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长治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农耕和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推动文明进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养殖技术的提升C.文学艺术的发展D.生产方式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2.西方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其主要目的在于A.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B.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C.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D.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宽阔大道的主要目的在于,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A项正确;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只是修建道路的部分意图,不是主要目的,B项错误;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并非统治者修筑道路的最主要目的,C项错误;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并非统治者以罗马为中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的最主要的目的,D项错误。3.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B.罗马帝国的兴衰C.波斯帝国的强大D.雅典的民主政治【答案】C\n【解析】【详解】根据“兴起于伊朗高原”“行省制度”“军权神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波斯帝国的崛起有关,选选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雅典都与“兴起于伊朗高原”不符,排除ABD。4.公元249年,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史称“西普里安大瘟疫”,持续了15年时间,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文献资料显示,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据此可知,“西普里安大瘟疫”A.表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B.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C.因海外贸易发展而推动传播D.直接导致世界市场的衰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罗马帝国持续15年的“西普里安大瘟疫”的爆发“存在关系”,表明海外贸易发展推动了瘟疫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普里安大瘟疫”引发了全球性的瘟疫危机,B项错误;公元3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尚未形成,D项错误。5.11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普遍存在。这一制度形成的基础是()A.宗法制度B.土地封赐C.武力征服D.爵位封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B正确;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封君封臣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排除A;武力征服不是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基础,排除C;爵位封赐是建立在封土基础之上的,排除D。6.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答案】C\n【解析】【详解】由材料“‘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无用,这无法确保司法的正义,故选C;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从公民中选出来的,这就代表了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参与,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缺陷,而非其完善,排除B;材料没有显示法律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7.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是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单单是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8.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阿拉伯帝国的邮政总局编制的旅行指南中记载的驿站许多在今天的叙利亚、伊朗和中亚等地,说明该旅行指南指导人们进行长途贩运活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亚欧新商路的开辟,排除B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9.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最初动机和设想,学术界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比较客观的说法是新航路开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共同造成的,单纯强调哪一种因素都是不准确的。不过,新航路开辟的有一点结果却超出了最初的这些“动机”和“设想”,具体表现在\nA.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B.实现了宗教传播目标C.开通了一条新的商路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起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并不是其开辟的最初“动机”和“设想”,D项符合题意,所以D正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满足对黄金的渴求,解决东西方商路中断的问题,以及传播天主教,西方国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ABC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结果,但不符合题意,所以ABC错误。10.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7-18世纪的流行词汇是时期流行词汇15、16世纪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19世纪中叶工业家、社会主义A.革命、殖民扩张B.垄断、罢工C.哥伦布、东印度公司D.民族独立、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故A正确;垄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B不符题意;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与题意时间不符,C错误;经济危机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产物,故D与材料不符。11.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A.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B.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nC.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D.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说明基督教神学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近代科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神学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教改革”,故排除D项。12.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多数原则"不仅要求首相和内阁从议会多数党中产生,而且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议会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出当时英国政治的特点是A.国王“统而不治”B.三权分立C.典型两党制D.议会至上【答案】D【解析】【详解】首相和内阁从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中产生,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议会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这体现了“议会至上”,故选D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及设问不符,故排除。13.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又通过《霞不列法》。该法共8条,主要内容为:一切罢工、结社、集会均属非法,凡罢工的组织者和参加者都要受到罚款和监禁,违者以“对自由和《人权宣言》的侵犯”罪论处。《霞不列法》的制定表明A.制宪会议内涵发生转变B.封建君主势力仍然非常强大C.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对《人权宣言》的坚定维护【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革命中,1791年6月,制宪议会通过《霞不列法》,宣布一切工人罢工或集会结社都属非法,违者要受到严厉惩罚。《霞不列法》用国家警察权,把劳动与资本间的斗争,限制在有利于资本的范围内,并且经过几次革命,几个朝代,一直保持了半个多世纪,这说明当时封建君主的势力依然强大,B正确;制宪议会的内涵并未因为制定《霞不列法》而发生转变,排除A;《霞不列法》明显违背了自由平等的观念,而且这部法律被延续了很长时间,说明当时自由平等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排除C;《霞不列法》违背了《人权宣言》的内容,排除D。\n14.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理念做出的阐释:“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物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对此处“共和主义”的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近代美国共和政体是其翻版B.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制衡C.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是其实践D.近代最早代议制与其颇多相似【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近代美国共和政体不存在王政因素,故A项错误;“把一些事物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说明并没有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与材料“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物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不符,故C项错误;近代最早代议制是英国代议制,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与材料“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相符。议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是由贵族组成,下院由普选产生,与材料“同时把一些事物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塞罗15.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90540291906~191625261918~19352582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n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即可得出结论。16.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干中国民议会的相关禁令和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子女个人权利,体现了国家肩负起保护个人权利的责任,符合社会契约精神,故选B;个人意志与个人权利不能划等号,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权利的保护,A排除;材料主旨并未涉及男女政治地位的内容,排除C;材料中政府强制干预家庭和家族内部事务,显然是国家高于家族,排除D。17.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上表内容反映了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n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故选B;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因此不能说明其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排除A;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体现德国统一的影响,排除C;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D。18.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16至18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民扩张手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18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这说明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式,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19.《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个人的努力显然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n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20.如图是英国棉花进口量(按原产国分列的年平均百分比)数据分布图。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棉花出口刺激领土扩张B.殖民地是英国棉花进口首要区C.英国棉花进口即将面临危机D.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世界领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中英国棉花进口量数据可知,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占比越来越大,美国成为英国棉花进口的最主要国家,说明英国棉花进口结构逐渐单一,应对危机能力减弱。根据材料中"1856—186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即将在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美国棉花的生产和出口势必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英国的棉花进口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美国棉花出口与领土扩张的关系在图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从图中可知,英属西印度群岛进口棉花占比较小,而英国于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美国此后并非英国殖民地,B项错误;仅从图中英国的棉花进口数据,无法得出其棉纺织业规模世界领先的结论,D项错误。21.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众与政权的联系,它是代表普通大众的新政权,这体现了工人政权鲜明特征,故选C;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所以它很快就失败了,排除A;法\n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大革命时期就已被废除,这不是巴黎公社对历史的贡献,排除B;俄国革命20世纪才发生,故D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22.如表是1800年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主要人口情况统计表,由此推断西班牙人(西班牙本国出生)“克里奥略”(殖民地出生的白人)印第安人黑奴“梅斯蒂索”(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穆拉托”(白人与黑人混血)其它混血数量约30万人约300万人约1000万人约80万人无法统计无法统计无法统计从事行业政府官员矿山大农场、文化、教育等最底层工作最底层工作无法统计无法统计无法统计A.殖民地的白人都享有政治权利B.社会阶层固化客观上推动了美洲民族独立C.克里奥略是政治经济文化精英D.西班牙对殖民地的人口实际情况非常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主要人口情况,其中西班牙人及“克里奥略”数量庞大,且主要从事政府官宪、矿山农场、文教等重要行业,由此可知,“克里奥略”构成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故选C;殖民地的白人都享有政治权利,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社会阶层固化阻碍社会进步,且材料不能体现阶层固化,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西班牙对殖民地的人口实际情况的重视程度,故排除D。23.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n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了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A项是传统的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是思想方面的内容,不是前提,排除C项;D项是阶级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25.如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时期取得的部分成就列表,由此可知当时苏联领域成就自然科学瓦维洛夫的作物种类演化理论物理学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物理学库尔恰托夫设计制造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社会科学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n文学出现了高尔基、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A.制度优势的凸显B.初具争霸世界基础C.各领域均衡发展D.工业化的成就巨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自然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及文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主要和当时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有关,凸显的是制度优势,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各领域不可能均衡发展,C排除;材料不光是工业成就,D排除。故选A。26.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1930~1931年”说明这是经济危机期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说明纽约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说明吸烟者寻找昂贵雪茄的替代品,“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说明失业扩展到白领阶层。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在持续加深,故A正确;材料没有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的信息,故B错误;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C错误;福利制度在罗斯福新政以后逐步确立,故D错误。27.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n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祟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的态度,排除A;纽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美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28.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不再追随美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中对于“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显然是想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B正确;法国戴高乐的行为显然不是想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A错误;非洲的独立正好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相符合,显然不是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错误;材料中法国的此举显然不是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D错误。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两国对世界争霸的争夺B.意识形态的对抗C.雅尔塔会议致分赃不均D.国家利益的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D\n项正确;两国对世界霸主争夺的原因,同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一样,都是国家利益的冲突,A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对抗只是两国关系破裂的客观原因,并非主要原因,B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而非美苏的分赃会议,C项错误。30.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客观作用是A.有助于社会稳定B.激化了社会矛盾C.强化了劳资关系D.限制了社会消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A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而非激化了社会矛盾,B项错误;福利制度淡化了贫富分化而非强化了劳资关系,C项错误;福利制度发展而非限制了社会消费,D项错误。31.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运动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状况,根据这一原理,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而西方殖民者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殖民扩张找借口,认为欧洲白人是先进的人群,理应统治落后的亚非拉地区,这说明了近代自然科学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故A项符合题意;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是在19世纪,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是17,18世纪,故排除B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故排除C项;“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故选A项。32.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nA.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缺少对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C.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学术界关于冷战形成原因的五种观点,有的从苏联角度分析,有的从美国角度分析,有的从美苏双方角度等,这说明了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故选A;材料中“综合作用论”体现了对复杂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故排除B;历史研究并不会因为历史久远就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排除C;材料中“英国主动论”体现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故排除D。33.历史学家使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等词汇来表述A.新兴力量兴起B.多极化趋势加强C.欧洲走向联合D.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新兴力量起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多极化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走向联合”无关,排除C。34.1997年在IMF的主导下,韩国贷款救助计划中出现了诸如平衡财政预算、加强银行监管、关闭问题银行以及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等多种类型的经济政策,使韩国于1997--2001年进入了一个“IMF时代”。在举国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两年,韩国经济迅速恢复。材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中经济安全需加强多边合作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韩国度过危机C.金融危机使韩国无力接纳国际贷款援助D.国际贷款受援是必须接受不平等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金融危机时,在IMF(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导下,韩国通过平衡财政预算等经济改革,配合贷款援助,经济迅速恢复,反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韩国度过危机金融危机,B项正确;IMF\n在韩国实施贷款救助计划与经济安全、多边合作等无关,A项错误;使韩国无力接纳国际贷款援助与“IMF时代”“韩国经济迅速恢复”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际贷款受援“必须接受不平等条约”,D项错误。35.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A.物理学领域问题已全部解决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正处于经典力学流行时期,其被告诫物理学已经是完成的科学,而在1900年,即使量子理论已经由普朗克提出,但是开尔文依然认为后辈物理学家做的只是修补工作,这意味着当时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物理学向微观世界延伸,排除B;D错在“普遍”,当时量子理论刚刚提出,排除。36.据统计,1980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输送的援助资金是241亿美元,1989年约为64亿美元,到1995年约为10亿美元。有些国际非政府组织还帮助对方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在扶贫活动中逐步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这一现象A.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B.冲击了世界政治秩序的结构模式C.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扭转了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输送的援助资金在减少,但却转向了技术或技能方面的支持,这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以及在技术等方面,包括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无关,排除BC项;“扭转”的表述不符合现实,排除D项。37.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田中角荣认为世界已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他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其外交设想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促使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C.客观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D.导致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n【答案】C【解析】【详解】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说明其外交设想已经逐步脱离冷战而走向对话,这有利于缓和亚太地区的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C项正确;材料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无关,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日本提出“自主多边和平外交”的设想,没有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排除B;冷战到90年代才结束,排除D。38.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发展问题,说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故D正确;材料中主要说明联合国逐渐重视发展问题,不是多极化问题,故A错误;材料中强调联合国重视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时间是20世纪90年,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努力方向,还没有确立,故C错误。39.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世界贸易的法制化势在必行B.南北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C.美国主导二战后的世界贸易D.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答案】D\n【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期,世界出口方向中,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重减少,发展中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增多等,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D项正确;世界出口方向的变化不能说明世界贸易的法制化势在必行,A项错误;南北合作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在二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C项错误。4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历史的视角。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明”的益处反映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文明的角度,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则反映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全球的角度,带有全球的责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不是侧重于“辩证”的角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史实的考察而只涉及多角度认识历史,选项D错在“考察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史学研究•史学观点•观察历史的视角第Ⅱ卷二、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16分,43题12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n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很特殊的战场,这里汇聚了多国反法西斯部队。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录。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编撰的《中华民国军史》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英军作战保守,过河拆桥,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在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日军损失53000多人。利德尔.哈特认为,从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战场参战的总兵力达到60.6万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摘编自周渝《缅甸战场上的英国军队》(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中英两国历史著作对缅甸战场叙述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叙述产生差异的原因。【答案】(1)差异:中方认为中国军队是缅甸战场主力,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英方认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主力,英帕尔战役战果辉煌,中国远征军入缅专注保护滇缅公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2)原因:缅甸战场中英合作存在矛盾;史学著作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史著编纂者立场与史料选取的差异。【解析】【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得出:中方认为中国军队是缅甸战场的主力,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英方认为英军是滇缅战场抗日主力,英帕尔战役战果辉煌,中国远征军入缅专注保护滇缅公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缅甸战场中英合作存在矛盾、史学著作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史著编纂者立场与史料选取的差异等角度分析。42.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级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n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过程: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②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③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影响:①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沦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或有利于西方侵略中国);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发展(或客观上使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或西方思想文明传播进来)。(学生要从侵略和客观上的文明传播两个方面辩证看待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即可)(3)影响:①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②加速传染病(经济危机等)的传播,不利于各国经济安全。(学生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辩证看待全球化的影响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新航路开辟、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有关。根据所学结合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2)根据“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可知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使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发展(3)根据“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速传染病(经济危机等)的传播,不利于各国经济安全。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n材料1954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最严重的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1957年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派出国民警卫队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动用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占领”了小石城,保护黑人儿童入学。“小石城危机”爆发后,莫斯科电台在三个月内发布了160条批评美国的评论,大多都面向亚洲和中东。西欧的许多人对美国作为民主榜样的名声进一步受损感到惋惜。拉美的记者常常列举他们自己种族融合的传统,表达出更明确的批评立场。近东和远东的记者则对美国虐待少数民族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如首尔的《韩国日报》称美国的隔离问题成为世界有色人种对美国民主和美国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这些报道令艾森豪威尔政府大为沮丧。——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某一重大历史现象,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评述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信息: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执行并发生了“小石城危机”。现象:美国民权保障事业发展曲折且并非完美。评述: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载人民权保障条款,且存在保留奴隶制的“五分之三”条款等重大缺陷。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但种族隔离现象依然存在。二战后,“小石城危机”暴露出美国自由、平等观念的虚伪性。尽管在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下,黑人最终争取到了法律权利的平等,但种族歧视至今仍然是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示例2]信息:苏联莫斯科电台借“小石城危机”面向亚洲和中东批评美国。现象:二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形势严峻。评述: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步形成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冷战局面。苏联针对美国“小石城危机”的对外宣传,实际上是冷战在文化、舆论领域的延伸。可见,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是全方位的对抗,本质上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激烈竞争,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变化。\n(其他现象: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存在分权制衡的关系;二战后第三世界逐步崛起;二战后民权观念在世界逐步普及等。)【解析】【分析】【详解】信息:将材料进行分层,然后依据分层进行归纳提炼即可。如材料第一段讲述的是美国“小石城危机”的发生过程,为独立一层,由此我们可以归纳为“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南方许多州拒绝执行并发生了‘小石城危机’”。现象:所谓的历史现象指的是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故我们接下去只要透过提炼总结的信息做出简要的推导即可。如“小石城危机”的发生,其本质上折射的历史现象是美国民权保障事业的曲折发展及缺陷。评述:围绕推导出的历史现象,我们再结合所学史实进行简要说明即可。如我们在评述美国民权保障事业的曲折发展时,可结合1787年宪法、南北战争、小石城危机、自由民权运动等史实展开说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49 页数:22
价格:¥3 大小:1.2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