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打靶试题(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潍坊四中高三语文打靶试题(二)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这样的诗句多得很。像“凿翠开户牖”(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材料二:虚无之美是古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中国文化重视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园冶·园说》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张宣题倪云林画《溪亭山色图》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轼《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上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而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如苏州藕园主体建筑名“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以抒写园主夫妇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而甘愿在城弯草堂白屋过清苦生活的美好感情;园中“听橹楼”和“魁星阁”是由阁道连通的两座小楼,一楼一阁,互相依偎,恰似一对佳偶,与“藕”合意。同样是旱船,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所提示的内涵却不同,耐人咀嚼。私家园林的旱船,或名“不系舟”,象征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人生,若漂浮不定没有拴系的小船,宣扬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名的人生境界;或曰:“涤我尘襟”,反映隐逸尘世、洁身自好的清高意趣;或取宋欧阳修“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意叫“画舫斋”;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或径以“小风波处便为家”“不波小艇”等呼之,视官场为险途,表示明哲保身,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们的价值理想。颐和园的旱船“清晏舫”,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清晏”,表示国泰民安,顺从帝皇之心,有颂圣意味。寺庙园林中的旱船,则有超渡众生到彼岸世界去的宗教含义。如苏州天池山寂鉴寺旱船,取佛教“慈航普渡众生”意。中国园林的文化美主要体现在桥与亭上。园林中的桥,除了它的实用性外,还是人生戏剧的各种转折中最富特征的文化装置,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既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难关,也象征走上通途的希望和机遇,是危险与希望丛生之途。而园林中的亭,因为可供文人雅士品茶弹琴、饮酒赋诗、观景赏心,遂逐渐成为风雅的象征。亭以圆法天,以方象地,以八卦数理象征阴阳象征秩序。建筑殿堂的天花板上往往绘有彩绘和藻井图案,它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汲取世界各国的园林建筑的养分,促使中国园林建筑的高度发展,其中圆明园就是中外建筑技术合作的杰作。园林建筑技术交流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园林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作为国人、建筑师则应吸收、借鉴并发扬光大,不至于使之淹没。(节选自胡捷《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供人休憩,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是为了居人,要有其他功用,它必须可游,可行,可望。B.颐和园乐寿堂的每个窗子都像一幅小画,而且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窗子,所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C.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比如,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D.私家园林的旱船,或名“不系舟”,象征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人生,若漂浮不定没有拴系的小船,宣扬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名的人生境界。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对园林进行空间的艺术处理上,“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处理好“望”,人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富的美的感受。B.东西方对美的欣赏体现不同的民族特点,关注中国园林艺术的空间美领域,有助于理解中国民族的美感特点。C.天坛中那个祭天的台面对着虚空的天穹以整个宇宙为自己的庙宇,体现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美学内涵,即虚无之美。D.中国园林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一枝独秀,就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一样,成功抵御了外来文明的侵蚀,保持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纯粹。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A.从颐和园望去,玉泉山上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B.《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园门、假山、墙垣等,使园中景物丰富多变,这是“分景”。C.“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这是“镜借”。D.“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诗句),这是隔景。4.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的?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概括。5.沈复曾在《浮生六记》中说,中国园林建筑“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D2.D3.D4.①以“可望”的方式来获得空间美感,运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丰富空间美感;②在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的互相渗透中呈现虚实之美;③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意境美;④借助桥与亭来体现文化美。5.①“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是指从一个小空间可观大空间之景:比如“山色湖光共一楼”,山与湖这样的大空间之景被吸收进一楼之中;再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时空。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指在真实的园林建筑之景中融合了丰富的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比如“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这些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寓于这些建筑本身,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生活美境界之中。【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但它不是为了居人”错误,原文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B.“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窗子”错误,原文是“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选项说法改变了观看的位置。C.“还没有发现”错误,原文是“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保持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纯粹”错误,中国园林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园林建筑的养分,而且圆明园就是中外技术合作的杰作,所以用“纯粹”一词界定不当。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做法。“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不是隔景,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在诗人杜甫的感觉里,人、建筑和大自然浑融而亲密。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可知,以“可望”的方式来获得空间美感,运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丰富空间美感;根据“虚无之美是古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中国文化重视虚无之美”“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可知,在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的互相渗透中呈现虚实之美;通过“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可知,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意境美;根据“中国园林的文化美主要体现在桥与亭上”可知,借助桥与亭来体现文化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可知,“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是指从一个小空间可观大空间之景。比如“山色湖光共一楼”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还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根据材料二“虚无之美是古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中国文化重视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上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概括可得出第二点答案。(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两平方米麦苗张中杰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北方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又冷。丈夫病故,刚过“五七”,田婶倚门抽抽噎噎地哭泣,来接田婶入城的儿子不知所措。直到儿媳灵机一动,小声嘟囔说租来的车一天五百,她才止了哭,拎着包袱跟着儿子上了车。老家老屋隔壁住着鳏夫壮叔,瓜田李下,儿子担心村子里人嚼舌头根子。田婶住进儿子家第一天,就把儿子雇的保姆赶跑了。田婶刚开始饭菜做的也可以,蒸馒头、手擀面,透着农家的香甜,让久居城市的儿子儿媳小两口吃得津津有味。可不到半月,粥常熬煳,菜非咸即淡,让儿子媳妇直皱眉头。城里房子像鸽子笼,邻居们也不常往来,哪像在乡下大宽大地,来个亲戚赶上自家没人,邻居都把客人给招待了。田婶心里有点儿莫名的失落。城里不知季节变换。这里的花草树木让她陌生,与老家的槐树皂角树仿佛不在同一个世界。她突然想种麦子了。从小长大,那足足十亩的麦田,带给她多少快乐。弯腰割麦,装车拉麦,上场碾麦,晒麦扬麦,装袋入仓,满满当当的都是勒入骨髓的记忆。儿子买了大冰箱。要扔掉长方形的白塑料泡沫包装,两个多平方米的塑料泡沫让田婶眼前一亮,一把紧搂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似的。田婶从外面广场边的花池里背来两袋土,用手把小土疙瘩捏碎,用浇花壶淋上水,算是整好了麦田。儿子善解人意,从超市买回了麦种。田婶一见笑了,这分明是去了皮的麦仁,熬粥喝的,哪是麦种呀。她自己一声不吭,悄悄坐公交回家了。“你看东院你壮叔家的麦种多欢实呀!”田婶捧着溜圆的黄麦种,像是对儿子说,也像是自言自语一个人乐呵。撒上麦种,喷上水,望着两平方米的麦地偷偷乐。忙完一日三餐,田婶的世界只属于阳台上的两平方米麦子。麦苗从冒头到露尖再到青乎乎地疯长,抽穗。冬去春来。五月,即将满仁的麦穗溢满清香。她全身每个毛孔都透着熨帖和舒畅,连走路都轻快地哼着歌。周六早上,田婶因贪觉晚起了会。见媳妇在厨房捣鼓,里边传出麦仁的醇香。她急步跑向阳台,青黄的麦秆上齐刷刷的空着。毕竟媳妇不是自己亲生的,她没吱声,心里堵得慌,一口饭也没吃,关上门哭了。壮叔从乡下又捎来麦种。田婶仍然在阳台种麦子。眼见又抽穗了,她这回看得更紧了。一天,她去超市买菜回来。多日不来的女儿来看她,见阳台上的麦苗,意外惊喜。用剪刀剪了麦头,用清水冲洗了放豆浆机里磨了青麦汁,说是去脂减肥好东西呢。田婶越发郁闷了。儿媳妇不是咱亲生的,女儿可是贴心小棉袄呢,不问青红皂白,这还是麦苗子呢!不给老娘打个招呼,说割就割了。女儿见自己犯了弥天大错,生怕落了不孝顺的名声,低眉顺眼一个劲儿讨好她。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第三年,麦子快熟时,田婶把阳台门加了把锁。眼见肥嘟嘟的麦穗沉甸甸地几乎倒伏,田婶心想这回可是个丰收年,心中又一次溢满甜蜜。可是儿子儿媳出去旅游,她去闺女家小住。阳台窗户忘关了,回家时麦子七零八落,倒伏一片,许多成了空壳儿。一只正在贪婪啄食的小麻雀被她堵住。田婶喂养,麻雀不吃不喝,望着窗外;另一只麻雀飞进来,像要救同伙儿出去。喂它们没两天都打蔫儿,田婶只好开窗把雀儿放飞。田婶做好一桌子好饭,告诉放学归来的外孙,她回乡下还壮叔种子钱了。春节,儿女回老家,看到母亲精神饱满,听到母亲独有的笑声,在阳光下久久回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田婶来到城里后一开始饭菜做得还可以,后来“粥常熬煳,菜非咸即淡”,其实这是她思乡心切,有意为之。B.住在城里的田婶突然想种麦子了,是因为麦田给予了她很多快乐,麦子充满了她的回忆能让她的精神找到寄托。C.田婶三次种麦子,前两次未成熟就被儿媳、女儿给采收,可以看出两代人生活观念虽有冲突,但对麦子的喜爱之情是一致的。D.结尾借田婶在阳光下久久回荡的笑声,揭开了田婶一直种麦子的主要原因:田婶对生活在乡下壮叔的眷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北方的冬天来得又早又猛又冷”渲染了环境氛围,烘托了田婶因丈夫故去的悲伤的心情。B.当田婶看到儿子买冰箱的白塑料泡沫时,“一把紧搂在怀里”,一个“搂”字运用细节写出了田婶的喜出望外。C.儿子买麦种却错买了麦仁,既突出了儿子对耕种生活的陌生,又引出下文田婶回老家的取麦种的情节。D.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田婶种麦子是一条线索,而壮叔送麦种则是另外一条线索,两条线索并行。8.小说结尾部分关于麻雀的情节,看似多余,实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此小说取材平常但也能体现出“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的特点,从小小的两平方米的麦苗里我们能读出什么呢?依据文本谈谈你的感悟与理解。【答案】6.B7.D8.①交代了麦穗成空壳的原因,照应上文;②麻雀被困与田婶的处境相似,具有象征(暗喻)意味;③麻雀搭救同伴,触动田婶,为下文田婶回乡下还壮叔种子钱做铺垫。9.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两平方米麦苗虽小,却让我们读出了:①两代人对土地农耕的情感差异;②两代人生活观念的冲突;③应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有意为之”理解错误,应为内心失落导致的心不在焉。C.“喜爱之情是一致的”错误,田婶喜爱麦子缘于农民对麦子的深厚情结;而儿媳、女儿喜爱麦子只是原因其食用和减肥的需要。D.“田婶对生活在乡下壮叔的眷恋”错误,应是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眷恋。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田婶种麦子是明线,而壮叔送麦种是暗线,两条线索并非并行,而是互相补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结合前文“阳台窗户忘关了,回家时麦子七零八落,倒伏一片,许多成了空壳儿”可知,麻雀的出现,交代了麦穗成空壳的原因,照应上文。结合“田婶喂养,麻雀不吃不喝,望着窗外”“喂它们没两天都打蔫儿”可知,失去自己天地的麻雀是失去乡村生活环境的田婶的象征。结合“另一只麻雀飞进来,像要救同伙儿出去”“田婶只好开窗把雀儿放飞”可知,麻雀搭救同伴,触动了田婶,为下文“田婶做好一桌子好饭,告诉放学归来的外孙,她回乡下还壮叔种子钱了”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意蕴的能力。依据“从小长大,那足足十亩的麦田,带给她多少快乐。弯腰割麦,装车拉麦,上场碾麦,晒麦扬麦,装袋入仓,满满当当的都是勒入骨髓的记忆”“两个多平方米的塑料泡沫让田婶眼前一亮,一把紧搂怀里,生怕别人抢走似的。田婶从外面广场边的花池里背来两袋土,用手把小土疙瘩捏碎,用浇花壶淋上水,算是整好了麦田”“撒上麦种,喷上水,望着两平方米的麦地偷偷乐”“忙完一日三餐,田婶的世界只属于阳台上的两平方米麦子。麦苗从冒头到露尖再到青乎乎地疯长,抽穗。冬去春来。五月,即将满仁的麦穗溢满清香。她全身每个毛孔都透着熨帖和舒畅,连走路都轻快地哼着歌”等内容可知,两平方米麦苗承载的是田婶浓浓的乡村情结,她对麦子的喜爱是勒入骨髓的,而对比儿子、儿媳、女儿可知,两代人对土地农耕的情感是不同的。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依据“周六早上,田婶因贪觉晚起了会。见媳妇在厨房捣鼓,里边传出麦仁的醇香。她急步跑向阳台,青黄的麦秆上齐刷刷的空着”“多日不来的女儿来看她,见阳台上的麦苗,意外惊喜。用剪刀剪了麦头,用清水冲洗了放豆浆机里磨了青麦汁,说是去脂减肥好东西呢”“这还是麦苗子呢!不给老娘打个招呼,说割就割了”可知,在田婶心里,吃麦苗是非常可惜的,要等它长出麦穗、丰收才是对的;而儿媳和女儿看重的是麦子的食用和减肥功效。由此可见两代人的生活观念是不同的。“城里房子像鸽子笼,邻居们也不常往来,哪像在乡下大宽大地,来个亲戚赶上自家没人,邻居都把客人给招待了。田婶心里有点儿莫名的失落”“撒上麦种,喷上水,望着两平方米的麦地偷偷乐”“她全身每个毛孔都透着熨帖和舒畅,连走路都轻快地哼着歌”,通过田婶前后心情的对比可知,两平方米麦苗虽小,但是这是田婶精神的寄托,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光武帝)建武二年二月,壬子,以太中大夫京兆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秋,贾复南击召陵,平之。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姊子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出迎于道,称疾而还。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贾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冬,十一月,赤眉暴乱三辅。帝乃遣偏将军冯异讨之,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C.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D.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始于西周,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西汉末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明清时期,大司空还成为工部尚书的别称,掌管营造工程事项。B.顿首,即叩首。行顿首拜时,施礼者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在古代九拜礼中它是最隆重的礼节。C.更始,是公元23年建立的玄汉王朝,由绿林军“更始将军”刘玄掌权执政。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D.元元,跟黔首、布衣、庶民、小人一样,都是对百姓的称呼。唐代诗人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中“黎元”也可以这样解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推荐桓谭,希望他以忠正之音引导皇帝,但他却奏出奢靡之音,让皇帝沉溺于其中,宋弘因此而不满,他后来再见到宋弘就局促不安。B.寇恂因为严厉执法而与贾复产生了矛盾,贾复声称要杀了寇恂,寇恂则以蔺相如为榜样,把国家之事放在首要位置,不与贾复相互争斗。C.在执金吾军进入颍川时,寇恂在家储备了大量酒醪,出门在路边迎接,当贾复想要带兵追赶他时,官兵都喝醉了,无法执行他的命令。D.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偏将军冯异以光武帝的告诫为指导方针,率领大军向西征讨,平定地方,安抚百姓,所到之处,群贼大多投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部将杀人,颍川太守寇恂捕得,系狱。(2)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14.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借“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表达了对光武帝怎样的态度及原因。【答案】10.D11.B12.C13.(1)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2)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14.态度:赞美光武帝。原因:说明光武帝的用兵思想和周武王的用兵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传布威德,安抚百姓。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健斗”的意思是“善于作战”,“诸将非不健斗”语意完整,虚词“然”表示转折,放在句首是断句的标志,故应在“然”前面断开,排除A、B。“念自修敕”的主语是冯异,所以不能在“士”前断句,否则“士”就成了句子的主语,与语意不合,且“吏士”应为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念”前断句。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顿首……在古代九拜礼中它是最隆重的礼节”说法错误。“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对君的隆重大礼。“顿首”轻于“稽首”,是下对上或平辈间的敬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寇恂在家储备了大量酒醪”说法错误,从原文“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可知,寇恂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而且后来又称病回府。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抓获;“系”,关押;“狱”,监狱。(2)“营保降者”,定语后置;“讨”,讨伐;“渠帅”,首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关于司马光对汉光武帝的态度,从文中“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中“岂不美哉”可知,司马光对汉光武帝持赞美的态度。至于原因可以从“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可知,司马光认为光武帝的用兵思想和周武王的用兵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传布威德,安抚百姓。这一做法是其爱民的表现。参考译文: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建武二年二月壬子这天,任命太中大夫京兆人宋弘担任大司空。宋弘推荐沛国人桓谭担任给事中,光武帝命令桓谭弹琴,喜爱他奏出的浮靡的音乐。宋弘听说这件事后,不高兴;等到桓谭出宫,就穿着朝服在府上正襟危坐,派官吏召桓谭。桓谭到了,宋弘不给他席垫(座位)而责备他,桓谭叩头认错;过了很久,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会聚群臣,让桓谭弹琴,桓谭见到宋弘,失去其常态。光武帝感到奇怪就问他,宋弘离开坐席摘下冠帽道歉说:“臣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以忠正之音引导皇上。可是他却让朝廷沉溺和喜欢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这是臣的罪过。”光武帝变了脸色,向他表示歉意。秋天,贾复向南攻击召陵,平定了召陵。贾复的部将杀了人,颍川太守寇恂抓捕到这个部将,关进监狱。此时还处于国家初创时期,军中的人犯了法,大多予以宽容,寇恂则在市场上处死了这个部将,贾复认为这是耻辱,军队返回时路过颍川,对身边人说:“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了他!”寇恂知道了这个计划,不想与其相见。他姐姐的孩子谷崇说:“我是将领,能够带剑传奉在您身旁,突然有了变故,足够抵挡。”寇恂说:“不能这样,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于是下令属县准备丰盛的食物,备足酒醪;执金吾军队进入州界,每个人都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出去在路上相迎,又称病回府。贾复带兵想要追赶他,可是吏士都喝醉了。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就征召寇恂。寇恂到了,被引见给光武帝;当时贾复已经先在座位上,想起来回避他。光武帝说:“天下尚未平定,两虎怎么可以私下相斗!”于是两人相并而坐,极尽欢乐之情,然后一起坐车出宫,结成好友而离开。冬天十一月,赤眉军在三辅地区横暴作乱,光武帝就派遣偏将军冯异讨伐他们,光武帝告诫冯异说:“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乱,生灵涂炭,百姓无所依靠,无处诉苦,将军如今奉令讨伐那些不法之徒,那些投降的营寨,遣送他们的将领到京师来;遣散百姓,让他们经营农桑;毁掉他们的营壁,不要使他们重新聚集。征伐不一定非要攻地、屠城,关键是平定地方、安抚百姓啊。众将并非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喜欢虏掠。你本来就能统领吏士,时时要想到谨慎不超越规矩,不要让郡县的百姓感到痛苦!”冯异叩头接受命令,引兵西进,所到之处传播威望和信义,群贼大多投降。臣司马光说,从前周人称颂武王之德说:“宣扬令人怀念的美德,我所到之处只求安定。”说的是王者的用兵意图在于传布兵威与德行、安抚百姓罢了。光武帝之所以夺取关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赞美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永乐殷尧藩明府雍陶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首联的“古县”既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又与颈联的“百里”相照应。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C.颈联用“骥”和“鸡”来喻指殷尧藩,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16.有人认为末句“佳句多从阙下闻”包含安慰劝勉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能创作“佳句”,是作者对殷明府才华的肯定,也是一种安慰;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说明殷明府的诗名已经在京城传播开来,亦是一种赞扬与安慰;由此印证了诗人之前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含有劝勉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用……‘鸡’来喻指殷尧藩”“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错,“九霄终自别鸡群”意思是殷尧藩非凡物,终当鹏飞九霄,与凡鸡不同。并非用“鸡”来此喻指殷尧藩;此句蕴含的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自信和对他未来可期的美好祝愿。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安慰劝勉”来分析。“佳句多从阙下闻”是承接上句“相思不恨书来少”而来,为何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原来诗人经常从“阙下”听到其佳句。能创作出“佳句”,表明殷尧藩确有才华,这对于一直关爱他的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而“阙下”代表帝王所居的宫廷,这里指京城。诗人经常从京城听到殷尧藩创作的佳句,说明殷尧藩的诗名已在京城传播开来,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安慰。此句也表达了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此句又与颈联“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呼应,诗人一直认为殷尧藩是千里马,这小小县城容不下他;诗人认为他终有一天会离开“鸡群”而鹏飞九霄,得到重用;果然殷尧藩的名气已经在京城传开,这也印证了诗人前面的判断:殷明府未来可期,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此句其实是勉励殷尧藩好好努力,未来定会大展宏图,含有劝勉之意。(三)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凡事都有一定的边界与限制,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结束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鱼我所欲也》中,“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②.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淇”“隰”“泮”“座”“州”。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自古至今,是每个人心中深深藏匿的那一粒珍珠,且带有体温。因为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所以一触让人动容的,是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乡愁,历来是的一种诉说,是永不能治愈的病症。突然有一天,被人呼为异乡客,或游子时,才明白,那一脉黛青色的山峦,离我远去,已变得如梦似幻,如同山上出现的,远方城市的倒影,以及移动中的,都早已变为往事。清夜里,随我而眠的,只有两行浅浅的思乡泪。于是,千里万里,奔回故土,急切地去寻亲寻根。当远远望见那一脉黛青色的山峦时,心似乎圆润了,然而,顷刻间又破碎了。因为,为我升起那一缕,招魂般炊烟的,已非我身着长袍的白发慈母;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印着胎记的饸饹面,不再香香地在等我。于是,故乡这个词汇,开始在记忆里模糊起来,有一种的忧伤,随之刺痛心肺。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言不尽意空中楼阁摩肩接踵猝不及防B.言不尽意海市蜃楼车水马龙突如其来C.言不达意空中楼阁车水马龙猝不及防D.言不达意海市蜃楼摩肩接踵突如其来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所以一触让人动容。B.一触让人动容的,是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因为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C.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一触让人动容,是因为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D.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是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所以一触让人动容。20.仿照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完整,表达主旨、句式与原句基本一致。【18~20题答案】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答案】18.B19.C20.示例:那一脉青黛隐隐的,含着眷恋的山峦,不再痴痴地在等我;那一树落英纷纷的,存着美梦的梨花,不再美美地在等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根据语境,这里要表达的是乡愁是说不尽的,言语难以全部表达的,而不是表达不准确,故选“言不尽意”。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根据语境,“那一脉黛青色的山峦”并非“空想”,而是“我”对故乡的具象化回忆印象,故选“海市蜃楼”。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根据语境,此处要填一个名词性短语,故选“车水马龙”。突如其来:突然到来;突然发生。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此处“忧伤”不是具体的事情,是抽象的情感,故选“突如其来”。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前文论述的是“故乡”,为衔接前文,应该把“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放在首句,方能连贯;而后文提到“乡愁”,故应把含“乡愁”的句子放到最后。二为主客颠倒,“一触让人动容的,是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应是“一触让人动容”的主语,而不适合做宾语;故应调整为“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一触让人动容”,最终调整为“那些有关故乡的古典诗词,一触让人动容,是因为心中藏有乡愁的缘故”。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首先确定例句句式,“那一……的,……的……,不再……地在等我”。其次确定例句中应描写的对象,语段讲述的是乡愁,例句中选择的“饸饹面”,是寄托乡愁的具体物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乡的印象,选取一些适合描写的事物,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修饰,并在“地在等我”前加上适当的叠词。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如在文中寻找,可是“那一脉”“青黛隐隐的”“如梦如幻的”“山峦”;在自己印象里找,可以是故乡的炊烟、树木、花草;亲人长辈的衣襟、叮咛、目光等。尽量让数量短语、四字短语和叠词的结构与原句一致,并呈现出诗意美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此次任务中,()。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返回舱的整个飞行过程都离不开惯性导航设备。该设备精准测量飞船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为宇航员准确返回着陆场提供关键数据信息,助力飞船成功进入返回轨道,确保飞船精准落地。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护航返回舱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主伞生产过程复杂,加工要求极为严苛。“航天绣娘”们“用心缝好每一针”,确保了96根径向带长度一致、线迹松紧度一致,保障航天员安全落地。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返回舱接近地面时,仍以近9米/秒的速度下降。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必须进一步降低冲击,而这一关键的“刹车”过程由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完成。在返回舱距地面1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10毫秒内同时自动点火,以极强的缓冲力助其平稳落地。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让飞船顺利返航的科技“硬支撑”,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多项技术产品。B.为保障飞船顺利返航,我国自主研制生产了作为科技“硬支撑”的多项技术产品。C.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多项技术产品为飞船顺利返航提供了科技“硬支撑”。D.作为科技“硬支撑”的多项技术产品,是我国为飞船顺利返航自主研制生产的。22.请结合材料,为第二、三、四段各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6分)【21~22题答案】【答案】21.C22.①惯性导航设备确保精准落地②最大环帆伞保障安全落地③着陆反推发动机助力平稳落地【评分标准】6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21题详解】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由下文可知,材料的陈述对象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多项技术产品”,排除A、B。D项强调“我国自主研制”,不符合语境。故选C。【22题详解】拟写小标题要根据各段的大体意思来概括,所以要准确概括各段段意,建议抓好核心词句来概括。此外,一定要注意所概括的标题一定是主谓结构。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在条件。——毛泽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振兴中学将举行“五四杯·我心中文化”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四则材料均与“文化”这个话题有关,但表达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梁晓声是从细处着眼,侧重阐明文化经由个体生命展露出来的特质、表现,及与个体生命健康发展的关系。泰戈尔是通过两个彼此相关的比喻,说明文化和知识的关系,如果说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那么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文明沉淀下来的精华。毛泽东是着眼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对于古代文化批判性继承的路径以及该路径对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大意义。南怀瑾是反向切入,重在强调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可结合多则材料,选准角度来立意。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写作时要从看似很“散”的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题“文化”,并就中心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分析论证;题目很大,但要大题小做,着眼于材料,并结合自身对当下或历史文化(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议当下文化之事,发有的放矢之论。特别是要把“自我”放在文中,体现“你”——新时代的高中生对“文化”应有的认识水平,而不是泛泛而谈“文化”。题目为写作预设了任务——“五四杯”演讲稿,谈的又是“你”的“认识”与“思考”,可以确定为议论文体。作为议论类文章,必须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结构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逻辑严密,理据充分。作为演讲稿,必须有的放矢地针对论题展开阐述,行文要富有鼓动意味,同时注意与听众互动交流,格式正确。立意:1.文化并不神秘,它与我们个体的生命状态密切相关。2.文化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外化,是值得珍视的宝藏。3.文化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如何继承、光大需要重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24:50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9.9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