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2022年上学期隆安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西2022年上学期隆安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B.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据此分析,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实行了()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④4.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的影响B.分封制的影响C.世官制的影响D.郡县制的影响5.“‘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构建了大一统的国家D.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6.西周时,修建了从镐京到洛邑的“周道”(又称“王道”)和通往四方各国的大路“周行”,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通达各地的交通网“周道”“周行”的修建()A.便于中央有效统治地方B.适应了集权制度的需要C.壮大了各诸侯国的实力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7.下列关于秦朝“朝议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仅限于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联合办公的方式B.皇帝不参与C.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称量)书,日夜有呈(定额),不中呈不得休息”。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郡县制度D.君权神授9.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④1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5/5\n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___________★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11.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A.地方设行中书省B.实行郡国并行制C.开创科举考试制度D.设置伊犁将军辖区12.如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焚书坑儒”,文化专制13.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A.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14.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D.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15.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D.三省六部制16.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17.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最准确的是()A.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B.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结果C.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D.杯酒释兵权的不良后果18.1264年,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1288年,总制院改名为()A.宣政院B.行中书省C.腹里D.澎湖巡检司19.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枢密院C.参知政事D.三司使5/5\n20.“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A.选官制度的变革B.官僚机构的调整C.经济重心的南移D.儒家思想的发展21.如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22.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A.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D.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3.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处处都显得小心翼翼,对其制度、文化的态度也相对温和。康熙的评论与是时士人的反思与检讨相比较,其主要分歧在于,前者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而后者却欲重返历代君主,尤其是明太祖“施暴”前的“三代之治”。这反映出康熙()A.重视历史经验总结B.反对儒家的历史文化C.与士人的矛盾尖锐D.坚持专制主义的立场24.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供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这一规定()A.弱化了君主权力B.扩大内阁决策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使辅政制度完善2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属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D.参与政务职能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第27题18分,第28题20分,共20分)26.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他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8分)5/5\n(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材料二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6分)(4)据材料四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神宗曾说:“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立法而不足以尽事,非事不可以立法也,盖立法者未善耳。”宋代的“祖宗之法”作为根本性的治国原则,本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的精神,在行政管理上充分运用了制衡原则,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各自行使独立职权,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专业化程度較高。同时,“祖宗之法”也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问题、强敌当前收武将兵权的问題等,无不与宋代遵循“祖宗之法”的立国之策有密切联系。——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共理”“共治”5/5\n,本质是通过士大夫、借士大夫的能力来治理天下。政治的主导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朝政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好恶,这种状况在11世纪前期的北宋发生了深刻转变。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士大夫以“公议”“天道”为旗帜,制约君主,参与国家治理。宋太祖曾对臣僚说:“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成为君臣双方共同承认的原则—这是北宋政治史上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大原。——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的原因。(10分)5/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3:26 页数:5
价格:¥3 大小:86.2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