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执信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文科)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的“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将所有土地公有化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3.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13\n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5.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在维护私有制的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一大臣坚决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不肯签署文件的大臣应该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7.《大唐新语》记载,李成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C.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8.瑟.莱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到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外来文化汉化明显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9.《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13\n①学校科举②坊市③所辖各县境图④“机户”与“机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强化B.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C.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11.“他在富人以及强有力的少数人与穷人、无所依傍的大多数雅典公民之间进行调解。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实现了改革,对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行使具有深远影响。”这里的“他”指的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12.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A.由地理环境决定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C.由经济形态决定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13.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和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A.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B.对外贸易的发展C.基督教思想的影响D.民主政治的完善14.“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作出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在管理大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15.“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13\n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16.《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源于万民法,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所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万民法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17.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18.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出身高贵、温文尔雅、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下面与“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产生相关的是①民主代议制②工业革命③对外扩张④启蒙运动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D.建立联邦国家和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13\n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司法机构不得以司法审查为工具,来干涉立法与执法机构行使自身职能,这一规定的理论依据是A.共和主义与三权分立B.人民主权与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与司法独立D.联邦主义与司法独立21.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A.英荷战争B.英法战争C.普法战争D.法俄战争2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23.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25.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13\n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6.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7.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民族危机加剧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土地兼并严重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28.图6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2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13\n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30.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你认为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31.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其中划线处应为第一节民教冲突的产生第二节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第三节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第四节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32.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中国抗战33.“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34.13\n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35.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36.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曾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主权37.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8.“将他们‘轰’13\n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39.1941年4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签订。同时,两国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对该声明评价合理的是A.标志着苏联与日本结盟B.苏联与日本维护彼此侵略中国所得利益C.瓦解了德意日法西斯同盟D.蒙古人民共和国被苏联、日本瓜分40.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材料二13\n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42.(24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13\n(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8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4分)(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4分)13\n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历史科期末考试(文科)答案及说明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CABBDCCCDABD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ADCBCDBCDCDCCA31323334353637383940DCBDDDCCBC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41.(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2分)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2分)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分)(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分)原因: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3)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2分)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2分,答对二点即可)13\n42.(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瞢醒国人。(4分。答对二点即可)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4分。答对二点即可).(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4分。答对二点即可)(3)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4分,答对二点即可)(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4分。答对二点即可)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4:3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06.5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