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昌三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2.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B.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3.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是明代初期对外贸易的两大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禁止民间贸易活动,另一方面,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如郑和七下南洋。其实质A.发展海外贸易B.成为海上强国C.巩固封建统治D.表明大国身份4.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史学革命”,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5.亚里士多德说,“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他A.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B.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C.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D.看重公民出身6.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7.美国《独立宣言》开篇明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明确规定,这些邦“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独立、领域与权利”;1787宪法序言中说,“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由此可见,美国立法的目的是实现A.独立B.平等C.自由D.正义8.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13-\n。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9.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一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峻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10.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11.“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12.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13.墨西哥小说家富恩特斯说“……如果有什么事在今天世界上正在发展的话,那就是人民决定不再简单接受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而是寻找能将技术力量与他们自身传统的活力结合起来的发展道路。”材料中“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指的是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B.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C.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D.农业文明、工业文明14.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13-\n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1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16.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中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17.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积极报道0251消极报道3238188中性报道1610224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18.有学者认为,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以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9.“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20.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材料结论-13-\nA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B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C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反映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D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也随之消失,现在世界正处于分散时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新力量对比尚未定型21.有人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共和制和议会制22.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23.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化史观2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25.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13-\n秦朝疆域图A.社会大转型B.封建大一统C.文化大发展D.民族大融合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每逢遇到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君主为了集思广益,要召集或责成丞相等召集中央有关官员,在廷臣会议上共同讨论,达成初步的共识后,将廷议结果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它既区别于君主通常的听政方式如早朝等,也与各个职能部门内部讨论、议决有关问题的“部议”相区别。材料一《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东汉时,“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有时也吸收其他高级官员参加,而且参加者要“署议”。北魏时,“参论国治,经纶王道,以为常式”。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指出言路不通对治理国家的危害,认为古代圣人“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郑观应在《论议政》中写道:“泰西列国,其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者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也于民也。”使英公使薛福成说:“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康有为进谏光绪帝:“令士民公举……,略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所有人员,岁一更换。”……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各省采取典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议员公同集议,候本省大吏裁夺施行。遇有重大事件,由该省督抚奏明办理。”——摘编自《魏源集》《康有为政论集》-13-\n(l)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的特点,(4分)并指出这一制度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有识之士对于言路与决策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什么新变化?(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新认识。(4分)27.(19分)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三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3分);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13-\n(3)依据材料三,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分)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2)两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9分)-13-\n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可以看出,商朝的青铜器可以反映商朝的政治礼乐制度,等级制度和社会状况,由此可以得出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中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这些行动冲击了儒家的三纲五常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受到冲击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禁止民间贸易活动”“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的实质是巩固封建统治。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的实质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史学只注重“纵向的“通古今之变””,无视横向比较,而近代史学则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促进了近代史学的发展,这些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所以答案选A。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办法·制度史观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城邦的长治久安,必须符合正义(公道)和比例(相称)平等的原则,在创制城邦政体时,必须寻求城邦内组成因素的质和量的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体就是共和政体。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共和政体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很多有才能的人和思想家和文学家受到迫害,理由竟然是与对神的信仰有关,可以看出雅典主流思想并非人文主义。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独立、领域与权利”“-13-\n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中可知美国立法的目的是实现自由。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A项中“西方文化侵略”的结论,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表述有问题,国学大师主张整理“国故”,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清末民初“国学”·“国学”思想。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一舒克特公司”说明西门子形成了垄断,“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峻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说明有利于生产发展,是因果关系,因此选B。“科学技术”“联合经营”“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显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题干没有突出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A;BC属于经济领域,与题干中“政治使命“不符,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叛逆集团”“被颠覆的边缘”,可知清朝受到了某个反叛集团的冲击,可知晚清的中央集权的却出现了危机,这时期有“两兄弟”如“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为希腊出头一样站了出来,作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爵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全盘的否定的现象,例如,打倒孔家店、打倒正月初一等口号就是这一典型的现象,当然本题的主旨并不是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而是新文化运动使风俗改造出现了激进的倾向,其他两个选项和材料的主旨无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打倒正月初一》专号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世界历史表明,西方文明在19世纪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典范,20世纪在西方这种典范的基础上又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据此分析可知“两种路”指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B项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与苏联14.【答案】C-13-\n【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中两个高点并不是斯大林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反映,而是后任领导者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成果,排除A;60年代初期的低点的原因除了恶劣的气候,还有具体的气候、土壤条件、管理不善等,排除B;50年代中期的高点是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C正确,答案选C;1985年,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后因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才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排除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经济改革15.【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注意材料关键限制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66年”、“英国”,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反对税收当局”,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原因的出现时由于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不相符合;D项是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故选A。考点: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项;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6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故B、D均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70年代的对外贸易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不同时期中国报道美国的新闻的态度,在中美敌对时期,以消极为主,70年代逐渐中性和正面的多起来。可见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70年代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归之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点。所以答案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限制词“核心体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成熟表现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应归于经济基础的薄弱,也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所以D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局限性。20.【答案】D-13-\n【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伯利克里改革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尽管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但是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变,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说的话体现了法国对美元特殊地位的不满而不是反映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选项D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史学研究•逻辑关系研究•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题干材料中“‘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表明英国政治制度中“尊严的部分”是指君主制;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表明“效率的部分”指的是议会制,议会行使原来专制君主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2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前一种自由指的是轰轰烈烈、曲曲折折的法国大革命,后一种自由指的是充满着高贵的、充满王者之气的、没有流血冲突的宫廷政变,所以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只能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2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的史观,即是全球化史观,又称整体史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史学评价·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2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考查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有很多不同地方的诸侯国都不约而同的推行了法家思想,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的,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综上所述对此解读合理的只能C,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左图是辽阔而又统一的疆域图,右图是全汉赋,但是两幅图有机的结合起来反映的就是汉朝的封建大一统的阶段特征而不是文化大发展的阶段特征,汉朝既不是社会大转型时期也不是民族大融合,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制度•封建大一统二、非选择题26.(16分)【答案】(1)特点:由各级各类高官集议国家大事;历史久远;服从或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是这一制度的补充形式;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4分)趋势:唐宋时期开始程式化和规范化;到了明朝逐步流于形式,为少数官员所左右。(2分)(2)变化:认为参加议政的应该有官有民;应向西方学习,成立民意代表机构议政院;各行省和中央的重大决策应以社会舆论为基础。(6分)评价:作用: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促进民主化进程。(2分)实现条件:在晚清的社会政治条件下难以实现。(2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13-\n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有时也吸收其他高级官员参加”“参论国治,经纶王道,以为常式”,从成员、时间、目的或者作用等方面归纳特点。第二小问根据唐代“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明代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等信息归纳趋势。(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魏源“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郑观应“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也于民也。”、使英公使薛福成说“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康有为“令士民公举”、清政府“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议员公同集议,候本省大吏裁夺施行。”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注意一分为二归纳,从积极方面,可从近代化、民主化角度回答,从消极方面,可从当时缺乏切实可行的条件回答。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廷议制度·中国古代廷议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7.(19分)【答案】(1)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4分)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4分)(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3分)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2分)(3)原因:利用了中国的鸦片市场;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西方实现了机械化生产。(3分)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中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科技发展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变化的原因。(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结合所学从商业革命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世界市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中归纳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28.(15分)【答案】(1)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6分)(2)作用: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6分)因素: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3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13-\n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可知讲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向西方学习,求知识于世界;从材料二“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可知通过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通过时间1898年和出处可知所讲的事件是戊戌变法。(2)本题考查的是这两场改革中君主的地位,是否拥有实权,是否对改革有所帮助。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所确立起来的是天皇制。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他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回答这类型题要从国际状况、国内情况两个角度去考虑。当时各国所属的国内外背景,比如国内方面各阶级的力量对比状况、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否有利于改革、对新的事物是否接受、改革者的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统治者的态度是否支持;国外的角度一般从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什么、改革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国际环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改革等因素考虑。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9:2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58.8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