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疆昌吉州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疆昌吉州二中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1.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王官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可知悬挂编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体现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因此看不出宗法色彩浓厚,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主要强调等级森严,与文化生活丰富无关,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主要强调等级森严,与法律制度严苛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段话反映出西周政治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独主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16-\n根据材料“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分封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宝塔式”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了国家政权与血缘关系的结合,故C项正确。A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体现,而且周王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故B项错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是在郡县制实施之后,故D项错误。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的含义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根据材料,将政月改为正月,体现了古代的避讳制度,体现了皇帝独尊。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4)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守。-16-\n5.学者黄仁宇认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A.分封与宗法相结合B.郡国并行制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郡县两级制【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郡国并行制,两种政体互不干涉,属于平行机构,正如斑马身上的条文,故B项正确;A是西周时期实行地方制度;C属于商朝政治制度特点;D属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机构。6.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A.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B.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C.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D.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主要的原因是隋唐以后科举制的实行,使有能力的庶族地主也能进入到社会的高层,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D项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科举制已经推行,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唐宋时期中国一直是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没有变化,C项错误。故选D。7.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其描述的官员应是(  )A.转运使B.节度使C.通判D.枢密使【答案】C-16-\n【解析】【详解】从材料“故常与知州争权”中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故C项正确;A项是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排除;B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是分割宰相的权力,排除。8.《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中的“都省”指的机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门下省【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和维护地区的稳定,与中书省互为表里关系。所以,材料中的“都省”只能是指中书省,故BCD三项排除,A项正确。9.“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这是古代某位皇帝所下诏书内容,下列措施属于该皇帝采取的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C.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D.设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今罢丞相”可知这个皇帝是明太祖,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故选A;设三司使是在宋代,故排除B;设军机处是在清代,故排除C;设内阁为侍从顾问机构的是明成祖,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今罢丞相”,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丞相。-16-\n10.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人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D.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能够得到雍正帝的极高评价,而且得皇帝遗诏允其配享太庙,就是因为他作为军机大臣恪尽职守,而作为军机大臣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的职权决定了他不可能参与决策和掌握大权,只有遵守皇帝旨意,故排除BD;军机大臣没有监察职权,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11.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推行财产等级制度是指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并未打破部落的界限,故A项错误;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的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他以地域为基础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进行选举,打破了原有部落的界限,故C项正确;发放公民“观剧津贴”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伯利克里担执政时期实行的改革,故D项错误。12.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6-\n【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程序相关,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一项最重要的程序,即是就某项方案展开辩论,这种辩论使得雅典成为了大演说家辈出的国家,故A项正确;B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是这一现象的影响。点睛:这一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的理解演说家成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的环境。13.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周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形成了贵族政治和诸侯并立的局面,与周代同期的古希腊形了数以万计的城邦,贵族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小国寡民、城邦国家是古希腊的特点,与中国周代的情况不符,故AC项错误;中国周代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故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14.《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材料说明罗马法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答案】B【解析】-16-\n试题分析:材料中罗马法规定,奴隶有条件的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否则按杀人罪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故D项正确;当时的罗马是奴隶社会,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奴隶主与奴隶之间仍然是不平等的,故C项错误。15.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A.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C.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D.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答案】B【解析】“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强调了法国民主政治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故A项排除;仅仅是“共和派的共和国”确立还不能说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故C项排除;保皇派实际上反对建立共和制,故D项排除。16.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无质的变化B.光荣革命实现了少数贵族专制统治C.工业革命完全否定了英国当时政治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16-\n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实力迅速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项正确。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的政体,而不是少数贵族专制统治,排除B。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实力迅速壮大,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而不是完全否定了英国当时政治,排除C。17.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A.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B.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宜战的权利C.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D.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答案】A【解析】“引起战争、安全因素更多”等字眼足以证明联邦政府是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的是美国建国初期的困难而非独立战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8.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A.有强大的社会基础B.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C.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D.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德意志特殊道路”可知是指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由材料“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可知很多德国人认同这一政体,可见其强大的社会基础,A-16-\n项正确。材料强调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没有涉及德国和英法在民主方式上的比较,故无法推断出德国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偶然因素,而是强调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排除C。材料强调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而不是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排除D。19.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内容表明议会在国家居于中心地位,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排除;B项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责任内阁形成前的特点,排除;C项体现的是德国君权重和上院权力大;D项与法国相似,排除;所以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0.近代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故本题选B选项。A项是司法方面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法律无权管制;C项明显与材料无关;D项是指的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任何一个国家开放。-16-\n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的含义。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个国家和中国缔结了不平等的条约以后,其他国家可以凭借该待遇相互援引,使中国受害无穷;领事裁判权指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依据中国人的法律审判,需交给外国领事。21.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还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排除A;由材料“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可看出,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这都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B;材料中太平天国没有把斗争矛头指向列强,排除C;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尚无成熟的外交政策,排除D。22.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雅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乡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据此可知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答案】A【解析】从历史上来看,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日本做好了通过战争打败清朝、迫使中国屈服的准备,因此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6-\n23.《(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与思考能力。根据材料,这一战是分界线,使得“人皆醒矣”,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先后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且该战使中国战败于同为亚洲国家的弹丸之国日本,国人的民族危机感大大加深,同时该战战败标志了学习技术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是材料中所说的“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此“战”成为了国人觉醒的分界线。《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拓展了对华侵略的途径。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以及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与材料所限定的时间均不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4.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地排外体现了他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的非理性认识,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并没有起到促进历史转折作用,排除B项。材料不是从义和团运动性质角度阐述,故D项错误。25.-16-\n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墙倒众人推,即材料反映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观念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地方势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二.材料题(共三道大题,50分)26.(16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材料三(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明史》材料四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8分)-16-\n(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8分)【答案】(1)秦汉:开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政权实行三公九卿制、③地方推行郡县制;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8分(2)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职能。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明代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军机大臣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文书的处理。6分趋势:整个古代史,在政治制度沿革上的趋势都是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回答即可。(2)职权:根据材料二“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职能。根据材料三“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的皇帝咨政机构,明代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根据材料四“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文书的处理。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趋势:整个古代史,在政治制度沿革上的趋势都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7.(18分)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16-\n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6分)(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6分)(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6分)【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6(2)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即依然有国王、议会,议会有上院和下院。“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是指此前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此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6(3)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6【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民主权的角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等方面指出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2)本题据材料二“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权利法案》的角度回答这论述的是哪一事件。再用所学史实即可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的角度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3)本题依据材料三“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联邦制、三权分立等方面说明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27.(1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n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二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6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三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6分)【答案】(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4。(2)太平天国运动。作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局限性: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不是先进的阶级,缺乏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6(3-16-\n)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6【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时间可知两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二中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作用:根据材料二中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结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再根据所学从地位、对中外反动势力、对后世的影响回答即可。局限:从阶级和时代两方面回答即可。(3)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三中的清帝退位诏书和大总统誓词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从地位、政治、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2:46 页数:16
价格:¥3 大小:245.3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