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应县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省应县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三)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2.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A.无为而治  B.礼法并用    C.礼乐仁政  D.严刑峻法3.“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是“独尊儒术”的结果B.表明经学已成为统治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5.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传统道教6.《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C.科举制没落D.反映宋代现实生活7.“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心外无理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发明本心-9-\n8.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说“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A.实验性,继承性B.实用性,逻辑性C.实验性,逻辑性D.实用性,继承性9.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0.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右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C.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D.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11.秦王嬴政一统海内,“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12.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9-\n右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③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3.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李白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4.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重商观念形成④小说的世俗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5.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A.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C.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D.元杂剧发展而来的16.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7.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D.“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9-\n18.有学者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B.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C.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C.力学定律D.相对论20.“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下列与《太阳照样升起》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A.《西风颂》B.《红与黑》C.《母亲》D.《等待戈多》21.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B.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C.古典主义的文化风格D.浪漫主义的文艺22.《202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2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22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2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B.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D.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24.-9-\n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康有为B.陈独秀C.梁启超D.严复25.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2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7.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的斗争》D.《新民主主义论》28.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29.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山大学演讲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问题的“黄金”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30.1960年春天,《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担任主演的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的“银鹰奖”,王家乙同获“最佳导演”的“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9-\n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31.下列有关中国科技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出了卓越贡献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B.进行扫盲教育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推行义务教育制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3题18分,34题20分,35题14分,共52分)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6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6分)-9-\n(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34.(20分)改革赋予社会发展以新生命力,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6分)(2)依据材料二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观点?(8分)(3)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6分)3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9-\n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3分)(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8分)高二月考三历史答案2022.11一、选择题12345678910CDCABACDBB11121314151617181920ACCCAACBBD2122]2324252627282930DDDBBCBDDA3132D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3题18分,34题20分,35题14分,共52分)33.参考答案:(18分)-9-\n(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6分)(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即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6分)(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6分)34.参考答案:(20分)(1)民生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2)影响:与汉族融合,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和汉化;汉化过程导致鲜卑族特色消失。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为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3)矛盾: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制度和文化。35.参考答案:(14分) (1)反对。原因: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3分)(2)肯定。原因: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3分)(3)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意思相近即可)(2分)第一种答案:不正确。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6分)第二种答案:有一定道理。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了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6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6:23 页数:9
价格:¥3 大小:760.8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