确;材料主要内容是改变领导作风,加强法制建设,并没有涉及民众法制观念,D项错误。40.【答案】A【解析】题干中将镇压反革命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体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至今都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之中,故B项错误;题干中宪法内容的修正与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之间不存在密切联系,故C项错误;宪法内容的修正不能反映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故D项错误。41.【答案】A42.【答案】D【解析】香港回归并不是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标志,故A项错误;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说明中国政府态度,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收复香港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香港回归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故D项正确。43.【答案】C【解析】A项仅涉及美国,不全面;B项仅提及苏联,片面;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于战后的设想,体现了两国均想扩大势力范围、争当世界大国的企图,故C项正确;材料仅是关于战后的一些设想,没有体现战后历史的实践,故D项错误。44.【答案】D【解析】为了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47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故D项正确。45.【答案】B【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上走向联合。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戴高乐主义”反映了这一趋势,ACD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46.【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和“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可知,铁托所说的“艰苦的道路”是指不结盟运动,A项违背了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故A项错误;B项应符合冷战结束后政治格局的特点,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说明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并非核心国,故D项错误。47.【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法德和解的原因,而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这是作用,故A项错误;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是法德结盟的目的,故B项错误;法德和解虽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但材料并没有体现这方面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由于美苏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故D项正确。48.【答案】B49.趋势: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由特权阶层的民主到人民民主。(1分)区别:美国:议行分离,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议员不能担任行政官员,行政官员也不能参与议员选举;15\n中国: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4分)实质:古希腊:奴隶制民主;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3分)50.(1)制定秦律,轻罪重刑。(2分)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4分)(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国会参、众两院同样实行分权,可否决对方通过的法案;美国实行两党制,政治生活受两党利益争夺的影响。(6分)(3)成立前后:1949年9月,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时期:逐步构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8分)15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8:4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33.1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