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 )的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古乐也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秦王破阵”到“霓裳羽衣”,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一样,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 )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成为美的魂灵,统称为盛唐之音。“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七律要到诗圣才真正成熟,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型的七言才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苏轼认为杜诗颜字韩文是“集大成者”,其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 )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____________。人云“少陵诗法如孙吴”,有规范而又自由,重法度却仍灵活,给后人提供了学习、遵循、仿效的美的范本。从审美性质说,青莲诗是无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雕琢;少陵诗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间美,字斟句酌。皆为后世立下美的规范。(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天马行空 优雅 婉转含蓄B.挥洒自如 典雅 婉转含蓄C.天马行空 典雅 雄豪壮伟D.挥洒自如 优雅 雄豪壮伟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而不只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B.从而不再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成为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C.从而不只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D.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3.下列与该语段内容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继承发展了南北朝陶渊明的山水诗和谢灵运的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B.七律属于近体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即为代表,“少陵诗法如孙吴”中的“少陵”指的就是杜甫。C.苏轼认为韩文是“集大成者”,苏轼堪称宋代第一文人,他对唐代韩愈推崇有加,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D.“青莲诗”指的是李白的诗。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二、选择类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到中流击水(游泳) ②枉用相存(存在) ③依依墟里烟(村落)B.①渌水荡漾(清澈) ②艰难苦恨(极恨) ③因为长句(创作)C.①黄花堆积(菊花) ②还酹江月(凭吊) ③崖限当道者(限制)D.①金石可镂(雕刻) ②士大夫之族(家族) ③纵一苇之所如(往)5.下列加点字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赢得仓皇北顾 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孔子师郯子⑤小学而大遗 ⑥明烛天南 ⑦下江陵 ⑧吾从而师之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至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材料二: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显然和法律不同,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而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三:,思想家王夫之曾感叹说:“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可见礼的内在性力量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是多么大,违法的不一定违反礼。而礼是更为人们所认同,所不可逾越的规范。回到费孝通的礼的概念,我觉得他说的“礼”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的仪式化,其实包含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在西方文化里,没有“礼治”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费孝通的独创,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出道德与“礼”。这两者都在演变,符合礼的是否就符合道德?不符合礼的是否就不符合道德?这些显然与一个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有关。(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天道”“地道”“人道”的关系看待“孝”,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B.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就是合式的。D.引用“颜渊问仁”之例,是为了说明礼的主动性,是要靠外在权力来推行的。8.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认为礼与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规范时所依靠的力量,法需要依靠国家权力推行,而礼则需要依靠传统来维持。B.“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乡土社会,礼比法更深入人心,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规范。C.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而失德、失礼最多不过是受到内心的谴责。D.陈心想质疑费孝通定义的“礼”,认为费孝通没能很好地区别出道德与“礼”,而陈心想认为两者都在演变,其关系受到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1】,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2】,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3】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1】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2】著作、秘书:官职名。【3】鹿独:疲困不振。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君:君主B.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滋味美C.严师为难 严:尊敬D.跟高齿屐 跟:穿着,趿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此之谓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何为其然也C.列器玩于左右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以此观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B.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C.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的妙处。B.学,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教与学可相互促进。C.君主不把臣下当做臣下有两种:一是祭祀之代受祭者,一是老师。D.教导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事倍功半,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2)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材料中“学之益处”。五、古代诗歌阅读1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琴歌李颀〔唐代〕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①。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听蜀僧濬弹琴李白〔唐代〕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渌水》《楚妃》都是乐曲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诗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缘起,“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B.后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借代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铿锵有力的特点。,C.前诗末两句写听琴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敢告云山从此始”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是听琴后的人生启悟。D.后诗“客心洗流水”,表层意是听琴让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深层是“高山流水”之典,寓有知音的感慨。(2)两首诗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六、默写与文常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5)《劝学》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求学就要有老师,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为老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就像《师说》所说“师者,___________”。此外优秀作品也是老师,如___________的《故都的秋》就是写景抒情的范本。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窗花舞张金凤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明亮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发展到车绣花团。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愿意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福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欢喜。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慢慢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运用反问和对偶,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窗花,描绘出窗花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B.新婚的年轻人、待嫁的姑娘、学生、老人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窗花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C.“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D.作者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深深喜爱,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E.本文始终围绕窗花之美选材,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又歌颂了现实的美好与幸福。18.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语句。19.文章以“窗花舞”为题有何妙处?八、语言表达20.校广播站新设“诗歌推荐”专栏,作为广播员的你,将从以下两首诗歌中推荐一首,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推荐理由,请写一段广播稿,80字左右。青春席慕容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 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 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 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挡不住的青春汪国真曾经有过那么多惆怅想起往事 令人断肠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 道路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一点回响岁月无声地流淌可是谁甘心 总是这样惆怅可是谁愿意 总是这样迷惘我要飞翔 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 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九、选择题21.下面文段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语汇本身包涵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风土人情以致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倘若这些方面的知识不够,对许多词的运用就会产生困难。在中国举行文艺晚会,大家请某人弹奏一曲,或者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他本人写的诗,表演后大家鼓掌,他答谢时可能说:“胡弹乱唱,见笑。”A.以致B.倘若C.见笑十、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果戈里说:“如果能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幸福,通过劳动,通过书籍,通过贡献,还有可能通过……对于“生活中的幸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不得写诗歌);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1.C2.D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挥洒自如: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根据原文此空后边的“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可知这里指的是盛唐文艺不受拘束,所以用“天马行空”。典雅:优美不粗俗,如风格典雅。优雅:优美雅致,如举止优雅。这里指的是音乐歌舞的风格,所以用“典雅”。雄豪壮伟:豪壮雄健。婉转含蓄:曲折温和,耐人寻味。根据前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七律要到诗圣才真正成熟,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型的七言才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可知这里是指盛唐艺术“雄豪壮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不只是”和“而是”不搭配,排除A、C两项;根据空后“人云‘少陵诗法如孙吴’,有规范而又自由,重法度却仍灵活,给后人提供了学习、遵循、仿效的美的范本”,可知应该先说“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后说“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排除B、C两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南北朝陶渊明的山水诗和谢灵运的田园派”说法错误,陶渊明是东晋人,是田园派;谢灵运是南北朝人,是山水诗派。故选A。4.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②存:问候,探望。句意为:屈驾前来探望我。C.③限:门槛。这里指像门槛一样。句意为: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D.②族:类。句意为:士大夫这类人。故选B。5.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句意: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交朋友。②“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却落得仓皇逃命。③“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句意:(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④“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句意:孔子曾以郯子为师。⑤“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句意: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⑥“烛”,名词作动词,照。句意:(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⑦“下”,名词作动词,攻占。句意:攻下江陵。⑧“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句意: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①④⑧为意动用法/②为名词作状语/③⑤形容词作名词/⑥⑦为名词作动词。故选C。6.B7.D8.C【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曲解文意。由原文“‘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可知,原文说的是“社会伦理制度以家庭伦理规范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C.“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由原文“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至于‘爱物’。……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可知,这里并未提及“自觉自愿”。D.“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表述绝对化。由原文“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知,“无提倡的必要”的只是“某些形式”,并非所有“传统孝的形式”。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是为了说明礼的主动性,是要靠外在权力来推行的”错误。引用“颜渊问仁”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而失德、失礼最多不过是受到内心的谴责”表述不符合原文。由原文“可见礼的内在性力量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是多么大,违法的不一定违反礼。而礼是更为人们所认同,所不可逾越的规范”可知,礼是传统来维持,失德、失礼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故选C。9.A10.B11.D12.D13.(1)所以(学做)老师,是用来学习做人君的方法(途径)。因此选择老师不能不慎重。(2)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主管选拔人才的官员,不再是从前的亲属。14.①懂得道理(了解道之善)。②了解自身不足,以便更努力地学习。③学可以帮助我们为师、为长、为君。④离乱之时,学可以使人安身立命。【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句意: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君:动词,治理。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语气副词,大概,表推测;代词,他B.都是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比。D.介词,从;介词,在。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难与易、美与丑,然后才能广喻博晓;能广喻博晓,然后才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君王。“难易”“美恶”都是并列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然后”是固定词组,“这样之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C。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教导善于学习的人……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根据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选项说反了,是教导不善学习的人,事倍功半,老师还会被埋怨。故选D。 参考译文: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学习不明道。为此,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一定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尚书•兑命篇》说:“必须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虽有美好的菜肴,不吃,就无法明白其滋味美;虽有高明的道理,不学,就不懂得其好处。为此,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导别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返回自身更努力地学习;懂得了困难,就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所以说,教育别人与自己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难与易、美与丑,然后才能广喻博晓;能广喻博晓,然后才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君王。所以,学为人师,就是用来学为人君的。为此,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古《记》说:“虞夏商周三王四代所以至治就在于重视师道。”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教育最根本的道理,难在尊敬老师。因为,只有敬重老师,才能确信老师所传之道;只有确信老师所传之道,才能使庶民百姓都重视教育。为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两种人:一是当此臣担任祭祀之代受祭者的时候,就不把他看作臣下;二是此臣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下。大学的礼法是:即使对天子讲学,老师不居北面臣位,而居面西之主位,而天子居宾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效果加倍,而又归功于老师;不善学习的人,老师辛苦而效果减半,而又怨恨于老师。善于提问的人,总是像攻治竹木,先治容易的地方,然后攻治关节处。经过长久努力,就能相互愉悦地解决疑难。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别人提问的,好像撞钟,撞得重则声音大些,撞得轻则声音小些,就在不慌不忙中解决了疑难。不善于回答的则相反。这些都是进德修业的基本原则。,(节选自《学记》)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语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趿着高齿履,坐着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着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豪爽之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干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籍知识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15.(1)B(2)①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烘托(反衬)。②李颀诗七八句,琴音一出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反衬琴音之美。③李白诗末两句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借代”分析错误。这里作者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是比喻手法。 16.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万里悲秋常作客 渺沧海之一粟 青青子衿 学不可以已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郁达夫【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倚”“忽”“暝”“常作”“渺”“沧”“粟”“衿”“已”“受”。17.AE18.①比拟。“窗花”“盛开”是拟物,“耐心等”是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的美丽和对新生活的期盼。②排比。一串“被”铺陈出生活中曾遭遇过的风霜坎坷,却用一个“生动”表现出人们自始至终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9.①点明文章写作对象为窗花。②“舞”字化静为动,赋予了窗花勃勃生机。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盈优美、技巧的高超和内心的愉悦。⑤暗示主题,以“窗花舞”为题,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幸福。【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开篇运用反问和对偶”错误,应为“设问和排比”,“是谁……是谁……是谁……”三个设问句,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是排比;“是谁……是窗花”,自问自答,是设问。E.“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错误。文中虽有对过往的回忆,但无论回忆的人还是事,体现的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没有体现“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21.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本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风土人情、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是并列关系,使用错误。B.倘若:表示假设。这里面假设这些方面的知识不够,然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使用正确。C.见笑:被人笑话(多用作谦辞)。本处是表演之后,本人所说的表示自谦的话,使用正确。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PDF版带答案)
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2022届高三语文“五校”联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1 17:26:04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00.50 KB
文章作者:U-6000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