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历史注意事项:本练习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部分由第1页至第5页,第Ⅱ部分由第6页至第8页。练习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B.古巴比伦—北非—象形文字C.古印度—南亚—佛教D.古代希腊—欧洲—太阳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位于南亚,创立了佛教,C项正确;古埃及位于北非,排除A项;古巴比伦位于西亚,排除B项;太阳历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并迅速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是()A.奥斯曼帝国B.波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C项;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3.公元7~13世纪,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希腊、罗马、印度、波斯、中国等国的文化营养,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加以发扬光大,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A.统一阿拉伯半岛B.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C.建立了伊斯兰教D.沟通东西,兼收并蓄\n【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希腊、罗马、印度、波斯、中国等国的文化营养,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体现的是阿拉伯学者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D项正确;材料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及伊斯兰教的建立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4.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答案】C【解析】【详解】朝鲜发现唐高宗时期的砖铭和铭文板瓦,都说明当时唐朝和朝鲜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当时的朝鲜是新罗,C正确;唐朝时期的朝鲜是独立国家,排除A;通过题干信心无法证实当时朝鲜的政治体制,排除B;题干信息只能证明当时唐朝高宗年号,不能证明当时朝鲜使用了这些年号,排除D。5.“浮动园地”是将河湖中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进行耕种的农业技术。发明了这一技术的是A.玛雅人B.印加人C.阿兹特克人D.加纳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将河湖中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进行耕种,扩大了耕地面积,故C项正确;“浮动园地”与玛雅人和印加人无关,故A、B项错误;“浮动园地”是美洲文明,加纳人属于非洲,故D项错误。6.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它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西欧人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答案】A\n【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它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比结合所学可知,“充满饥渴”的欧洲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是指新航路开辟,而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因素,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西欧人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7.“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A.迪亚士的船队B.麦哲伦的船队C.达伽马的船队D.哥伦布的船队【答案】B【解析】【详解】1519-19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B项正确;迪亚士的船队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哥伦布的船队发现了美洲,三者都不能证明地圆学说,排除ACD项。故选B项。8.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反映出的时代思潮是()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神本主义D.科学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份光荣对我就足够了”体现了反对来世幸福、关注现世生活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反对来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排除C项;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9.17、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且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该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B.哥白尼C.卢梭D.伏尔泰\n【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A项正确;哥白尼是科学家,提出日心说,排除B项;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排除C项;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君主立宪等,排除D项。故选A项。10.1688年,英国某一历史事件“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这一事件是指()A.圈地运动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D.通过《权利法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权力,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B项正确,排除D项;圈地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B项。11.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A.资本主义的确立B.资本主义的扩展C.资本主义的危机D.资本主义的终结【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及德国统一等均属于资产本主义扩展的表现,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确立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排除;\n材料与资本主义的危机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终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2.根据资料显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至185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时这一年,英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这说明A.农业发展促使人口数量的增加B.人口增加促使农村经济商品化C.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D.圈地运动导致贫富分化的拉大【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英国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实行工业革命,而截至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还出现了大量的城镇,说明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而非人口数量增加,排除AB;材料反映的不是贫富分化,与题意无关,排除D。13.1848年发表的某著作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然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该著作是()A《资本论》B.《社会契约论》C.《九十五条论纲》D.《共产党宣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然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项正确;1867年《资本论》发表,排除A项;《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14.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订《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均应在进行新的占领时,分别通知本议定书之其他缔约国,以便彼等在必要时得以提出彼等之权利主张。”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nA.各帝国主义国家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矛盾尖锐,毫不妥协退让C.该议定书的通过,使列强瓜分非洲速度大大加快D.各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非洲时基本上不存在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柏林会议的规定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的矛盾,该议定书的通过,使列强瓜分非洲速度大大加快,C项正确;柏林会议的规定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的矛盾,并非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排除A项;BD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15.揭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美国建国B.墨西哥颁布宪法C.海地独立D.巴西实行共和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804年海地的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到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都已独立。C项正确;ABD项不是序幕,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推动这一觉醒的根本因素是()A.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亚洲各国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C.各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是根本原因,A项正确;亚洲各国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加剧,是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n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各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不属于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排除。故选A项。17.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体系()A.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B.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C.促使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D.忽略了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美国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上,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A项正确;凡尔赛体系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故选A项。18.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事件都A.以失败而告终B.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C.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D.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有利于推动本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从而促进独立思想的传播,故选B;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取得了胜利,排除A;这些反抗斗争并不全是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排除C;这些斗争反抗的对象是帝国主义,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并不正确,排除D。故选B。19.1918年李大钊发表评论说:“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彩)色者也。”他评论的事件应该是()A.法国巴黎公社B.英国宪章运动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n【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不符合“二十世纪初期”,排除AB项;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20.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A.自由主义、沙文主义B.种族主义、爱国主义C.扩张主义、民族主义D.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暴露了美国向拉美扩张的野心,1879年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反映了争取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两个口号分别属于扩张主义和民族主义,C项正确;自由主义和美国插手拉美事务不符,A项错误;门罗主义不是种族主义,B项错误;美国干涉拉美事务并不属于理想主义,埃及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与人文主义不符,D项错误。21.下面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在于()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A.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B.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C.标志着联合国的建立D.确立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团结、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n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A项正确;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B项;1945年联合国建立,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为二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2.在1955年底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开始后的数月内,马丁·路德·金成了国际知名的人物,不仅因为他主张权利平等,还因为他坚持非暴力抵抗。他的斗争策略效仿的是A.法国的拿破仑B.印度的甘地C.埃及的纳赛尔D.古巴的卡斯特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故材料中的马丁•路德•金就是仿效印度的甘地的斗争策略,故B项正确;法国拿破仑是通过战争方式,故A项错误;埃及是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斗争,故C错误;古巴是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斗争,故D错误。故选B。23.二战后,西欧各国通过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这表明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A.发展社会主义B.建立“福利国家”C.增加全民收入D.进行制度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可得出这些都是福利制度的内容,反映出西方国家致力于建立“福利国家”,B项正确;西方国家并不会发展社会主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收入,而是福利,排除C项;推行相关的福利,主要是更好的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而不是制度的根本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24.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下列关于两次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B.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C.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D.战争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答案】C【解析】\n【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故C项符合题意;二战前只形成了法西斯集团,但并未形成反法西斯集团,A项不是共性,排除;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出现是在一战后,二战后用“开始出现”这个程度词并不符合史实,排除B;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而不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排除D。25.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一部手机走天下”。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是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信息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强调社会信息化,并没有体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排除ABD项。故选C项。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6分,27题2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近200座城市和城镇\n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材料二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2)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使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改变,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该事件前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体现。\n(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答案】(1)一些城市获得自治;大学兴起;有限王权出现;议会政治产生;王权冲击教权;中央集权加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2)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波兰独立;奥地利独立;德国版图缩小等。(3)缘由:政治角度,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经济角度,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表现: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得出一些城市获得自治;根据“博洛尼亚大学成立”得出大学兴起;根据“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得出有限王权出现;根据“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得出议会政治产生;根据“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得出王权冲击教权;根据“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得出中央集权加强;根据“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得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小问2详解】事件:由图片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改变。体现:根据地图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独立;奥地利独立;德国版图缩小等。小问3详解】缘由:根据“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得出政治角度,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根据“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得出经济角度,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表现: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n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对农业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信息“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得出:由排斥商品经济到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依据所学知识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方面回答。(2)“改变”,依据材料二信息“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过渡路线、所有制结构、经济模式等角度分析。如由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直接过渡、由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由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3)“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一切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思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10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0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