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历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C.历史可任意评说D.历史是史学记录 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2022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C.皇权至上D.天人感应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6、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其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5\n7、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戒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9、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A.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10、历史学家张海鹏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这样说:“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符合这一说法的现象包括:()①《辛丑条约》签订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④五四运动爆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12、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15\n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3、2022年2月12日,是清政府宣布下诏退位100周年,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覆灭,某班同学以“君主专制的功过是非”为题展开研讨,下列研讨观点正确的是()A.其覆灭是中国实现近代民主化的标志B.是封建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C.是小农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民主之路优于中国专制之路14、1923年12月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那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统一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5、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而且也不在其他各大城市,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它反映了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16、表2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15\n17、二战后,在世界各地迅速生根开花的和平学认为:和解是一个进程,是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人们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和解是上述四方面相结合的过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8、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9、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图6所示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20、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21、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15\n22、《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23、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24.右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失败B.欧洲三大工运失败C.俄国七月事件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6.《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和“战争”是分别是指A.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B.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C.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D.二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27、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布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5\n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28、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9、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图l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D.从图l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30、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邓小平的这一判断说明A.美苏关系走向全面缓和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 3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2.《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应实行A.工商食官B.重农抑商C.本末有别D.工商皆本3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15\n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4、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5、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36、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标记B.它是中国与世界市场建立联系的门户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点D.它是中国最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区37、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产粮食商品量国产粮食商品值亿斤占产量(%)万两折万关两(1)1840年前233.010.015533.313943.7(2)1894年372.515.837250.033438.1(2)-(1)增加139.521716.719494.4——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A.粮食商品化程度高B.粮食商品值增长较快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38、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洋务运动之后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39、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15\n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4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4小题,41题14分、42题18分、43题17分,44题11分。)41、(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伯利克里的演讲(2)依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材料一、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材料三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经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孙中山(3)想了解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精神,应查阅他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分析这部法律文献对中国民主化进程有何重要历史意义?(4分)(4)结合材料一、三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1999年3月……15\n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历史》必修Ⅰ朱汉国(5)从材料三、四又能反映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怎样的趋势?(2分)42.(18分)阅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材料二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1)材料一的观点对战后美国哪一外交政策推行产生影响?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四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2022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在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最准确?——(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A.论欧洲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D.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15\n理由:材料五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22年)(4)根据材料五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6分)4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苟遽然(突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东华录》雍正朝,卷二六(1)材料一中,雍正帝对“本”、“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1分)概括材料中能支持你这—判断的相关信息。(2分)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5\n(2)材料二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3分)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特点?(3分)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四中1921年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五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近代民族工业比重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图(5)依据材料五归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4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15\n(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年代1978198519862022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材料三 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22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22年的7.3%数据二 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15\n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历史答案15\n43、(1)态度:重本抑末(或重农抑商)(1分)信息:工商业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导致生产过剩,不仅危害了农业也危害了工商业本身;对此现象,不宜用苛法而应劝导。(2分)(不得摘抄原文,符合题意即可相同得分)(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3分。任答三点即可)(3)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15\n(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分)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7:38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59.0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