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血缘政治衰落B.农民阶级兴起C.分封制的瓦解D.井田制的破坏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这说明郡县制A.对地方控制加强B.巩固了国家统一C.适应了集权需要D.对后世影响深远3.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士族门第彻底衰落B.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4.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一举措A.说明民族文化影响制度B.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是鉴于宋代地方积病的教训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具有最高决策权B.与汉唐宰辅权力相同C.是管理六部的中枢机构D.承担了宰相的职能6.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朝代占比%汉代7.97-9-\n宋代15.89清代22.71A.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B.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D.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7.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B.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8.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主要说明科举考试是A.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B.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C.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D.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半殖民地化程度已大大加深C.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D.外交政策正逐步走向近代化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市场需求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9-\n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2.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13.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该战役A.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B.克服了国民党投降危险C.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D.体现了国共的联合抗日14.下表信息反映的战役是开始时间战斗次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1940年下半年1800多次2000多千米近3000个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1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①北伐西征②金田举义③《天朝田亩制度》④天京变乱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16.“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观点意在强调辛亥革命-9-\nA.激发民主平等意识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推动民族救亡运动D.促进社会移风易俗17.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落实三权分立原则的需要B.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C.孙中山革命策略的需要D.总统制在中国行不通18.漫画往往能够更形象地反映历史。右图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最有可能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国民大革命C.国共十年对峙D.美国扶蒋反共19.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A.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C.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D.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20.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坚持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战术21.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军C.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D.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9-\n2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是材料结论A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1949年《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23.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4.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25.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材料主要说明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共存B.“一国两制”的政策已被台湾当局接受C.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贞观政要》卷一-9-\n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中书、门下两省的职能。分析两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6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4分)(3)结合明清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摘编自2022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二的说法。(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二大)会议时间地点介绍-9-\n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1927年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六大1928年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八大1956年北京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九大1969年北京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十大1973年北京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十一大1977年北京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十二大1982年北京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根据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9-\n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时约法》的意义。(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体现的原则。(6分)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ADDBD6-10DCBCD11-15BACDA16-20ACBBC21-25ADCBC26.(1)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2分)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4分)(2)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4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一级中央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清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4分)27.(1)对中国而言: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分)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4分)(2)将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描述为“中日作战”。用“推动蒋介石投降”来掩盖进攻南京的实质目的:灭亡中国。把日军的屠杀淡化为“占领”。将骇人听闻的平民死亡数字淡化为“许多”。将南京大屠杀的性质定性为“南京事件”。(6分任答3点即可)-9-\n28.示例一: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3分)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6分)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1分)示例二: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3分)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6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1分)(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9.(1)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分)意义:给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2)背景:新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国民经济恢复,政权得到巩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8:13 页数:9
价格:¥3 大小:865.1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