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运城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2022.7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了解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但是强调要以义取财;他理解财富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他深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因此主张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无论是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孔子都力求将其框定于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之中,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的期许。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语出《论语·里仁》,以下只注篇名)。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绝不会放弃道义。如果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摆脱贫贱,那就宁肯不处富贵、不去贫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常有人以此为依据来证明孔子“重义轻利”,其实,孔子“重义”确是事实,“轻利”的说法则值得商榷。他从不反对而且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只是当求利与道义不能两全时,他赞赏能坚守道义的君子,都视只知求取钱财而违背道义的小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基于道义的财富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是最贴切的表述。孔子理解财富增长既是民众对富足生活的期许,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论语》记载,孔子到卫国,感叹人口已经很多了。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孔子看到这点感到很欣慰。学生再有问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仅有基础是不\n够的,还要将人力资本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创造财富使民众富起来。“既富矣,又何加焉?”那么富起来之后呢?孔子说“教之”(《子路》)。生活富裕之后,可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不是空谈仁德与道义,而是强调要务实社会的物质基础,先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再进一步通过教化达成谦逊守礼。孔子基于社会公正,反对贫富过于分化,强调要有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如果财富分配不公、民众不能各得其所,不仅社会秩序不能安定,统治者也会有倾覆之患。在孔子看来,当时的统治者过多的贪欲,正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也是社会不公正的结果。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是一体两面:“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颜渊》)民富才能国富,反之亦然。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为全体人民提供了追求财富的机会,培育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通过财富分配和占有在某些方面有所体现。孔子财富观中蕴含的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公平正义相契合,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看待和追求财富。与此同时,在财富分配方面,既考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更要采取有效举措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摘编自刘宏伟《学界观点——孔子财富观的社会公正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基于社会公正,应该将财富观框定在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中。B.孔子认为,获取财富时能否以义取财,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野。C.孔子认为,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发挥人力资本可使民众富起来。D.孔子认为,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能缩小贫富差距,使民众各得其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孔子的先富后教观,强调物质基础是教化民众和社会文明的前提。B.作者基于孔子的财富观,主要论述了我国新时代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问题。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周密而充分地论证了孔子的财富观。D.文章论证结构井然有序,先总论后分论,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重义尚利,认为“义”与“利”都是人性的本能,人不仅有逐利的冲动,也会有道德的萌动。\nB.孔子认为,只要抑制住统治者的贪欲,消除贫富分化,夯实社会物质基础,人们就会做到谦逊守礼。C.毛泽东的“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将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的论断,合乎孔子“先富后教”的观点。D.孔子财富观中的社会公正理念,不能很好地为当今社会处理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答案】1.D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使民众各得其所”错误。从原文“如果财富分配不公、民众不能各得其所,不仅社会秩序不能安定,统治者也会有倾覆之患”来看,“财富分配不公、民众不能各得其所”会导致“社会秩序不能安定,统治者也会有倾覆之患”,并不能推导出“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能缩小贫富差距”的结论。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错,文章论证结构井然有序,先总论后分论,各分论点之间呈现一种并列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义’……‘是人性本能’”错误。由原文的表述“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知,“利”是人性本能,没有“义”是人性本能的表述。B.“只要抑制住统治者的贪欲,消除贫富分化,夯实社会物质基础,人们就会做到谦逊守礼”错,原文是“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强调要务实社会的物质基础,先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再进一步通过教化达成谦逊守礼”,可见,选项的说法太绝对。D.“不能很好地为当今社会处理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错,原文说“孔子财富观中蕴含的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公平正义相契合,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看待和追求财富”,可见,孔子财富观中的社会公正理念,为看待和追求财富\n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借鉴。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年代久远的遗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腐坏。此时,文物修复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物修复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修理。修理一般物品是为了能继续使用,所以要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新”。我们现在视为文物的物品,古人当年制作目的也多是出于实用。但今天对文物进行修复就不再是为了恢复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恢复文物形貌,延长文物寿命,使其得以继续流传,因此在文物修复时应“修旧如旧”。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刚出土时拦腰折断、残破不堪,铜质已经腐蚀,表面密布锈斑。在修复青铜大立人时,专家们采用的是低温焊接法,将锡和铅按一定比例熔化制成焊条,这种材料的熔点只有183摄氏度。如果用气焊、电焊等高温焊接方式,不但青铜会熔化,其表面五颜六色的锈斑也会全部变黑。一件如此高大的文物,光用焊接处理,牢固程度显然不够。专家们想到了赵州桥的桥拱连结银锭扣工艺。银锭扣的拉力很强,无论是拉伸还是扭聚,都能增强主体的承重能力。为了尽可能降低对文物的破坏,修复人员在大立人身上没有花纹或花纹很少的地方开银锭锁口,用相当于器物壁厚的铜板做成相应尺寸的银锭扣,镶嵌之后严丝合缝。主体修复完成后,大立人才真正“立”起来了。工作人员再把它清洗干净,然后风干、打磨,最后进行做旧,处理好焊道和补配块的锈色,让它看起来像旧的一样,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为了让文物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有时少修甚至不修,是另一种“修旧如旧”。2010年在圆明园陶瓷文物修复工作中,专家就强调,基于圆明园文物所承载的特有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出土的瓷器如同圆明园遗址一样,不能完全修复、重新构建。除了对文物破损部分做好必要保护,突出它的残缺状也很重要。因为文物修复就是让文物在记录历史信息的同时,能承载更多的文化和情感。\n(取材于王菁菁、田宇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我国传统文物修复追求器物的完整性和气韵之美。古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多种修复工艺,如器物的矫形、补配,书法绘画作品的全色、接笔等,使文物看上去形貌无欠缺。工匠们总是尽力选取与文物当初制作时相同的材料,并在修复补配的部位涂上与残存部位相同的颜色,让人看不出破绽,从而带给观赏者一种整体美的享受。尽管传统文物修复者完美复原文物是为了达到天衣无缝的美学境界,但这样复原的文物客观上会影响观赏者对文物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文物修复可识别,在当代逐渐成为文物修复界的共识。中国自古注重形式上的整体和谐,在文物修复时,若补配物可轻易被识别,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破坏美感。为兼顾传统美学偏好与文物修复原则,修复专家通常采用“内外有别”的方法。作色时,将文物展示的一面做到与周边颜色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差别,又在观众不易观察到的补配部位大体做上颜色,细心观察便能区分。部分专家则推崇“仪器可识别”的方法,将已在取证学与印刷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荧光技术用于文物修复,如在青铜修复作色时加入荧光材料。修复后的青铜器,在日光照射下与周围颜色无异,但经紫外光照射,修复部位便发出耀眼的荧光。(取材于余子骅、龚德才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残缺文物的修复是文物保护中的一道难题。修复人员往往需要凭借文物结构及自身经验脑补出缺失区域的几何形状,修复过程主观性强,修复技术难度大,对文物修复人员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天,利用现代技术精确制造实物补块,实现破碎文物的高精度修复,为文物修复打开了新局面。长沙唐墓出土的鹊尾炉,炉身炉座均有残缺,炉身下部与炉座已完全断开,修复难度极大。修复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参考了馆藏的另一件鹊尾炉残件,力图复原其原貌。他们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建立鹊尾炉结构模型,对其进行虚拟三维重建、复原,最后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打印出缺损部件。经过打磨、上色等处理,成功完成了修复。出于修复可逆的考虑,打印部件专门选用了一种既坚固稳定又能轻松剥离的材质,如果以后有了更好的修复\n方案,还能随时拆卸还原。书画文物的易损性让修复人员更加小心谨慎。研究人员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开发了书画文物数字修复模拟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把书画文物通过数字形式加以保存,还能运用软件模拟修复环境,给出不同的修复方案。修复人员可以充分试错,反复修正,直至达到修复要求再开始实际操作。现代科技的运用为文物修复的可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全方位引入数字化技术。对于损坏严重且不知全貌的残缺文物,修复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修复软件的辅助,可以模拟出它们的模样。这些模拟图像除了为修复提供参考,还能作为展品供人们参观。这样,一些过去难以修复或无法展出的文物,也能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取材于史宁昌、刘亮、陈潇等的相关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复文物是为了恢复文物形貌及其实用价值,同时也为了延长文物的寿命,因此在文物修复时要做到“修旧如旧”。B.修复大立人时,为了保持其形貌特征及牢固性,专家采用了低温焊接法,以及来自于赵州桥桥拱所用的银锭扣工艺。C.传统文物修复时所用材料与文物原材料基本一致,且补配部位的涂色也力求与残存部位颜色相同,给人整体美的享受。D.为了不影响观赏者对文物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在注重整体和谐的基础上,专家通常采用“内外有别”的方法进行修复。5.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圆明园中的部分陶瓷文物在修复中保留了它的残缺状,是为了让这些文物在记录历史信息的同时能承载更多的文化和情感。B.矫形、补配、全色及接笔等工艺可用于所有残损文物的修复,技艺高超时,让人无法看出破绽,给人一种整体美的享受。C.虽然依据资料和残片,鹊尾炉得以成功修复,但是只需要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就能够看出其修复的痕迹,从而鉴别出它的真伪。D.鹊尾炉及书画文物的成功修复,让我们相信,利用现代技术可以使过去难以修复的所有文物都得到修复,从而让其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n6.下面链接材料介绍了晋侯鸟尊的修复过程,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该过程体现了文物修复的哪些原则,并简要分析。链接材料:珍藏于山西博物馆的晋侯鸟尊属于西周青铜器。它出土时破碎成一百多块,修复后锈色斑驳,凤嘴锈蚀犹在,古朴典雅。因为鸟尊尾部象首的鼻子部位缺失,专家便给鸟尊安了一个临时象鼻,并对这段象鼻做了锈色处理,使之与鸟尊整体色泽保持一致,但没有仿制任何纹饰,以便于观赏者识别。近年专家通过比对,确认疑似残片正是鸟尊象鼻缺失部分。经批准,修复人员将临时象鼻拆卸下来,再把象鼻残片复原上去,晋侯鸟尊终于得以完整呈现。【答案】4.A5.A6.①修旧如旧:修复后的晋侯鸟尊锈色斑驳,凤嘴有锈蚀;临时象鼻做锈色处理,与鸟尊整体色泽一致,古朴典雅。②可识别:临时象鼻没有仿制任何纹饰,以便于观赏者识别。③可逆:临时象鼻可拆卸,缺失残片找到后被复原回原位,文物得以完整呈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修复文物目的是恢复……其使用价值”错,原文表述是“但今天对文物进行修复就不再是为了恢复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恢复文物形貌,延长文物寿命”,故修复文物的目的并不是恢复其使用价值。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可用于所有残损文物的修复”错误,文中只说“器物的矫形、补配,书法绘画作品的全色、接笔等,使文物看上去形貌无欠缺。工匠们总是尽力选取与文物当初制作时相同的材料,并在修复补配的部位涂上与残存部位相同的颜色,让人看不出破绽,从而带给观赏者一种整体\n美的享受”,没有说是所有残损文物,选项于文无据。C.“从而鉴别出它的真伪”错误,原文表述有“修复后的青铜器,在日光照射下与周围颜色无异,但经紫外光照射,修复部位便发出耀眼的荧光”,可见只有修复后的青铜器会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并不能通过紫外线照射辨别所有文物的真伪。D.“使过去难以修复的所有文物都得到修复”错误,原文为“一些过去难以修复或无法展出的文物,也能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是“一些”,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它出土时破碎成一百多块,修复后锈色斑驳,凤嘴锈蚀犹在,古朴典雅”可知,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专家便给鸟尊安了一个临时象鼻,并对这段象鼻做了锈色处理,使之与鸟尊整体色泽保持一致,但没有仿制任何纹饰,以便于观赏者识别”可知,遵循了可识别原则,临时象鼻做羞涩处理,但没有仿制纹饰,便于识别;结合“修复人员将临时象鼻拆卸下来,再把象鼻残片复原上去,晋侯鸟尊终于得以完整呈现”可知,遵循了可逆性原则,临时象鼻可以拆去,真的残片发现后可以再安装上,呈现原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七个坑罗烽九月十八日的后两天。是九月二十日了。古老嚣扰的沈阳城,仿佛是猎人手中的受创的肥凫,闭起眼睛,压制着战栗,忍受它的创痛。它是异乎寻常的安静着……这一切,只会使饥饿的皮鞋匠耿大骇怕和恶心,在跑了三个亲戚的住所没有回响后,他打算到一条小胡同里找他的舅舅,再做一次最后的讨借。如果,这次仍然失望,他决定什么地方也不去了,回家去,喝几瓢凉水,躺下去,维持呼吸,能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皮鞋匠耿大再一拐弯就进一条小胡同里去。当他走到二三十步,再想抽身向回转,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刺刀带着逼人的寒光,从眼前晃过去,他几乎喊叫出来。随后他就十分严紧地阖拢两眼,\n握紧了拳,扣住牙齿,等待死刑的处决。“这边的来!”皮鞋匠耿大的身子,好像被这震吼从悬崖上打落深谷里去。紧接着震吼又响了:“猪啊!……你不死!”耿大回过身来,那个兵早就把枪夹在左臂里,右手从地上拾起一把锋利的军用锹。这一次,他才注意到,在墙下,挖好了一个二尺口径的、三尺来深的坑。那个兵右手的铁锹向坑的左边的地上一插,说:“你……这边再一个!”皮鞋匠耿大从那个兵的手里把铁锹接过来,他运着力气开始向下挖,这锋利的军用锹很使他得心应手,他暗暗地赞美着:“多么锋利的小锹呵!”同时,他又暗暗地猜测着:“不是干那个用吗?……是壕……呃,我的天爷,我情愿这样,一直挖到天黑。”这个坑,很快就挖成功了,深度和口径好像皮鞋匠耿大事先测量过似的,简直和前一个完全相仿。坑的周围,锹印整齐地排列下去,而且异常光滑。走过来一个,他是被骚乱隔在外边的排字工人。那一个兵的眼睛,渐渐在粗黑的眉毛下扩大,已经擒住排字工人的背影。突然他哗啦一下子扳开了枪机,同时,大吼一声,这声音如同独霸深山目空一切的猛虎咆哮:“站下!”皮鞋匠耿大不了解那个兵的用意,但,当那个兵用刺刀逼住排字工人,大头冲下插进第一个坑里的时候,皮鞋匠耿大就什么都明白了。铁锹在他手里打起抖来。轻巧的军用锹,现在在皮鞋匠耿大的手里变得非常笨重。那个兵一边用他挂钉的皮鞋,顿踩着填在坑里的新土,一边命令着皮鞋匠耿大:“你呀……那边再一个!”皮鞋匠耿大,就在那边挖完了第三个。“你呀……那边再一个!”他迟缓而且拙劣地挖完了第四个。他默默地祷告着:“中国人一个也别来啦,这里是一条死路!”可是,尽管他祷告着,一千遍,一万遍祷告着,一条路,总是要有人走的。现在就有人走过来了:一对年青的夫妇,女人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男孩子。“同胞啊!……你救一救这孩子吧!”在皮鞋匠耿大的耳朵里,留着那男人临死前的呼声。\n“同胞呵!……你救一救这孩子吧!”这呼声,永久留在皮鞋匠耿大的耳朵里并像一把锥子锥着他的心,他的心!疚痛着……他的眼窝里涌浮着绞着心血的泪水。那个兵把那可怜的孩尸,捉起两条腿从坑里提起来,然后,和埋大人一样,倒竖着,用脚侧扫进坑外的新土,孩子的小腿倒竖在爹妈的大腿当间,距离十分适中。那情景,引起那个兵大大的发笑。“哈,哈,哈……你的那边的,再一个呀。”于是,皮鞋匠耿大慌乱地拾起铁锹,更迟缓,而且更拙劣地挖完了第六个坑。日色朦胧下来,黯淡和死寂笼罩了这座古城。零星的枪声,大批的犬吠,开始复活了。“那边的,再一个!”“挖呵!挖呵!……”他继续跟那块岩石拼命,每一锹,每一寸,都耗尽他最后一点力气,他的胸口,好像有一个熊熊的火把烘烤。除此而外,他失去其他的感觉。第七个坑,一寸,一寸地加深起来。夜,渐渐地昏暗下去……“太君哪!饶命啊!我是好人,我是看我外甥去呀!”“太君哪!”耿大被这最后一声唤醒了。那呛哑的喉音分明是他的舅舅。于是他停下工作,伸直了腰,用他失神的眼睛通过浓厚的黄昏。一股血如同冷箭,从舅舅的胸膛喷射出来,随着一声痛吼就向后颓倒了。皮鞋匠耿大忍泣吞声地活埋了自己的舅舅。他把坑旁的土,轻松地推到坑里边去,他是怀着一种万一的希望的。很快地又走过来一个。第六个坑,比埋一条死狗还省劲。皮鞋匠耿大感激那个人——那一个吗啡鬼。等了好久,“再一个”的命令没有再来。他想,该到他解放的时候了。同时,他期待着,再来一个像吗啡鬼那类的人,结束第七个坑。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个人影儿。他更切盼地期待着……“欧喂!你的……”刺刀从他面前晃过去,于是,他不敢怠慢地抖擞一下精神,准备去挖下一个坑。“猪!你的这边来,坑里边去!”这话,好像一个不及掩耳的霹雳。皮鞋匠耿大发了一会怔,他就运足全身所有的力量,抡起那锋利轻快的军用锹,突然向那个兵的头部劈下去。枪,人,同时跌落在地上。\n于是,第七个坑被那个兵占有了!他从第五个坑里,拉着腿,扯出他舅舅的上半身,平放在坑边,他摸索着脸,他摸索着胸口,最后他又抱起肩膀来上下摇了摇:“舅舅!……”“完了,全都完了。”皮鞋匠耿大癫狂地自语着。之后他回到第七个坑的旁边,切着牙齿用刺刀向那个兵的腹部乱戳了十几下,于是扛起枪来走了。然而,他没有决定到什么地方去。黑暗,死寂,完全笼罩了这座古城。枪声,犬吠,逐渐加厚起来了。(初刊于1936年9月10日《光明》第1卷第7号,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讨借不到东西,耿大决定哪里也不去了,表明大屠杀之后,他已经决定不再挣扎,坐等死亡,之后的“挖坑”只是他求生的本能。B.耿大没有立即沦为“坑中之物”,是因为日本兵正需要一个得力帮手,由此耿大获得了“死缓”的待遇。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延迟”式的故事运行特点增强了作品的内涵,象征性地描写了中国人面对绝境时生与死的选择。D.小说的语言简练朴实,笔触冷静细腻,内容凄惨悲壮,情感凝重而又充满热望,是一篇能够体现作家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品。8.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小说中哪个情节最能印照这句话?耿大在整个“挖坑埋人”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9.有人认为,小说行文至“于是扛起枪来走了”就可以结束,后两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答案】7.C8.(1)“杀死日本兵”这一情节印照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2)暗喜、庆幸——无奈、恐惧——愧疚伤痛——痛苦和绝望——忍无可忍(无比愤怒)9.示例一:同意。①行文至“于是扛起枪来走了”,证明耿大活了下来,情节完整。②符合读者心理期待,削弱了故事浓重的悲剧感。③走向哪里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n示例二:不同意。①最后一段照应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再次渲染了一种黑暗死寂、沉闷压抑、动荡不安的气氛。②倒数第二段丰富了人物形象,体现了作为普通百姓的耿大被动选择反抗之后,对于前途依然是迷茫,也使人物更加真实。③开放式结尾,富有深意(深化主旨),引人思考。在纷乱的战争年代,觉醒反抗的人又该有怎样的出路?前途仍然是迷茫的,作者直面民族的苦痛和屈辱,悲怆地审视战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中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说法错误,小说中并没有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鉴赏人物心理的能力。第一问:通读全文,耿大在整个“挖坑埋人”的过程中都是沉默的,没有进行任何的反抗,直到最后自己就要被埋葬的时候,他选择了从沉默走向爆发,杀死了那个兵。所以“杀死日本兵”这一情节印照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第二问:“随后他就十分严紧地阖拢两眼,握紧了拳,扣住牙齿,等待死刑的处决”“耿大回过身来,那个兵早就把枪夹在左臂里,右手从地上拾起一把锋利的军用锹。这一次,他才注意到,在墙下,挖好了一个二尺口径的、三尺来深的坑。那个兵右手的铁锹向坑的左近的地上一插,说:‘你……这边再一个’”“皮鞋匠耿大从那个兵的手里把铁锹接过来,他运着力气开始向下挖……他又暗暗地猜测着:‘不是干那个用吗?……是壕……呃,我的天爷,我情愿这样,一直挖到天黑’”,耿大本以为会被执行枪决,没想到日本兵让他挖坑,一旦获得生存的机会,耿大就不问所以按照日本兵的指挥挖坑,此时他的内心是暗喜、庆幸的。“皮鞋匠耿大不了解那个兵的用意,但,当那个兵用刺刀逼住排字工人,大头冲下插进第一个坑里的时候,皮鞋匠耿大就什么都明白了。铁锹在他手里打起抖来。轻巧的军用锹,现在在皮鞋匠耿大的手里变得非常笨重”,排字工人被活埋,耿大得知所挖之坑的用途,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恐惧。“同胞啊!……你救一救这孩子吧”“这呼声,永久留在皮鞋匠耿大的耳朵里并像一把锥子锥着他的心,他的心!疚痛着……他的眼窝里涌浮着绞着心血的泪水”,本来得知挖的坑是埋葬自己的同胞就有不安,现在看到他们连小孩都不放过,这更加剧了耿大内心的愧疚。“一股血如同冷箭,从舅舅的胸膛喷射出来,随着一声痛吼就向后颓倒了。皮鞋匠耿大忍泣\n吞声地活埋了自己的舅舅”,耿大亲手埋葬了自己的舅舅,目睹亲人走向死亡,此时的他内心是痛苦和绝望的。“猪!你的这边来,坑里边去”“这话,好像一个不及掩耳的霹雳。皮鞋匠耿大发了一会怔,他就运足全身所有的力量,抡起那锋利轻快的军用锹,突然向那个兵的头部劈下去。枪,人,同时跌落在地上。于是,第七个坑被那个兵占有了”,第七个坑是埋葬耿大的,耿大终于意识到除了反抗,别无选择,他选择了从沉默走向爆发,此时他的心理是忍无可忍(无比愤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重要段落的表达效果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示例一:同意删去。理由:从情节上来看,以“于是扛起枪来走了”结尾,说明耿大在经历反抗之后活了下来,使故事更加完整。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耿大历经艰险终于活了下来,故事结局削减了悲剧色彩,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他扛起抢来走了,走向哪里,故事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示例二:不同意删去。理由:从结构上来看,由前文“古老嚣扰的沈阳城,仿佛是猎人手中的受创的肥凫,闭起眼睛,压制着战栗,忍受它的创痛。它是异乎寻常的安静着……”“这一切,只会使饥饿的皮鞋匠耿大骇怕和恶心”可知,后两段照应前文。同时又暗示沈阳城在日军的侵略下,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沉闷压抑、令人惊悚不已。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这话,好像一个不及掩耳的霹雳。皮鞋匠耿大发了一会怔,他就运足全身所有的力量,抡起那锋利轻快的军用锹,突然向那个兵的头部劈下去。枪,人,同时跌落在地上。于是,第七个坑被那个兵占有了”“然而,他没有决定到什么地方去”,作为普通百姓的耿大被动选择反抗之后,对于前途依然是迷茫的,倒数第二段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真实。从主题上来看,“然而,他没有决定到什么地方去”属于开放式结尾,富有深意,引人思考。普通百姓耿大忍无可忍反抗后,对于今后的生活依然是迷茫的,让人不禁思考,在纷乱的战争年代,觉醒反抗的人又该有怎样的出路?“黑暗,死寂,完全笼罩了这座古城。枪声,犬吠,逐渐加厚起来了”,作者直面民族的苦痛和屈辱,悲怆地审视战争。\n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晋王进屯永济,张彦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余辈。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栗。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裨将夏鲁奇等操短兵力战,自午至申乃得出,亡其七骑,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有删改)材料二:方其(庄宗李存勖)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来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n10.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B.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C.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D.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11.下列对两段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与章、表、奏、议一样,都是指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B.节度使,唐初,为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唐天宝后,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权力甚重。C.申,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申时指15时至17时,别称为哺时。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12.下列对两段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深谋远虑,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然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但是李存勖认识到这是个重新振兴的机会,最终劝说父亲答应其求和。B.李存勖赏罚分明。对于有功的人,他论功行赏;对于虽然有功于自己,却无视军纪、残害百姓的张彦,他也丝毫不会手下留情。C.李存勖骁勇善战。亲临前线侦察,虽然遭受伏击却毫无惧色,后来幸亏有夏鲁奇持着短兵器奋力作战,才得以突出重围。D.材料一侧重于李存勖取天下时的英武,材料二则将其兴盛与衰颓进行对比,两则材料既相互印证,又相互补充。13.把两段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答案】10.A11.A12.C13.(1)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一百多名骑兵沿河而上,窥探侦察刘鄩的军营。(2)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n【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诘旦”意为平明,清晨,做时间状语,单独成句,排除CD。“周德威李嗣源”和“分兵为二道”都是作“命”的宾语,同时“周德威李嗣源”作“分兵为二道”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谏……都是指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错,谏指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不仅仅是“臣子向帝王”。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幸亏有夏鲁奇持着短兵器奋力作战,才得以突出重围”错,根据原文“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应是恰逢李存审救兵至,才得以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劳”,慰劳;“劳军于魏县”,状语后置,“于魏县”作“劳军”的状语后置句了,正确语序是“于魏县劳军”;“因”,趁机;“觇”,窥探、侦察。(2)“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迹”,事迹(可意译成原因)。参考译文:材料一: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最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温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温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温围困,我们不与\n他们协力抗拒朱温,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使我们困窘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通过这一举措而收获名声和实惠啊。这是我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认为对,于是应允刘仁恭,与他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亚子是存勖的小名)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进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相当于没有死!”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晋王驻扎在永济,张彦前往永济拜见晋王,晋王登上驿站的楼台对他说:“你欺压威胁主帅,残害虐待百姓,几天之内就有一百多人前来申诉冤情。你虽然对我有功,但我也不能不杀你,来向魏人道歉。”于是斩杀张彦和的七个同党,其余部下都很恐惧。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窥视、侦察刘鄩的军营。此时恰好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呐喊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副将夏鲁奇等人拿着短刀奋力争战,从午时打到申时才得以冲出来,失去了七名骑兵,正好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以幸免于难。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骑兵们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材料二: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n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宗臣”二字统领全诗。B.颔联下句运用比喻、借代的修辞,将诸葛亮比作鸾凤,其中“羽毛”代指鸾凤。C.颈联认为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是指挥才能比不上萧何、曹参。D.本诗一改“起、承、转、合”的固定章法,层层推进,尾联“转合”相融,别出心裁。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议论(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但是指挥才能比不上萧何、曹参”错,颈联的意思是: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n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首句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颈联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诗人通过赞颂诸葛亮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其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进而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颂扬,以及壮志未遂叹惋,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之处。(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比的方式评价《离骚》文辞平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含义深远。(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此诗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扪参历井仰胁息\n④.以手抚膺坐长叹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⑥.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指”“迩”“历井”“胁息”“抚膺”“坐”“长”“”“固”“诞”“殇”“妄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但_________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_________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又和别人_________一通,口角一通,又得了胜,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咳~~开~~啦!”桩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的唱。“天门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那里啦~~!阿Q的铜钱拿过来~~!”“穿堂一百——一百五十!”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_________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他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一直到散场,然后恋恋的回到土谷祠,第二天,肿着眼睛去工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然而调笑歌吟B.虽然竟然调笑歌唱C.即使然而谈笑歌唱D.即使竟然谈笑歌吟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个”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B.手脚瘦得像芦柴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C.他们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D.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对后世史传文学影响深远。\n19.下列各句中,与划线句子的逻辑错误相同的一项是()A.《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B.“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C.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D.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答案】17.A18.A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指已经成立的事。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多假设事情成立。语境是已经成立的事,且没有让步的意思。应选用“虽然”。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连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副词。此处在句首表示和前面为转折关系,应该用连词“然而”。谈笑:说笑;又说又笑调笑:指互相开玩笑;戏弄别人。结合“口角一通,又得了胜”可知此处指开玩笑,互相戏弄,应选用“调笑”。歌吟:歌唱吟咏。歌唱的释义:(动)①唱(歌):~技巧|自由~|高声~。②用唱歌、朗诵等形式颂扬,也泛指一般的颂扬。语境是押牌宝时拉长声音吆喝,应选用“歌吟”。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称谓。C.表示否定。D.表示引用。\n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句子逻辑关系的能力。阿Q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违背同一律)。状元的“第一个”和“自轻自贱”的“第一个”不是一回事。A.强加因果。违背了充足理由律,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不能构成她是“谬种”的充足理由。B.自相矛盾。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总之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C.表意不明。《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也是相互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D.偷换概念。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怎么”,另一种表示“在哪里”,庄子惠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话题进行辩论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把“安”用于表达“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违反了同一律。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项名为“光疫苗”的黑科技,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日期间新冠病毒“零感染”做出巨大贡献。虽说是黑科技,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光疫苗”能够发出2纳米波长辐照能量,这种波长的辐照能量被新冠病毒高度吸收后会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RNA)螺旋结构链接,使其失去复制能力,①___________。“光疫苗”都是即插即用,并可配备定制支架,不需要施工安装,能克服场地限制。使用时,“光疫苗”发出微弱蓝光,并不刺眼,其消毒因子222纳米波长光为不可见光,②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不会受影响;工作过程也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或化学残留。检测发现,在4℃以上的温度,“光疫苗”都能应对自如,在短时间灭活数以百万计的新冠病毒,消杀率超过99.99%。不过,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场景,③___________。光不会拐弯,在光照不到的地方,例如物体的背面如果照不到,就不能消毒。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n处不超过15个字。21.你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计划在社区活动室使用“光疫苗”设备,现需要向上级申请,请你依据材料信息列出申请理由,不超过50字。【答案】20.①从而达到消杀效果②人们对它没有任何感知③“光疫苗”也并非万能21.①安全性高,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②消杀新冠病毒效率极高;③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日期间也用它来做防护保障。【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这种波长的辐照能量被新冠病毒高度吸收后会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RNA)螺旋结构链接,使其失去复制能力”,可知此处是说“光疫苗”能够杀死新冠病毒,据此可填入“从而达到消杀效果”。第二空,根据后文“日常生活不会受影响;工作过程也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或化学残留”,可知主要论述的是“光疫苗”发出的微弱蓝光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不会带来影响和伤害;在根据前文的“为不可见光”,据此可填入“人们对它没有任何感知”。第三空,根据开头“不过”的转折,可知说明“光疫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后文主要谈论的是“物体的背面如果照不到,就不能消毒”缺点,据此可填入“‘光疫苗’也并非万能”。【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这种波长的辐照能量被新冠病毒高度吸收后会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RNA)螺旋结构链接,使其失去复制能力,从而达到消杀效果”“在短时间灭活数以百万计的新冠病毒,消杀率超过99.99%”,可知“光疫苗”消杀新冠病毒效率极高,这个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条理由。根据“‘光疫苗’发出微弱蓝光,并不刺眼,其消毒因子222纳米波长光为不可见光……日常生活不会受影响;工作过程也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或化学残留”,可知“光疫苗”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不会带来影响和伤害,这也可作为一个理由。根据“一项名为‘光疫苗’的黑科技,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日期间新冠病毒‘零感染’做出巨大贡献”,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日期间都用它来做防护保障,可见“光疫苗”是很安全的,这个更有说服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形状的认识,由最初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空间的“宣夜说”,到运用数字方法进行推算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盖天说”,再到“浑盖之争”,无不体现着古人在天文学领域的仔细观察、大胆质疑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材料二: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材料三:近些年,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成就瞩目,“长征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神舟系列”等在技术上突飞猛进、日臻完善,无不体现着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直面现状、脚踏实地、勇克难关、敢于创新的精神。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践行科学精神,助力强国之梦”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践行科学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很荣幸在此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精神,实现民族复兴”。10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呐喊,唤起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与之相伴,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开始觉醒,并逐步成为民族文化的新生力量,催生自立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创新的中国,科学发展的中国。“科学”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远不止100年。但是,科学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主要在这100年。“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近代中国何以落后于世界?有识之士在政治、经济等诸原因之外,还找到了另一个答案──科学精神的缺乏。今天,中国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已经跃上历史新高度,但在民族复兴路上,我们仍需要用科学精神来引航。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n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在13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4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15行列,在多个领域表现出领先优势,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距离创新强国尚有距离,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全面提升。青春的标志在于创造,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用科学精神助力时代新人的培育,就是要践行科学精神蕴涵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意识,释放新时代青年的创造活力。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方法。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历史使命,需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点滴做起,在立德树人的进程中求真务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践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应以“知行合一”为路径,用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艰苦执着的探索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使青年学生既学识渊博又本领高强,以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以厚实的底气、无畏的勇气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一定能够自觉践行、大力践行科学精神,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关于中国人对宇宙结构形状认识的探索,结尾有关键句:“仔细观察、大胆质疑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材料二是引用名言,结尾有关键句:“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材料三写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瞩目成就,关键句是:“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直面现状、脚踏实地、勇克难关、敢于创新的精神”。结合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料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组织的。考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应该紧扣这个中心。那么,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科学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n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要学习学习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等精神。同时深入思考,如何传承并将科学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专注、质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题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顶格写称谓语(如: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大家好!);正文(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结尾(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行文构思时,可以把践行科学精神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而践行科学精神的基本前提是爱国,列举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等例子彰显他们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他们用科学精神引领时代,感召青年,紧接着论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坚定政治立场,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同向同行,弘扬科学精神蕴涵的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艰苦执着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意识,释放新时代青年的创造活力,最后升华主题,广大青年应勇担重任,积极践行科学精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立意:1.擎科学之炬,照未来之境。2.用科学精神点亮中国梦。3.弘扬科学精神,凝聚磅礴伟力。4.以科学之光,照亮逐梦前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31 18:50:07 页数:26
价格:¥3 大小:174.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