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第一中学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平邑一中新校区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希腊神庙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界最大的流派是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他们最大的成就在对于移情作用的研究和讨论。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文艺作品。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利普斯反对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这种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下垂,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腾,出力抵抗。利普斯把这种印象叫作“\n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利普斯的这种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唯心色彩较浓。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在他的名著《动物的游戏》里举过看跑马的例子:一个人在看跑马,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但不肯放弃座位,而且有许多理由使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去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纯粹的审美的观赏了。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摹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摹仿。如果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少年因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摹仿维特自杀,那就要破坏美感了。正如中国过去传说有人看演曹操老奸巨猾的戏,就义愤填膺,提刀上台要把那位演曹操的角色杀掉,也不能引起美感一样。我还记得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攻击的靶子之一就是我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现在趁这次重新谈美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自我分析和检讨。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我还想到在一八五九年左右移情派祖师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刚出版不久,马克思就在百忙中把它读完而且做了笔记,足见马克思并没有把它一笔抹煞,最好进一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再下结论。我凭对个人经验的分析,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例如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而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轲提心吊胆,接着到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文字,大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n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肖尔父子在移情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B.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C.《动物的游戏》里看跑马的事例印证了谷鲁斯主张的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的观点。D.依照谷鲁斯的观点,西欧少年摹仿维特之举、中国观众的不冷静行为都是毫无审美的表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在读荆轲刺秦时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B.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利普斯的观点比谷鲁斯移情源于人的“内摹仿”的观点更可信。C.西方对移情现象有了较早的理论概括,庄子“鱼之乐”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D.李白在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中把物写成人,物我交融,山可以看人而不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移情作用”的一项是()A.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却遭遇到摧残和毁弃,这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B.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土,钟扬献身种子事业、不懈探索,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感佩和敬仰。C.《红楼梦》中,林黛玉吟道:“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D.《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n4.材料一中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请简要分析其说理思路。5.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石涛之语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骑桶者①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n“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注】①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通过简洁的叙事和景物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悲惨的气氛。B.“我”骑着煤桶去买煤,实际上可能是去寻找一种足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精神能量。C.“‘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这种错觉强化了“我”不能立即付钱的窘迫心境。D.“我”没有赊到煤,是因为我是骑着桶漂浮在空中,而不是拎着桶走进煤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B.\n小说对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做了冷峻的幽默处理,结尾叙述“我”被老板娘的围裙扇走,让人体会到一种含泪的幽默感。C.小说中“我”骑着桶去赊煤这一情节,与魔幻现实主义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是一致的。D.小说最后一句视角的变化意味深长,从“我”转化为地上的人的视角,视角的转移暗示“我”将彻底弃绝这个冰冷的世界。8.作家塑造的煤店老板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荒诞与现实的关系及其表达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千糒②,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徒知许州,趣入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而求言诏下,光读之感泣,欲嘿不忍,乃复陈六事,又移书责宰相吴充,事见《吴充传》。(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n【注】①劘(mó):规劝,直言劝谏。②糒(bèi):干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B.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C.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D.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条例司,与下文提到的“制置条例司”是指同一个机构,是当时主持变法的新设官署。B.枢密副使,宋朝负责军事的机构是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C.提举官,全名是提举常平官,神宗时为顺利推行新法,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D.青苗法,是一项变法措施,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并收取利息增加财政收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反对皇帝重用司马光,认为司马光所说的话、所结交的人都是妨害新政的,重用他,就是给持异论者树立红旗。B.司马光拒绝接受皇帝让他任枢密副使的任命,可以看出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而不是自己的官职俸禄。C.司马光反复上书反对青苗、助役等新法,皇帝派使者告诉他不要谈论职责以外的事,司马光认为没有接受新任职,还可谈论。D.陕西宣抚使下令要求实施一系列防守措施,司马光认为当时公私都困顿疲敝,不应该生事,最终宣抚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2)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以天官私非其人也。14.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的原因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n[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了泰山高大、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__________”;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____________”。(3)陆游《题斋壁》的“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写船行水上,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为“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_________。恍惚间,这气势,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很显然,我想到了_________、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仕途屡遭排挤的士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陵郡被他治理得_________,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时,感慨万千,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那是何等悲怆、震撼人心?这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_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躲闪不及命运不公风调雨顺声名鹊起B.躲闪不及命途多舛政通人和声名鹊起C.防不胜防命途多舛风调雨顺飞黄腾达D.防不胜防命运不公政通人和飞黄腾达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nA.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B.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C.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D.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是因为真菌有如此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骸,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生命进化中有许多不同有机体之间亲密合作或共生的故事,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约5亿年前,真菌开始与植物合作,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数千万年前,()。今天,菌根真菌仍被超过90%的植物所依赖。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②。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③,被称为“树联网”。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角色,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B.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C.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D.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暴风雨》中有段话:“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就会发现,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以上表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平邑一中新校区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n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希腊神庙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界最大的流派是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他们最大的成就在对于移情作用的研究和讨论。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文艺作品。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利普斯反对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这种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下垂,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腾,出力抵抗。利普斯把这种印象叫作“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利普斯的这种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唯心色彩较浓。\n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在他的名著《动物的游戏》里举过看跑马的例子:一个人在看跑马,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但不肯放弃座位,而且有许多理由使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去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纯粹的审美的观赏了。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摹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摹仿。如果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少年因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摹仿维特自杀,那就要破坏美感了。正如中国过去传说有人看演曹操老奸巨猾的戏,就义愤填膺,提刀上台要把那位演曹操的角色杀掉,也不能引起美感一样。我还记得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攻击的靶子之一就是我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现在趁这次重新谈美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自我分析和检讨。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我还想到在一八五九年左右移情派祖师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刚出版不久,马克思就在百忙中把它读完而且做了笔记,足见马克思并没有把它一笔抹煞,最好进一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再下结论。我凭对个人经验的分析,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例如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而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轲提心吊胆,接着到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文字,大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n,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肖尔父子在移情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B.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C.《动物的游戏》里看跑马的事例印证了谷鲁斯主张的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的观点。D.依照谷鲁斯的观点,西欧少年摹仿维特之举、中国观众的不冷静行为都是毫无审美的表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在读荆轲刺秦时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B.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利普斯的观点比谷鲁斯移情源于人的“内摹仿”的观点更可信。C.西方对移情现象有了较早的理论概括,庄子“鱼之乐”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D.李白在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中把物写成人,物我交融,山可以看人而不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移情作用”的一项是()A.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却遭遇到摧残和毁弃,这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B.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土,钟扬献身种子事业、不懈探索,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感佩和敬仰。C.《红楼梦》中,林黛玉吟道:“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D.《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4.材料一中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请简要分析其说理思路。5.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石涛之语的理解。【答案】1.B2.D3.C\n4.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模仿是事实俱在的;然后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倡导继续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的读书体验来说明内摹仿的存在。5.①石涛之语体现出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②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与“山川”融合为一,让“山川”也有了情感;③作者处在“山川”和“我”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最佳创作状态。【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B.“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错误,因果关系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可判断,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类似联想”这一思维活动,而不是因为“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的理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可知,作者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因而作者不是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是一个分享者。B.“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错误,根据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判断,“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这只是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一“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只是客观介绍了两人观点的区别。C.“理论分析”错,根据材料二作者引用庄子“鱼之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的观点,并没有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n根据材料一“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可知,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A.“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只是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而不满足“移情”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的条件。B.“袁隆平”的事迹只是给人的内心产生感佩和敬仰,而不是人的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C.黛玉感动于花鸟难以留住,想着自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自己的感情的“外射”,使花鸟有情,与自己相伴相飞,符合“移情作用”的条件。D.林觉民写《与妻书》只是表达情感伤悲,没有把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应该是在材料一的第六段。针对质疑,作者表明“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也应该“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论证“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即内模仿的存在。论证严谨,说理充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山川脱胎于予”,体现了本文“移情作用”的特点,体现了“我”的情感对“山川”的外化作用;“予脱胎于山川”,体现了“山川”对“我”的影响,让“我”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这两句共同体现了材料二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与材料二“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相契合,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与“山川”融合为一,让山川含情“脱胎于予”。这几句描述了石涛在自己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正体现了他在创作时的投入,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最佳状态,这正是“移情作用”最典型事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骑桶者①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n“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注】①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通过简洁的叙事和景物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悲惨的气氛。B.“我”骑着煤桶去买煤,实际上可能是去寻找一种足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精神能量。C.“‘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这种错觉强化了“我”不能立即付钱的窘迫心境。D.“我”没有赊到煤,是因为我是骑着桶漂浮在空中,而不是拎着桶走进煤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B.小说对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做了冷峻的幽默处理,结尾叙述“我”被老板娘的围裙扇走,让人体会到一种含泪的幽默感。C.小说中“我”骑着桶去赊煤这一情节,与魔幻现实主义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是一致的。D.\n小说最后一句视角的变化意味深长,从“我”转化为地上的人的视角,视角的转移暗示“我”将彻底弃绝这个冰冷的世界。8.作家塑造的煤店老板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荒诞与现实的关系及其表达效果。【答案】6.D7.C8.①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②自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③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这个生活艰难的无产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9.①荒诞的是外在的情节。作家虚构了一个小人物“骑着木桶飞翔”这一情节,细腻地描述了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我”浮升到“冰山”等内容,情节是超越现实的想象,是外在的设计匠心;②真实的是内在的人性。借煤事件本身来源于作家所处的现实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内心胆怯,在现实困境中只有陷入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中,是内在的主旨所在。③作品以真实的人性为基础,以荒诞的情节为手法,深度融合,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探究作品意蕴,理解小说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是因为我是骑着桶漂浮在空中,而不是拎着桶走进煤店”错误,由原文“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可知我没有赊到煤,与我骑着桶漂浮在空中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我拎着桶走进煤店就可以赊到煤。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与魔幻现实主义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是一致的”错误,魔幻现实主义是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文中“我骑着桶去赊煤”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比较魔幻,但与现实意境没有相符,故不完全一致。新闻报道的写实是具体事实合乎客观实际的记叙方式,与本文虚幻的不符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n原文“‘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写出老板娘对于“我”苦苦哀求,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可概括出“为人虚伪”。原文“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写出煤店老板娘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可概括出“自私冷漠”。原文“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视而不见,并无情地用围裙扇走“我”,毫无同情心,可概括出“为富不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通读全文,通过标题、环境、情节、人物等理解分析小说内容及主旨,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荒诞与真实、科幻与现实、历史与现实交织等。先看荒诞,情节上的荒诞,作者虚构了一个小人物“骑着木桶飞翔”来借煤这一情节,原文“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文中叙写“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结局的荒诞,原文“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写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这些情节是超越现实的想象,是外在的设计匠心。\n再看真实,联系注释“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文“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个时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文中写“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怯而复杂的心理;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真实是内在的人性,是内在的主旨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千糒②\n,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徒知许州,趣入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而求言诏下,光读之感泣,欲嘿不忍,乃复陈六事,又移书责宰相吴充,事见《吴充传》。(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①劘(mó):规劝,直言劝谏。②糒(bèi):干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B.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C.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D.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条例司,与下文提到的“制置条例司”是指同一个机构,是当时主持变法的新设官署。B.枢密副使,宋朝负责军事的机构是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C.提举官,全名是提举常平官,神宗时为顺利推行新法,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D.青苗法,是一项变法措施,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并收取利息增加财政收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反对皇帝重用司马光,认为司马光所说的话、所结交的人都是妨害新政的,重用他,就是给持异论者树立红旗。B.司马光拒绝接受皇帝让他任枢密副使的任命,可以看出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而不是自己的官职俸禄。C.司马光反复上书反对青苗、助役等新法,皇帝派使者告诉他不要谈论职责以外的事,司马光认为没有接受新任职,还可谈论。D.陕西宣抚使下令要求实施一系列防守措施,司马光认为当时公私都困顿疲敝,不应该生事,最终宣抚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2)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14.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A11.C12.D13.(1)司马光的才能岂能危害新政,但是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会倚靠他来自重。\n(2)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官位荣耀其身,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国家的官职来偏私不合适的人。14.①变法措施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反对;②青苗法对百姓有害,令贫者尽,富者贫;③青苗法会导致国家抗灾能力减弱,容易产生祸乱,对国家有害。【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其中“惰者常乏”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的意思是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应在“故”前断句,排除BD。“其息”是“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错,神宗时,为推行新法,各路差提举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可见只是监管并非“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最终宣抚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错,只有司马光所在的京兆路没有执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害政,危害新政;异论,持不同意见;倚,倚靠。(2)得分点:荣之,荣耀其身、使他荣耀;天官,国家的官职;私,偏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可概括为:变法措施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反对;\n依据“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可概括为:青苗法对百姓有害,令贫者尽,富者贫;依据“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可概括为:青苗法会导致国家抗灾能力减弱,容易产生祸乱,对国家有害。参考译文:\n有一天,司马光被留下来应答,神宗说:“现在天下人议论纷纷,像孙叔救说的‘国家有这样的决策,是众人所厌恶的’那种情况。”司马光说:“对。陛下应当论断新法的是与非。现在制置三司条例司所做的,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正确的,陛下难道能够仅与这三个人共治天下吗?”神宗想任用司马光,去询问王安石。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有向上直谏的名义,实际上内怀结附百姓之心。他所说的全是危害新政的事情,所相好的都是危害新政的人,而陛下打算把他置于左右重臣的位子上,让他参与国家大事,这是国运消长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岂能危害新政,但是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会倚靠他来自重。韩信打着汉的旗帜,赵军士兵的勇气就丧失了,现在任用司马光,这是给持不同意见的人树立旗帜。”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在家休息请求引退。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谢说:“陛下所以任用我,是由于看到我狂妄刚直,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官位荣耀其身,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国家的官职来偏私不合适的人。如果我仅仅以禄位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位重器来偏私自己。陛下果真能够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颁行青苗、助役等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赏赐已是很多了。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但我所忧虑的,是在十年以后,不是今天。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而且又担心贷钱的人拖欠,必定令穷人、富人相互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必定督促使他代还数家的负债。春算秋计,利息越积越多,穷人的财物已经耗尽,富人也陷于贫困。十年以后,百姓没有再能生存的了。官府又全部散发了常平钱谷,专门实行青苗法,他日如果想恢复常平仓,将从何处去取得呢?富裕户已经穷尽,常平仓又被废除了,加之用兵打仗,接着而来的是饥懂灾荒,百娃中羸弱的必然听任其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相聚而成为盗贼,这是此事的必然发展趋势。”司马光上章极谏至七八次,神宗派人对他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受任此职,那么还是侍从官。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王安石出来处理政事,司马光才得以请示,就请求去职。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陕西宣抚使下令分派各地义勇戍守边地,挑选诸军中骁悍勇猛的兵士,招募街市中品行恶劣的少年作为骑兵;抽调民力制作干粮,全部修筑城池高台,使得关辅一带骚扰混乱。司马光极谏说:“公私困乏,不可兴造,而且京兆一路都是内郡,修缮城池不是紧急事务。宣抚使的命令,都不敢听从,如果缺乏财物以供军用,我当然要负责任。”由于这样京兆一路独能免去劳扰。改任许州知州,朝廷催促司马光入京觐见,他没有前往;请求判西京御史台回洛阳,从这以后绝口不论国事。但是皇帝求言的诏书下达后,司马光读后感动流泪,想要沉默却不忍心,就再次陈奏六事。又写信责备宰相吴充,事见《吴充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D16.(1)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机的画面。(2)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含蓄蕴藉地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表面上悠然,实际上是内心忧愤,不得已在湖光山色中寻求解脱,是对官场倾轧、仕途坎坷的无奈。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n“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结尾两句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了泰山高大、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__________”;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____________”。(3)陆游《题斋壁》的“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写船行水上,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为“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答案】①.王者不却众庶②.故能明其德③.则足以拒秦④.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⑤.玉鉴琼田三万顷⑥.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庶、鉴、扁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_________。恍惚间,这气势,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很显然,我想到了_________、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仕途屡遭排挤的士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陵郡被他治理得_________,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时,感慨万千,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那是何等悲怆、震撼人心?这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_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nA.躲闪不及命运不公风调雨顺声名鹊起B.躲闪不及命途多舛政通人和声名鹊起C.防不胜防命途多舛风调雨顺飞黄腾达D.防不胜防命运不公政通人和飞黄腾达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B.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C.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D.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D20.把《岳阳楼记》的影响比作“强劲的湖风”,二者都看不见摸不着,但都能让人感受得到,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比喻,把《岳阳楼记》一文的影响这种抽象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形象清晰。【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躲闪不及”:来不及躲闪,形容对方来的很快。“防不胜防”:形容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语境中形容“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来的太快,来不及躲闪,而不是多的不能防备,应填“躲闪不及”。“命运不公”:形容命运中的不公平。“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语境中形容“官运不济的滕子京”,与“官运不济”相对,选“命途多舛”更合适,形容他一生坎坷,屡受挫折。“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政通人和”: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语境中形容“巴陵郡被他治理”得很好,而不是形容自然条件适合弄湿,应填“政通人和”。“声名鹊起”:意思是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语境中形容“岳阳楼、滕子京”的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应填“声名鹊起”。故选B。\n【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搭配不当,AC没有修改,排除AC。“这个时间的声音”中的“这”在文中为前指,指的是滕子京的“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句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谓语与它搭配,应改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排除B。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的构成:本体是“《岳阳楼记》的影响”,喻词是“如”,喻体是“一股强劲的湖风”;表达效果是:二者具有看不见、但都能让人感受得到、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似点,运用比喻修辞,把《岳阳楼记》的影响这无形的东西,用不可见但可感知的风比喻出来,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是因为真菌有如此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骸,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生命进化中有许多不同有机体之间亲密合作或共生的故事,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约5亿年前,真菌开始与植物合作,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数千万年前,()。今天,菌根真菌仍被超过90%的植物所依赖。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②。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③,被称为“树联网”。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B.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C.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D.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A22.①强大的分解能力②二者互利共生③将树木连接起来【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n根据前句可知此处陈述的主语应是“真菌”,而B、D两项的主语是“植物根系”错误,与前句陈述对象不一致,应排除这两项。再根据“真菌……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可知,真菌的作用是帮助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而不是进化出自己的根系,所以应排除C项。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段讲的是真菌的作用。第一空,根据后句“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真菌具有分解动植物残骸,情节环境的作用,故可填“强大的分解能力”。第二空,据前句“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可知此处是说菌根真菌和植物共生,二者获利,故可填“二者互利共生”。第三空,由后句中“被称为‘树联网’”可知,此处是说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起到将树木连起来的作用,故填写“将树木连接起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暴风雨》中有段话:“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就会发现,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以上表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敢面对挫折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可以锻造人的勇气,可以升华人的人格,也可以磨平人的棱角。一个人总是在风雨中疾行,总是在荆棘中求生,那么他的韧性和勇气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抗压能力和防御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而这样一个坚不可摧的人终究是会登上成功的顶峰的。正如《暴风雨》中所说:“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就会发现,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n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敢于面对挫折,直面人生的。冼星海说: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雪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的确,成功的基础是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收获就是成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国破家亡,她的人生一路坎坷,颠沛流离。但她敢于面对惨痛的人生,坚持创作,不仅在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还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逆境时人生的一些片段,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如果李清照不能面对那些逆境,被挫折绊倒了就一蹶不振,放弃创作,那么她在文学上有这么高的造诣吗?她的人生告诉我们:要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面对挫折。时光匆匆不留痕迹,但前人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一代传一代。我们不说童第周夫妇如何在物质生活匮乏中坚持科研工作。也不说华罗庚如何在逆境中攻读数学。更不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如何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说火箭专家王任之,她9岁成为孤女,忍受着嫂嫂的指桑骂槐,承担着每天上山砍柴,割草的重压……她顽强的成长着,她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抗日斗争,入了党,到苏联留学……终于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女科学家。  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的人却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生活的不如愿而轻生。某重点大学学生因受到喜欢的女生拒绝,学习退步,在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2008年大雪灾,冻坏了一片又一片的砂糖桔,一些果农因无法面对惨重的损失而喝农药自杀。如果他们能勇敢面对这些不如意的事情,重新振作,还是会取得成功的。不能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可悲的,由此可见,能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多么重要!勇敢面对挫折吧!为自己的人生弹一首《命运交响曲》。【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阴霾”比喻困难与挫折;“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是对待困难、挫折应有的态度;“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则说明苦难、挫折是暂时的,是可以战胜的。同时也应明白,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那么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但是如果不能勇敢的面对,逃避、屈服,那么此刻的阴霾可能就越积越大,最终遮挡住生命的阳光。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实际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考生可以结合他人的典型事例及亲身体会阐释勇敢面对挫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立意】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3.挫折都是纸老虎。素材】1.名言素材:(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2)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n(3)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冲破,在我的字典里是没有“难”字的。——拿破仑2.人物事例:(1)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2)美国诗人惠特曼一生写了一部诗集《草叶集》,这部集子出第一版时没有人买,出第二版时只有11个人买。但他不灰心,他用毕生的精力来充实这个集子。几十年中,诗集从第一版的12首增加到396首。25年后,美国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这个诗集,书被抢购一空,而且连续再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3:16 页数:29
价格:¥5 大小:544.3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