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瑞金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瑞金一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3.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4.《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A.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B.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6.《礼记》有载: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反映的是哪一思想()A.法家“严明法度”B.儒家“礼”C.道家“无为而治”D.墨家“尚同”7.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6\n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8.“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新思想系统。”材料中的“异质”()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B.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政体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D.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10.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11.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2.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经济停滞倒退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6\n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14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6.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1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8、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1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0.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C.改革力量弱小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21.6\n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2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4.2022年全国新高考方案获得通过,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西汉太学的设立,是我国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B.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C.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25.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二、阅读下列材料(共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5分,29题12分。)26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6\n——《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27.(11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3分)(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4分)(4)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2分)28.(15分)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观察下图图一魏源和《海国图志》图二严复和《天演论》图三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6\n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图五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请回答:1.上述五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5分)2.根据图二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二人物和图三人物在实施资本主义方案的方式、政体的不同点,(2分)并指出两者分别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近代化模式?(2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3.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它们体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4.五组图片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1)从图五看,近代中国对这一历史主题在思想领域的探索结果如何?(2分)29.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材料二(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新唐书·选举志》)材料三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1分)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1分))(2)据材料二,举出两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8:29 页数:6
价格:¥3 大小:537.9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