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兰州一中2021-2022-2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6种规格。《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长安的皇宫,面积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仅10个月时间建成。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摘自王南《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有删改)材料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n。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性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的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地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既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三: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想要真正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先去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来对建筑理念进行区分,然后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理念进行吸收。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之所以会有区分,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理念不能够完全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是传统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为现代建筑注入活力。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设计的相似、风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也才能够将真正地传统建筑带到众人面前,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够通过建筑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说,在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特点之后,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在传统建筑中,经常会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围墙,这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庸理念,比较重视内涵,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这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总是张扬、夸张,希望能够夺人耳目,忽视了建筑的内涵。中庸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主要应该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观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运用和内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协调,每个部分的建筑风格和整体建筑的风格必须是一致的。将中庸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可以让建筑既不过分浮夸高调,但也会让人眼前一亮,低调奢华有内涵。\n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时候就可以换,建筑的投资比较大,推倒重来成本较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优化。(摘自郗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近千年之遥,时光太久远,所以他的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B.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密码。C.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皇宫,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月就得以建成。D.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B.中国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没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C.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D.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B.“斗栱”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4.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进行简析。5.纵观三则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进行简析。【答案】1.B2.A3.A4.①全文是总分结构,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②二、三、四是并列段落,从天人合一、中庸、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解答了首段的问题。5.①建造上有成熟的法式: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②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文法”(风格和手法);③融合进了天人合一、中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时光太久远,所以……”原因分析错误,从整个材料一来看,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久远,更在于数据、概念难懂。\nC项,“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错误,应该是在于“建筑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D项,“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错,梁、柱、枋、檩、门等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运用这些构件建造时沿用的惯式、法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种类比国外多得多”错,文中没有进行种类的对比。用外国的文法典范,意在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也有自己的文法或法式。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A项,“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文法”。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分析材料三,首段“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提出问题,然后从“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三个角度回答问题,进行并列论证。全文呈总分式结构,层次脉络清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n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概括出答案第一点;根据材料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概括出答案第二点;根据材料三“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概括出答案第三点。【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男儿山从维熙曾经读过多少篇描写张家界的文章了。可能是出于笔者的孤陋寡闻,似乎没有读到过对这座奇山感悟出的奇想文字。文学是幻觉孕生的婴儿,如果失去了联想,就如同一只飞鸟,被折断了彩翼。一尊雕塑再美,也难以如生灵那般;山水的描述文字,不同于摄像机器,只是能拍摄下它的形影,而更为重要的,怕是要赋予它内在的生命象征。前年秋深,与一些友人共游了张家界的全部景观。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友人们各抒自我的独特感受时,我说:中国的名山大川不计其数,各有各的性格。黄山以其秀而驰名天下;华山以其险而使游者折服;五台、九华、普陀、峨眉以其禅佛之静,而陶冶来客之心境……唯张家界以其山势之挺拔伟岸,一根根石柱似要刺破天穹之戟,而使游客心旷神怡之余,感到人在戳天石柱之林面前的渺小和卑微。张家界着实是一座奇山。面对它的第一个直觉,使我想起了位于美国西南部的红石山。红石山与张家界群峰都是“仙人掌”状的峰峦组合,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红石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红色的;而位于湘西的张家界,更贴近山体自然的青灰色。但是它们的共同特色,就是山峦的组合多由拔地而起的石柱连接而成。因而在我的眼里,张家界的山具有男性阳刚之美,这在全国所有景观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真不知道,亿万年前当地壳运动时,在天崩地裂、地火岩浆形成造山的霎间,那些炽热的浆液,何以会凝聚成冲天的火柱而不塌落,致使它成为后世的山中之奇。我们在天子山缆车爬向它的最高峰时,俯身从缆车中下望,可见一座座高耸的岩柱,像是列队的武士,从眼下排队而过。这一瞬间,我首先想起来那些西安的兵马俑;仿佛那是秦时威严猛士,只把壳体留在了西安,而这里才是他们的灵肉。更加使人感到奇伟的是,在柱石光秃秃的头顶上,居然还能长出体态弯曲的松柏来,这真算是造物主的一大奇功。那形象颇有点像现代化战争中,那些身着迷彩服的大兵,头冠上盘戴着的绿色伪饰。\n因而张家界之美,可以归属于男子汉家族。那些戳天石柱,还让人联想到《斯巴达克斯》里的古罗马角斗场,他们赤裸着身躯,显示着女性永远也没有的男性神力。当我们从缆车上下来,站在它的脚下,再一次自下而上地仰望它的时候,似乎找到了人类的远祖“亚当”和神话中的“太阳神”;使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男人,都能在这面镜子之前,检查一下我们自己的身躯,是否也站得那么笔直。当然,那些游客中梦幻情峦的“夏娃”后代,更可以在这儿受到爱情的启迪——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嗲声嗲气的奶油小生越来越多,铁打的男子汉越来越少;那么你到这儿来寻梦算是来着了——这儿尽多彪悍的男性模特的标本。看过了张家界,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湖南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铮铮硬汉。毛泽东从湖南横空出世,演绎出一场震惊世界的中国革命。贺龙最早闹革命的地方,就在湘西山区,他在这山间驿路骑马夜行时,由于征程匆匆,竟然不知坐在他身后马背上的女儿捷生,从马背上坠马滚落草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贺龙主持西南军区工作时,才派人来湘西寻找他的这位宝贝千金。望着这一座座男儿山,我还想到了在庐山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大跃进后百姓疾苦的彭大将军,他一生宁折不弯,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这些留名于青史的一代伟岸雄才,使我对那些冲天石柱顿生敬意,因为正是这些堂堂的铁血男儿,给后来人留下一面自视的明镜,那些蝇营狗苟活在这人世间男人,面对这面明镜当汗颜到无地自容!我爱张家界。我更爱这些如剑似戟直戳天宇的山峦。2000年5月(有删改)文本二:散文的知性与感性(节选)余光中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一位作家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经半在其中,只要再能因景生情,随事起感,抒情便能奏效。不过这件事并非所有的散文家都做得到,因为写景若要出色,得有点诗人的本领,叙事若要生动,得有点小说家的才能,而进一步若要抒情,则更须诗人之笔。生活中的感性要变成笔端的感性,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声调。\n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篇作者就对原来读过的描写张家界的文章给予评议,认为这些文章对张家界的山缺乏奇想。B.美国的红石山,山峦的组合由拔地而起的石柱连接而成,呈“仙人掌”状。其石头为红色,与张家界的石头颜色不一样。C.文本一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结尾处独句成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张家界及张家界山峦的热爱。D.文本二认为,散文的知性与论文的知性并不相同,散文的知性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论文的知性往往要与感性交融。7.文本一为什么把张家界称作“男儿山”?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8.结合文本二,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散文的感性与知性的。【答案】6.D7.①张家界的山极具阳刚之美。②在孕育张家界景观之地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堂堂铁血男儿。③我们的生活中,嗲声嗲气的奶油小生越来越多,铁打的男子汉越来越少,社会需要“男子汉”。8.①文本一紧紧围绕张家界石柱进行描绘,用“一根根石柱似要刺破天穹之戟”“像是列队的武士”,令读者如临其景,充分体现了散文的感性之美。②文本一每每由景而生联想,由张家界联想到“美国的红石山”“西安的兵马俑”“古罗马角斗场”等,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对男性力量的赞美,对当今社会需要铁血铮铮的男子汉的呼唤,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知性之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而论文的知性往往要与感性交融”说法错误,原文说“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由第四段“因而在我的眼里,张家界的山具有男性阳刚之美,这在全国所有景观中,是独一无二的”可知张家界的山极具阳刚之美。由倒数第四段“看过了张家界,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湖南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铮铮硬汉”倒数第三段“这些留名于青史的一代伟岸雄才,使我对那些冲天石柱顿生敬意,因为正是这些堂堂的铁血男儿,给后来人留下一面自视的明镜”可知在孕育张家界景观之地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堂堂铁血男儿。由第六段“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嗲声嗲气的奶油小生越来越多,铁打的男子汉越来越少;那么你到这儿来寻梦算是来着了——这儿尽多彪悍的男性模特的标本”可知我们的生活中,嗲声嗲气的奶油小生越来越多,铁打的男子汉越来越少,社会需要“男子汉”。\n【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由文本二第二段“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可知感性之美写景、叙事令读者如临其景。第四段“唯张家界以其山势之挺拔伟岸,一根根石柱似要刺破天穹之戟,而使游客心旷神怡之余,感到人在戳天石柱之林面前的渺小和卑微”第五段“可见一座座高耸的岩柱,像是列队的武士,从眼下排队而过……在柱石光秃秃的头顶上,居然还能长出体态弯曲的松柏来……那形象颇有点像现代化战争中,那些身着迷彩服的大兵,头冠上盘戴着的绿色伪饰”,文本一紧紧围绕张家界石柱进行描绘,“一根根石柱似要刺破天穹之戟”“像是列队的武士”“身着迷彩服的大兵,头冠上盘戴着的绿色伪饰”,细致生动的描述令读者如临其景,充分体现了散文的感性之美。由文本二第一段“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可知知性包括知识与见解,而且跟感性交融。第四段“张家界着实是一座奇山。面对它的第一个直觉,使我想起了位于美国西南部的红石山”第五段“这一瞬间,我首先想起来那些西安的兵马俑……那形象颇有点像现代化战争中,那些身着迷彩服的大兵,头冠上盘戴着的绿色伪饰”第六段“那些戳天石柱,还让人联想到《斯巴达克斯》里的古罗马角斗场……似乎找到了人类的远祖‘亚当’和神话中的‘太阳神’”,由张家界联想到“美国的红石山”“西安的兵马俑”“古罗马角斗场”等,文本一每每由景而生联想,“使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男人,都能在这面镜子之前,检查一下我们自己的身躯,是否也站得那么笔直”“这些留名于青史的一代伟岸雄才,使我对那些冲天石柱顿生敬意,因为正是这些堂堂的铁血男儿,给后来人留下一面自视的明镜”,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对男性力量的赞美,对当今社会需要铁血铮铮的男子汉的呼唤,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知性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古诗阅读(本题共7小题,33分)材料一: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n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材料三: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材料四:读李斯传曹邺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①草空绿。[注]①“云阳”是李斯被处决的地方。后世戏曲、小说常用以称行刑的地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C.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D.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刑,中国古代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腰斩属于大辟之刑。\nB.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含有贬义,其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近。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囹圄,战国时期监狱沿用周制称为“囹圄”,从汉代开始,监狱始称为“狱”,一直使用到了元朝。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认为应“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的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D.姚鼐严厉批评了“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12.下列对材料四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端两句,给车加上三轮车毂,就能跑得很快。以车轮为喻,借具体物象来展开议论。B.三四句,一个“成”字,加深了诗的韵味,为后边的议论、感慨作了铺垫。C.五、六句,指责之情、讥讽之意已十分明显。“自戮”是他多行不义的必然结果。D.全诗以李斯的悲惨下场作为结束,以景结情,具有“韵外之致”,引人深思。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2)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3)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14.材料二中,李斯两次“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15.“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为材料四全诗主旨,深刻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9.A10.B11.D12.A13.(1)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帝国的,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2)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埋没)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论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3)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而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谋求富贵,招致天下的混乱。14.\n①第一次:李斯与关龙逄、比干和伍子胥相比,叹息虽尽忠而死,但效忠的对象都是昏君,死也是理所当然之事。②第二次: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五刑,腰斩于市,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的关键。15.形象性:运用比喻的手法用“一个人的手难以遮住天下人的耳目”来体现“一个人做事欺瞒不了天下人”的观点,不仅锋利机警而且妙趣横生。深刻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加强专制主义统治,另一方面又企图遮掩其罪行。【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案”,动词,审讯,审理,宾语是“丞相狱”,“丞相狱”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狱”,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C。“责”是动词,宾语是“斯与子由谋反状”,“状”是中心词,“斯与子由谋反”是“状”的修饰语,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含有贬义”错误,黔首不含贬义,是秦代对平民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故名。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误,由“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可知,作者批评李斯的“趋时”,鞭挞阿附邀宠之风,并非“同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A.“就能跑得很快”错误,由“本图行地速”可知,是原本的意图是使车跑得快,并非“就能跑得快”。故选A。【13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资”,资助;“益”,增加;“内”“外”,在内,在外;“自虚”,宾语前置,虚自,削弱自己的国家;“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在诸侯中结怨。(2)“仕”,做官;“进”,升官;“隐”,遮蔽,埋没;“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非”,错误。(3)“虽”,虽然;“易”,改变;“富贵之谋”,宾语前置,谋求富贵;“贻”,招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先看第一次。结合“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可知,李斯将自己和关龙逄、比干和伍子胥相比,这三者“岂不忠哉”,但最终“不免于死”,因为他们效忠的对象都是昏君,所以死也是“宜矣”。再看第二次。结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可知,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要处以腰斩之刑,他和儿子感慨“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感慨功名利禄并不是人生幸福的关键。【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主题的能力。结合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深刻”和“形象”两个角度分析这一主旨句。“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字面意思是只手难以遮住天下人的眼睛,结合前面“欺暗”“欺明”可知,这里使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李斯伙同赵高篡改秦始皇遗命,废长立幼,以及种种欺君、欺天下之事,,最后自己也无好下场,阐明谎言终究有一天是要被揭穿的,生动形象体现一个人做事欺瞒不了天下人这一观点,体现形象性。接着分析深刻性。诗句表面写“一人手”,实则是说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想要以一人的意志钳制天下悠悠众人;表面写“掩天下目”,实则是说封建统治者想要掩盖自己的罪行。体现主旨的深刻性。参考译文:材料一\n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入秦,这正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当宝物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节选自姚鼐《李斯论》)(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夜气清冷,不免有几分萧条和冷落,但诗人的气概丝毫不减,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心神毫无动摇。(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告诉君王只有不拒绝“众庶”才能彰显其贤德。(3)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诗人直接抒情,登高远眺,凭吊古迹,追述往事,对六朝兴亡不免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4)在《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杜丽娘眼中的后园繁花似锦、绚丽繁茂,但如此美景终也有惨败破落的一天。【答案】①.短发萧骚襟袖冷②.稳泛沧浪空阔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④.故能成其大⑤.河海不择细流⑥.故能就其深⑦.千古凭高对此⑧.谩嗟荣辱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⑩.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骚”“谩”“嫣”“颓”。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着未知的神秘,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既然如此,为何还要   呢?不如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去体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与快乐!李氏青莲,曾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只因“使我不得开心颜”,告别了繁华的都城——长安。但心中那份“   ”的志向,让他并不气馁,他游历四方,挥洒豪情,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如果他当初不走出官场这个限制他才华的“圈子”,何来“诗仙”之美名,怎会留下传诵千古的美妙诗句呢?(  )。日裔美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童年时内心充满了无限的   ,常会给自己提出只有孩童才问的   的问题,比如“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鲤鱼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等。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他开启了对未来探索的大门。最终他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畏葸不前 天涯何处无芳草 遐想 昏昏然B.墨守成规 天生我材必有用 遐想 傻乎乎C.墨守成规 天涯何处无芳草 憧憬 昏昏然D畏葸不前 天生我材必有用 憧憬 傻乎乎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B.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走出这个圈子,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C.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这个圈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D.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n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B.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他开启了对未来探索的大门。C.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D.正是这份幼稚,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答案】17.B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墨守成规: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本处根据后文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所以选用“墨守成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是指大千世界机会很多,不要过分注重于某一件事儿而不知变通;二是指男女之间没有必要死守一方,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很多。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本处是说李白的志向,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根据后文加来道雄常会给自己提出许多的问题,所以童年时的加来道雄内心充满的是对世界的思索,选用“遐想”。昏昏然:形容一个人做事糊涂,不明事理。傻乎乎:糊涂无知或憨厚老实的样子。本处是说孩童提出的看似非常幼稚的问题,所以选用“傻乎乎”。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前文说法到李白走出了限制自己才华的“圈子”,所以衔接前面,本处应该是先说走出圈子,排除B、C;接着说走出圈子的意义,应该先“看到”小范围的自我转变,再“感受”到大范围的外界的不同,排除A。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n原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对应“幼稚”,应该先衔接“成人”,再是“物理学家”。二为结构混乱,“他开启了对未来探索的大门”结构混乱,整句话的主语为“正是这份幼稚”,而这句话的主语是“他”,暗换主语导致了句子结构混乱,应改为“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全部修改正确只有选项C。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①___________,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②__________,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75%,该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③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②.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③.无法进入细菌内部杀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句承前主语是“酒精”,是介绍酒精“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杀毒的过程,结合后一句“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中的“也”可知,前面应是说使什么“失去生物活性”,再结合语段第一句中“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可知,应是使“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第二处,由分号前面“工业酒精”以及下一个分号后的“医用酒精”可知,此处是介绍“白酒”,结合后面“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可知,此处是说“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第三处,材料最后一大句是说明医用酒精浓度与杀菌效果的关系,此处是说“浓度过高”时的情况,结合前面“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可知,后面是说结果,即“无法进入细菌内部杀菌”。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66\n年来蝉联冬奥男单花滑冠军第一人的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上选择挑战超出人类体能极限的4A超高难度动作,而这意味着有可能放弃冬奥三连冠。他说:“已看淡所有的荣耀,不在意比赛胜负,挑战不完美并不重要,突破自我、拼尽全力的人生才更厚重。”材料二: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材料三:信仰比生存重要,品格比外貌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而不知轻重者,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有时候影响结果的,又看似很轻,其实很重。所以我们唯有在不断自省中知轻重,才能知急缓进退。看清孰轻孰重,是一种大智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与人生发展,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人生中的轻与重”主题演讲活动。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那些关于轻与重的权衡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些关于轻与重的权衡”。我始终认为:挑战超出人类极限的4A,固然是蝉联冠军的羽生结弦“独孤求败”式的演出;但在冬奥男单花滑史上史无前例的三连冠的诱惑面前,仍能对热爱有最纯粹地追求,羽生结弦的选择闪耀的是人生的大智慧:重重地摔倒,是把荣耀“轻轻”地放下;轻轻地跳起,是“重重”地践行对梦想的承诺。我始终认为:轻,是结果,是生存,是名利……重,是过程,是梦想,是信仰……轻与重的权衡,关乎的是人生的态度。轻与重的权衡后是“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的超然与热爱。2008年,五千年文化绝美,那是属于北京的夏天,也是属于张艺谋的夏天。当奥运再次与北京相遇,是淡然旁观,还是继续挑战?轻与重的权衡后是张艺谋对名与利的超然,是张艺谋对导演事业的热爱。于是,我们才看到了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的胸怀与浪漫。我不是张艺谋,但人生的旅程中,我必然有我的事业,也期待着属于我的成就,我一样可以把热爱“重重”举起,把名利“轻轻”放下。轻与重的权衡后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然与胆魄。\n2003年,非典,“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是钟南山在病理、传染性尚不明确前就做出的承诺;2020年,新冠,那个疲惫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前往武汉的列车上。个人的生命和苍老的身躯很轻,可一个人的身份和肩上的责任很重!“在病毒中逆行,为所有人拼命”,轻与重的权衡后,是白衣执甲,是国士无双。我的生命本轻如鸿毛,但我的使命可以重如泰山。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一样可以把责任“重重”举起,把自己“轻轻”放下。轻与重的权衡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与执着。一个女人和一座大山,一名校长和一群女孩。“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张桂梅的播种是“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是播下一粒种子,是打开一扇门,是铺就一条路,是给未来以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轻与重的权衡后,是眼前的病痛很轻,是孩子们的明天很重。我愿踏踏实实地开拓,不浮躁短视,不急功近利。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一样可以把未来“重重”举起,把“眼前”轻轻放下。所以,我始终认为:梦想当然重于名利,信仰当然重于生命,轻与重,本无需权衡;那些关乎人生态度的选择,其实也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中,第一则借羽生结弦力求突破自己,不再重视金牌的选择,彰显了羽生结弦心中的“轻与重”。材料二借鲁迅的话,指出了体育赛事上轻成绩,重在参赛者坚持完成比赛的体育精神和观众重其精神轻其成败的态度。材料三则在孰轻孰重的辨析中,指出了信仰、品格、成长等内在比外在要重要的事实,并由此得出能看清孰轻孰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由此可知,这里的“轻”与“重”是相对的,“轻”可以指不重要的、次要的,如名利、地位等;“重”可以指重要的、主要的,如责任、义务、亲情、民族大义等。有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有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因此,在讨论“孰轻孰重”时,应该要指出哪些是值得我们“重”的事物,哪些是需要“轻”的东西。比如孟子的舍生取义,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轻视、舍去一些事物(如外在的浮华、名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如人格的独立、心灵的自由、他人的尊重等)。而其中的评判标准,就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立意:1.把握人生关键,明辨孰轻孰重。2.明辨轻与重,赢得无悔人生。3.心系家国重担责,无愧本心轻得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55:34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1.0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