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安阳市2023高三上学期TOP二十名校调研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四”以来,文学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文言与白话、审美与功利等命题的讨论一直进行着。这种讨论背后折射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则主要是21世纪以来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且这种“危机”的形式是百年中国文学教育所未遭遇的。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学者认为,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文学消费思潮的盛行、审美取向的泛化和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今天的文学教育正受到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以及阅读图像化的外部冲击。就文学教育内部而言,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价值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文学教育的危机。所谓“危机”,一般频发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集中表现在审美文化向消费文化转型、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等方面。这些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都对文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便是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因为这是传播媒介的变革,一种由语言媒介向图像媒介的转变。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的特征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则以娱乐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营造的是形象而不是抽象和复杂,“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因此,从“语言文字”媒介向“图像屏幕”媒介的转变,“纸上”向“屏上”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形式的变革,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的文学教育带来冲击。当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时,以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为特征的图像阅读取代语言文字阅读也就无法避免了。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直接带来轻松、扁平的感受,不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以揭示的方式遮蔽,以在场的方式不在场,以其强制性的嵌入方式迅速占据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的思维失去‘延迟’的时空,也就失去了沉思、体悟的时空,它以瞬间的揭示遮蔽其背后隐匿的东西,‘不在场’的‘召唤’被迫搁置”。在图像阅读过程中,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却一无所获,我们自以为看尽了人世百态,但心灵则日益浅薄与苍白。读图取代了读文,图像的平面性、感官性、瞬间性与拼贴性,可能就取代了文字的圆整性、思考性、人文性、想象性与审美性。“‘不在场’的‘召唤’被迫搁置”,导致在充满想象的文学阅读中,深层情感互动消失殆尽,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世界的多元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图像世界里,在感官刺激与瞬时享受中,审美感知能力渐行渐远,即便是文字阅读,也会选择那些浅直的国文书、动漫书,更有甚者对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戏说与演绎、曲解与颠覆。由此,在生命成长中所必需的养料、如人文精神、审美情怀、情感品质等,也就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了,通过文学教育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也就随之被削弱丧失了。(摘编自黄敏《传统与新兴文学教育如何携手并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教育的讨论”背后折射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B.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文化转型,都会对文学教育产生影响并决定文学教育的危机走向。C.图像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其特征是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D.如果以图像阅读取代文学阅读,会导致深层情感互动等消失殆尽,心灵日益浅薄与苍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五四”以来文学教育的相关讨论,引出“文学教育的危机”这一话题。B.作者借学者的观点,指出“文学教育的危机”产生的背景并点明其产生的直接原因。C.为了阐明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作者对比了二者的特征,读来直观形象。D.文章结尾将生命成长所必需的人文精神、审美情怀、情感品质等比作养料,语言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等多方面的冲击是造成“文学教育的危机”的外部原因。B.因以图像为中心文化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营造的形象比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更具有价值。C.语言文字阅读需要沉思、体悟,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而图像阅读直观,轻松,无需思维介入。D.图像带来的感官刺激与瞬间享受,导致审美感知能力的缺失,使文学教育功能完全丧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受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社会大众一度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偏见。其实,这种认识并不符合事实。近年来,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很多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窝。人社部发布的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58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尽管各地纷纷打出高薪等“金字招牌”进行“抢人大战”,但是技能人才短缺之势并没有缓解,甚至还有加剧之势。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之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所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类别不同,而没有高低之分。从国家重视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讲,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将大有机会崭露头角。(摘编自易全勇《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光明日报》2022年5月10日)材料二:(摘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冲击之下“软、硬技能”平衡的问题,多数职场人表达了清晰的诉求。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已经不是劳动者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限制性因素。《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对职场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中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位居前五位。劳动者普遍认为自己最想提升的也是“软技能”。来自就业人群的反馈实际上也是对于就业岗位“软能力”需求的一种直观反映。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但能否驾驭新岗住,拥有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对于劳动者就业来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软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同时,来自雇主的期待也是明确的,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也有迫切的提升诉求。(摘编自《培育职场“软技能”厚植高质量就业基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社会大众普遍存在偏见,是由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决定的,但这并不符合现实。B.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C.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时代,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的优势削弱,多数职场人认为应“软、硬技能”平衡。D.要想驾驭新理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下的新岗位,“软能力”必不可少,而拥有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则更有利于抓住新兴就业创业机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尤为短缺,家长要鼓励学生选择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而放弃普通高中、大学。B.从数据上看,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的前三位反映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定位和绝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符。C.《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是劳动者普遍认为的自己最想提升的能力。D.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就没有“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的需求。6.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努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属于自己的貂皮大衣【美】杜鲁门·卡波特芒森太太在她金棕色的头发上别进一朵亚麻布制作的玫瑰花,从镜前退后几步审视效果。然后两只手抚过臀部……裙子是有点太紧了,就这么回事。“再改也无济于事了。”她生气地想。最后藐视地瞥了一眼镜中自己的样子后,她转身进了起居室。不过芒森太太此时太激动了,都分不出心思来真正着恼了。薇妮·朗杜就要来看她了,想想看,薇妮·朗杜唉……而且就在今天下午!她一想到这一点,胃里简直就像生出了两只扑棱棱的翅膀。已经差不多有五年时间了,薇妮就一直待在欧洲。芒森太太一旦跟别人讨论起战争这个话题,她总会不可避免地宣称:“唉,你们可知道我有一个闺中密友现如今就住在巴黎呢,就是薇妮·朗杜,德国鬼子开进去的时候她可就在那儿呢!”门铃突兀地响了起来。一直响到两下以后,芒森太太身子才能动弹起来,她就兴奋到那种程度。她终于算是镇定下来,走去应门。一开始,芒森太太都没认出她来。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女人根本就没有梳什么朝上的时髦发式……相反,她的头发竟然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副根本就没梳理过的样子。大正月里竟然穿了条印花裙子!芒森太太竭力不要带出失望的语气,道:“薇妮,亲爱的,你变化够大的,我早该一眼就认出你来的。”那个女人仍旧站在门口。她胳膊底下夹着个巨大的粉色盒子,灰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芒森太大。“是吗,伯莎?”她的声音是一种怪异的低语,“你这么说真是体贴,非常体贴。我也早该认出你来的,虽说你比以前可是胖多了,是不是?”然后她才握住芒森太太伸出来的手,进了屋。芒森太太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两人手挽着手走进起居室,双双落座。“亲爱的,跟我说说咱们别后的一切。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薇妮把那个粉色的大盒子放在两腿之间,交叠起双手。“我回来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她略顿了顿,然后意识到了女主人吃惊的表情,匆忙补充道,“不过我一直都没来纽约。自然,我是早该跟你联络的,不过我一直都待在加利福尼亚。”“你知道吗,伯莎,在我决定处理掉我的貂皮大衣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芒森太太看到薇妮的脸上突然一阵潮红。“你的貂皮大衣?”“是呀,”薇妮道,把那个粉色盒子举了起来,“你记得我的貂皮大衣的。你一直都羡慕不已。你一直都说它是你见过的最可爱的大衣。”她开始解开盒子上系的边缘已经磨损的丝带。“当然,是呀,当然了。”芒森太太道,让“当然”带上了温柔的颤音。芒森太太眼看着她打开盒子里衬的棉纸,看到她指甲上龟裂的指甲油,看到她的手指上珠宝皆无,突然意识到了很多隐舍的内情。“于是我就想到了你,除非是你想要它,否别我决不肯出手,想到别的任何人拥有了它我都会受不了。”她拎着那件大衣,站起来,翻来覆去地展示。那确实是件漂亮的大衣;毛皮闪着富丽的光泽,非常柔顺。芒森太太伸出手,用手指在它表面抚过,逆着纤毛的纹理轻轻抚弄。她不假思索地就脱口而出:“多少钱?”芒森太太飞快地缩回手去,仿佛她触到的是火焰,然后她听到薇妮的声音,细小,疲惫。“我花了差不多一千块。一千块是不是太多了?”“恐怕是太多了。我真的买不起。”芒森太太思绪纷乱地道,眼睛仍旧盯着那件大衣,不敢抬起眼睛去看另一个女人的脸。薇妮把大衣往沙发上一扔。“唉,我真心想让你拥有它。一千块也真不算多,不过我想从我的投资里也应该能得到些回报……你出得起多少?”芒森太太闭上了眼睛。哦,上天,这么做真可怕!“也许四百块。”她虚弱地回答。薇妮再次捡起大衣,开心地说:“试穿一下,看合不合身。”两人走进卧室,芒森太太在她衣橱上镶的大穿衣镜前穿上了大衣。只要略作改动,袖子截短一点儿,也许可以拿去重新上上光。是的,它肯定能为她增光添彩。“哦,我觉得它很漂亮,薇妮。你能想到我真是太好了。”薇妮靠着墙,卧室巨大的窗户使阳光非常明亮,她苍白的脸在光照之下显得非常严峻。“你可以给我开张支票。”她无可无不可地道。“是的,当然。”芒森太太道,这才突然间回到了现实中。想想看,伯莎·芒森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貂皮大衣!两人又回到起居室,她为薇妮开具了支票。薇妮仔细地叠好,放进她小小的串珠手袋里。芒森太太竭力想找些话题聊聊,可她每一次都撞到了一堵冷冰冰的墙上。最后,在许诺了第二天一定给她打电话以后,薇妮走了。她走了以后,芒森太太禁不住想:“唉,可怜的薇妮,现在她只是个难民了!”然后她拿起她的新大衣,进了卧室。她在衣橱的黑暗中摸索着把大衣挂在了一个挂钩上。她稍微拽了一下,竟然听到一声可怕的斯裂声。她一把把大衣拿到亮处,发现一只袖子已经扯开了,她把裂口处撑开,又轻轻撕扯了一下。裂口撕得更大了,然后又出现了新的裂口。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心一下沉了下去,她知道这整件大衣都已经朽烂了。“哦,我的上天,”她道,紧紧抓住头发上那朵亚麻布的玫瑰花,“哦,我的上天,我被人坑了,被人坑死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一点都没有!”芒森太太突然意识到,薇妮明天,不如说永远都不会打电话过来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头发上别玫瑰花、关注裙子太紧、照镜子等细节都显示出了芒森太太对薇妮来访的重视,希望能够给多年未见的薇妮留下好的印象。B.小说通过插叙介绍了薇妮的情况以及与芒森太太的关系,芒森太太在与他人讨论中常常提起微妮,说明薇妮从前的故事有谈论的价值。C.试装问价这一情节直白生冷地表现了芒森太太和薇妮的人物处境。“哦,上天,这么做真可怕!”写出了芒森太太决定购买貂皮大衣的坚决。D.小说围绕貂皮大衣讲述了多年未见的闺蜜见面的故事,结尾处“薇妮明天,不如说永远都不会打电话过来了”预示着她们友情的终结。8.芒森太太为什么要买下薇妮的貂皮大衣?请简要分析。9.小说结尾处,芒森太太认为自己被闺蜜欺骗了却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文中早有暗示。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卒。吐谷浑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及廆嗣位,二部马斗,廆遣使让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曰: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选别甚易,恐后会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遂帅其众西徒。廆悔之,遣其长史乙那娄冯追谢之。吐谷浑曰:“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成帝咸和四年,羌酋姜聪刺河南王吐延。吐延不抽剑,召其将纥扢埿,使辅其子叶延,保于白兰,抽剑而死。叶延孝而好学,以为“礼,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乃自号其国曰吐谷浑。吐谷浑王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患之。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白王,恶地曰:“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事已出口,何可中变!”遂于坐收三弟杀之。辟奚惊怖,自投床下,恶地、宿云趋而扶之,曰:“臣昨梦先王敕臣,云‘三弟将为逆,不可不讨。’故诛之耳。”辟奚由是发病恍惚,命世子视连曰:“吾祸及同生,何以见之于地下!国事大小,任汝治之,吾余年残命,寄食而已。”遂以忧卒。(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谷浑盛衰》,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B.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C.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D.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与“氓隶之人”(《过秦论》)两句中的“隶”字含义不同。B.“今当去汝万里之外”与“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C.“属永嘉之乱”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D.“国人患之”与“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马匹相互争斗,慕容廆派使节责备吐谷浑,认为他们的部族有差别,希望他们离远点儿,于是吐谷浑率领部众向西迁徙,决定不再相见。B.慕容廆后悔逼走吐谷浑,派他的长史追赶并向吐谷浑致歉,但吐谷浑认为因马离别是天意而不再返回,后来,慕容廆为他创作了《阿干之歌》。C.河南王吐延被羌酋姜聪刺杀,临终前让大将纥扢埿辅佐儿子叶延;叶延孝顺好学,认为按照礼应用王父的字作为氏,于是确立国号为吐谷浑。D.吐谷浑王辟奚的三个弟弟专横放肆,百姓深受其害,他们被钟恶地、乞宿云使用计谋处死,但辟奚受惊得病,神志恍惚,最后忧郁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2)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灉①湖山寺》张说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若使巢由②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③。【注】①灉(yōng)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②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不受;尧又要把君位让给许由,巢父教许由隐居;许由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这话弄脏了他的耳朵。③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只有在空山旷野中,过着宁静寂历的生活,才能体会到那种神秘的禅意。B.“禅室”“香台”是山寺之景,“从来”“岂是”于转折中写出了诗人对佛门的推崇。C.尾联使用假设句,借用巢由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否定。D.这首诗语言流畅,结构跌宕,议论、抒情水乳交融,既揭示了禅理,又抒发了心声15.这首诗的颈联写景绝妙,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麦在芒种节气收割,此时天气炎热,自居易《观刈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农人在烈日下辛苦收割的场景(2)庄子的《逍遥游》中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理,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3)“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国。网络空间_______________,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_______________,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而,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到充沛的正能量、高昂的主旋律,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古人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何更好使用互联网,使之利于社会,利于民众,如何牢牢把握网上舆论斗争主导权,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凝心聚力的大舞台,画好奋斗奋进同心圆,是我们社会应当直面的现实课题。理性和语言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的纽带。要想把握互联网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的“加分项”,真正造福社会与民众,一靠理性的坚守,二靠有魅力的语言。而优秀的网络评论,追求的是理性,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的见识,正好兼顾了这两点。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如果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要想把握互联网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真正造福社会与民众,要靠理性的坚守和有魅力的语言”,其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说明。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碘缺乏病指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①,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使用碘盐、注射碘油剂、口服碘油丸、吃碘强化食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把碘盐拒之调味品之外。其实,②。这是因为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等问题。然而,随着甲亢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把矛头指向了碘盐,认为其原因是碘摄入过量,碘盐似乎成了致病“元凶”。确实,③,但不能就此拒绝碘盐。如果一味地拒绝碘盐,使人体处于缺碘状态,会诱发其他甲状腺疾病。因此,除了病情尚未得到彻底控制的甲亢患者,其他人群不必刻意拒绝碘盐。尤其是内陆居民,平时食用海产品较少,碘摄入量不足,可通过碘盐来补充。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用三个疑问句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古英雄出少年”语出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原句为“自古英雄出炼狱”,用以夸赞古今众多英雄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后演化为“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夸赞,更多的是对年轻人的信任、劝勉、鼓励和期待,流传甚广。先师孔子就称赞和勉励年轻人“后生可畏”。孔子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体力充沛、精力充足,恰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年少之时应积极向学,不虚度光阴,假以时日将大有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摸底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四”以来,文学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文言与白话、审美与功利等命题的讨论一直进行着。这种讨论背后折射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则主要是21世纪以来文学界与语文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且这种“危机”的形式是百年中国文学教育所未遭遇的。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学者认为,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文学消费思潮的盛行、审美取向的泛化和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今天的文学教育正受到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以及阅读图像化的外部冲击。就文学教育内部而言,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价值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文学教育的危机。所谓“危机”,一般频发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集中表现在审美文化向消费文化转型、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等方面。这些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都对文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便是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因为这是传播媒介的变革,一种由语言媒介向图像媒介的转变。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的特征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则以娱乐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营造的是形象而不是抽象和复杂,“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因此,从“语言文字”媒介向“图像屏幕”媒介的转变,“纸上”向“屏上”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形式的变革,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的文学教育带来冲击。当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时,以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为特征的图像阅读取代语言文字阅读也就无法避免了。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直接带来轻松、扁平的感受,不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以揭示的方式遮蔽,以在场的方式不在场,以其强制性的嵌入方式迅速占据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的思维失去‘延迟’的时空,也就失去了沉思、体悟的时空,它以瞬间的揭示遮蔽其背后隐匿的东西,‘不在场’的‘召唤’被迫搁置”。在图像阅读过程中,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却一无所获,我们自以为看尽了人世百态,但心灵则日益浅薄与苍白。读图取代了读文,图像的平面性、感官性、瞬间性与拼贴性,可能就取代了文字的圆整性、思考性、人文性、想象性与审美性。“‘不在场’的‘召唤’被迫搁置”,导致在充满想象的文学阅读中,深层情感互动消失殆尽,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世界的多元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图像世界里,在感官刺激与瞬时享受中,审美感知能力渐行渐远,即便是文字阅读,也会选择那些浅直的国文书、动漫书,更有甚者对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戏说与演绎、曲解与颠覆。由此,在生命成长中所必需的养料、如人文精神、审美情怀、情感品质等,也就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了,通过文学教育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也就随之被削弱丧失了。(摘编自黄敏《传统与新兴文学教育如何携手并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教育的讨论”背后折射的是时代、文化、文学、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B.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文化转型,都会对文学教育产生影响并决定文学教育的危机走向。C.图像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其特征是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D.如果以图像阅读取代文学阅读,会导致深层情感互动等消失殆尽,心灵日益浅薄与苍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五四”以来文学教育的相关讨论,引出“文学教育的危机”这一话题。B.作者借学者的观点,指出“文学教育的危机”产生的背景并点明其产生的直接原因。C.为了阐明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作者对比了二者的特征,读来直观形象。D.文章结尾将生命成长所必需的人文精神、审美情怀、情感品质等比作养料,语言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等多方面的冲击是造成“文学教育的危机”的外部原因。B.因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营造的形象比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更具有价值。C.语言文字阅读需要沉思、体悟,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而图像阅读直观,轻松,无需思维介入。D.图像带来的感官刺激与瞬间享受,导致审美感知能力的缺失,使文学教育功能完全丧失。【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会对文学教育产生影响并决定文学教育的危机走向”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都对文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未说“决定文学教育的危机走向”,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语言文化”“视觉文化”错误,“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不等于“语言文化”,“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也不等于“视觉文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B.“更具有价值”错误,依据原文的“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直接带来轻松、扁平的感受”等内容可知,作者并不认可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C.“无需思维介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不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D.“完全丧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通过文学教育来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也就随之被削弱丧失了”。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受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社会大众一度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偏见。其实,这种认识并不符合事实。近年来,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很多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窝。人社部发布的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58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尽管各地纷纷打出高薪等“金字招牌”进行“抢人大战”,但是技能人才短缺之势并没有缓解,甚至还有加剧之势。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之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所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类别不同,而没有高低之分。从国家重视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讲,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将大有机会崭露头角。(摘编自易全勇《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光明日报》2022年5月10日)材料二:(摘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材料三: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冲击之下“软、硬技能”平衡的问题,多数职场人表达了清晰的诉求。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已经不是劳动者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限制性因素。《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对职场能力的重要性认知中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位居前五位。劳动者普遍认为自己最想提升的也是“软技能”。来自就业人群的反馈实际上也是对于就业岗位“软能力”需求的一种直观反映。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但能否驾驭新岗住,拥有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对于劳动者就业来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软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同时,来自雇主的期待也是明确的,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也有迫切的提升诉求。(摘编自《培育职场“软技能”厚植高质量就业基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的偏见,是由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决定的,但这并不符合现实。B.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C.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时代,以计算能力、读写能力等认知技能为代表的“硬能力”的优势削弱,多数职场人认为应“软、硬技能”平衡。D.要想驾驭新理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下的新岗位,“软能力”必不可少,而拥有适应性的职业技能,则更有利于抓住新兴就业创业机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尤为短缺,家长要鼓励学生选择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而放弃普通高中、大学。B.从数据上看,对职业教育的期望的前三位反映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定位和绝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符。C.《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职场人更偏重非认知能力的“软技能”,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是劳动者普遍认为的自己最想提升的能力。D.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就没有“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的需求。6.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努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答案】4.A5.B6.①大众要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思想偏见。②国家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体系。③职业院校要结合大众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是由中国传统现念‘学而优则仕’决定的”错误,原文是“受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家长要鼓励学生选择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而放弃普通高中、大学”错误,原文是“近年来,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很多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窝”,选项无中生有。C.“其中工作沟通能力是劳动者普遍认为的自己最想提升的能力”错误,原文只是说“劳动者普遍认为自己最想提升的也是‘软技能’”,并没有说是哪个技能。D.“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就没有……的需求”错误,原文是“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软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同时,来自雇主的期待也是明确的,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快速学习’等劳动者的‘软技能’也有迫切的提升诉求”,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社会大众一度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偏见”可知,大众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可知,国家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职业院校要结合大众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属于自己的貂皮大衣【美】杜鲁门·卡波特芒森太太在她金棕色的头发上别进一朵亚麻布制作的玫瑰花,从镜前退后几步审视效果。然后两只手抚过臀部……裙子是有点太紧了,就这么回事。“再改也无济于事了。”她生气地想。最后藐视地瞥了一眼镜中自己的样子后,她转身进了起居室。不过芒森太太此时太激动了,都分不出心思来真正着恼了。薇妮·朗杜就要来看她了,想想看,薇妮·朗杜唉……而且就在今天下午!她一想到这一点,胃里简直就像生出了两只扑棱棱的翅膀。已经差不多有五年时间了,薇妮就一直待在欧洲。芒森太太一旦跟别人讨论起战争这个话题,她总会不可避免地宣称:“唉,你们可知道我有一个闺中密友现如今就住在巴黎呢,就是薇妮·朗杜,德国鬼子开进去的时候她可就在那儿呢!”门铃突兀地响了起来。一直响到两下以后,芒森太太身子才能动弹起来,她就兴奋到那种程度。她终于算是镇定下来,走去应门。一开始,芒森太太都没认出她来。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女人根本就没有梳什么朝上的时髦发式……相反,她的头发竟然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副根本就没梳理过的样子。大正月里竟然穿了条印花裙子!芒森太太竭力不要带出失望的语气,道:“薇妮,亲爱的,你变化够大的,我早该一眼就认出你来的。”那个女人仍旧站在门口。她胳膊底下夹着个巨大的粉色盒子,灰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芒森太大。“是吗,伯莎?”她的声音是一种怪异的低语,“你这么说真是体贴,非常体贴。我也早该认出你来的,虽说你比以前可是胖多了,是不是?”然后她才握住芒森太太伸出来的手,进了屋。芒森太太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两人手挽着手走进起居室,双双落座。“亲爱的,跟我说说咱们别后的一切。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薇妮把那个粉色的大盒子放在两腿之间,交叠起双手。“我回来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她略顿了顿,然后意识到了女主人吃惊的表情,匆忙补充道,“不过我一直都没来纽约。自然,我是早该跟你联络的,不过我一直都待在加利福尼亚。”“你知道吗,伯莎,在我决定处理掉我的貂皮大衣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芒森太太看到薇妮的脸上突然一阵潮红。“你的貂皮大衣?”“是呀,”薇妮道,把那个粉色盒子举了起来,“你记得我的貂皮大衣的。你一直都羡慕不已。你一直都说它是你见过的最可爱的大衣。”她开始解开盒子上系的边缘已经磨损的丝带。“当然,是呀,当然了。”芒森太太道,让“当然”带上了温柔的颤音。芒森太太眼看着她打开盒子里衬的棉纸,看到她指甲上龟裂的指甲油,看到她的手指上珠宝皆无,突然意识到了很多隐舍的内情。“于是我就想到了你,除非是你想要它,否别我决不肯出手,想到别的任何人拥有了它我都会受不了。”她拎着那件大衣,站起来,翻来覆去地展示。那确实是件漂亮的大衣;毛皮闪着富丽的光泽,非常柔顺。芒森太太伸出手,用手指在它表面抚过,逆着纤毛的纹理轻轻抚弄。她不假思索地就脱口而出:“多少钱?”芒森太太飞快地缩回手去,仿佛她触到的是火焰,然后她听到薇妮的声音,细小,疲惫。“我花了差不多一千块。一千块是不是太多了?”“恐怕是太多了。我真的买不起。”芒森太太思绪纷乱地道,眼睛仍旧盯着那件大衣,不敢抬起眼睛去看另一个女人的脸。薇妮把大衣往沙发上一扔。“唉,我真心想让你拥有它。一千块也真不算多,不过我想从我的投资里也应该能得到些回报……你出得起多少?”芒森太太闭上了眼睛。哦,上天,这么做真可怕!“也许四百块。”她虚弱地回答。薇妮再次捡起大衣,开心地说:“试穿一下,看合不合身。”两人走进卧室,芒森太太在她衣橱上镶的大穿衣镜前穿上了大衣。只要略作改动,袖子截短一点儿,也许可以拿去重新上上光。是的,它肯定能为她增光添彩。“哦,我觉得它很漂亮,薇妮。你能想到我真是太好了。”薇妮靠着墙,卧室巨大的窗户使阳光非常明亮,她苍白的脸在光照之下显得非常严峻。“你可以给我开张支票。”她无可无不可地道。“是的,当然。”芒森太太道,这才突然间回到了现实中。想想看,伯莎·芒森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貂皮大衣!两人又回到起居室,她为薇妮开具了支票。薇妮仔细地叠好,放进她小小的串珠手袋里。芒森太太竭力想找些话题聊聊,可她每一次都撞到了一堵冷冰冰的墙上。最后,在许诺了第二天一定给她打电话以后,薇妮走了。她走了以后,芒森太太禁不住想:“唉,可怜的薇妮,现在她只是个难民了!”然后她拿起她的新大衣,进了卧室。她在衣橱的黑暗中摸索着把大衣挂在了一个挂钩上。她稍微拽了一下,竟然听到一声可怕的斯裂声。她一把把大衣拿到亮处,发现一只袖子已经扯开了,她把裂口处撑开,又轻轻撕扯了一下。裂口撕得更大了,然后又出现了新的裂口。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心一下沉了下去,她知道这整件大衣都已经朽烂了。“哦,我的上天,”她道,紧紧抓住头发上那朵亚麻布的玫瑰花,“哦,我的上天,我被人坑了,被人坑死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一点都没有!”芒森太太突然意识到,薇妮明天,不如说永远都不会打电话过来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头发上别玫瑰花、关注裙子太紧、照镜子等细节都显示出了芒森太太对薇妮来访的重视,希望能够给多年未见的薇妮留下好的印象。B.小说通过插叙介绍了薇妮的情况以及与芒森太太的关系,芒森太太在与他人讨论中常常提起微妮,说明薇妮从前的故事有谈论的价值。C.试装问价这一情节直白生冷地表现了芒森太太和薇妮的人物处境。“哦,上天,这么做真可怕!”写出了芒森太太决定购买貂皮大衣的坚决。D.小说围绕貂皮大衣讲述了多年未见的闺蜜见面的故事,结尾处“薇妮明天,不如说永远都不会打电话过来了”预示着她们友情的终结。8.芒森太太为什么要买下薇妮的貂皮大衣?请简要分析。9.小说结尾处,芒森太太认为自己被闺蜜欺骗了却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文中早有暗示。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答案】7.B8.(1)出于嫉妒心理。因为在这之前,薇妮的生活应该比芒森太太要好,而现在薇妮要出售貂皮大衣,这是一个显示她比薇妮生活优越的好机会,她于是动了要买它的心思;(2)被薇妮鼓动和逼迫,芒森太太不好意思拒绝。薇妮不断说希望芒森太太拥有这件大衣,芒森太太在薇妮的半鼓动半胁迫下不得不买下貂皮大衣;(3)还有些许的同情。芒森太太认为薇妮已经是难民了,多少有些同情的味道。9.(1)两人已经有五年之久没有见面,友情很可能已经变了;(2)薇妮在欧洲经历了战争,从她的服装打扮和对钱的郑重态度来看,她已经陷入了贫困;(3)她回来后并没有与芒森太太联系,这次突然来拜访还带着那个粉色盒子,里面装着貂皮大衣,说明她早有预谋;(4)她一直鼓动芒森太太买下貂皮大衣,当芒森太太出价四百时她很高兴,并且卖了大衣后她对芒森太太态度很冷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说明薇妮从前的故事有谈论的价值”错。说明薇妮的故事有值得芒森太太向人炫耀的地方。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出于嫉妒心理。因为在这之前,薇妮的生活应该比芒森太太要好,她一直待在欧洲,“你们可知道我有一个闺中密友现如今就住在巴黎呢,就是薇妮·朗杜,德国鬼子开进去的时候她可就在那儿呢!”;她拥有令芒森太太羡慕的貂皮大衣,“你记得我的貂皮大衣的。你一直都羡慕不已。你一直都说它是你见过的最可爱的大衣”。而现在薇妮要出售貂皮大衣,这是一个显示她比薇妮生活优越的好机会,她于是动了要买它的心思;被薇妮鼓动和逼迫,芒森太太不好意思拒绝。薇妮故意说“你知道吗,伯莎,在我决定处理掉我的貂皮大衣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你记得我的貂皮大衣的。你一直都羡慕不已。你一直都说它是你见过的最可爱的大衣”,芒森太太“让‘当然’带上了温柔的颤音”;薇妮继续说,“于是我就想到了你,除非是你想要它,否别我决不肯出手,想到别的任何人拥有了它我都会受不了”,“她不假思索地就脱口而出:‘多少钱?’”“芒森太太飞快地缩回手去,仿佛她触到的是火焰”;当薇妮进一步逼迫她“唉,我真心想让你拥有它。一千块也真不算多,不过我想从我的投资里也应该能得到些回报……你出得起多少?”,“芒森太太闭上了眼睛。哦,上天,这么做真可怕!‘也许四百块。’她虚弱地回答”。就这样,芒森太太在薇妮的半鼓动半胁迫下不得不买下貂皮大衣;还有些许的同情。如薇妮走后,“芒森太太禁不住想:‘唉,可怜的薇妮,现在她只是个难民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文中的暗示就是为结尾被骗所做的铺垫。如“已经差不多有五年时间了,薇妮就一直待在欧洲”,说明两人已经有五年之久没有见面,两人的友情还在不在,对方变了没有,一切都有可能;“你们可知道我有一个闺中密友现如今就住在巴黎呢,就是薇妮·朗杜,德国鬼子开进去的时候她可就在那儿呢!”,薇妮经历了战争,有可能会影响她的生活,使她陷入贫困;“一开始,芒森太太都没认出她来。站在她面前的那个女人根本就没有梳什么朝上的时髦发式……相反,她的头发竟然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副根本就没梳理过的样子。大正月里竟然穿了条印花裙子!”“芒森太太眼看着她打开盒子里衬的棉纸,看到她指甲上龟裂的指甲油,看到她的手指上珠宝皆无,突然意识到了很多隐舍的内情”,薇妮的变化很大,从服装打扮来看,薇妮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富有的女人了;“她为薇妮开具了支票。薇妮仔细地叠好,放进她小小的串珠手袋里”,薇妮对四百块钱的支票很在意,也说明她并不富裕;“那个女人仍旧站在门口。她胳膊底下夹着个巨大的粉色盒子,灰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芒森太大”“薇妮把那个粉色的大盒子放在两腿之间”,她带着一个巨大的粉色盒子来见闺蜜,却并不是送给她的礼物,而是带着这件貂皮大衣来,说明这是早有预谋;“‘我回来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她略顿了顿,然后意识到了女主人吃惊的表情,匆忙补充道,‘不过我一直都没来纽约。自然,我是早该跟你联络的,不过我一直都待在加利福尼亚。’”,回来之后却没有与闺蜜联系,这次突然登门应该是另有隐情;“你知道吗,伯莎,在我决定处理掉我的貂皮大衣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你”“你记得我的貂皮大衣的。你一直都羡慕不已。你一直都说它是你见过的最可爱的大衣”,薇妮极力鼓动芒森太太买下貂皮大衣,而且听到芒森太太出价四百时很高兴,“薇妮再次捡起大衣,开心地说:‘试穿一下,看合不合身。’”;卖了大衣之后薇妮对芒森太太很冷淡,“芒森太太竭力想找些话题聊聊,可她每一次都撞到了一堵冷冰冰的墙上”。这些铺垫和暗示都让读者觉得芒森太太被闺蜜欺骗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卒。吐谷浑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及廆嗣位,二部马斗,廆遣使让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曰: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选别甚易,恐后会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遂帅其众西徒。廆悔之,遣其长史乙那娄冯追谢之。吐谷浑曰:“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成帝咸和四年,羌酋姜聪刺河南王吐延。吐延不抽剑,召其将纥扢埿,使辅其子叶延,保于白兰,抽剑而死。叶延孝而好学,以为“礼,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乃自号其国曰吐谷浑。吐谷浑王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患之。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白王,恶地曰:“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事已出口,何可中变!”遂于坐收三弟杀之。辟奚惊怖,自投床下,恶地、宿云趋而扶之,曰:“臣昨梦先王敕臣,云‘三弟将为逆,不可不讨。’故诛之耳。”辟奚由是发病恍惚,命世子视连曰:“吾祸及同生,何以见之于地下!国事大小,任汝治之,吾余年残命,寄食而已。”遂以忧卒。(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谷浑盛衰》,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B.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C.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D.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与“氓隶之人”(《过秦论》)两句中的“隶”字含义不同。B.“今当去汝万里之外”与“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C.“属永嘉之乱”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D.“国人患之”与“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马匹相互争斗,慕容廆派使节责备吐谷浑,认为他们的部族有差别,希望他们离远点儿,于是吐谷浑率领部众向西迁徙,决定不再相见。B.慕容廆后悔逼走吐谷浑,派他长史追赶并向吐谷浑致歉,但吐谷浑认为因马离别是天意而不再返回,后来,慕容廆为他创作了《阿干之歌》。C.河南王吐延被羌酋姜聪刺杀,临终前让大将纥扢埿辅佐儿子叶延;叶延孝顺好学,认为按照礼应用王父的字作为氏,于是确立国号为吐谷浑。D.吐谷浑王辟奚的三个弟弟专横放肆,百姓深受其害,他们被钟恶地、乞宿云使用计谋处死,但辟奚受惊得病,神志恍惚,最后忧郁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2)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答案】10.D11.C12.A13.(1)先公曾经传述卜筮之语说:“我的两个儿子都会强盛的,统治权力将延续到后世。”(2)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告诉他一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就要被斩尽杀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辟奚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高出了君王,快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臣之首,岂能坐而视之!明天早晨日月相望,文官武将都要会集,我将要在那里讨伐他。国王周围全都是我们羌族子弟,只要我一使眼色,马上就可以擒获他。”“三弟纵横”,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BC;“文武并会”,“文武”,文官武将,作主语,“并会”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隶:隶属;隶役。句意:他分一千七百户部众隶属于慕容吐谷浑。/是充当隶役的平民。B.去:都是“离开”。句意:现在我就离开你,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毫无顾忌的抱走了屋上的茅草跑入了竹林离开了。C.属:在……时,适逢;通“嘱”,嘱托。句意:当永嘉之乱时。/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D.患:以……为患,忧虑;祸患。句意:国人都对他们感到忧虑。/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决定不再相见”错误,原文为“恐后会为难耳”,怕的是以后会面就难了。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皆”,都;“祚”,统治权力;“流”,延续。(2)“无断”,优柔寡断;“白”,告诉;“吾属”,我们;“无类”,没有活着的,指被斩尽杀绝。参考译文: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去世。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异母兄长,他们的父亲是慕容涉归,他将一千七百户部众分给了慕容吐谷浑。等到慕容廆即位,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两部放养的马群发生争斗,慕容廆派人责备吐谷浑说:“先父划分的部族本来不同,你放马为什么不走远一点,而让它们互相争斗而受伤呢?”吐谷浑生气地说:“马是畜生,争斗是马的天性,为什么要对人发怒呢?其实分开很容易,怕的是以后会面就难了。现在我就离开你,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慕容吐谷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向西迁徙。慕容廆后悔此事,派他的长史乙那娄冯前去追赶并道歉。吐谷浑说:“先公曾经传述卜筮之语说:‘我的两个儿子都会强盛的,统治权力将延续到后世。’我非正妻之子,按理不能与嫡子并重。现在因为马群之事分开,大概是天意吧!”于是不再回去,向西傍依阴山居住。当永嘉之乱时,吐谷浑借机越过陇右向西发展,占据洮水以西地区,一直到白兰,方圆数千里。鲜卑语把哥哥叫作“阿干”,慕容廆遥思兄长,为此作了《阿干之歌》。成帝咸和四年,羌族首领姜聪刺杀河南王吐延,吐延不拔剑,召部将纥扢埿,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叶延,保守白兰,然后拔剑而死。叶延孝顺好学,认为“按照礼义,公孙的儿子可以用王父的字为姓氏”,于是自取国号叫吐谷浑。辟奚是叶延的儿子,好学,待人仁慈宽厚,但缺乏威严决断,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人都对他们感到忧虑。长史钟恶地,是西羌族中有势力的人,他对司马乞宿云说:“辟奚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高出了君王,快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臣之首,岂能坐而视之!明天早晨日月相望,文官武将都要会集,我将要在那里讨伐他。国王周围全都是我们羌族子弟,只要我一使眼色,马上就可以擒获他。”乞宿云请求先告诉国王,钟恶地说:“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告诉他一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就要被斩尽杀绝。事情已经说出来了,怎么能中途改变!”于是钟恶地按计划在座位上拘捕了辟奚的三个弟弟,把他们杀掉了。辟奚惊慌恐怖,躲到了床下,钟恶地、乞宿云上前扶起他说:“臣昨晚梦见先王敕令臣说:‘你的三个弟弟将要干叛逆之事,不能不讨伐他们。’所以才把他们杀掉了。”辟奚因此得了病,神志不清,他告诉世子视连说:“我祸及亲生弟弟,怎么能在地下与他们相见?国家的大小事情,听凭你去治理,我的余年残命,依附于你而已。”于是辟奚因忧郁而死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灉①湖山寺》张说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若使巢由②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③。【注】①灉(yōng)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②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不受;尧又要把君位让给许由,巢父教许由隐居;许由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这话弄脏了他的耳朵。③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只有在空山旷野中,过着宁静寂历的生活,才能体会到那种神秘的禅意。B.“禅室”“香台”是山寺之景,“从来”“岂是”于转折中写出了诗人对佛门的推崇。C.尾联使用假设句,借用巢由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否定。D.这首诗语言流畅,结构跌宕,议论、抒情水乳交融,既揭示了禅理,又抒发了心声。15.这首诗的颈联写景绝妙,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的。【答案】14.C15.①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东岭的高耸之态。②巧妙使用“出”这个动词,化静为动,赋予山以动态。同时,一个“明”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湖水之清,又写出了湖水反射阳光所给人的感觉,间接表现出湖景的美丽。③湖光山色,相映成景,写景如画,对仗工整。【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否定”说法错误。应是“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肯定”。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中,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古以八尺为一寻,将东岭形容为“千寻”之高,此处作者突出东岭的高耸之态,写出了东岭的雄伟之姿。其次,“出”字用得极好。山本是静止不动的,是云在山的周围飘荡。但作者别出心裁,不说运动,而说山“出”,化静为动,赋予山以动态,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树里南湖一片明”中,表面是写湖水反射阳光,从而将湖的四周照得明亮,而且这个“明”字,又写出了湖水的清澈,将村中树木的倒影映照在湖水中,写出了湖景的美丽。最后,这一联对仗工整,“云间”对“树里”,“东岭”对“南湖”,“千寻出”对“一片明”,是律诗中的佳对。东岭的高山对西湖的净水,湖光山色,相映成景,写景如画,引人入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麦在芒种节气收割,此时天气炎热,自居易《观刈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农人在烈日下辛苦收割的场景(2)庄子的《逍遥游》中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理,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3)“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足蒸暑土气②.背灼炎天光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⑤.清明时节⾬纷纷⑥.路上⾏⼈欲断魂(夜阑卧听风吹⾬,铁马冰河⼊梦来/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蒸、灼、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国。网络空间_______________,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_______________,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而,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到充沛的正能量、高昂的主旋律,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古人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何更好使用互联网,使之利于社会,利于民众,如何牢牢把握网上舆论斗争主导权,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凝心聚力的大舞台,画好奋斗奋进同心圆,是我们社会应当直面的现实课题。理性和语言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的纽带。要想把握互联网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的“加分项”,真正造福社会与民众,一靠理性的坚守,二靠有魅力的语言。而优秀的网络评论,追求的是理性,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的见识,正好兼顾了这两点。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如果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要想把握互联网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真正造福社会与民众,要靠理性的坚守和有魅力的语言”,其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说明。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1)天朗气清(2)乌烟瘴气(3)激浊扬清18.“加分项”,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互联网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列内容独立成句,且用“一”“二”标注次序,具有强调突出“理性的坚守”“魅力的语言”的作用。19.“做到充沛的正能量、高昂的主旋律”改为“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改为“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形容网络空间“生态良好”,可用“天朗气清”。天朗气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与“天朗气清”形成鲜明对比照应关系,并与“生态恶化”一起形容网络空间混乱产生的弊端,可用“乌烟瘴气”。乌烟瘴气:形容社会秩序混乱,各种坏现象都出现了。此处强调优秀网络评论明辨是非的见识,可用“激浊扬清”。激浊扬清: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的‘加分项’”使用了暗喻修辞,本体为“互联网”,喻体为“加分项”,相似点为增色助力,连接词为“成为”。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表现了互联网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助力价值。“要靠理性的坚守和有魅力的语言”和“一靠理性的坚守,二靠有魅力的语言”比较后发现,前者句子比较长,“理性的坚守和有魅力的语言”属于并列短语在句中作宾语,后者相对而言句子简短,结构单纯,原文“靠”字间隔反复,突出强调理性的坚守和有魅力的语言的重要性,用序号标记并独立开来,具有强调突出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形成整句,句式整齐结构对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到充沛的正能量、高昂的主旋律”,语序不当造成动宾不搭配,“做到”的宾语有两个,中心词为“正能量”和“主旋律”。改为“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成分残缺,动词谓语“营造”后缺少宾语中心语,改为“营造……空间(环境、氛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碘缺乏病指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①,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使用碘盐、注射碘油剂、口服碘油丸、吃碘强化食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把碘盐拒之调味品之外。其实,②。这是因为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等问题。然而,随着甲亢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把矛头指向了碘盐,认为其原因是碘摄入过量,碘盐似乎成了致病“元凶”。确实,③,但不能就此拒绝碘盐。如果一味地拒绝碘盐,使人体处于缺碘状态,会诱发其他甲状腺疾病。因此,除了病情尚未得到彻底控制的甲亢患者,其他人群不必刻意拒绝碘盐。尤其是内陆居民,平时食用海产品较少,碘摄入量不足,可通过碘盐来补充。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用三个疑问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①本病分布广②这一做法是不妥的③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碘的摄入过多有关21.①什么是碘缺乏病?②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有哪些?③如何正确看待碘盐?【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依据后文“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可知语境强调此病流行的范围广,可填写:本病分布广;第二处,依据“其实”一词可知前文“把碘盐拒之调味品之外”的做法是错误的,可填写:这一做法是不妥的;第三处,依据“确实”一词可知后文承认前文“随着甲亢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把矛头指向了碘盐,认为其原因是碘摄入过量,碘盐似乎成了致病‘元凶’”这种事实的存在,可填写: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碘的摄入过多有关。【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依据“碘缺乏病指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可知文本介绍了“什么是碘缺乏病?”;依据“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使用碘盐、注射碘油剂、口服碘油丸、吃碘强化食品、饮用水补碘等”可知文本介绍了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依据“把碘盐拒之调味品之外”“人们把矛头指向了碘盐,认为其原因是碘摄入过量”可知文本介绍了人们对碘盐的错误认识;“除了病情尚未得到彻底控制的甲亢患者,其他人群不必刻意拒绝碘盐。尤其是内陆居民,平时食用海产品较少,碘摄入量不足,可通过碘盐来补充”可知文本还强调了如何正确摄入碘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古英雄出少年”语出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原句为“自古英雄出炼狱”,用以夸赞古今众多英雄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后演化为“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夸赞,更多的是对年轻人的信任、劝勉、鼓励和期待,流传甚广。先师孔子就称赞和勉励年轻人“后生可畏”。孔子认为,年轻人的优势在于体力充沛、精力充足,恰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年少之时应积极向学,不虚度光阴,假以时日将大有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正如材料所说,“自古英雄出炼狱”,少年要经过磨炼、打击、学习和忍耐才可能成长为英雄。这就告诫青年,不能惧怕挫折、打击、苦难,这些对磨练品性、提升能力有着巨大的价值,要勇敢投身学习和事业中去,不断历练和成长。青年在年龄、体力、思想活跃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这些优势,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成长为英雄和可畏之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写作时可以从材料所给角度写如何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还可以在材料基础上增加自己的感悟,比如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要想成长为英雄,天地很广阔,但诱惑也很多,要经历磨练,也要经受得住诱惑,用高远的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但无论怎么写,一定要扣住所给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和可畏之人”来写。立意:1.在挫折中磨练品性,成为英雄不是梦。2.珍惜时光,为成为英雄打好学识基础。3.心有向往,努力飞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31 页数:29
价格:¥5 大小:193.6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