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吴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能力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敬鬼神而远之”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11\n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5.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6.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市民阶层扩大改变了文学艺术B.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C.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D.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7.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8.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这一思想能够反映出()A.道学家的忠孝观念B.反对君主专制成为思想主流C.正统思想发生了转变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9.“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的这一主张()A.否定君主专制B.主张以民主代替君主C.反对君主制度D.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10.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11\n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C.出现新的诗歌体裁——楚辞D.形成了句子长短不齐的诗——词12.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包公“铁面无私”,其脸谱的主色调为()A.白色B.黑色C.黄色D.蓝色13.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从徐渭和郑板桥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能发现文人画最突出的特点是(  )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B.吸收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D.属于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1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B.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C.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D.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11\n15.“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深的主张B.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C.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D.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16.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竟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7.近代中国某一政府发表《通令尊崇孔圣文》强调“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变,放之四海而皆准者。”这一现象最终引发了()A.林、魏“睁眼看世界”的新思潮B.康、梁“伸民权”“设议会”的维新变法运动C.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陈独秀等“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18.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A.B.11\nC.D.19.杨天石在《帝国的终结:辛亥革命简史》一书反对将孙中山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理由是“孙中山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能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下列与此理由相符的是()A.倡导天下为公B.提出民生主义C.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D.在遗嘱中强调“唤起民众”2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21.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22.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成果不包括()A.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B.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颁布《义务教育法》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23.在1964年10月16日,美国报纸《THERECORD》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重磅新闻:“红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引起美国密切关注。以下关于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不符合史实的是()11\n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标志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B.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文革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我国还不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4.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C.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D.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2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君权神授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C.人文主义;天人感应D.启蒙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26.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指()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27.启蒙思想第一次成功地转变为国家政治实践,发生在()A.法国B.美国C.日本D.中国28.法国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他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狄德罗D.卢梭29.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11\n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30.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促进思想解放D.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6分,33题8分,共40分)31.(1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11\n(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他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他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11\n——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四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版宪法修正案(2022年3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4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4分)(4)材料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何时提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如何?(4分)33.(8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1\n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也就是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回答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政治主张?(4分)(3)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重大影响。请列举出中国近代史前期旨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两个实例。(2分)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能力卷答案1-5:BBDAC;6-10:BDDAB11-15:BBCCB11\n16-20:CDDBC21-25:ABAAB26-30:CBDBD31.(1)条件:学问、道德(或德才);主张:为政以德(或以德治民)(4分)(2)主张:天人感应(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2分)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3)关键:薄敛节俭(或节用)。(1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分)(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2分)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32.(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4分)(2)正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分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反例:照搬苏俄模式,导致“城市中心”道路失败;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4分)(3)内涵: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4)时间:中共十二大(1982年);关系:继承和发展;意义: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指引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4分)33.(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4分)(3)维新变法、辛亥革命(2分)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3:06 页数:11
价格:¥3 大小:426.8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