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诗山县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山二中2022-2022学年高二年(上)期末考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以法为教,焚书坑儒B.诸子并立,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孟子②韩非子③黄宗羲④李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7.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山水画,重视写意B.文人画,重视写意C.人物画,形神俱备D.花鸟画,浓墨重彩8.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导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n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10.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开启民智B.培养人才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1.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13.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A.与苏联结盟,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B.抵制帝国主义武力威胁,打破大国核垄断,增加国防力量C.增强国防力量,形成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对峙局面D.加强同不结盟运动的联系,对抗美苏两极格局的严重威胁14.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D.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15.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A、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D、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16.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噶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1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nA.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18.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主要是因为它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B.激烈地攻击了基督教的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正面提倡“人性”“人道”D.提升了人性的高尚,标志文艺复兴运动向雅致发展19.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A、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B.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20.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他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看来,当时法国人最需要打破的“枷锁”是A.神灵和自然的控制B.基督教的神学束缚C.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D.理性和知识的权威2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用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的“理性”含义是()A.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集体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教会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22.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23.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新能源的大规模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2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理性主义D.浪漫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n(本大题共4小题,第26、27题各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文艺复兴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英法等国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一大障碍。材料二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材料三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此后,教会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的影响?。(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二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6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日知录·宋世风俗》(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5分)(2)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2分)(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3分)(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2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n材料三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各自产生的影响。(6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1)据材料一,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2)依据材料二,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5分)\n2022-2022学年东山二中高二(上)期末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BBCCDBDCAC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ADACACACBCD26、(1)天主教会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4分)(2)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变化:由王权从属于教权到教权从属于王权。(4分)(3)历史作用: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27、(1)要不要实行免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免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理由是免役法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使农民失业。(5分)(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2分)(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大。但材料三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等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为害久远。(3分)(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2分)28、(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2分)(2)举措: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2分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2分)(3)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2分) 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29、(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3分)(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4分)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n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3))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5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24 页数:7
价格:¥3 大小:69.0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