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阶段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题,共45分)1.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  )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2.考古学家在徽州先后发现了《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徽州吴拱卖山地契》《元至元十七年(1367年)徽州吴凤郎卖山地契》《宋龙凤五年(1359年)徽州谢志高卖山地契》《宋龙凤十年(1364年)徽州谢公亮退地契》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可以证实当时(  )A.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B.农业生产集约化趋势C.土地私人所有制性质D.契约守信机制已完善3.《黄墨舫杂志》记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A.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B.民间制瓷业兴旺发达C.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D.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4.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5.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13\n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6.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7.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推动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制度的完善B.城市化进程加快C.宗教改革的推动D.工业文明的发展8.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此规定意在(  )A.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B.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提倡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D.漠视失业者必备的生存权益9.表1年份姓名发明或发现1866年西门子大功率发电机1876年奥托四冲程内燃机1888年赫兹电磁波19世纪80年代戴姆勒、卡尔·本茨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柴油机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13\n10.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11.1“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12.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表明(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C.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13.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14.读表2,中国农作物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表21934~1936年全国农作物总产量(部分,年均/千担,东北除外)农作物产量时间稻米高粱小米1934年833977千担204966千担179452千担1935年1032210千担212454千担195961千担1936年1034215千担233201千担196544千担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西方发生了经济危机13\n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15.表3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表3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合计占农村总户数/%3.56.419.670.5100占农村总土地/%45.818.517.318.4100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16.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7.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的法律,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人为地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B.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C.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18.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B.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C.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19.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13\n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査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B.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C.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20.表4反映出(  )表4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3金额686556397269242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B.各国展开了激励的贸易战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21.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反映出他(  )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22.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第十七章垄断第十九章国际商战第一节垄断的产生第一节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第二节并购与垄断第二节国际商战第三节垄断的影响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第一节大危机第二节苏联的战时经济第二节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法西斯军事经济第三节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13\n第四节罗斯福新政A.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23.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这反映出英国(  )A.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24.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义务劳动制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取消了自由贸易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5.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最终遭到了废止B.苏联转向对外来资本的排斥C.苏联对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D.西方加强了对苏联经济封锁13\n26.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  )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27.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B.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28.1975年,英国下院就经济日益恶化形势下、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64%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主要反映出(  )A.—体化导致了经济萧条B.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C.区域化严重阻碍全球化D.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29.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981~1988年,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9%,不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5%),也远低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经验不足B.跨国公司全球扩张C.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D.旧的国际经济秩序30.下面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13\n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B.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C.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5分)31.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材料二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13\n——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4分)32.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经济地位?(6分)13\n(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22~2022):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22~2022):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中国青年报》(1)“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4分)(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6分)(3)“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5分)13\n13\n11月高三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30小题,每题1.5分,共四十五分ACBBDADCCADBBDCBBCABBDBDCDADDD非选择题,共三题,五十五分31:20分——8,8,432:20分——8,6,633:15分——4,6,531(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以及材料二“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江南经济发展以及丰富民众衣服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归纳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等角度思考回答。32.(1)事件:新航路开辟;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33.(1)“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析】(1)结合“大跃进”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角度回答。13\n(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回答;共同目标从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回答;对外开放从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和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回答。(3)第一小问从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回答;第二小问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第三小问从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回答。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8:28 页数:13
价格:¥3 大小:62.1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