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狮兴第三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爱美人更爱江山B.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争霸不断D.周朝已经确立中央集权制2.唐朝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高。如果当时要制定税收政策,程序应该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封建制度C.宦官集团D.宰相制度4.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5.孙中山说:“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A.戊戌政变B.辛亥革命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6.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C.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7.日本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主要是指A.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开放中国的长江流域8.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朝廷”的是A.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割地和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C.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9.“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南京条约》的签订C.鸦片战争正式爆发D.清朝官员腐败无能10.“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天京事变C.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11.明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A.议政权有所扩大B.等同于宰相制C.向宰相制发展D.篡夺了议政权1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义和团战士7\nA.寻求富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13.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4.在中国举行12.13——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前夕,(2022年)12月8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6.2022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7.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C.八一三事变后D.重庆谈判后18.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展开黄海海战的是()A.邓世昌B.林永升C.丁汝昌D.叶祖珪19.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青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20.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21.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B.表明了国民政府抗击侵略坚强决心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战略D.配合了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的行动22.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7\n23.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5.2022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26.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C.国民党军队决定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27.文学作品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近代中国的著名诗人黄遵宪写下的《哀旅顺》、《台湾行》,就是感怀于当时的历史事件()A.义和团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略中国D.甲午中日战争2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9.1902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戏院里有一伙人在侃大山,赵仁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钱仪说:“我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呢。”孙礼说:“我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里。”李信说:“那儿离我们的学校不远,我在京师大学堂里读的书。”根据说学知识,他们当中谁的话最有可能不符合当时的现实()A.赵仁 B.钱仪C.孙礼 D.李信30.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是依据《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7\n31.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32.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B.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33.“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隶属于台湾省,在近代被日本非法窃取。”支撑这一观点的条约为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4.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5.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A.建立伪满洲国B.制造卢沟桥事变C.推行奴化教育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37.“每逢民主运动失败一次,反动潮流便高涨一次,同时孔子便被人抬高一次,之后必有更进一步的斗争。”下列历史进程中,最符合陈独秀这一说法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戊戌政变—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新文化运动7\n38.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近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政治近代化的过程,政治近代化的尝试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39.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40.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共40分)41.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南北朝后期,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进行了变革。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瞬岳、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选官制度的特点,(4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7\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0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7\n高一历史答案BDDBCBBABBABADBBCCDBCBBCDCDDCBCBCADDDCBC41.(10分)(1)背景: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大族垄断了选官的权力,士族阶层的腐朽;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阶层力量增长,社会矛盾加剧;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6分)(2)特点:政府统一组织,分科考试,定期举行,公开选拔,择优录取,打破考试人员的身份地位限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诗赋和时务策。(4分)42.(16分)(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每点2分)(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每点2分,共10分)43.(14分)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7:51 页数:7
价格:¥3 大小:143.1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