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镇安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镇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1.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B.姓氏逐渐普及化C.宗法制逐渐瓦解D.社会逐渐平等化2.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3.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4.2022年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 )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不能作为史料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5.下列是古代到当代不同时期编纂的安徽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①《徽州府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②《新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③《庐州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④《蚌埠市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秦始皇B.唐玄宗C.宋太祖D.明太祖7.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8.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9.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7-\n10.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众议院议员的产生B.选民资格的确立C.大法官的终身制D.国家权力的运行1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英、法、美、德B.法、英、美、德C.英、德、美、法D.法、德、美、英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仝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1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14.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15.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16.以下条约规定,出现最晚的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酌议……事件D.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17.“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8.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19.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7-\n2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写道:“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下列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制度政策是(  )A.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一国两制”构想C.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遭到红卫兵强行批斗时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这样的事发生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22.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23.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24.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B.英美苏C.中苏美D.美中苏25.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A.完全对立B.完全一致C.无法比较D.基本一致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0分)26.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7-\n材料二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材料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东方民族学习西方文明的成功“范例”,日本近代化是第三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如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就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对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并判定如果这些欠发达国家“要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那却是完全非科学的态度”。赖肖尔还认为,虽然日本近代历史中包含着军国主义等问题,可是日本的现代化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是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然而,所谓“范例论”在许多方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4分)(2)据材料二提取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说明。(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赖肖尔的观点。(11分)27.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当一国国民被迫行使起义权时,对暴君来说,国民回到了自然状态,暴君怎么还可能引用社会公约呢?他已经把公约销毁了。……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罗伯斯比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1792年12月3日)材料二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7.13)材料三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1)材料一中,罗伯斯比尔主张处死国王,他依据的是启蒙思想家的哪一学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有何重大意义?(6分)(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7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6)(4)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4分)-7-\n镇安中学2022届高考复习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解析】①是民国,②是宋朝,③是元代,④是现代。6.D【解析】秦朝时期重大事情经过皇帝由丞相执行,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经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故B项错误;宋朝经过枢密使处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丞相,说明丞相被废除,依据材料中“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可知是明太祖时期,故D项正确。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可以分析出雅典的民主是限制个人自由的,故本题选D项。A、B、C与材料无关。8.A【解析】罗马法。关键信息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自然法精神指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天赋人权,排除BD。私法精神表现为契约自由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理性精神是指公平正义,罗马法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错在“反对专制”,排除。因此选择A。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以分析出议会有一定的立法权,二十五岁的公民有选举权说明此时的国王不是纯粹的专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不符合史实。10.D11.B【解析】“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指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前的英国,“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特征,“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故选D。12.B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平等的许诺”可以看出A正确,由“特权的森严”可以看出B正确,由“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可以看出C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本题选D。14.D15.C【解析】“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目的是加强对战争信息的控制,根源是受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C项正确。A项不是实质;B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6.D【解析】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D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17.D1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由“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以看出主张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所以本题选D,A材料没有体现,B错在首创,早在1894年就已经提出了,C不符合史实,1905年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的方式实现共和。19.B【解析】由“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可知B项正确。二战尚未结束,A、C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目的。20.D【解析】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关于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党派民主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关系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题干中“一党体制”“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可知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这既克服了一党专政的弊端,又避免了陷入政党争斗,维护了政治稳定。因此D项符合题意。21.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所学知道:“文革”时期,民主和发展遭到践踏,连国家主席的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故选不C。材料中刘少奇的言论正式反映该时期的实况。22.B-7-\n【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72年中国之所以大量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因为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实现,西方国家纷纷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而中国从能够引进西方国家的技术设备,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选择B项。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A项不符合史实;C项的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拉开序幕的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有与西方的交往,如英国等,C项不正确;材料明确说明中国用自己的资本购买了外国的技术设备,与利用外资无关,排除D项。23.A【解析】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可知加拿大政府并未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B项错误;加拿大是美国的盟国,不可能采取联华政策,故C项错误;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坚冰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外交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晚于题干时间1968年,故D项错误。24.D25.D【解析】第一幅图体现出有四大力量牵制了美国,体现当今世界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格局。第二幅图体现出五方力量维持世界平衡,体现多极化趋势加强,从两幅图的寓意可知二者基本一致,选择D项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26.(1)说明: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监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但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到司礼监的太监的牵制。(4分)差异:古代中国强化专制皇权。(2分)近代西方维护资产阶级民主。(2分)(2)信息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1分)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3分)信息2: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和农产品。(1分)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3分)(其他类似答案也可)(3)观点:赖肖尔认为,东方贫弱民族和国家学习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只能走日本道路。(3分)评价:①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分)②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国内民主建设和社会建设滞后,对外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区域霸权国家;(2分)“范例论”、“榜样论”将日本军国主义化带给亚洲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加以极端淡化,忽略了日本现代化“扭曲”的另一面,没有看到日本的现代化最终遭到了它自己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毁灭性打击。(2分)③可见,欠发达国家既要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也要汲取日本“扭曲性”现代化的惨痛教训。(2分)【解析】(1)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三省宰相分割相权,且互相牵制;明朝是正式体制外另设机构——内阁,但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司礼监监督;第二小问分析目的的差异,需要从本质出发,中国古代分权是为皇权服务,西方近代分权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2)此题考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首先可以从双方的礼单内容中看出差异,中国主要是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西方主要是工业品,体现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区别;还可以从双方交往的目的比较差异,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主要是炫耀国威。(3)此题考察对观点的评价,首先要归纳出赖肖尔的观点,认为只有学习日本才是落后国家学习西方的唯一道路;在评价时,需要通过史实说明日本的近代化的成功,同时也要说明日本近代化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赖肖尔的观点进行评价,其观点是淡化日本的问题,没有看到日本最终的失败;最后要对赖肖尔的观点进行总结,注意用一分为二的方法。-7-\n27.【答案】(1)学说:社会契约论。(2分)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并做了舆论准备;为反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政治制度。(4分)(2)时局:国内处于内战对峙,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国际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进逼。东西:三民主义的指导;正义的力量;全民族团结抗战。(3)格局:美苏不断对抗,形成两极对峙格局。措施:1947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l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4)演讲及演讲内容涉及的时代背景;演讲者的价值取向、政治倾向、阶级属性、国家立场等。-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2:13 页数:7
价格:¥3 大小:96.0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